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34.7 5.1折 ¥ 68 全新
库存32件
作者[美]M.斯科特·派克(M.Scott Peck) ,译者:于海生 严冬冬 ,正清出品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ISBN9787559641533
出版时间2020-08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68元
货号29156543
上书时间2024-12-23
中文版序
很抱歉,我们奉献给你的不是一本时髦的书,它甚至还会让你感觉到一点点的不舒服。不过,请不要回避,你也无法回避,因为回避这一问题的结果是:你不得不承受更多的不舒服、甚至是痛苦。
有人说,21世纪是心理学的世纪,对此,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却能亲眼看见身边心智不成熟的人是如此之多。
十七八岁的高中生在大街上堂而皇之地用奶瓶喝水,这是时髦、反叛,还是在逃避成熟?
应届大学毕业生选择考研的动机仅仅是:害怕毕业。他们是害怕毕业,还是在拒绝成熟?
无数大龄青年不愿结婚,他们真的是没选择好伴侣,还是害怕承担婚后的责任?
数不清的成年人一遇到难题,就双手一摊:“这不是我的问题。”他们果真技不如人,还是不敢面对自己的问题?
……
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不可以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回避问题、逃避痛苦。回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不及时处理,你就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承受更大的痛苦。
心智成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艰苦的旅程。
30多年来,在心智成熟的旅程上,《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陪伴着亿万读者,也帮助过千千万万痛苦的人走出困境。毋庸置疑,这本书创造了美国、乃至世界出版史上的一个奇迹。难道不是吗?有哪一本书,没做任何宣传,仅凭口耳相传,就达到了3000万册的销量;有哪一本书,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一直停驻近20年;有哪一本书,出版以后,作者收到的读者来信有如此之多。难怪《华盛顿邮报》的书评会说:“这本书是出自上帝之手。”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学著作,也是一本伟大的心理学著作,它出自我们这个时代杰出的心理医生斯科特·派克。斯科特的杰出不仅在于他的智慧,更在于他的诚恳和勇气。他*次说出了人们从来不敢说的话,提醒了人们从来不敢面对的事,这就是: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几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不过得病的时间不同而已。
斯科特激励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问题,不要逃避。直面问题,我们的心智就会逐渐成熟;逃避问题,心灵就会永远停滞不前。
然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逃避问题的人比比皆是:你是老板,你一定会知道你的手下有几人敢于承担自己的责任;你是父母,一定知道你的孩子为什么总是躲躲闪闪;你是公务员,你一定会知道,面临问题时,你是在积极主动解决,还是在消极回避……所有逃避者,都在阻碍自己心智的成熟;一切心智成熟者,他们的人生之旅都是从直面问题开始。
如果你是一个渴望成熟的人、一个正在成熟的人、一个因拒绝成熟而导致心理障碍的人,那么,请你勇敢地翻开这本书吧!只要你有勇气翻开这本书,你就一定有勇气面对自己的问题;只要你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问题,你就踏上了心智成熟的旅程。
涂道坤
或许在我们这一代,没有什么书能像《少有人走的路》这样,给我们的心灵和精神带来如此巨大的冲击。仅在北美,其销售量就超过了700万册,被翻译成23种以上的语言;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单上,它停驻了近20年的时间。这是出版史上的一大奇迹。
毫无疑问,本书创造了空前的销售纪录,而且,至今长盛不衰。
本书处处透露出沟通与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时代限制,帮助我们探索爱的本质,引导我们过上崭新、宁静而丰富的生活;它帮助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它教诲我们成为更称职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
正如本书开篇所言:人生苦难重重。M.斯科特•派克让我们更加清楚: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但是,它没有让我们感到恐惧,相反,它带领我们去经历一系列艰难乃至痛苦的转变,*终达到自我认知的更高境界。
M.斯科特·派克(M.Scott Peck),毕业于哈佛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他长期从事心理治疗实践,取得了卓著成绩,被誉为“我们这个时代杰出的心理医生”。
由于其巨大的影响力,他获得政府特许,进入政府心理治疗特殊小组,为越战士兵提供治疗。他还曾接受派遣,在美军驻日本冲绳基地担任心理医生。这些特殊的职业经历,成就了他伟大的著作《少有人走的路》系列,该书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连续上榜近20年,被西方媒体誉为“来自上帝之手”的时代杰作,创造了出版史上的一大奇迹!
前 言
部分 自律
问题和痛苦
推迟满足感
子不教,谁之过
解决问题的时机
承担责任
神经官能症与人格失调症
逃避自由
忠于事实
移情:过时的地图
迎接挑战
隐瞒真相
保持平衡
抑郁的价值
放弃与新生
第二部分 爱
爱的定义
坠入情网
浪漫爱情的神话
再谈自我界限
依赖性
精神贯注
“自我牺牲”
爱,不是感觉
关注的艺术
失落的风险
独立的风险
投入的风险
冲突的风险
爱与自律
爱与独立
爱与心理治疗
爱的神秘性
第三部分 成长与信仰
信仰与世界观
科学与信仰
凯茜的案例
马西娅的案例
特德的案例
婴儿与洗澡水
第四部分 恩典
健康的奇迹
潜意识的奇迹
好运的奇迹
恩典的定义
进化的奇迹
开始与结束
熵与原罪
邪恶的问题
意识的进化
力量的本质
俄瑞斯忒斯的传说
对恩典的抗拒
迎接恩典降临
后 记
附录 25 周年版序言
或许在我们这一代,没有什么书能像《少有人走的路》这样,给我们的心灵和精神带来如此巨大的冲击。仅在北美,其销售量就超过了700万册,被翻译成23种以上的语言;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单上,它停驻了近20年的时间。这是出版史上的一大奇迹。
毫无疑问,本书创造了空前的销售纪录,而且,至今长盛不衰。
本书处处透露出沟通与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时代限制,帮助我们探索爱的本质,引导我们过上崭新、宁静而丰富的生活;它帮助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它教诲我们成为更称职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
正如本书开篇所言:人生苦难重重。M.斯科特•派克让我们更加清楚: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但是,它没有让我们感到恐惧,相反,它带领我们去经历一系列艰难乃至痛苦的转变,*终达到自我认知的更高境界。
M.斯科特·派克(M.Scott Peck),毕业于哈佛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他长期从事心理治疗实践,取得了卓著成绩,被誉为“我们这个时代杰出的心理医生”。
由于其巨大的影响力,他获得政府特许,进入政府心理治疗特殊小组,为越战士兵提供治疗。他还曾接受派遣,在美军驻日本冲绳基地担任心理医生。这些特殊的职业经历,成就了他伟大的著作《少有人走的路》系列,该书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连续上榜近20年,被西方媒体誉为“来自上帝之手”的时代杰作,创造了出版史上的一大奇迹!
第二部分 爱
爱的定义
自律能够让我们承受问题带来的痛苦,并*终解决问题;而心灵在承受痛苦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则会不断地成长和成熟。
所以,自律是人们心灵进化重要的手段和工具。那么,我们为什么愿意通过自我约束去承受人生的痛苦呢?因为有一种力量在推动着我们,这种力量就是爱。爱是人们自律的原动力。
爱,是一种极为神秘的现象,我们很难给出确切的定义,也很难触及它的本质。关于爱的研究,是心理学界*艰难的课题之一。要尝试了解爱的本质,我们就需要涉足一个神秘的领域。爱的概念实在太博大、太精深了,无法用言语彻底解释清楚。尽管我相信这一部分内容很有价值,但我也清楚,我笔下的文字不可能完全涵盖爱的真谛。
迄今为止,不曾有谁给“爱”下过真正令人满意的定义,这就足以证明“爱”的神秘了。有人把爱分成许多种:肉体之爱、精神之爱、手足之爱、完美的爱、不完美的爱,等等。在此,我冒昧地给所有爱的种类,下一个相对完整的定义——尽管我深知这样的定义不可能完美无缺。我的定义是: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在对这个定义展开详细阐述之前,我必须做几点说明:首先,“心智成熟”这个字眼,可能会使人联想到宗教意义上的爱。
笃信科学的人往往对此不以为然。但我的定义并非来自宗教思想,而是来自心理治疗的临床经验和多年的自我反省。在心理治疗中,爱的重要性无可比拟,然而大多数患者却并不清楚爱的本质,他们对爱的理解似是而非。有一位年轻的男患者,他胆小怕事,性格拘谨而内向。他对我说:“母亲对我的爱太深了!她因为怕我在外面受到伤害,从上小学*天开始,就天天开车接送我上下学,直到高中三年级时,她仍不肯让我坐校车上学,这也给她增加了许多负担。经过我苦苦的哀求,她才终于同意让我坐校车。她真的是太爱我了!”为了顺利完成治疗,我必须让他意识到,他母亲的动机,可能与爱没有关系,甚至根本就不是爱。原因有如下几点:
首先,爱与非爱*显著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当事人意识和潜意识中的目标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就不是真正的爱。
其次,爱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爱,意味着心灵的不断成长和心智的不断成熟。爱在帮助别人进步和成长的同时,也会拓展自己的心灵,使自我更加成熟。换言之,我们付出的爱,不仅能让他人的心智成熟,同样也能使自己获益。
第三,真正意义上的爱,既是爱自己,也是爱他人。爱,可以让自己和他人都获得成长。不爱自己的人,绝不可能去爱别人。父母缺少自律,心灵不能成长,就不可能让孩子学会自律,获得心灵成长。我们在推动他人心智成熟之时,自己的心智也不会停滞不前。我们为了他人去努力自律,与为了自己去努力自律一样,这二者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我们强化自身成长的力量,才能成为他人力量的源泉。我们*终会意识到,爱自己与爱他人,其实是并行不悖的两条轨道,随着时间的推进,两者不但越来越近,其界限*后甚至会模糊不清,乃至完全泯灭。
第四,爱需要付出努力。由于爱是不断扩展自己和他人自我界限的过程,所以,爱意味着我们要不断付出努力,去跨越原来的界限。爱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付诸行动;爱不能坐享其成,而要真诚付出。我们爱自己或爱某人,就要持续地努力,帮助自己和他人一起获得成长。
后,爱是一种意愿。我之所以用“意愿”来定义爱,是为了让它与一般的“欲望”有所区别。并不是所有的欲望都能够转化成行动,而只有强大到足以转化成行动的欲望,才能够称为意愿。二者的差别就相当于说:“今晚我想去游泳”和“今晚我要去游泳”。人人都有爱他人的欲望,但很多人只把这种爱停留在想法和口头上。想爱不等于去爱,爱的想法不等于爱的行动。真正的爱是行动,是一种由意愿而产生的行动。爱一个人却没有付诸行动,就等于从未爱过。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付出爱的时候,在为了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贡献力量的时候,一定是出于自觉自愿的选择,即主动选择去爱,而不是一种被动的强迫。
爱如此神秘,以至于很多接受心理治疗的患者们,对于爱究竟是什么,常常感到迷惑或产生误解。我希望本书能够帮助读者消除对爱的误解,从不必要的痛苦中解脱出来。要了解爱究竟是什么,让我们先来看看爱不是什么。
坠入情网
长期以来,人们对“爱”存在着各种荒谬的认识。*常见的误解,就是把男女恋爱,尤其是把“坠入情网”当成是爱,或者认为它至少是爱的一种表现。坠入情网的人,常常激情洋溢地表白:“我爱他(她)!”但其实,这只是一种主观的欲望而已。首先,坠入情网,通常会产生与性有关的欲望。众所周知,不管我们多么爱自己的孩子,都不可能与他们坠入情网。许多人都有关系密切的同性朋友,但除非有同性恋倾向,否则,决不会与其坠入情网。人们之所以坠入情网,是因为他们在意识和潜意识里有一种性的冲动。其次,坠入情网的“爱”不会持续太久,不管爱的对象是谁,早晚我们都会从情网的羁绊中爬出来。诚然,这不意味着我们不再爱对方,不再爱那个与我们坠入情网的人,但令人头晕目眩的恋情,终归有一天会彻底消失。这就如同美好的蜜月,迟早要归于结束,鲜艳的花朵,势必要枯萎凋零。
要了解恋爱这种现象的本质,我们就必须先来了解心理学上所谓的“自我界限”。不妨以婴儿的成长为例。婴儿出生初七个月里,还无法分辨自我和外部世界之间的界限。当他挥舞自己的小胳膊小腿的时候,感觉整个世界都跟着他在一起移动;当他感觉饥肠辘辘的时候,以为整个世界都在与他一块儿挨饿;当他看见母亲身体运动的时候,以为自己也跟着母亲在一同运动;甚至当母亲哼唱起摇篮曲的时候,他会以为那是他自己的声音。在新生婴儿的感觉里,在一切移动和固定的事物之间,在他和周围的人群之间,在单个个体和整个世界之间,并没有什么界限和差别。
随着婴儿慢慢成长,认识和经验不断增加,他会逐渐发现自己和世界并不是一回事:他感到饥饿时,母亲未必会立刻过来喂养他;他想玩耍时,母亲未必会愿意跟他一起玩耍。他的意愿和母亲的行为,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在这种情况下,婴儿的自我意识就开始出现了。这种自我意识能否健康发展,通常取决于婴儿同母亲的关系是否融洽。如果失去了母亲的爱,或者母亲患有严重的性格缺陷,那么,婴儿和母亲的关系就会受到干扰,等到婴儿长成儿童直至成年人之后,其自我意识就会出现障碍。
当婴儿意识到他的愿望是他自己的,而不是周围世界的愿望时,他就开始在自己和世界之间做出区分。比如,当他有活动的意愿时,只看到自己的胳膊在晃动,儿童床和天花板并没有随着他一起活动,于是婴儿知道,他的胳膊和他的意愿是紧密相连的,因此胳膊是他的“财产”,而不是别的东西,更不是别人的胳膊。婴儿在出生的年会明白一些基本的常识:我们是谁,我们不是谁;我们是什么,我们不是什么。出生一年后,他们就清楚地知道:这是我的胳膊、我的脚、我的头、我的舌头、我的眼睛,甚至我的视角、我的声音、我的想法、我的肚子疼、我的感觉……此时,他们能区分出自己和外在世界更多的不同,能够认识到自己身材的大小、体能的局限性,这样的认知就是所谓的“自我界限”。
【现货速发】少有人走的路(8寻找石头)
全新天津
¥ 21.50
【现货速发】少有人走的路7:靠窗的床
全新天津
¥ 16.50
【现货速发】少有人走的路(7靠窗的床)
全新天津
¥ 20.00
【现货速发】少有人走的路——治愈系暖心故事集
全新天津
¥ 5.00
【现货速发】少有人走的路(1-8册)全集套装
全新天津
¥ 163.90
【现货速发】少有人走的路3:与心灵对话(白金升级版)
九品杭州
¥ 4.00
【现货速发】少有人走的路(2勇敢地面对谎言白金升级版)
全新天津
¥ 18.40
【现货速发】少有人走的路:白金升级版:2:勇敢地面对谎言
全新天津
¥ 15.70
【现货速发】有人敲门
全新天津
¥ 21.20
【现货速发】有人写诗
全新天津
¥ 28.60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