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货速发】论文写在大地上:徐锦堂传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货速发】论文写在大地上:徐锦堂传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10.4 2.0折 53 全新

库存46件

天津津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汤国星[等]著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04667182

出版时间2014-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3元

货号8411001

上书时间2024-12-23

易安居书舍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序 

导 言 

第一章 童 年

第二章 烽火中成长

第三章 解 放

第四章 八年蹲点

第五章 自立课题

第六章 蹉跎岁月

第七章 移师汉中

第八章 探寻天麻生长的秘密

第九章 红霞满天

第十章 功勋卓著 

结 语 

附录一 徐锦堂年表

附录二 徐锦堂主要论著目录

参考文献 

后 记

内容摘要
前言
    实施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因为它记录的是新中国的科学创业史、科学发展史。那时试验条件、仪器设备很差、生活条件极其艰苦,但是那一代科研工作者筚路蓝缕,心怀建设新中国的赤子之心与信念,为共和国的科学事业奠定了基础、架起了桥梁。这段科学创业史、科学发展史,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自立于世界之林的动力源泉,是可以永载史册、应当永远传承的民族精神。
    中医中药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防治疾病、繁衍昌盛的保障,我们民族的瑰宝。据普查,我国中草药资源有1.1万余种,大部分依赖采挖野生资源供药用,近300种人工栽培的中药,是历代药农在需求与摸索驯化中的杰作。它虽然品种区区二百余种,但是在药用的数量上所占比重很大,是须臾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长期以来,未能进行科学系统整理和试验研究。新中国成立后,百业待兴,北京、四川、广西等一些科研单位,先后组建了药用植物栽培研究的科研机构,但从业人员较少,也缺乏科研参考资料,只能从调查和总结药农栽培技术经验入手开始工作。
    我一生从事黄连、天麻、猪苓等名贵中药的栽培研究工作。1958年我第一次到全国黄连主产区四川省石柱县黄水坝考查,考察结果触目惊心:每栽一亩黄连,要毁三亩森林搭棚遮荫。亲眼目睹一棵棵参天大树在眼前倒下,5年后换来的是不到100公斤的黄连。我是北方人,从没有见过那么多挺拔的大树,竟被砍倒劈成几瓣,做桩子和檩条。我的心在痛。我也知道破坏生态,大自然是会报复的。黄连栽培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也曾有学者调查总结黄连的栽培经验,但从没有对栽培方式发出质疑、提出变革。如何变革?能不能找到一种药林双丰收的办法?
    回京后,一片片荒山秃岭,一棵棵大树轰然倒下,常常浮现在眼前。一次我遇到所长,当他再次问到我对栽培黄连的看法时,我心怀忐忑,大胆提出:“栽培黄连砍伐大片森林,严重地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这是对后辈儿孙的犯罪。”所长看了我一眼,只低声嘟囔了一句:“不能那么说。”他没有再表态,也没有让我再说下去。我也不知道我是否说错了话。因为当时全国正处于大跃进时期,“砍树炼钢,开荒种粮”是天经地义的,谁也不敢反对。直到后来宣布让我搞黄连栽培技术的研究后,悬着的心才算落了下来。
    通过八年艰苦的长期蹲点研究,在产区领导和工人的大力支持下,试验成功实用于各种环境下的生态栽连模式,获得药(黄连)、林、粮三丰收。玉米的丰产,解决了饲养牲畜精饲料匮乏问题,也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2003年,利川市人大36次会议通过了严禁砍伐森林栽连,一律推广生态栽连技术,用立法方式保障了生态栽连技术的推广,利川市成为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的先进单位,受到水利部的嘉奖。
    天麻是一种名贵的传统中药,具有益气、养肝、祛风、定惊作用,历史上都是采挖野生块茎入药。因此自然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供求矛盾日益突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成为三年断线供应商品。1911年日本学者草野俊助发表了“天麻与蜜环菌共生”文章,但他未能栽培天麻成功,而且“对种子萌发及幼苗成长至今还一无所知”。其后半个多世纪,国内外一些学者也尝试过人工栽培,未见成功的报到。
    1959年我在川东鄂西武陵山区蹲点,当地有野生天麻生长,引起我极大兴趣。第一次在石柱县黄水坝采挖野生麻种,用栽块茎作物的方法,分几个处理试栽,失败的结果使我第一次尝到了栽培天麻的艰辛。
    通过七年对野生天麻生长繁殖规律、生态条件及与蜜环菌营养关系的调查,经过无数次栽培失败经验的积累,1965年利用蜜环菌材伴栽获得成功——天麻野生变家栽,收获的最大箭麻215克。由于文化大革命中断了研究。1972年我又赴陕西汉中地区继续了天麻研究。1973年在宁强县东风三队试验成功天麻无性繁殖固定菌床栽培法,在陕南20余县推广后,缓解了全国天麻供应紧缺状况,汉中成为全国天麻生产基地。
    由于栽培方法的不断改进,产量逐年提高,随着无性繁殖栽培的代数增加,到1979年野生麻种栽培到第10代,穴产量降低到0.16kg,只有栽种量的三分之一。我们又调查了宁强县广平区两个大药场,也都与东风三队情况类似,一般采挖野生麻种无性繁殖至第五、六代,就会出现退化。一旦大面积生产出现了退化,那将是天麻生产毁灭性灾害。
    1977年6月,商业部在汉中召开了全国天麻生产现场会。全国200多人到会,其中有20多名研究天麻的科研人员。我们召开了小型座谈会,我想天麻多代无性繁殖栽培严重退化,只有走有性繁殖的之路,才可解决天麻发展种麻缺乏问题,才可防止天麻多代无性繁殖退化的严重后果。如果借此机会,大家协商,协作攻关,将会加快天麻研究的进程。我将自己研究的结果和发现退化问题的数据,全盘介绍给大家,希望得到帮助。至于协作成果的归属,只要大家出于公心,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总会解决好的。经过辩论,与会的20多位科研技术人员,都认为天麻多代无性繁殖不会出现退化,没有一个人支持我的意见。我无法说服大家,也未能组织起大协作的攻关网络。但采挖野生天麻无性繁殖多代后会出现退化的问题,给大家都敲响了警钟。会后,许多单位都开展了天麻种子发芽的研究,也算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50年的科研工作,我都是在深山老林中进行,协助我工作的多是一些农村的青年,当地的主管领导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及药物研究所的各届领导都给予大力的协助和支持,我十分感谢他们。虽有几十个县靠我的研究成果脱贫致富,但让他们谈出科研思路、具体成果是怎样从总结多次失败的经历取得的,却勉为其难。另外,全国专门从事天麻、黄连研究的技术人员很少,我们的研究项目,曾获得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成果奖,并被一些国际大会认可。中国人发现的兰科植物天麻,需与两种真菌共生才能完成生活史,这种新的共生模式,将载入兰科植物营养关系研究的史册。但也给这次采集工程造成很大困难。我感谢他们深入到陕西、湖北、山西等地,我曾经工作过、学习过的地方采访,挖掘出许多鲜为人知的科研数据资料。
    最后,我必须感谢我的母亲康还锁和爱人武兰英。我的母亲是一个英雄的母亲,她可以在土匪的枪口下救乡亲,她支持我的科研工作,病危临终前都不让告诉我,怕影响我的科研工作,但昏迷过去时,却一声声呼唤着我。我爱人武兰英给我撑起这个家。那几年我在山区蹲点,生三个孩子我都不在她身边,我们一年只能相处二十几天。这就是一名中药研究人员一生的付出和对祖国对民族的一往深情。
                                                       徐锦堂
                                                 2013年9月8日于北京南纬路
文摘
    徐锦堂在深山老林真的遇到过土匪。一天,徐锦堂由福宝山去黄水,在一条竹木混生的深沟里,听到竹林中有走动的声音。“我紧跑几步赶到前面,在我身后的林中走出一个年轻人,绑着绑腿,腰间插着砍柴刀,出现在距我不足20米的地方。我回头站在路中间看着他,个儿不高,身体偏瘦,他也瞪着我,也许是我较大的个子起了作用,他未敢动手。对视了几分钟后我快步赶路,并顺手在林间操起一根木棒,我走快他紧跟,我走慢他也放慢步伐。大约跟了我几里路,前面有一个几十户人家的小集镇叫双河口,我跑进一家供销社里和售货员说明情况,当我俩出门查看时已不见人影,我出了一身冷汗。售货员告诉我近期黄水地区有一股地主武装暴动,他们有几十人集中住在山洞里,并有明确的口号和行动纲领,在利川、石柱等地派有多名联络员,常在僻静的山沟里跟人,主要抢粮票、钱和枪,得下手就下手,没有机会就逃掉。出现这种情况,我不敢再向黄水走,准备在双河口住一天再作决定。正好有我办黄连学习班的一名学员路过双河口,要去黄水买黄连种子,我们得以结伴。农场领导告诉我,现正在剿匪,农场生产科张科长和一个队长下去检查生产,被土匪砍成重伤,现正住院治疗。在黄水观察完试验,农场派了两名民兵送我下山。”

主编推荐

 更多好书详见奇趣科学馆 

 

 
      

     (星空+海洋+人体+恐龙全4册) 

     
     《
     
      

      

      

     适读年龄3-16岁由浅渐深的创意美术,海量儿童美术课件,带领你欣赏儿童美术精品,让你不费吹灰之力教美术!
     惊心动魄的冒险故事!查理九世!
     (精2册,趣味复原动物、恐龙真想,送给孩子*好的礼品书) 

 

 
 

精彩内容
经过收集整理、消化吸收、合理取舍、集思广益的过程,本书基本以时间脉络为主线,以黄连天麻研究为中心,分为十个章节:

第一章 童 年(1929-1937)——记述了徐锦堂出生的家庭背景:精明的父亲因度量衡改制,由贫致富,爱子如命的母亲和善良的姐姐。

第二章 烽火中成长(1937-1948)——记述了徐锦堂青少年时期因日寇侵华,家业败落,颠沛流离,父亲、二姐病故。抗战胜利后,他举债读书却无奈辍学。

第三章 解 放(1949-1958)——解放后徐锦堂焕发了青春活力,上中专、当老师、喜结良缘、了几代人梦寐以求的大学梦。

第四章 八年蹲点(1958-1966)——总结了徐锦堂面对几百年毁林搭棚的传统栽连方式,大胆改革,历经艰难困苦,终于实现生态栽连的“徐锦堂模式”。

第五章 自立课题(1958-1966)——记述了徐锦堂的天麻研究从自掏腰包起步,到实现天麻野生变家栽次成功的经历。

第六章 蹉跎岁月(1960-1985)——记述了徐锦堂在时代的大潮中,顺应时代变迁,处逆境绝不消沉,对未来乐观豁达,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头。

第七章 移师汉中(1972-1975)——记述了徐锦堂重启天麻研究并在汉中建立“试验基地”,研究成功天麻无性繁殖固定菌床法,并大力推广规范化的栽培方法。

第八章 探寻天麻生长的秘密(1975-1988)——天麻研究进入时期,他发现天麻多代无性繁殖种麻退化,但是不被世人理解,落入“四面楚歌”境地。他证实了蜜环菌明显抑制天麻种子萌发,进一步试验证明是蜜环菌的代谢产物抑制天麻种子发芽,否定了天麻一生都离不开蜜环菌的传统观点,发现真正使种子发芽的是萌发菌(小菇属真菌),并且成功

6

完成天麻种子萌发菌的分离、筛选、鉴定,揭开了天麻生活史的全部奥秘。

第九章 红霞满天(1993-2008)——主要记述徐锦堂晚年的重要成果。还记述了陕西湖北农民,自发集资为他们心中的“天麻之父”、“黄连之圣”塑像的纪实。由农民自发集资、为活着的科学家塑像目前尚无先例。

第十章 论文写在大地上——本章节主要记述徐锦堂的黄连天麻研究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和广泛持续的生态效益,以及几十年来徐锦堂取得的科研成果与著作论文。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