【现货速发】此心安处是吾乡:苏东坡词传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13.7
3.3折
¥
42
全新
库存208件
作者似水流年
出版社远方出版社
ISBN9787555513681
出版时间2020-03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2元
货号11326567
上书时间2024-12-2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似水流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爱好写作,文章多见于知乎等网络媒体,文风清浅淡雅,擅长古典题材写作,出版过《仓央嘉措诗传》《纳兰容若词传》等文学作品。
目录
章 年少轻狂:应似飞鸿踏雪泥 眉山世家 佳偶天成士及第 凤签判 风雨对床 梦与期待 章 京华一梦:我思君处君思我 返京还朝 再回眉山 与佛结缘 风雨欲来 第三章 收之桑榆:故乡无此好湖山 陌上花开 西湖情结 潮起潮落 志同道合 长忆别时 第四章 明月几时:老夫聊发少年狂 上任密州 密州出猎 千里孤坟 乘风归去 第五章 生死一念:是处青山可埋骨 枣花落巾 夜宿感怀 恨别东风 阴晴不定 乌台诗案 第六章 青山难留:事如春梦了 虚名半生 浮梦一场 东坡居士 笑看风云 沧海余生 归去来兮 第七章 茫茫天涯:此心安处是吾乡 翰林学士 再请出京 余杭故梦 两年三州 第八章 垂老投荒:无限春风来海上 贬居惠州 恩怨情仇 冰姿仙风 边陲南疆 此生安归
内容摘要
眉山世家 或许一切皆由天定,有的人一出生便注定不凡。不过,再有才华的人,如果没有良好的成长环境,也许就很难做出一番成就来。 宋景祐三年(1036年)十二月十九日,苏轼在眉山苏家诞生。眉山苏氏来自赵郡,故苏轼常自称“赵郡苏轼”。唐神龙初年,苏味道来眉山做官,后来在这里去世,留下一个儿子。过了三百余年,苏家逐渐人丁兴旺。苏氏家族有两条重要家训,一是淡泊名利,二是勤俭持家。这两条家训多年未变,一直影响着苏氏后人。 苏氏在眉山虽然算不得名门望族,但因为祖上乐善好施,渐渐积累了一些好名声,传至苏序这一代时已小有名气。苏序继承了良好的家风,淡泊名利,生活俭朴。他出门不骑马、不坐车,更喜欢步行。他为人豁达,喜欢交友,无论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乐于与之结交。 苏序共有三个儿子,长子苏澹,英年早逝;次子苏涣;幼子苏洵。苏涣和苏洵长大后进京赶考,苏涣高中进士,留在京城为官;苏洵则榜上无名,情绪低落地回到家乡,从此闭门不出,不再参加科考。 在生下苏轼之前,苏洵夫妇生过四个孩子,前两个女孩不幸夭折,后来生下一个男孩,取名苏景先,三四岁时也夭折了。之后,他们生了苏八妹。苏八妹长大后嫁给苏轼的表哥程之才,但因受到夫家虐待,不幸香消玉殒。苏轼出生时,苏洵已经二十七岁。在此之前,他不思进取,整天无所事事。但苏轼出生后,他突然像变了个人似的,“苏老泉,二十八,始发愤,勤诗书”。 转眼问,苏轼三岁了,他的母亲生了弟弟苏辙。母亲需要照顾弟弟,苏轼就跟着父亲一起读书,渐渐地培养起读书的兴趣。总的来说,苏轼的童年是幸福、安稳的。当时大部分孩子都在母亲身边长大,父亲则外出谋生,而苏轼从小就有父母的陪伴。父亲的严厉、母亲的温柔,使他的人格更加完整,在无形中培养了他豁达的心性。 宋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听闻柯侯仲在漳州救饥赢得民心,便写了一首诗《异鹊赋》,回顾了自己的童年生活。 异鹊赋 昔我先君子,仁孝行于家。 家有五亩园,么凤集桐花。 是时乌与鹊,巢觳可俯拿。 忆我与诸儿,饲食观群呀。 里人惊瑞异,野老笑而嗟, 云“此方乳哺,甚畏鸢与蛇。 手足之所及,二物不敢加。 主人若可信,众乌不我遐。” 故知中孚化,可及鱼与豭。 柯侯古循吏,悃幅真无华。 临漳所全活,数等江干沙。 仁心格异族,两鹊栖其衙, 但恨不能言,相对空楂楂。 善恶以类应,古语良非夸。 君看彼酷吏:所至号鬼车。 这里的“先君子”指的是苏轼已故的父亲苏洵,苏洵讲究仁义和孝道。家中有一座五亩的庭院,院子里开满了鲜花。春天鸟雀聚集,一起放歌,悦耳动听。苏轼和苏辙在院子里给鸟儿喂食,生活得十分惬意。因为家境不错,苏轼从来不用为生活忧心,一心只读圣贤书,且对周围的事物十分敏感。 曾经飞舞的小鹊,让他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小鹊面对挫折不屈不挠的精神,亦深深感染了他。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总会有坎坷和挫折。这时,有的人心灰意冷,一味逃避,最终一事无成;有的人则将其当成是一种磨砺,努力提升自己,使生活有不一样的意味。 苏轼十分怀念童年时光,那富庶的蜀地,人杰地灵,风采非凡。那蚕市的热闹,商人的机智,都在他的内心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宋嘉祐八年(1063年)正月,苏轼在凤翔为官,苏辙在京侍奉父亲。看到北方的新春风气,苏辙想起家乡眉山的习俗,便写了一首《蚕市》寄给苏轼。苏轼读后感触良多,以《和子由(即苏辙)蚕市》作为回应,回忆自己在蜀地生活的情形。 和子由蚕市 蜀人衣食常苦艰,蜀人游乐不知还。 千人耕种万人食,一年辛苦一春闲。 闲时尚以蚕为市,恐忘辛苦逐欣欢。 去年霜降斫秋荻,今年箔积如连山。 破瓢为轮土为釜,争买不啻金与纨。 忆昔与子皆童丱,年年废书走市观: 市人争夸斗巧智,野人喑哑遭欺谩。 诗来使我感旧事,不悲去国悲流年。 蜀地蚕桑业发达,每年春天都会有蚕市。但是蜀地人多地少,常常是千人耕种,却要养活一万人。辛苦一年,到了春天便又闲了下来,以蚕为市,尽情游乐。当时,他和苏辙还只是孩童,一有蚕市便丢下书本,跑到集市上玩。读了苏辙寄来的诗,他想起这些往事,感叹时光匆匆。 苏轼八岁那年,父亲苏洵进京赶考,再次落第而归,从此断了参加科考的念头,在家一边写文章,一边教育两个孩子。这一年,苏轼被送到天庆观读书。教书先生是道士张易简,张易简颇有学问,不好功名。当时有个叫李伯祥的道士,经常来天庆观与张易简论道。师父论道时,苏轼就在一旁静听。他的思想启蒙可以说就是从身边这些道士开始的。P2-5
主编推荐
本书是一部苏东坡的词传,融苏东坡的经典诗词、人生历程以及北宋时局变迁于一体,用诗意的语言将读者带入苏东坡的世界。这既是一部词传,也是一部苏东坡传,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读者在欣赏词作的同时,可以了解苏东坡的一生。
精彩内容
林语堂说: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他是天地间的凤毛麟角,不可多见。苏轼的人生于他自己而言,或许是一段沧海桑田般的旅程,却在后人心中荡开涟漪,令人久久无静。 人们对苏轼有无限的憧憬,无边的向往。每每读东坡词会产生一种豁达而洒脱的感觉,仿佛那些让人苦恼、纠结的事情都变得不重要了。在他笔下,文字不再是单薄无力,反而充满力量。这股力量借着文字传达给每一位读者,替我们掸掉心里的尘埃。 品一盏清茗,坐在黄昏细雨的小楼,让我们一同中国诗词的浩瀚天地,读着诗词,读着人生,寻找苏轼隐藏在绝妙华章中的点墨心。
媒体评论
本书是一部苏东坡的词传,融苏东坡的经典诗词、人生历程以及北宋时局变迁于一体,用诗意的语言将读者带入苏东坡的世界。这既是一部词传,也是一部苏东坡传,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读者在欣赏词作的同时,可以了解苏东坡的一生。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