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30.9 6.4折 ¥ 48 全新
库存17件
作者斯雄
出版社安徽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9668437
出版时间2020-03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48元
货号28536832
上书时间2024-12-23
前言后序
愿荐枕席的感动(序)
作为湖北人,我和安徽有种说不出的缘分。宗族谱牒载明,先世于唐时徙居歙县黄墩。从北京到安徽工作后,无论走到哪里,总有一种似曾相识、久别重逢的亲近与愉悦。
法国作家大仲马说过:“人生的真谛就在于不断的等待与希望。”
有人对此作出一种解读:有一颗愿意等待的心,说明对未来抱有希望;有一颗充满希望的心,等待又算什么?人生就是在等待与希望中度过的,人永远要对未来充满信心。
诚哉斯言。
《徽州八记》在2018年5月出版后,小有反响。我并未把它当作句号,而是努力不负众望地酝酿“新八记”。一年多过去了,这种等待与希望,艰难而充实。
说艰难,是因为人不应轻易停下脚步,而且不能简单重复自己。沉醉于过往的经验之中,是可怕的,毕竟熟练不等于高超,要想出新,唯有突破,超越自我。这就难免需要苦苦寻觅,在写什么不写什么上患得患失,会有举棋不定的纠结。一个纠结过去,又一个纠结来了。
说充实,是因为艰难过后是坦途,所谓“苦尽甘来”是也。人生有时候就是这样,当时觉得过不去的坎,仿佛天要塌下来了,雾去天晴之后,柳暗花明;回头再看,其实并没那么凶险那么难。经历积累得多了,自然就充盈,而且可以宠辱不惊了。
“不东不西”“左右逢源”的安徽,省名本为安庆和徽州的合称,却又简称皖,因为这里有古皖国,古称八皖大地。安徽现在自称江淮大地,文化底蕴深厚,又是改革创新的热土。说是写“八记”,其实可写的题材,何止八十记。反复权衡、删繁就简之后,终命名为《江淮八记》,作为《徽州八记》的延续,分别为:《宣纸记》《桃花潭记》《中都城记》《安茶续香记》《杏花村记》《构树扶贫记》《“安大简”记》《量子纠缠记》。
我一向认为,在全媒体时代,无论技术和平台如何发展变化,“内容为王”始终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内容为王”本为传媒业界为人熟知的从业理念之一。完整的提法是“内容为王,外链为皇”,是指内容的原创性对于网站重要性而言的一种比喻。其实,无论什么作品,对内容的要求,绝不仅仅是原创性,还包括题材、主题、细节、情节、情感、哲理等诸要素的总和。
腹有诗书气自华。为文与为人一样,内容为立身之本。什么样的内容才立得住?首先得有料,有原创,有营养,内容有稀缺性和性,才会使得价值斐然。安茶与构树,都过于小众,并不为常人所知;宣纸与中都城,确实有其性;量子纠缠,更是一般人都不明白的尖端科技。这些稀缺且的知识性内容,本身对读者就有吸引力,让人读后总能有所得。这是我对写作基本的要求。
文字要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桃花潭与杏花村的景,宣纸与中都城的韵,都是大美。用干净精练、文采飞扬、富有美感的文字写出,读起来一定舒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所谓“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就是对文章美感的一种要求和警示,我也时刻以此提醒自己。
文章要有思想。好看的皮囊千千万,有趣的灵魂万万一。思想性是内容的灵魂。游记散文不是导游词,要善于从事物的表象中跳出来,见人之所未见,言人之所未言,立意和站位高,能悟出一些道理和哲理,给人以启发,才会耐读。既有思想,还能有趣,自然更好。老实讲,写作过程中,虽有纠结,却也常有思想的火花倏忽冒出,偶尔的神来之笔,自己都能感到不可言说的快意。
当然,内容为王,并不等于孤芳自赏。过去讲“酒香不怕巷子深”,如今再固守这样的观念,不过是锦衣夜行,不合时宜了。在新媒体时代,推送传播的渠道和平台,几乎具有决定性意义。再好的内容,淹没在海量信息之中,读者想看到,有如大海捞针,谁都希望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便捷获取。
《江淮八记》的推送传播,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紧紧拥抱新媒体。每一记都先在报纸副刊刊发,作次传播;然后由网站、客户端、微信、微博、微信公众号、电子屏媒推送,作第二次传播;朗读版和微视频出来后,再由新媒体作第三次传播。多平台多渠道的推送,使得受众面不断扩大,传播效应达到化。
做传统媒体,尤其是做报纸的,对文字的感受力相对会强一些。这次通过做朗读版,才深切地感受到,听文章的朗读,也是一种非常好的享受,只不过因为自己长期埋头弄文字,没怎么在意,也外行了。
朗读确有独特的魅力。去年12月,第20届齐越朗读艺术节暨全国大学生朗读大会优秀作品展演在安徽凤阳举办,央视《晚间新闻》主播彭坤在现场朗读了《小岗村记》的节选。我是第二天才知道的,据说“现场很火爆”。凤阳县的领导把彭坤的朗读音频发来,我听了确实感到非常震撼。彭坤后来告诉我,因为这篇文章的历史背景,她朗读前还专门向她父亲请教过,之后她把现场朗读的音频发给她父亲听时,老爷子居然听哭了。《杏花村记》朗读版由人民网微信公众号在《夜读》栏目推送。有读者留言称:“作为安徽人也是次知道杏花村居然在池州”,“文史类文章在晚间静听,太舒适了”。
心理学上讲,有一种记忆,叫作趣味记忆。比如,现在一提到写过的《中都城记》,我的反应居然是央视彭坤朗读的有穿透力且充满正能量的声音;提起《量子纠缠记》,首先想到的是央广姚科磁性更震颤心灵的声音。
现在的人们,每天看手机、用电脑花费的时间过多,导致用眼过度。仅从阅读的角度来说,用耳朵听,和用眼睛看相比,是完全不一样的感受,似乎与当代人的生活方式更合拍一些。毕竟用耳朵听,不像用眼睛看那么累了。
《江淮八记》因为是融媒体推送,确实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传播持久,而不是昙花一现。推出以来,网上点击量至今仍在不断攀升。《安茶续香记》刚推出时,全网阅读量是800万 ,至年底,已突破1000万。
经过一年多漫长的等待之后,《江淮八记》总算是完工了。随后的希望是什么?我只能答以“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身在安徽,因为美好,因为缘分,确实常有一种愿荐枕席的冲动和感动。
2019年11月13日于合肥
本书是一部游记散文集,作者立足宣纸、桃花潭、中都城、安茶、杏花村、构树、安大简、量子等安徽名片,以独特视角,用准确凝练、富有美感的语言,穿透历史烟尘,于山川地理、民风民俗、历史遗址、自然风物、现实人文中展现安徽独具特色的人文底蕴和厚重历史承载。书中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历史与现实结合,写实与抒情并重,具有厚重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是一部思接古今的“安徽传”。该书为立体出版,配有微视频、朗读有声版。朗读者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姚科、贾际、彭坤等国内*主播,声情并茂的朗诵与精妙美伦的文本交相辉映、相映成趣。
斯雄,现为人民日报社安徽分社社长,高级编辑。曾获中国新闻奖,被人民网评为“受网友关注的十大网评人”。著有《南沙探秘》《游方记》《盛开的紫荆花——一个内地记者眼中的香港》《香港回归十年志(2003年卷)》《平等的目光》等。中央电视台“亲历·见证”栏目为其拍有纪录片《双城故事·爱在他乡》。2018年推出游记散文《江淮八记》系列。
自 序 001
宣纸记 002
水墨晕章、气韵生动的中国传统书法绘画艺术,也是一朵艺术奇葩,能够独步世界艺术之林,为世人所推崇,中国特有、盖世无双的宣纸作为响当当的民族品牌,功不可没,无可替代,两者相得益彰。其所蕴含的文化和力量,既源远流长,又博大精深,难以穷尽。
画家刘海粟1980年7月到泾县宣纸厂参观时,挥毫题写:“纸寿千年,墨韵万变”。
寥寥八字,精准传神。细细品味,其实充满奥妙玄机,让人从宣纸的精灵中,看到中国宣纸制作技艺的精气神。
桃花潭记 018
然风景其实无时无处不在,且总是青睐那些有情怀、有共鸣的人。所谓“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圣人之言,靡日不思。
如今,桃花潭畔,“层岩衍曲,回湍清深”“清泠皎洁,烟波无际”“由山耸汉,玉屏叠翠”。虽谪仙往矣,然流水依然,袅娜风姿仍旖旎。
看着桃花潭畔乘兴而来、尽兴而归的游人,真应该感谢李白,1000多年过去了,居然还能以他特有的方式惠及后人。
一处风景,竟成千百年后叙写离愁别绪的代名词——桃花潭,幸甚至哉!
中都城记 036
“你们有明代城和陵,发展旅游,完全可以让中都城联手北京故宫、明皇陵联手南京明孝陵,并与小岗村红色旅游打包推介。这三张名片,凤阳独有、世界,得让多少人向往、让多少地方羡煞啊!”
凤阳花鼓仍在唱,精气神完全不一样。县里的领导告诉我,花鼓词现在已经有了新的改编:“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龙腾祥云凤起舞,天地人和新气象。自从那年掀开了新篇章,走上了小康路,咱们一步一辉煌。这是一片希望的田野,年年收获金色的希望。”
凤阳之名,本取“丹凤朝阳”之意,比喻贤才赶上好时机。谁能想到,600多年后,中都城终于赶上好时机,迈进新时代,以蒸蒸日上的崭新风貌诠释出“凤阳”原有的寓意:完美、吉祥、前途光明。
安茶续香记 058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事物,都一定要贪多求大。只要做精做细,做到,即使再渺小,照样有广阔的生存空间和顽强的生命力,自会有其无可撼动的一席之地。
安茶比较小众,产量不高,销区不大。之所以能在销声匿迹数十年后被人记起,浴火重生,就在于它的精与细,还有它独特的口味和效用,在爱茶人舌苔上镌刻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
一片茶叶,富一方百姓。离开芦溪乡时,当地人告诉我,芦溪村有农户585户,其中520户从事安茶生产。2018年村民人均纯收入15920元,高于安徽省平均水平;其中从事安茶生产的年人均纯收入达11148元,占全年总收入的70%。农户不仅从事安茶的种植、采摘、生产、销售,还忙于采摘箬叶、编制篾篓……
续香后的安茶,又在续写乡村振兴的新传奇。
杏花村记 070
这倒让我一下子想到一句网络戏谑之言:“伏羲东奔西走,黄帝四海为家,诸葛到处显灵,女娲遍地开花……”
可不是吗?近些年来,鉴于年代久远,又无法准确考证,类似“杏花村”这样争抢名人故里、古代名址的事屡见不鲜。甚至不管历史上是否真实存在过的人物、遗址,乃至神话、小说中的虚构人物,居然也被无休止地争来夺去。
而对“杏花村”而言,其商标被一分为二,“酒”在山西,“玩”在安徽,算是各得其所了。现实点讲,如今再围绕杜牧、《清明》诗与杏花村之间的关系去作无谓的争论,既无意义也无趣。如真能借此打造既有历史又有文化的旅游胜地,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经济,倒不失为美谈。
构树扶贫记 082
千百年来的一种“不材”之树,如今却能驱动一方经济,引导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让田野里呈现新气象,长出新希望。
细数起来,身边的“不材”之物,应该还有许多。其实,那不过是我们以往的一种认识而已。要是改变观念,合理转换,加上合适的支撑,把更多“不材”变成“材”,应该也有可能。
树犹如此,其实,事事如此。
“安大简”记 092
每每面对这些文物,背后隐藏的已知和未知的海量信息,总让我感到汗颜和纠结,总不免陷入沉思:中国古代文明到底有多么辉煌与灿烂?从文化到科技,到底曾经达到怎样的高度、广度和深度?或者更具体一点,当时人们的生存和生活状态到底有多高级?
文物是无声的,但历史的碎片似乎总在给予一些暗示。
有人说,当一个社会的物质条件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会越发渴求知道,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又将走向何处?
至少在目前,这些都还无法完全知道,也没人可以准确回答。
正视历史,才能正视自己。如此看来,让人类认识自己的历史和创造的力量,在当前的确仍然是一件很紧要的事。
量子纠缠记 112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科学发展到今天,人类看到的世界,仅仅是整个世界的一小部分。人类未知的世界,多到难以想象。现在也许可以说,量子保密通信能做到“永不泄密”,但在未来呢?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探求未知的梦想,才是人类前进的动力。科学正是在不断怀疑、假设、证实、否定中不断发展的。
应该向那些执着于探知未来的人致敬。古往今来,正是因为有了他们,如潘建伟团队那样,始终锲而不舍地在与“量子们”的“纠缠”中,追逐梦想,揭示世界奥秘,展现神奇力量,才能让人类不断拓展所能认知的更广阔疆域,奔向原本以为遥不可及的远方。
后 记 149
本书是一部游记散文集,作者立足宣纸、桃花潭、中都城、安茶、杏花村、构树、安大简、量子等安徽名片,以独特视角,用准确凝练、富有美感的语言,穿透历史烟尘,于山川地理、民风民俗、历史遗址、自然风物、现实人文中展现安徽独具特色的人文底蕴和厚重历史承载。书中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历史与现实结合,写实与抒情并重,具有厚重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是一部思接古今的“安徽传”。该书为立体出版,配有微视频、朗读有声版。朗读者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姚科、贾际、彭坤等国内*主播,声情并茂的朗诵与精妙美伦的文本交相辉映、相映成趣。
斯雄,现为人民日报社安徽分社社长,高级编辑。曾获中国新闻奖,被人民网评为“受网友关注的十大网评人”。著有《南沙探秘》《游方记》《盛开的紫荆花——一个内地记者眼中的香港》《香港回归十年志(2003年卷)》《平等的目光》等。中央电视台“亲历·见证”栏目为其拍有纪录片《双城故事·爱在他乡》。2018年推出游记散文《江淮八记》系列。
量子纠缠记
可能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当一个人想起另一个人的时候,对方却能同时感觉到;突然感觉到有人要给自己打电话,结果电话很快就响了……
我们通常称之为“心灵感应”,两个人之间瞬间的信息传递就是如此微妙,只是长期以来,我们要么认为纯属巧合,要么干脆斥之为迷信、伪科学。
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和奥秘,人类暂时还无法解释。好在,科学对一切未知的东西,并不轻易否定。
20世纪量子理论的出现,颠覆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很多看法。特别是量子纠缠理论的实验验证:具有纠缠态的两个粒子无论相距多远,只要一个状态发生变化,另外一个也会瞬间发生变化——这不就非常类似于“心灵感应”吗?!
当然,这个实验不是为“心灵感应”做验证。但基于量子纠缠理论的量子通信,解决了人类保密通信的巨大难题。
2016年8月,中国成功发射“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作为航天大国,中国几乎每年都会成功发射几颗卫星,这次虽然不会再像当年发射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那样,出现举国欢庆的激动与兴奋,但在国际上仍然引起很大轰动。
“墨子号”是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曾评价称,“国际同行们正在努力追赶中国,中国现在显然是卫星量子通信的世界领导者”。
量子通信是迄今安全性得到严格证明的通信方式。
对保密通信的需求自古就有,且无处不在。大至国家安全、商业秘密,小至个人隐私,都无一例外地与此息息相关。
中学课本中有一篇大家熟知的课文《信陵君窃符救赵》,出自《史记·魏公子列传》,讲述魏公子信陵君盗魏王虎符、矫杀晋鄙、却秦存赵的故事。其中解决问题的死结,即中国古代的身份验证工具——虎符。
在中国古代,虎符乃兵甲之符,是古代皇帝授予将臣兵权和调兵遣将的信物。“虎符”分为左右两半,需调兵时,由朝廷使者持右半符前往,军队长官将右半符与左半符验合后,军队即按使者传达的命令行动。
古希腊斯巴达人使用的密码棒,也许是人类早使用的文字加密解密工具:把长带子状羊皮纸缠绕在圆木棒上,然后在上面写字;解下羊皮纸后,上面只有杂乱无章的字符,只有再次以同样的方式缠绕到同样粗细的圆木棒上,才能看出所写的内容。
保密和窃密,自始至终纠缠不已。为了保密,人类不得不在加密技术上不断探索创新。从用纸笔或简单机械实现加解密的“古典秘法体制”,到莫尔斯发明电报实现加解密的“近代密码体制”,再到以电子密码催生的“现代密码体制”,不断攀升。
保密与窃密的攻防双方,基本都是在加密、破译的反复之中循环着。虽然机关算尽,但要确保保密通信万无一失,仍需绞尽脑汁。
现代密码体制中,无论是对称密码体制还是非对称密码体制,其安全性都是基于数学的复杂性,与计算机的计算能力相关联。20世纪90年代,随着量子算法的提出,人们意识到,量子计算机在并行运算上的强大能力,使它能快速完成经典计算机无法完成的计算,一旦研制成功,将对现行所有密码体制造成严重威胁。这话听起来不免让人胆战心惊。但量子保密通信技术,让人类看到了“永不泄密”的曙光,可以做到不可窃听、不可破译。
神奇的是,量子通信具备“反窃听”功能。利用光子的量子态作为密钥本身的载体,收发双方通过量子测量的方法,能够检测出这些光子在传输过程中是否遭到了窃听者的窃听。
除了量子保密通信外,量子通信中还有另一种应用方式,即量子隐形传态。量子隐形传态是利用已分发的量子纠缠,把粒子的量子状态传送至遥远距离。在量子纠缠的帮助下,待传输的量子态在一个地方神秘地消失,不需要任何载体的携带,以光速又在另一个地方神秘地出现,而且不是巧合。
《西游记》中的神仙、妖怪经常玩“失踪”,孙悟空一个跟头就能翻出去十万八千里,现代科幻小说中描写的“星际穿越”,以及武侠小说中的“乾坤大挪移”,过去都只当是科学幻想。现在看来,这些不是不可行,而是有可能。
量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