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货速发】工业设计导论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29.9
7.7折
¥
39
全新
库存10件
作者许喜华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175328
出版时间2013-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9元
货号29116768
上书时间2024-12-2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前言
在当今中国,有着三十多年发展历程的工业设计,给社会公众的印象更多的是一门关于方法论而非观念论的学科。在工业设计界内部,基本上也可以下这样的判断。但是,工业设计不仅仅是一个过程、一个结果、一种工业社会关于物与非物产品的设计方法,它更应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一种精神、一种目的、一种理想以及一种价值体系。因而笔者一直认为,工业设计不仅是一门富于“行”的学科,更是富有“思”的学科。所谓“思”,就是思想、观念、思维、思考。工业设计不仅要研究设计程序、设计方法及设计表达等涉及“怎么做”这一“行”的方法论问题,更要研究“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一涉及设计本体论的“思”的问题。“工业设计应当通过将‘为什么’的重要性置于对‘怎么样’这一早熟问题的结论性回答之前,在人们和他们的人工环境之间寻求一种前摄的关系(《2001汉城工业设计家宣言》)。”因此,“思”的问题,即“为什么”的问题,应该成为工业设计教学与研究中首要的内容之一。“思”,即“为什么”问题的阐述,应该让读者建立起工业设计的人文观、哲学观、文化观、系统观与创造观。只有这样,才能对工业设计学科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认知。1.人文观。设计的起点与归宿点都是人,因此,人是设计服务的对象。所谓人文观,就是以人文的眼光、人文的思想思考设计、衡量设计、评价设计。在某种意义上,设计强调人文观多少有点多此一举的感觉,因为正像老母鸡下的蛋都是鸡蛋而非鸭蛋一样,服务于人类自身的设计行为,其设计的人文特征应是不证自明的。但是,在产品物化过程中由于复杂技术手段的选择与使用,往往遮蔽了产品设计的初衷,即人性目的,也大大削弱了人们以特定文化背景下形成的生存方式与行为特征提出的需求与产品技术所提供的物质效用功能内容以及通过设计而形成的操作方式“匹配”的合理性研究与思考,使得设计难免走向异化。所谓“匹配”的合理性,就是指产品技术通过设计而“固化”在产品中的物质功能内容和操作方式与人们所希望的生活模式、生活方式、行为特征等间的配合的和谐性。这种匹配的合理性就是设计的人文性。提到设计的人文性或人性化,我们马上就会把思维指向产品的形式审美性与操作方式的合理性,这是对的。关键是,通过设计使得产品技术“固化”为产品的功能内容,以及这个内容与产品使用者的生活方式、行为特征间的匹配性,是否构成了工业设计的内容、甚至是重要内容?这一问题的回答如果为“是”的话,那么,设计的人文性不仅应该包括这一层面的内容,而是应该成为设计人文性主要的构成部分。目前,真正对上述问题持肯定态度的恐怕不多,因为大多数人认为产品物质效用功能的创造是工程师的职责,而与设计师无关,这里我们姑且不论这样的划分是否合理,先从另一角度分析或许能找出这一问题解决的关键。在国内高等院校学科设置中,不乏众多的、覆盖各类产品与行业的关于物的建构的技术原理、技术设计学科与专业设置,如计算机、汽车、船舶、航天器、家电、机械、电子、能源等等;也不乏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但却没有一个联结人的需求(或社会需求)与技术的学科。这一学科将技术直接指向人的需求,使技术走向应用;另一方面,它也使人的需求现实化,使人的需求走向现实可能。这样的学科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某种意义上,工业设计就是这样一个“一头连系着人,另一头连系着技术”的学科。实际上,工业设计也早已承担起联系“人的需求”与“技术功能”的重担,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人类的文明。因此,产品物质效用功能的创造以及它与人的需求间的“匹配”研究与设计,无疑是工业设计的目标之一,而且构成了工业设计的主要内容。国际许多著名设计公司的设计实践也完全证明了这一点。美国苹果公司的计算机、ipod、iphone等一系列产品,如果没有这些产品的许多具体技术功能与人的需求的高度匹配性,而只具有其新颖的外形,它们还具有这么强大的市场吸引力吗?产品设计的形式特征与产品合理的操作方式无疑构成了产品设计人性化的内容之一,但产品物质效用功能在根本上决定着使用的人的生存方式,因而更能体现出产品的人文性。汽车、电视、洗衣机的物质效用功能内容给人类生存方式带来的变化远远大于它们的操作方式与审美方式对人的生存方式的影响。因此,设计的人文性与人文精神,更重要的体现就是产品物质效用功能的创造,以及创造的物质所用功能与人的生存方式“匹配”的和谐性。如果工业设计把产品这一层面的内容及这一层面的人文性排除之外,那么,工业设计的完整性及人文性是值得怀疑的。实际上,《2001汉城工业设计家宣言》,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以及国外工业设计的发展,都昭示着这样一个事实,即中国工业设计
导语摘要
本书以国际工业设计联合会(ICSID)2001《设计的定义》与《2001汉城工业设计家宣言》中对设计的性质的界定为基础,从文化的视野系统、全面阐述工业设计研究的对象、工业设计的性质、工业设计的特征及工业设计与技术、工业设计与文化的关系,使学生建立起“工业设计是一个具有严密内在逻辑结构的科学系统,是一门在‘人、设计对象、环境’系统中寻求*结果的学科”的认知,从而对工业设计学科有一个基本的、概貌性的理解。 本书可供设计类专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使用,也可供设计专业人士参考。
作者简介
无
目录
第1章 工业设计概述
1.1 设计·生活·文化 001
1.2 设计的概念 005
1.3 设计的分类 008
1.4 工业设计概述 014
1.4.1 工业设计的形态 014
1.4.2 工业设计的定义 016
1.5 工业设计的新发展 018
1.5.1 国际工业设计联合会(ICSID)2001的《设计的定义》 019
1.5.2 《2001汉城工业设计家宣言》 019
1.6 工业设计涉及的要素与学科 021
1.6.1 人的要素与相关学科 022
1.6.2 科学技术要素与相关学科 023
1.6.3 经济要素与相关学科 023
1.6.4 自然环境要素与相关学科 024
1.6.5 社会环境要素与相关学科 024
1.6.6 空间环境要素与相关学科 025
第2章 工业设计发展的新阶段
2.1 走向更新的概念 027
2.2 走向人的尊严 029
2.3 走向生活的广度与深度 031
2.4 走向“人·物·环境”的和谐 033
2.5 走向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对话 035
第3章 工业设计的目的和本质
3.1 产品——人与自然的中介 037
3.2 工业设计的目的 039
3.3 工业设计的本质 040
3.3.1 工业设计的本质 040
3.3.2 生存方式的概念与性质 042
3.3.3 消费——生存方式的象征 046
3.3.4 工业设计——生存方式的设计 047
3.3.5 创造——工业设计的灵魂 049
3.3.6 生存方式创造的尺度 056
第4章 工业设计的原则
4.1 概述 058
4.1.1 在宏观意义上,设计原则是工业设计思想、观念、理念—设计哲学的具体化 059
4.1.2 在微观意义上,设计原则是产品设计具体细则的概念化与抽象化 060
4.2 人化原则 060
4.2.1 实用性原则 061
4.2.2 易用性原则 062
4.2.3 经济性原则 063
4.2.4 审美性原则 064
4.2.5 认知性原则 064
4.3 物化原则 065
4.3.1 设计的科学意识与科学精神 066
4.3.2 科学技术对设计的影响 067
4.4 环境原则 070
4.4.1 环境问题与环境问题产生根源 071
4.4.2 人的价值观是规范科技的主导力量 073
4.4.3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与原则 074
4.4.4 可持续发展思想对设计发展的启示 076
4.5 设计—价值的选择与实现 077
4.5.1 人与环境的关系是设计的起点 077
4.5.2 设计—价值的选择与实现 078
第5章 工业设计的特征
5.1 设计观念的系统性与设计元素的多元性 079
5.1.1 系统论及其基本概念 080
5.1.2 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081
5.1.3 产品与产品设计系统的结构 083
5.1.4 产品设计的系统性 084
5.2 设计目的的人文性与设计对策的多样性 087
5.2.1 设计目的的人文性 087
5.2.2 设计对策的多样性 090
5.3 设计意识的创造性与设计思维的交叉性 090
5.3.1 设计意识的创造性 090
5.3.2 设计思维的交叉性 091
5.4 设计本质的文化性与设计评价的社会性 093
5.4.1 设计本质的文化性 093
5.4.2 设计评价的社会性 095
第6章 工业设计与技术
6.1 设计·产品·技术 097
6.1.1 设计、产品、技术的关系 097
6.1.2 技术的概念 099
6.1.3 “自然”与“第二自然” 099
6.2 社会需求、技术目的与技术手段 099
6.2.1 目的与手段 099
6.2.2 社会需求、技术目的与技术手段的关系 101
6.2.3 技术建构的折中兼容理论 103
6.3 技术的人性价值与非人性价值 104
6.3.1 技术反思的意义 104
6.3.2 技术的人性价值 105
6.3.3 技术的非人性价值 107
6.4 技术双重效应的联结 108
6.4.1 技术人性面与非人性面的共生共存 108
6.4.2 技术的人性面与非人性面的互渗互补 108
6.4.3 技术人性面与非人性面的双向转化 109
6.4.4 人类提高技术的意义 109
6.5 “技术理性”批判与设计 110
6.5.1 “技术理性”及“技术理性”批判 110
6.5.2 技术的世界,设计的世界 112
6.5.3 技术需要人文控制,设计需要人文导向 112
6.5.4 设计的人文价值与“技术理性”批判 114
第7章 工业设计与文化
7.1 设计的文化特质 116
7.1.1 设计与文化的结构联系 118
7.1.2 设计的文化内涵 126
7.1.3 设计的文化生成 133
7.1.4 设计与人文精神 144
7.2 工业设计与社会 148
7.2.1 设计—为社会公众的设计 148
7.2.2 社会对设计的影响 149
7.2.3 设计的社会功能 152
7.2.4 设计与社会的互动 154
7.2.5 设计的国际对话 156
7.3 工业设计批评 158
7.3.1 工业设计批评的概念 158
7.3.2 设计批评的实质与标准 161
7.3.3 设计批评的社会意义 162
7.3.4 设计批评的复杂性 163
参考文献 167
内容摘要
本书以国际工业设计联合会(ICSID)2001《设计的定义》与《2001汉城工业设计家宣言》中对设计的性质的界定为基础,从文化的视野系统、全面阐述工业设计研究的对象、工业设计的性质、工业设计的特征及工业设计与技术、工业设计与文化的关系,使学生建立起“工业设计是一个具有严密内在逻辑结构的科学系统,是一门在‘人、设计对象、环境’系统中寻求*结果的学科”的认知,从而对工业设计学科有一个基本的、概貌性的理解。
本书可供设计类专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使用,也可供设计专业人士参考。
主编推荐
无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