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28.1 5.1折 ¥ 55 全新
库存35件
作者季羡林著,紫图图书 出品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1153797
出版时间2019-1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5元
货号28480217
上书时间2024-12-23
糊涂一点,潇洒一点
近一个时期,经常听到人们的劝告:“要糊涂一点,要潇洒一点。”
关于点糊涂问题,我近写过一篇短文《难得糊涂》。在这里,我把糊涂分为两种:一种叫真糊涂,一种叫假糊涂。普天之下,绝大多数的人,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尝到一点小甜头,便喜不自胜,手舞足蹈,心花怒放,忘乎所以。碰到一个小钉子,便忧思焚心,眉头紧皱,前途暗淡,哀叹不已。这种人滔滔者天下皆是也。他们是真糊涂,但并不自觉。他们是幸福的,愉快的。愿老天爷再向他们降福。
至于假糊涂或装糊涂,则以郑板桥的“难得糊涂”为典型。郑板桥一流的人物是一点也不糊涂的。但是现实的情况又迫使他们非假糊涂或装糊涂不行。他们是痛苦的。我祈祷老天爷赐给他们一点真糊涂。
谈到潇洒一点的问题,首先必须对这个词儿进行一点解释。这个词儿圆融无碍,谁一看就懂,再一追问就糊涂。给这样一个词儿下定义,是超出我的能力的。还是查一下词典好。《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神情、举止、风貌等)自然大方,有韵致,不拘束。”看了这个解释,我吓了一跳。什么“神情”,什么“风貌”,又是什么“韵致”,全是些抽象的东西,让人无法把握。这怎么能同我平常理解和使用的“潇洒”挂上钩呢?我是主张模糊语言的,现在就让“潇洒”这个词儿模糊一下吧。我想到中国六朝时代一些当时名士的举动,特别是《世说新语》等书所记载的,比如刘伶的“死便埋我”,什么雪夜访戴,等等,应该算是“潇洒”吧。可我立刻又想到,这些名士,表面上潇洒,实际上心中如焚,时时刻刻担心自己的脑袋。有的还终于逃不过去,嵇康就是一个著名的例子。
写到这里,我的思维活动又逼迫我把“潇洒”,也像糊涂一样,分为两类:一真一假。六朝人的潇洒是装出来的,因而是假的。
这些事情已经“俱往矣”,不大容易了解清楚。我举一个现代的例子。20 世纪30 年代,我在清华读书的时候,一位教授(姑隐其名)总想充当一下名士,潇洒一番。冬天,他穿上锦缎棉袍,下面穿的是锦缎棉裤,用两条彩色丝带把棉裤紧紧地系在腿的下部。头上头发也故意不梳得油光发亮。他就这样飘飘然走进课堂,顾影自怜,大概十分满意。在学生们眼中,他这种矫揉造作的潇洒,却是丑态可掬,辜负了他一番苦心。
同这位教授唱对台戏的—当然不是有意的—是俞平伯先生。有一天,平伯先生把脑袋剃了个精光,高视阔步,昂然从城内的住处出来,走进了清华园。园内几千人中这是的一个精光的脑袋,见者无不骇怪,指指点点,窃窃私语,而平伯先生则全然置之不理,照样登上讲台,高声朗诵宋代名词,摇头晃脑,怡然自得。朗诵完了,连声高呼:“好!好!就是好!”此外再没有别的话说。古人说:“是真名士自风流。”同那位教英文的教授一比,谁是真风流,谁是假风流;谁是真潇洒,谁是假潇洒,昭然呈现于光天化日之下。
这一个小例子,并没有什么深文奥义,只不过是想辨真伪而已。
为什么人们提倡糊涂一点,潇洒一点呢?我个人觉得,这能提高人们的和为贵的精神,大大地有利于安定团结。
写到这里,这一篇短文可以说是已经写完了。但是,我还想加上一点我个人的想法。
当前,我国举国上下,争分夺秒,奋发图强,巩固我们的政治,发展我们的经济,以期能在预期的时间内建成名副其实的小康社会。哪里容得半点糊涂、半点潇洒!但是,我们中国人一向是按照辩证法的规律行动的。古人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有张无弛不行,有弛无张也不行。张弛结合,斯乃正道。提倡糊涂一点,潇洒一点,正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2002 年12 月18 日
季羡林先生是个性情中人,他奉行“真话不全说,假话全不说”,反映的人生智慧的便是“糊涂”和“潇洒”。本书围绕这两个主题,从季羡林的的毕生散文中选取*能代表其人生智慧精华的文章,共分为五章,分别是季羡林对人生意义和生活烦恼的思考、对社会种种现象的看法、对追寻真我的要求、对平淡生活的热爱、对人间真情的感触。
生老病死、酸甜苦辣,我们生命中要经历的人生迷思,季羡林先生也同样经历过。本书将季羡林先生经历过的烦恼、欢乐,对人生和社会的思索等呈现给读者,希望借大师90余年的人生智慧,让读者体悟人生的真谛,在复杂的世界里,做一个简单的人,以更加真实平和的心态面对人生,或者在生活的忧思中得到一丝慰藉。
季羡林(1911—2009)
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梵文和巴利文专家、文学翻译家、散文家,精通12国语言。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与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终身教授。学术著作《印度古代文学史》于1997年获得教学成果二等奖;翻译作品有《罗摩衍那》系列等,季羡林于2006年被授予“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季羡林文集》共24卷,并于1998年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
章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天下好事,还是读书
老年
那提心吊胆的一年
论压力
寂寞
思想斗争
终于找到了出路
不完满才是人生
新年抒怀
第二章 存信仰而安宁
邻人
漫谈消费
一个老留学生的话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坏人
季羡林先生是个性情中人,他奉行“真话不全说,假话全不说”,反映的人生智慧的便是“糊涂”和“潇洒”。本书围绕这两个主题,从季羡林的的毕生散文中选取*能代表其人生智慧精华的文章,共分为五章,分别是季羡林对人生意义和生活烦恼的思考、对社会种种现象的看法、对追寻真我的要求、对平淡生活的热爱、对人间真情的感触。
生老病死、酸甜苦辣,我们生命中要经历的人生迷思,季羡林先生也同样经历过。本书将季羡林先生经历过的烦恼、欢乐,对人生和社会的思索等呈现给读者,希望借大师90余年的人生智慧,让读者体悟人生的真谛,在复杂的世界里,做一个简单的人,以更加真实平和的心态面对人生,或者在生活的忧思中得到一丝慰藉。
季羡林(1911—2009)
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梵文和巴利文专家、文学翻译家、散文家,精通12国语言。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与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终身教授。学术著作《印度古代文学史》于1997年获得教学成果二等奖;翻译作品有《罗摩衍那》系列等,季羡林于2006年被授予“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季羡林文集》共24卷,并于1998年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
——节选自《感动中国》致季羡林的颁奖词
您一生坎坷,敢说真话,直抒己见,这是值得人们学习的。
——*
恩师*的魅力,就是仿佛无法用堂皇的语言来言说他的魅力。用在恩师身上的形容词,*合适的大概还是纯粹和平淡。
——钱文忠
给我*启发的作家是季羡林。我的朋友金圣华,觉得我写作,要鼓励我,因为我刚刚开始很没有信心,他传了一篇文章给我,是季羡林的《老猫》,没有很难的词汇,也没有很多的成语,但写得很有感情。让我觉得写文章不一定要很多的成语或者很艰难的字,只要把感情、自己*真的真性情写出来。
——林青霞
世纪老人在陆续地离去,他们留下的爱国心和高深的学问却一直在我们心中不老。但在今天,我还想加上一条,这些世纪老人所独具的人格魅力是不是也该作为一种传统由我们向后延续?
——白岩松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