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货速发】疯狂的科学实验
  • 【现货速发】疯狂的科学实验
  • 【现货速发】疯狂的科学实验
  • 【现货速发】疯狂的科学实验
  • 【现货速发】疯狂的科学实验
  • 【现货速发】疯狂的科学实验
  • 【现货速发】疯狂的科学实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货速发】疯狂的科学实验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16.6 3.5折 48 全新

库存21件

天津津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埃里克斯·伯依斯 著,马盈佳 译,酷威文化 出品

出版社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9075402

出版时间2020-12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8元

货号29144331

上书时间2024-12-23

易安居书舍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1932年5月,波兰研究人员塔德乌什·哈纳斯披上猿猴的外皮,钻进了华沙动物园的灵长动物区。接下来的八个星期,在获得动物园官方批准的前提下,哈纳斯就住在那里,与一群猿猴为伴,吃猿猴们的食物,并尝试学习猿猴们的语言。当他六月底出来时—身上无疑带着不大好闻的气味—接受了一群好奇记者的采访。“里面怎么样?”记者们问道,“你了解到了什么?”哈纳斯挺直身子,努力让自己看起来尽可能严肃一些,回答道:“猿猴的生活习惯与人类有极高的相似之处。”

  其实我对哈纳斯有种亲切感。和他一样,我曾和一些相当奇特的同伴一起生活了一阵子。细算下来,自我离开办公室,开始和他们一起生活已经有一年出头的时间。现在的我,重新走到了耀眼的阳光下,眨着眼睛,有点儿目眩地四下张望。ZUI后向你呈现出这本书—我一年的研究成果。

  与哈纳斯不同的是,我的同伴并非猿猴。他们是一群疯狂的科学家。约翰·威廉·里特尔就是其中之一。他是一名德国的物理学家,曾系统性地电击自己身体的各部分来研究这到底是什么感觉;还有弗雷德里克·赫尔策尔,他仔细地测量了绳结、玻璃珠和钢螺栓通过他的消化道的速度;心理学家玛丽·亨勒,她喜欢藏在女生宿舍的床下,偷听学生们的对话。此外,我还花了些时间和芝加哥人在一起,他们总是勤勤恳恳地趴在书桌上,草拟用核武器炸毁月球的计划。

  这本书讲述了这些科学家所做出的各类壮举和怪异的实验,并展示出这些人为了科学进步付出了怎样的努力。

  你大概已经知道,我所说的和这些科学家一起生活,并非字面的意思,而是他们是我思想的同伴。我通过学术期刊、报纸和书籍追踪他们的事迹。尽管有时,当我坐在图书馆或者面对电脑屏幕时,感觉他们就在我身边。

  《ZUI后的幸存者》

  四年前,我写了一本关于怪异科学的书,名为《ZUI后的幸存者》。你现在读的这本书延续了《ZUI后的幸存者》中的奇异实验纪事。日常生活中,我无法抗拒疯狂的科学家们的“吸引”,我总会花更多的时间和他们在一起。

  这一回,我在图书主题和人物身上花了不少时间。一旦他们的实验特别吸引人,我就想讲述更多关于他们的故事。除此之外,这本书和《ZUI后的幸存者》的结构非常相似。比如说,我在每个章节前都加上了戏剧化场面的引言。这些引言大多数都来源于故事中一个关键场景。在这些引言中,我尽可能还原了真实事件—虽然有时我需要基于专业知识,推断这些事到底是如何发生的。我还发挥了一些艺术想象,比如增加对话以增强戏剧性。然而,不管一切看起来有多奇怪—虽然我已尽我所能地保证它们的正确—你读到的每个篇章的正文都是完全真实的。如果你想对任何一个主题做更深入的研究,那么你可以在书的后面找到延伸阅读的参考书目。

  疯狂科学家们的吸引力

  疯狂的科学家们到底有什么吸引力,使我竟写了两本关于他们的书?肯定不是因为他们魅力不凡。事实上,其中一些人,倒实在令人毛骨悚然。

  疯狂科学家们之所以吸引人,部分原因在于,他们毫不羞惭、自由地探索新的想法,不论这些想法就我们其他人看来多么错误。我们大多数人虽然会时不时地有奇特的想法从脑子里冒出来,但是我们并不会就此采取行动。相反,我们会不大引人注目地继续生活。我们会尽力不跨越所谓正常行为的边界。而相对而言,疯狂的科学家们会任自己脑子里打转的奇思怪想信马由缰。如果他好奇“切开自己的肚子、取出自己的阑尾”是种什么感觉,他会直接上手去把这件事做了。

  疯狂科学家们不仅自然而然、毫不拘束地将他们古怪的冲动付诸行动,他们还经常为此得到赞赏。如果随便谁做了这本书里提到的一半的事,那么他们不是被拖走关进监狱,就是会被送进精神病院。比如说,在“电学实验”一章,我提到了英国科学家托马斯·索恩·贝克,他把自己的小女儿放进通电的笼子里,尝试刺激她成长(尽管在那个年龄她的身高十分正常)。如果一名非科学家向邻居提起自己把女儿关进了一个通电的笼子里,没几分钟警察就会敲他的门,但因为贝克是一名科学家,社会尊重甚至崇敬他。只有凭着后见之明,我们才得以开始思忖:“那人到底在想些什么呀?”

  疯狂科学家们的壮举也展现了科学更黑暗、更情绪化的一面,相比那些聪明过人的天才毫不费力地得到全部正确答案的科学故事,我感觉这些故事要有趣得多。在这里,研究人员在进入不熟悉的领域时毫无头绪地摸索前行,期望自己选择的是正确的方向,但往往在死胡同里翻车—这些死胡同,在疯狂的科学家那里,有的是非洲丛林中的笼子,他们就孤独地坐在那里;有的是压抑的阁楼,他们躺在阁楼的黑暗中,给自己憔悴的身体施以电击。

  “疯狂的科学家”这个字眼具有贬义,但是我实际上对你将遇到的一些人物产生了相当感同身受的心情。我无意嘲笑他们。我认为科学需要科学狂人(至少需要那些没那么残酷的科学狂人),因为当你面对困难和反对时,是需要某种疯狂来坚持你的想法的。有时候没人相信你。有时候这样的情况年复一年地持续。有时候你会变得饥渴,或者就像西格蒙德·弗洛伊德那样,成为可卡因的瘾君子。有时候你给自己做手术,而你的内脏涌了出来。但是科学上许多ZUI重大的进步恰恰归功于这些固执的研究人员,他们即使境遇如此艰难,仍然拒绝放弃自己的理论。当然,如果他们的理论被证明出来了,他们会被纪念并被称赞为不走寻常路的人。但事实上,不走寻常路者和科学狂人难道不正是硬币的正反两面吗?

  哪种奇怪?

  四个世纪的科学研究,累计了数量庞大的奇怪实验。因此,当我创作这本书时,所遇到的挑战并不是找不到足够多的奇怪实验来写,而是从多到令人为难的素材里选出合适的案例。那么ZUI后我是如何决定哪些实验可以被放进本书的呢?

  说实话,并没有一套严格的标准来指导我的选择过程。那些荒诞的案例,几乎出于定义,就难以轻易地分类。我想我寻找的是那些出人意料的故事,那些将罕见、奇怪的元素联系在一起的实验。比如患精神性神经症的山羊和原子弹。这类实验需要一些合理的解释。但是当我翻阅旧学术期刊时,虽然我并不确定自己要找什么,但我确实知道自己不需要什么,这种排除法值得我说几句解释一下。

  排除法的第YI条原则是:那些希望自己奇怪的人,其实并不够奇怪。因为研究人员有时会以一种闹剧的方式,故意把自己伪装成疯狂的科学家。比如,他们会用公式来描述美味的奶酪三明治,或者计算用瑞士的大型强子对撞机给一张比萨解冻需要多久。这类科学家有时候非常好笑,但这并不是我想为这本“实验集”搜寻的内容。我想找的是对自己的另类研究完全严肃认真的疯狂科学家。对我而言,他们认真的意图使他们的行为奇怪得多,而且更为引人入胜。在一些更稀奇古怪的实验中,他们可不只是乖僻、无害的,在他们的奇怪背后甚至还潜伏着一丝危险。我们不得不感到疑惑,为了得到想要的答案,他们到底愿意走多远?

  排除法的第二条原则是:我并不愿意以探索科学之名,行野蛮之事。很多人,在想到古怪的科学时,总会想到科学式的恐怖—纳粹研究、塔斯克吉梅毒实验、日本731部队。这些实验可能确实奇怪,而且它们也确实提供了当所有道德约束都被抛弃时,所发生的恐怖事件。只不过,收录这些实验可能会让整本书变成“人类恶行手册”。我并不希望这样,所以我避开了在伦理层面上过分偏向于残暴恶行的实验。

  说完了这些,我还得提出适当的警告。尽管在这本书中,我并不详述恐怖实验,也不提供轻科学故事,但在接下来的内容里,仍然是黑暗与光明相交织;仍然有一些实验会令某些人惊讶—它们在对科学真诚的追求中竟然被允许。比如以21世纪人类的视角来看,有些动物实验可能会显得残酷。我们并非对任何道德上难以界定的实验表示支持。但即使是在ZUI令人不快的情形中,我想我们也还是有可能看出其超现实和古怪特点的,而这才是我向你呈现这些故事的主旨—将它们作为一个小小的提醒:悲剧、喜剧、荒谬与对知识的追寻往往紧密地交织在一起。

  现在开始我们的故事吧!

  埃里克斯·伯依斯



导语摘要

  谁说科学家都是“老古板”?他们的脑洞简直超乎想象:想要周游宇宙,不如先试着学习操控太空船的技巧?原子弹爆炸怎么办,找个舰船当避难所?让食物更好吃的秘密是电击它们?如何用核弹炸毁月球……

  从人类社会到宇宙自然,从科学假设到前卫实验。本书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幽默的文字,回顾了历史上“异想天开”的75个疯狂实验。内容不仅涉及物理学、生物学、天文学等多个领域,还添加了脑洞十足的硬核科普知识,让每一个看似荒唐可笑的问题,都有了一个“正经”的答案。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埃里克斯·伯依斯(Alex Boese)
  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科学史硕士。1997年创立了“恶作剧博物馆”网站,全球累计用户过亿。美国IT杂志《个人电脑》将其评为“世界上100个你不能错过的网站”之一。他已出版了多部作品,内容涉及物理、化学、心理学等领域。


 


  译者简介:
  马盈佳
  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广告学专业。曾于某传媒公司从事电视纪录片脚本翻译一职。翻译领域涵盖天文科普、动物与自然、历史人文等。



目录

  第YI章 电学实验
  第二章 核反应
  第三章 欺骗性方法
  第四章 猿猴实验
  第五章 自我实验
  参考文献
  致谢



内容摘要

  谁说科学家都是“老古板”?他们的脑洞简直超乎想象:想要周游宇宙,不如先试着学习操控太空船的技巧?原子弹爆炸怎么办,找个舰船当避难所?让食物更好吃的秘密是电击它们?如何用核弹炸毁月球……


  从人类社会到宇宙自然,从科学假设到前卫实验。本书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幽默的文字,回顾了历史上“异想天开”的75个疯狂实验。内容不仅涉及物理学、生物学、天文学等多个领域,还添加了脑洞十足的硬核科普知识,让每一个看似荒唐可笑的问题,都有了一个“正经”的答案。



主编推荐

  作者简介:
  埃里克斯·伯依斯(Alex Boese)
  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科学史硕士。1997年创立了“恶作剧博物馆”网站,全球累计用户过亿。美国IT杂志《个人电脑》将其评为“世界上100个你不能错过的网站”之一。他已出版了多部作品,内容涉及物理、化学、心理学等领域。

 

  译者简介:
  马盈佳
  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广告学专业。曾于某传媒公司从事电视纪录片脚本翻译一职。翻译领域涵盖天文科普、动物与自然、历史人文等。



精彩内容

  核爆月球

  1962年7月8日—夏威夷,凯卢阿。

   一轮明亮的弦月从飘浮在天空中的云朵间探出头来。在下方,一座酒店楼顶的天台上,正在进行一场派对。身着色彩鲜艳的印花衬衫的游客们手举着饮品聊着天。皮肤晒成深棕色的大学生们身穿T恤和短裤,在酒吧喝着啤酒消磨时光。在酒吧尽头,一盏熔岩灯慵懒地向上冒出荧光黄和绿色的液泡。

  一个小男孩一直越过平台的一侧注视着黑暗的大海,随后转过身跑向他的父母,拽了拽他母亲的衬衫。“爸爸妈妈,还有多久才会开始?”

  他的父亲拍拍他的头。“我们不知道,帅小伙。但愿快了吧。”

  母亲瞥了一眼她的手表。“如果没有很快开始,我们得让你上床睡觉了。快要十一点了!早就过了你的睡觉时间。”

  “但是妈妈!你答应过的。”

  “嗨,大家!”一个坐在角落里一台收音机旁边的男人喊出声来,“听!他们在说火箭升空。”

  “声音调大点!”另一个人喊道。

  男人调节了收音机的音量。在派对的噪音中,响起一名广播员尖细的嗓音。人群安静了下来,每个人都开始聆听。声音开始倒计时。“还有十分钟。还有十分钟。”

  广播给整个派对制造了安静的氛围。人们紧张地兜着圈子,不时瞥一眼天空,用压低的嗓音说话。突然其中一个大学生大喊:“世界末日就要到了!”

  “闭嘴!”一个和妻子站在一起的老人生气地制止他。

  “也许是颗哑弹!”另一个大学生喊道,然后人群中漾起一阵紧张而压低声音的笑声。

  “还有五分钟。还有五分钟。”广播宣布道。

  人群聚集到平台的边缘,越过海洋注视着前方。他们可以看到地平线上几艘船上的灯光,听到下面海浪冲击海岸的声音。转向平台两边,可以看到凯卢阿的主要街道被每盏路灯下小片的光斑朦胧地照亮。

  “还有一分钟。还有一分钟。”

  小男孩紧紧握住母亲的手。“妈妈,我害怕。”

  “别害怕,”她安慰他,“什么危险也不会有。科学家们知道他们在做什么。”

  广播里的声音开始了倒计时:“十,九,八,七……”随着数字接近零,音调变得更高了,广播员好像也激动起来。没人说话,人们都开始期待地凝视着黑暗的天空。“五,四,三,二,一。”

  天空出现一道巨大的闪光。仿佛转瞬间太阳在天空中显现了一样,将整块大地照得如同白昼一样亮,然后又消失了。没有声音伴随闪光,但是在同一瞬,广播里的声音突然间切断了,被静音下的噼啪声所取代。同时街道上的路灯闪烁了一下然后熄灭了。

  在天上,开始发生奇怪的事情。ZUI初的白色闪光制造出一片翻滚、扭动的脏污绿云,迅速沿着地平线弥漫开来,就像有毒的化学物质从太空中被倒入大气层一样。不自然的颜色翻滚着,发着光,用鲜艳的光辉照亮大地,使海洋呈现出紫色,就像葡萄汁一样。

  人群静默着观看。绿色物质的卷须扭动着,然后它们突然变成了火热的、愤怒的粉色,接着加深成为暗血红色。明黄色的月亮从云朵间露出了身影。

  一位年老的女人大喊:“可怕!可怕!”她双手交握挡住眼睛。她的丈夫搂住她的肩膀,带她走向房门返回室内。

  小男孩的双眼因为恐惧而大睁着。“妈妈,世界要结束了吗?”他的母亲担心地低头看了他一眼。“哦,亲爱的,我不这么认为。我确信一切都会好的。”但就在她视线移回天空中那些扭动着的、变幻莫测的色彩秀时,她的双眼闪过了一丝疑惑。

  到了20世纪50年代末期,美国和苏联为了超越对方,不顾一切地对各式各样的目标投下了核弹。他们曾炸平仿真城市、太平洋岛屿、海军舰队,以及相当一部分荒漠的土地。结果,公众变得自满起来,习惯于源源不断的新闻报道,宣布各种新的核实验的情况。将军们和军事计划制定者开始疑惑:“我们还能炸点其他什么东西吗?”或者不如说,“还有什么可以炸的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呢?”

  夜晚,答案呈现在他们头顶上,挂在半空中如同巨大的目标。看起来如此明显。核爆月球!

  月球上的闪光粉

  在月球上引爆一颗炸弹的想法其实并不新颖—它和乘火箭旅行的想法同样古老。罗伯特·戈达德,美国现代火箭技术的先行者,在1919年第YI次提出这一想法,尽管他的建议是引爆一颗传统炸弹,而非核弹。

  戈达德是一个安静的人,身体不太好,比起和人相处更喜欢读书,但是在十几岁时,他曾经深受太空旅行念头的吸引。他年长后给人们讲述那时的故事,在十七岁时,他爬上后院的一棵樱桃树,抬头仰望天空,想象如果升得更高,进入太空静谧的真空中会如何。他想象在行星中间飘浮,远离地面上拥挤的人群。他从未忘记那一幕画面。他花了余生的全部时间试图将它变为现实。

  1916年,三十四岁的戈达德作为一名物理学老师,在美国马萨诸塞州中部的克拉克大学工作。他在业余时间里设计火箭。他建造的ZUI初的火箭并没有飞离地面多高,但是他已经有了宏大的计划。戈达德想象将火箭一直发射到月亮上,但他即刻意识到一个问题:自己没办法知道火箭有没有抵达月球。这时他想到了炸弹。如果他的火箭携带一枚炸弹,当火箭撞击月球表面时引爆炸弹,也许就能从地球上通过一台巨大的望远镜观察到爆炸。

  为了确定这颗炸弹需要有多大才能制造可见的爆炸,戈达德在马萨诸塞州乡间开展了一些实验。在深夜里,他远离房屋和街灯的光线,测试ZUI远可以从哪里观察到用镁闪光粉制造的小型爆炸。他一个人坐在那里,凝视黑暗,等待着小光点在远处出现。他想象自己正看向太空,而闪光是来自外太空源头的第YI个信号,宣布着:“成功了!成功了!”运用这种方法,他确定二十分之一格令闪光粉生成的光亮,在2.25英里远处可以看到。根据这一结论,他计算出如果他的火箭携带13.8磅闪光粉,将会制造“极为醒目”的爆炸,从地球上用望远镜可以观察得到。

  戈达德在1919年12月发表了一篇名为《一种抵达极限高度的方法》的小论文,文中描述了他的研究和闪光粉实验。论文的发表在公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兴趣,尤其是轰炸月球的主意。他收到志愿者写来的信,迫切希望被绑在他的火箭上—把火箭变成自杀式月球炸弹。然而,很多批评者嘲笑地否定了他的念头。例如,《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居高临下地告知戈达德,就连学校的孩童也知道火箭无法在太空的真空中运作,因为真空中没有火箭可以借助用来推进的物质。四十九年后,在阿波罗11号升空后的第二天,《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道歉信,声称:“进一步的研究和实验已经肯定了艾萨克·牛顿在十七世纪的发现,现在已经确定火箭在真空中可以运作得和大气中一样好。《时报》对我们的错误感到抱歉。”不幸的是,戈达德没有活到这篇道歉信发表的那天,也没能看到火箭向月球发射。他于1945年就去世了。



媒体评论

  这本书非常出色地解释了那些以科学的名义进行的怪异、疯狂的实验,并用“高质量”的故事呈现了出来。对科学感兴趣的人,千万不要错过。
  ——《化学世界》

  作者用幽默的语言描述了科学实验中的晦涩细节,使整本书读起来非常有趣。书中所包含的故事,可以帮助任何一个希望成为科幻作家的人丰富他们的素材库。只不过,你或许想不到,这本披着“科学实验”外衣的科学真相,比科幻小说更离奇。
  ——《星期六晚邮报》

  一位科学史学家,带领读者走过一条条科学发展过程中的奇怪的弯路。这本书简洁而生动地讲述了一群疯狂的科学家,在核物理、发展心理学等领域的古怪实验。
  ——《波士顿环球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