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货速发】自由的行者:胡适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货速发】自由的行者:胡适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24.3 4.3折 56 全新

库存545件

天津津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雪编著

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15813349

出版时间2017-05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6元

货号11732960

上书时间2024-12-23

易安居书舍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陈雪,女,毕业于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有经管类,生活类,幼儿读物及传记类图书编写经验,已出版作品《FBI逻辑推理学》。



目录

第一章尘封已久的往事

1.母亲的童年001

2.早期的胡家004

3.父亲的离世008

4.学堂“新人物”011

5.拜神到无神015

第二章勤奋好学的少年

1.名校插班生020

2.入澄衷学堂024

3.文坛露头角028

4.年轻的主编031

5.任教新公学036

6.去美国求学041

第三章受西方文化影响

1.择所爱而学045

2.日记中之事050

3.崇尚新和平053

4.美国之见闻058

5.告别康奈尔063

6.萌生新思想067

7.哥大学哲学072

第四章投身于文学革命

0781.受聘于北大

0832.立业后成家

0883.母亲的丧礼

0924.提倡新文学

0965.白话文运动

1006.加入《新青年》

第五章以教育拯救教育

1061.教育需改革

1102.辅助杜威演讲

1143.文学的国语

1194.离开《新青年》

1235.学生与社会

第六章辗转的而立之年

1281.办《努力周报》

1322.在杭州休养

1373.科学的精神

1414.坎坷的日子

1455.去国外游学

第七章游学归国兴教育

1501.上海新生活

1542.任中公校长

1593.恩师兼好友

1634.回北大就职

1675.办《独立□□》

1716.领袖的培养

7.真正的教育176

第八章以言论影响社会

1.信心与反省181

2.第一次南游186

3.驳尊孔读经190

4.谈自由主义195

5.□□北“自治”198

6.论人当持平202

第九章难以挣脱的无奈

1.狠心弃教育207

2.为国难奔波211

3.辛劳的大使216

4.无官一身轻220

5.回到了祖国225

6.任职又离职229

第十章人生最后的岁月

1.飘零在美国233

2.教育和自由237

3.在台北定居241

4.永别了世界245



内容摘要

 第一章尘封已久的往事

 1.母亲的童年

 光绪十五年(1889)农历五月初九,天空中飘着小雨,一户冯姓的农家嫁出了家中唯一一个女儿。

 这家的□主人名叫冯金灶,是个本分的庄稼人,小时曾被太平军掳走,在军营中吃了不少的苦,还被他们在脸上刺下了“太平天国”四个字以防逃跑。太平军见他能吃苦,又实在,渐渐对他放松了一些警惕,他便找准机会从军营中逃了出来,一路躲躲藏藏,最后回到了故乡。

 回到满目疮痍的故乡,冯金灶打起精神,找出曾属于自家的荒田,开荒种地,打算重建家园。

 为了生活,冯金灶还时常帮助其他人家种田,并利用在军营中学到的裁缝手艺赚点钱。他为人忠厚,手艺又好,渐渐在附近的村落中有了点名气,很多人都愿意找他做活,称他金灶官。就这样,冯金灶凭着自己吃苦耐劳的性格和精湛的手艺在故乡落了

 脚,最后竟然也盖起了间小房,娶了妻,生了子。第一个孩子是个女孩儿,冯金灶为她取名顺弟。此时,冯家开始过上相对安稳的日子。

 冯金灶回乡后便一直有一个心愿:在被烧毁的老宅处重建一座新宅,于是他一有空便去河里挑石头,用来做新房的地基。挑石头是件很辛苦的事,然而对冯金灶来说,最难的并不是挑石头,而是家里没有足够的钱去买木料和砖瓦。想要全家住进新房里,不知还要等多少年。

 一转眼,顺弟长成了17岁的大姑娘。在旧时,女子十三四岁便应定亲了,可是冯金灶总担心女儿嫁得不好受委屈,不肯轻易将她许配人家,总想找个老实本分的读书人当女婿。不过,很长时间都没给女儿寻到一个合适的人家。此时的金灶才开始有点着急了。

 就在冯金灶后悔自己耽误了女儿的幸福时,上庄的星五嫂找到了他,说有意给顺弟做个媒,向他要顺弟的八字,而她要为顺弟说的人家不是外人,正是她的侄子胡传,人称三先生。

 星五嫂说,三先生之前娶的妻子年纪轻轻便病死了,给他留下三儿三女。如今孩子们都长大了,三先生一人在外做官,身边没有个家眷实在不方便,所以请她帮忙寻一户庄稼人的女儿,一来这样人家的姑娘身体会比较硬朗,能够一直陪他到老,二来这样人家的姑娘自小吃得苦,能过日子,也能帮他打理家事。

 金灶对星五嫂的提议起初是拒绝的。他知道三先生这个人,虽然有名有望,但已经四十有七,家中的长子长女比自己的女儿还要大上好几岁,他不忍心让女儿嫁到这样的家庭里当后娘。可又听星五嫂劝了他一阵,他却也觉得她说得句句在理。女儿毕竟年龄大了,想找个相当的未婚小伙子太难,三先生是个好人,嫁给他,至少比较放心。

 金灶答应星五嫂回去和妻子商量,然而他一开口就遭到了妻子的反对。他的妻子说宁可养女儿一辈子也不让女儿嫁过去。金灶劝不过妻子,最后只得把决定权交给顺弟。

 顺弟只在3年前的上庄庙会见过三先生一次,那是一个面容紫黑,有点短须,两眼有威光,令人不敢正眼看他的人,所以她也没敢多看,只听得姑妈在耳边告诉她,三先生在北边做官,那边环境非常艰苦,非常难熬,一般人待上几个月就已经受不了了,可三先生却在那边一待就是几个年头,风吹日晒久了,脸就成了这副模样。

 三先生的威望很高,听说他要回家乡过年,上庄的人们都十分紧张。以往的庙会一向非常热闹,商户们都想着法地弄出些新花样引人注意,戏班子也总会尽量挑些热闹的戏去演,支起“台阁”。可是三先生一回来,这些花样都不得以施展,庙会也就显得冷清了许多。三先生的回来也令那些做不正当生意的人格外忐忑,八都的鸦片馆早早就关了门,赌场也都不敢开了,生怕受三先生的处罚。

 虽然三先生没有亲自参加庙会,可遵了三先生的意,戏班子还是选了六出“正戏”,也没有搭“台阁”。

 庙会过后,三先生出现了,周围的人都自觉地让开了一条路,并且恭敬地称呼他“三先生”。三先生从顺弟身边经过,径直向前走去,他身边的月吉先生因与顺弟的姑妈同路,于是走过来与姑妈打招呼,并与她们同行。

 顺弟当时14岁,脸蛋圆圆的,还有点雀斑,看起来并不是很漂亮。然而她脑后拖着的那条长及地面的辫子却引起了月吉先生的注意。月吉先生只看了一眼,便连称顺弟是贵相,又问这孩子是否已许了人家。顺弟听到后立刻害羞地拉着弟弟逃走了。

 顺弟对三先生的印象,便只有那一身威严。她从小受到严格的家教,从来没有想要做官太太的念头。可是一想到自己嫁过去能帮衬家里,家里的新房就有指望了。于是,她抬头看了父母一眼,便红着脸低下头,说自己愿听父母做主,又说□人47岁也不算太大。

 顺弟的母亲以为女儿因为想当官太太才同意这门婚事,心里有些生气,她不愿让女儿嫁给别人当续弦,于是故意在庚帖上写错了顺弟的生日和时辰,递给了星五嫂。星五嫂又将顺弟的庚帖拿给了月吉先生。

 顺弟的母亲没想到,月吉先生曾给顺弟算过八字,并且记住了她的八字,所以一眼便发现庚帖上写的生辰是错的。月吉先生更正了庚帖上的错误,又将两人的八字排在一起,刚好相合。于是告诉星五嫂,这个姑娘配得上三先生,可尽快请冯家开礼单,准备下聘。

 3天后,星五嫂到冯家表明来意,并对冯金灶夫妇说了事情经过。冯家夫妇见事已至此,只好同意并下了礼单,之后又将3月12日定为迎娶之日。婚礼是按照乡村习俗办的,婚后不久,三先生拜见过岳父岳母后,便带着顺弟去河南上任了。

 2.早期的胡家

 三先生本名胡传,字铁花,号钝夫。胡传原名胡守珊,故一字守三,后来便被人们称为三先生,是民国著名学者胡适之父。胡家祖籍安徽绩溪上庄,以卖茶为生,是徽商之家。徽商是中国□□“三大商帮”之一,以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本性受世人尊敬。自古徽商都非常讲道义、重诚信,胡家也是这样的一户人家。在对子女的教育上,胡家也秉承了徽商的传统,教育子女要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不得喜好奢靡荒淫,要多读书,提高个人文化素养。

 到胡传这一辈时,胡家全部的开销都来源于两个茶店。这两家店中,一家开在上海黄浦江对岸,是早年间由胡传的太爷开起来的,另一家也开在上海,由胡传的父亲胡奎熙所开。为了照顾生意,胡奎熙经常往来于安徽和上海。

 胡传身为家中的长子,很早便开始帮父亲分担业务,他的五叔星五先生见他自幼聪慧,勤奋好学,于是向他父亲提议,将他送到外面读书,免得耽误了他的前程。胡奎熙听过五弟的提议,觉得此言有理,便在胡传17岁那年将他带去了上海。

 到上海的第二年,胡适通过了上海县试。第三年,他又通过了松江府试。胡传20岁那年,太平天国军队攻进了绩溪县,胡传带着全家开始了5年的逃难生涯,他的第一位妻子就是在这次战乱中殉节的。1864年,战乱得以平息,胡传又开始准备考试。1866年,25岁的胡传终于考中了秀才,遗憾的是在这之后,他接连参加了几次省试,却没有一次考中。

 1868年,胡传入上海龙门书院就读,学习经史。在此期间,他发现自己一直所学的东西不适用于治世,于是转□了学习方向,将大部分的精力用于学习经世致用之学和古代军事地理。

 走出龙门书院后,胡传在家乡做了11年教书先生,其间再次娶妻。胡传的第二任妻子先后为他生了三儿三女,随着家中人口越来越多,一家人的生活也越来越拮据。于是胡传向一位亲戚借了一笔旅费,决定北上京城谋份差事。

 ……



精彩内容

本书讲述了一代大师的成长历程及主要功绩。从儿时“小先生”的求学经历写到海外留学归来后的生活及学术状态,主要内容包括:尘封已久的往事、勤奋好学的少年、受西方文化影响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