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35.3 7.1折 ¥ 49.8 全新
库存85件
作者李志欣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76007688
出版时间2020-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9.8元
货号29145135
上书时间2024-12-23
序一
欣闻北京市育英学校密云分校校长李志欣先生的新著《教育微创新:发现细节的力量》即将出版,由衷地为李校长感到高兴的同时,也发自内心地敬佩这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优秀校长。
李校长是我同窗六载(初中、高中各三年)的中学同学,仍然记得他“讷于言而敏于行”的样子。大学毕业后,我留在高校从事儒学研究,志欣则去了中学追逐自己的梦想。正如他在书稿自序中所言:自1992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薄弱学校战斗在教育教学线。
古人云:天道酬勤。有思想能吃苦的志欣怎么可能被教学环境差阻挡住前进的步伐呢!每天“如蜜蜂般勤奋地游弋在教育教学的真实场景里”的志欣,终收获了辛勤耕耘后的一份份沉甸甸的硕果:
他先后获得山东省英语特级教师、山东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山东省十大教育新闻人物、山东省十大创新校长等荣誉称号;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及报纸发表教育教学论文、随笔两百余篇;出版专著四部。2014年,“‘零’作业教学改革实践探索”获得首届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9年“‘全学习’课程改革与育人模式创新实践研究”获得北京市课程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一本本专著、一篇篇文章、一个个教学创新课题、一次次获奖使志欣由一个乡镇学校的普通英语老师一步步成长为特级教师和知名校长,进而在2016年被聘为北京市育英学校密云分校校长。
在我眼里,志欣校长不仅是一位勇于创新,并把自己的创新思想践行于教学生活的教育家,还是一位怀揣“让薄弱学校由弱变强”的使命担当,“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儒者。
儒者推崇的完满的人格理想是内圣外王,即首先通过自己好好学习、刻苦修为,使个体价值上达天德,体认到生命的终极意义,成为道德高尚、知识渊博、技能过硬的人——“内圣”,然后基于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通过社会实践这个渠道造福全人类,建立“博施广济”的事功,为自己周边的人带来巨大的福祉,即“外王”。
志欣校长的“内圣外王”之道很好地体现在《教育微创新:发现细节的力量》一书中:
他每天采摘校园里每一个生命的心情、品质乃至作品,直面当下“薄弱学校”普遍存在的诸多问题,如学校缺乏本有文化、学校管理欠缺人性关怀、教师缺乏“自我成长”的动力、课程与教学远离人全面发展的价值、学生缺乏自主自觉的学习等等,然后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即“微创新”。
也就是说,当常规做到极致、细节成为习惯、习惯成为经典时,我们就找准了撬动整个学校发展的支点,进而由内向外,成就每一个人(既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实现志欣“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人生梦想。正如书中所言:“好学校的价值,正如池塘,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可以自由呼吸、自在生长的文化生态环境,赋予学生赖以生存的阳光、空气和水。一方蓄满了爱与美、尊重与自由之水的池塘,会把生命带向无限的辽阔与高远……”
“微创新”虽然看起来小,但小中有大,小中见大,它不仅可以丰富教育科学的宝库,而且还能引发对教育大问题的突破性思考,其意义不可低估。古人云“堤溃蚁孔,气泄针芒”“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等等。习近平总书记也一再强调:“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这些都说明了“细节的力量”不可低估。
我们的教师、学生只有把学习中、工作中、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做到极致,日积月累,才会让我们的薄弱教育由量变转化为质变,由薄弱变为优秀,由优秀变得卓越!
《教育微创新:发现细节的力量》将“微创新”作为治理薄弱学校的切入点,分“把成长空间还给学生、激活教师的成长自觉、发掘课堂与课程的价值、好学校是一方池塘、让管理走向人性的关怀”五辑,对“薄弱学校怎样才能激发其生命的活力,实现由弱变强,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进行了全方位的阐释。
书中的45篇文章均按照“问题发现、问题分析、解决方案”的架构,反映了当下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供了可资借鉴学习的成功做法,充分彰显了“微创新”的教育魅力。
书中有很多颇有创新的理论及实践经验总结,如“常规其实就是文化”“全学科阅读”“全学科育人”“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谁有思想谁就是学校的领袖”“迷恋他人的需求”“寻找那些价值互联者,点燃彼此的理想之光”“解放教师的职业兴趣”“引领老教师走向‘教育自我’的幸福之路”“让课程自然地生长,让教师自觉地成长,让文化自由地绽放”“‘全学习’让课堂变得更智慧”“基于课程标准拓展课程资源”“从我做起,产生改变”“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基于价值观引领的纪律管理”“作为教师,是教人读书的,自己必须是一个读书人”“帮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成就每一名学生的兴趣”等等。这些论断都是作者在深入教学线,每天和教师、同学探讨教学心得、学习兴趣及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后得出的真知灼见,说明了作者有着相当开阔的学术视野及儒者胸怀天下的问题意识,让人敬佩。
志欣校长通过三年多的时间,撰写的这部《教育微创新:发现细节的力量》,必将在基础教育学校创新教育领域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也为薄弱学校由弱变强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此,我谨向老同学表示衷心的祝贺,并致以真诚的敬意,也期待着李志欣校长在不久的将来有更多更好的教育创新专著出版发行。
王曰美
2020年4月29日
(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序二 教育微创新的意蕴
我是1992年参加工作的,毕业后就被分配到山东省一所全县偏僻落后的农村学校——付窝中学;12年后被调往一所已经连续十年全县倒数的偏僻落后的农村学校——北宋镇第三中学;3年后被调到北宋镇中学工作,这所学校的教学质量也是连续几年落后。2014年,我到了北京市育英学校,这所学校是京城名校。但2016年7月,我又被育英学校派往原密云区第七中学工作,这是一所城乡接合部薄弱学校,学校现名为北京市育英学校密云分校。
也就是说,我的工作生涯基本都是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薄弱学校度过的,这些学校不是偏远的农村学校,就是城乡接合部学校。所以,我深知这类学校落后的普遍原因,比如:师资不稳定,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结构性缺编,职业倦怠严重;学校生源复杂,质量较差;家庭教育跟不上,学生习惯不好;学校办学条件较差;等等。
2012年9月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中有如下阐述: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力提升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努力实现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上好学”。因此,关注薄弱学校发展,探索薄弱学校治理理论与策略,是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学校现代化治理的一项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为此,我基于自己的经历,以及薄弱学校的常见问题,不断思考:这样的学校到底怎么样才能激发其生命的活力,迅速实现由薄弱到优质发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呢?
我选择了“微创新”,把它作为了我治理薄弱学校的起点。首先,这需要有使命感,时刻去感知我可以给周围的人和世界带来什么不同;其次是身先士卒,从我做起,产生改变。我认为,有了使命感,就有了从我做起的意愿。剩下的就是努力提高自己的行动力和领导力,其标志是我每天发布在教师微信群里的“校园微生活”系列文章。
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每天进入校园,作为教师,不仅仅是来教书的,还是来生活交往、享受人情关怀、追求心灵与生命的成长的;而学生呢,也不仅仅是来学习,追求所谓的考试分数的,他们也是来生活交往,来享受自己的美好年华的。所以,教育是为了师生不断地进步和发展,并为未来的他们奠定能力与素养的基础。
作为校长,为关键的管理智慧是,重视与师生交往互动,尊重他们每一个与众不同的生命,善于运用同理心,以自己敏感的心灵,发现高尚的品质、真实的问题。
学校里的空间,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都是学校中的人所创造的,为了人而存在,它们是我们所经历的一个个活的空间,它们接纳我们,又被我们所激活,在此过程中它们超越有限走向无限,从而获得属于它们的生命。
基于以上认识,我每天尝试采摘校园里每一个生命的心情、品质乃至产品,把发现的“新大陆”记录下来。这就是这本书的来历,书中的每一篇文章便是我采摘的花朵或果实。采摘的过程意味着直面教育现实中司空见惯的现象与问题,真实发现一个个教育细节并理性思考。书中针对很多教育细节的如实分析、改进方案,无不反映出对教育的规律和人性的尊重。
我愿意采摘每个人的心情。一天里,从早到晚,从室外到室内,我会遇到一位位老师。张老师,今天你穿的衣服这么优雅;王老师,你今天看起来很高兴啊;李老师,今天你又跑了几圈啊;赵老师,祝贺你获得了演讲大赛一等奖;刘老师,你站在讲台上那么神采飞扬;杨老师,你们教研组集体准备的展示活动太精彩了;杜老师,这次外出学习收获不小呀;周老师,你写的随笔真感人……遇到老师,我都有话与他们交流,我想获取他们的心情,通过交流,让老师们发现自己的美好心情,互相感染对方,这样,整个的校园里就弥漫着一片喜悦,传递着各样的感动。
我愿意采摘每个人的品质。“校长,你支持我组建一个我自己的社团吗?”这是学生个性化兴趣培育方面的主动邀请。“校长,我想向您反映个问题,有的老师上课讲得太多,我们自我思考体验的机会偏少。”这是学生参与课改后欲获得更多学习权利的诉求。“校长,今天我表现很好,再没受到老师批评,您给我签个字证明一下。”这是学生自主管理效果的自我评价。“校长,我们邀请您去参加我们班的情景剧展演,希望您讲几句鼓励我们的话。”这是学生在校园里社会化交往的萌芽展现。“校长,我们的课下作业太多了,您看是不是与老师说说少布置点?”这是学生对自我权益的维护。“校长,请尝尝我们自己做的饮料,您每天太辛苦了。”这是学生尊重老师的真情表达……
我愿意采摘每个人的作品。我喜欢在校园里转,为的是发现同学们的作品,比如他们自己做的手抄报、活动海报、班级黑板报等,以及他们的书画作品、手工制作、读书心得等;发现同学们的朗读展示风采、演讲辩论气场、运动场上矫健的身姿等;发现同学们的一个个令人惊奇的小创意,比如教室灯关旁标有注意关灯的卡通图案、同学们装遗忘物品的自制纸箱、展示校训“好好学习 好好学习”的解读文字等等。我还走进课堂,发现那些认真听讲、勇于质疑、乐于合作的同学,发现一些写得不错的学生笔记和作业本,发现课堂上那些打动人的学习场景……
我在每个教室里安排了一张课桌,课桌上放着一个写有“课堂学习走访”的红色桌牌,目的自然是想走进每一位教师的课堂,虚心地向每位教师学习。当我发现某个老师有价值的探索经验时,我会邀请他把自己的这些经验总结一下,然后我再做一下提升与点评,这样就形成了这位老师的教学成果,甚至是形成了自己的作品。我会帮他找机会,在合适的场合与同事分享,推荐给一些适合的报刊发表。引领老师走上研究的道路,才能让老师们解放自己的职业情感,真正爱上自己的工作,享受到教育的真正幸福。
这个世界是个无时无处不联系的世界,一个人的思与行往往会吸引一些志同道合者的回应。比如中国教育报刊社新媒体中心张以谨老师,建议我把“校园微生活”系列文章按照“问题发现、问题分析、解决方案”三部分进行梳理,以给同行启发借鉴。重庆新校长传媒公众号专门为我开了一个“微改革领导力”专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卢风保老师也发现了这些文章,约我按此方式坚持撰写,待条件成熟形成论著。
因为整理书稿,搜索“微创新”的概念与内涵,恰巧读到了著名教育家陶西平老师的一篇文章《教育改革为何需要微创新》。
陶西平老师认为:
教育理论的创新和教育科学的研究需要专家的引领,以发现教育事业前进的规律以及探求规律的应用。但这些都不能取代对学校和教师每天遇到的具体问题的回答。寻找解决这些具体问题的途径,也同样是实实在在的教育创新。当然,这可能不够宏观,也可能一时不成体系,所以,我们可以称之为“微创新”。
微创新虽然看起来小,但它不仅可以丰富教育科学的宝库,而且可能引发对教育大问题的突破性思考,所以,小中有大,小中见大,其意义绝不可低估。
学校里的管理人员和广大教师每天所面对的问题,都是微创新的切入点,所以,推进学校内部的微创新不仅是改进学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的动力与途径,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之路。校长和教师都应当有自己的微创新课题,都应该通过微创新科研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那么,如何进行微创新呢?
微创新应当从问题出发。要全面分析自己从事的管理和教学工作,找到存在的难点、关注的热点,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研究课题,将科学研究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微创新应当有研究方案。要对研究课题进行认真调研,理清关键点,找准切入点,确定创新点,制订包括实验方法、实验进程的方案,使研究有序进行。微创新应当是学习的过程。要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边学习,边研究,以学习指导研究,以研究加深理解,从而增强科学性,减少盲目性。微创新重要的特点应当是高度重视实践。微创新多属于应用研究和行动研究,要在自己工作的领域内大胆进行实验,在实践中验证设想,在实践中完善方案,在实践中发现规律,并且重视积累实践过程中的数据与资料。微创新还应当进行成果评估。对各项微创新成果的评价,要以实效为检验的重要标准。
专家的鼓励与观点让我充满了信心,有了能够实际操作的依据与路径,我充满着无穷的力量,如蜜蜂般勤奋地游弋在教育教学的真实场景里,采摘着每一个变幻的风景,多彩的故事,甚至是一种微妙的感觉,一次不经意的相遇。
就这样,三年来,我始终保持着对现实问题的敏感性,增强对问题的预见性,保持理智唤醒内在的自觉性,立足本土,借助外力,识别、选择适合自己学校发展的途径,因势而谋,回到教师与学生成长的实际轨道上,直面每个人的成长需求,不是绕道而行,而是具备应有的担当,找准撬动整个学校发展的支点,让全体师生和员工的内心受到触动,从而齐心协力办好一所学校。
每一天,我都是实践与理论碰撞着,心灵与生活交织着,思想与教育同行着。比如,在育英学校密云分校,经过广泛调研与诊断,我选择了把“确定学校办学理念”作为支点,展开了一系列的教育微创新改革行动。伴随着“成就每一个人”办学理念的提出与落地,“全学习”课程改革与育人模式创新实践研究课题、学校个三年发展规划、“全学习”课程改革顶层设计、“全学习”生态校园文化建设、“全学习”课堂教学模式、“5 2”教师自成长模式、基于育人目标的学生自主成长课程建设等一系列创新举措相继推出。
写到这里,我的内心是宁静的,那一个个关注细节的、充满激情的微创新,无不充实着我的心底,丰盈着我的人生,践行着一个共同的教育主题:立德树人。
再往深层里探微,我找到了自己的领导力的原动力,明白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慢慢摸索出属于自己的领导力风格。关注着自己的内心,由内向外,朝向使命,努力地正视现实,从薄弱出发,向优质前行!
李志欣
2020年4月27日
于育英密云分校
特级教师李志欣在近30年的从教历程中,从普通教师成长为特级教师,并带领多所薄弱学校成功突围,在教育细节的创新与改进上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他从环境与文化、学校管理、教师成长、课堂与课程、学生成长空间等五个方面,分享了在教育实践中进行微创新的45个典型案例。每个案例,均通过问题发现、问题分析、解决方案三个方面,完整呈现进行微创新的操作要点和实施路径,并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改进策略,实用有效。
李志欣,特级教师,北京市育英学校密云分校校长。先后荣获山东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山东省教育科研创新校长、山东省教学能手、山东省2010年度十大教育新闻人物、山东省2011年度十大教育创新人物(校长系列)等多项荣誉称号。
《山东教育》《当代教育家》《新校长》等杂志封面人物,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两百余篇。已出版《优秀教师的自我修炼》《博弈中的追求——一位中学校长的“零”作业抉择》等作品。“‘零’作业下的教学改革实践”2012年荣获山东省政府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4年荣获*首届教学成果奖评选二等奖。在全国各地作讲座百余场。
序一 “细节的力量”不可低估 1
序二 教育微创新的意蕴 5
辑 把成长空间还给学生
坚持用了多年的老式奖状能改改吗 3
把指挥权交给学生以后会发生什么 6
怎么把校园真正还给孩子 10
“宅家学习”如何让学生主动起来 13
“惩罚”何以自己说了算 18
家庭作业何以成为“规训”学生的工具 22
中小学生纪律管理如何实现华丽转身 27
怎么参与到“为学生赋能”的教育之中 31
怎么了解聪明的学生为什么学习不好 40
第二辑 激活教师的成长自觉
如何引领老教师走向“教育自我”的幸福之路 47
如何开启“未来新型教师”自觉向上的心灵 51
如何引导教师走上名师之路 58
怎样让教师有信仰的空间 62
怎样让每天忙碌的教师喜欢上读书 66
如何让中小学教师的培训更有效 69
怎么激发中小学教师的学术研究兴趣 73
如何跳出绩效考核的怪圈 79
如何重建师生关系“倒逼”教师改变 84
第三辑 发掘课堂与课程的价值
学校课程规划的首要策略是什么 91
可以把校歌连续播放三遍吗 96
单元自主学习课程纲要如何设计 100
什么样的课堂让教学变得更智慧 109
教学活动设计如何从关注“教”转向关注“学” 114
如何实现教材的破与立以提升课堂对话品质 119
课本剧表演如何基于学生视角解读文本 124
如何实现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课堂内外的完美结合 128
“线上”教学如何进行微改革 133
第四辑 好学校是一方池塘
学校是怎样变得“有文化”的 139
如何表达校风才更具校本化育人功能 144
学校理念文化如何在校园里真实呈现 149
“全阅读”学习校园如何设计 154
校园时空该怎样展现出学生生命成长的气息 159
如何巧借山水气象让校园更富灵性 163
缘何要让更多的植物在校园里生长 167
怎样提升广场、道路等的设计美感与内在韵律 170
如何让办公室塑造人的知与行 175
第五辑 让管理走向人性的关怀
解决开会“不愿坐前排”有何深远意义 181
主任们太强势扼杀教师想法怎么办 186
缘何重视新学期开学天的会议 190
如何做到迷恋他人的需求实施管理 196
怎样让作业与学生成长更好地融合 200
怎样营造价值互联的教育环境 204
做一个“走班学习”的校长有何好处 208
学校教学改进如何实现健康进化 211
如何优化变革过程避免走向失败 217
后记 一切都是幸福的约定 221
特级教师李志欣在近30年的从教历程中,从普通教师成长为特级教师,并带领多所薄弱学校成功突围,在教育细节的创新与改进上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他从环境与文化、学校管理、教师成长、课堂与课程、学生成长空间等五个方面,分享了在教育实践中进行微创新的45个典型案例。每个案例,均通过问题发现、问题分析、解决方案三个方面,完整呈现进行微创新的操作要点和实施路径,并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改进策略,实用有效。
李志欣,特级教师,北京市育英学校密云分校校长。先后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