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货速发】老子的哲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货速发】老子的哲学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32.5 6.2折 52.8 全新

库存133件

天津津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邦雄

出版社广西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9116784

出版时间2024-05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52.8元

货号29716047

上书时间2024-12-20

易安居书舍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本书是王邦雄教授对老子哲学的精研解读,是一部用明白晓畅的语言阐释深刻哲理的大家小书。全书赋予老子哲学系统的理论结构,从先秦诸子的思想源流出发探究《道德经》的真实义理,结合《道德经》原文,解析文本内涵,并辅以作者丰富的个人感悟,将经典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旨在求得贴切而恰当的理解,可谓“用生命去解读而有的智慧结晶”。



作者简介

王邦雄,台湾著名学者。台湾师范大学中文系、台湾文化大学哲学研究所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曾任鹅湖月刊社社长、台湾淡江大学中文系教授,研究、讲授道家哲学多年。著有《老子的哲学》《老子道德经的现代解读》《庄子寓言说解》等。



目录

丛书信息


《庄子哲学讲记》  郑开 / 著 
《形而上学与西方思维》  谢文郁 / 著 
《大变革时代的哲学》  孙伟平 / 著 
《旧邦新命讲谈录》  郑开 / 著 
《老子的哲学》 王邦雄 / 著  
《庄子的生命哲学》(待出版)叶海烟 / 著 
《孔孟荀哲学》(待出版) 蔡仁厚 / 著 


 


目录


序 论 谈儒道两家的“道”
——从儒道两家的“心”,谈生命价值的开发


第一章 身世之谜及其成书年代的推断


第二章 哲学问题
第一节 由时代背景看
第二节 由思想渊源看
第三节 由地域色彩看


第三章 人的生命何以成为有限
第一节 心的定执与道的封限
第二节 物壮则老与不道早已


第四章 即有限而可无限的实践进路
第一节 由致虚守静到微妙玄通
第二节 由专气致柔到见素抱朴


第五章 生命精神与政治智慧
第一节 生命精神
第二节 政治智慧


第六章 价值重估与历史回响
第一节 价值贞定不住,生命无所归属
第二节 精神主体的自由,艺术之美的观照


结 语 现代意义


 



内容摘要

本书是王邦雄教授对老子哲学的精研解读,是一部用明白晓畅的语言阐释深刻哲理的大家小书。全书赋予老子哲学系统的理论结构,从先秦诸子的思想源流出发探究《道德经》的真实义理,结合《道德经》原文,解析文本内涵,并辅以作者丰富的个人感悟,将经典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旨在求得贴切而恰当的理解,可谓“用生命去解读而有的智慧结晶”。



主编推荐

王邦雄,台湾著名学者。台湾师范大学中文系、台湾文化大学哲学研究所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曾任鹅湖月刊社社长、台湾淡江大学中文系教授,研究、讲授道家哲学多年。著有《老子的哲学》《老子道德经的现代解读》《庄子寓言说解》等。



精彩内容

精彩书摘/书影


序 论 谈儒道两家的“道”
——从儒道两家的“心”,谈生命价值的开发(节选)

 

人会向自己发问:人为什么活着,我要往何处去?这个问题的提出,本身就显现了生命庄严的意义。人之成为万物之灵,就从这里开始。我们要问,生命的价值何在?人生的方向又如何贞定?实则,意义得自己去寻求,自己去赋予。你参与人间,承担使命,生命的存在就会涌现庄严而真实的意义。生命的意义,是我们赋予它,而不是它给我们。所以人生在世,不能等待意义自己到来。今天我试图从儒道两家的思想,来谈谈生命价值如何开发的问题。
一、形而上与形而下
首先,我们从《易经•系辞上》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句话,开始反省生命进路的问题。孔颖达解为:自形外而上者谓之道,自形内而下者谓之器。宋代大儒张横渠亦以形而上是无形体,形而下是有形体解这句话。朱夫子便不大赞同,他虽认为理气是二元,却仍主理与气不可离,故反对以有形、无形区分道与器;而戴东原则解形而上是形以前,形而下是形以后,是以成形与否来区分。因此,《易传》此言在历代思想家的注疏中,皆各就己学加以二分。大略说来,形而上是在有形世界之上,叫道;形而下是有形世界,叫器:是两层划分的,一是感官所对的万有世界,这就是形器,另外有一个超乎官觉的无形存在,是让这一切有形世界所以存在的原理,我想即是指“天道”。一两千年来中国学者一直采信这个观点。当代日本学者即以“形而上者谓之道”来翻译西方的meta-physics,就是所谓的形上学。在西方,physics是物理学,meta是“后”的意思,也就是在物理学后面的。“后”本是时间的先后,亚里士多德遗著编排出版时,他的学生将探讨宇宙形成之原理的那一部分,放在物理学后面。这种探讨宇宙之根本原理的学问,就是所谓的实现原理或第一哲学。因为排在物理学之后,就得名“后物理学”。“后”本是时间先后的意义,就那么巧,它所探讨的正是问物理现象与自然宇宙的上面或背后,它的原理是什么。形就是自然宇宙,也就是physics,形之上的原理,是meta-physics。因此日本学者以“形而上”来翻译meta-physics,可说是天衣无缝、神来之笔了。问题是以西方形上学的标准来看中国哲学,便不很恰当。我想,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在特质上应该不一样,我说“应该”是有根据的。因为《易传》是儒家后起的经典,所以“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句话的解释,不能违背《论语》的义理系统。我以为,儒家最主要的义理,都集中在《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易传》是后起的。所以道和器的解释,不能远离《论语》本来的意义。由是引起我进一步的反省。另外,我也是台师大中文系出身的,有我们训诂文法方面的训练,所以不能轻易跟着前贤说是形以上、形以下,或者说形以前、形以后。我们必得先问,什么是“而”?“而”在这句话里面是什么样的用法?假如按照历代注解来说的话,形而上是当形之上来讲,有形世界之上的那个原理就叫“道”,有了天道的终极存在才有万有世界,也才有山河大地、鸟兽虫鱼。问题出在第二句话,什么叫“形之下”?形就是有形世界,哪里还有形之下?在有形世界之外,怎么可能另有在有形世界之下的存在?难道“天上”“人间”之外,还有个“地下”?此不可解。另外一个可能的解释,把“而”当作“以及其”来解,形以及其上者就称之为道,形以及其下者就称之为器,这样原来的问题还是存在,“形以及其下”仍然不可解,另外更增加一个难题,“形”到底应安放何处?若说“形以及其上”“形以及其下”,则“形”已足跨两界,既是道又是器了。所以我认为“道”“器”不该作如是解。道应该是“人能弘道”的“道”,是人走的路,人所开出的路,通过人的心所开出的人文世界就叫道,本来就没有西方哲学在自然现象之上,作为万有世界之实现原理的意义。因此,依我的反省,“而”应该可当“往”解,是代表一种动向,生命的动向。我们说生命价值的开发,它的可能就在此,中国哲学的特质也在此。
“形”不是指外在的自然世界,而是指我们的形躯。每一个生命来到人间都有形躯,就是形的存在。我们要问:人要往何处去,生命的归属何在?人生的方向,先不问东西南北,而当问个上下。人生的方向,是东西是南北,系起于外在偶然的因素,人的生长历程,一生的种种遭遇,在在都受着来自社会各种条件的决定,这方面是没有必然性,也没有什么道理可讲的。但有一点,我们总是追求一条往上的路,这才有意义呵!所以我们先不要说生命的方向在东西南北的哪一方,而应该先问个上下。《易传》说“形而上”“形而下”,就是说人的生命都有一个“形”,这是很公平的,问题在这个“形”,我们是应该自觉的往上提升呢?还是顺任的往下去凝聚?因此,我认为所谓的形而上或形而下,是代表生命的动向。
第二个问题,我们要问“形”的内涵是什么。依我的理解,“形”包括三方面。首先,是指人的形躯最原始的生理、官能、欲求,生之理、官之能、欲之求是形躯生命最基本的存在。其次,是指人的性向才情,有的人在某方面反应特别灵活敏锐,有独特的才华,所以有王贞治、林海峰,也有纪政、杨传广。再次,是指人生命热血的表现,慷慨悲歌、从容就义,勇于面对与承担人间使命的生命热血。上述三者是与生俱来的,这就是所谓的“形”。那么我们该将它们往上升越呢,还是仅仅往下凝聚?往上升越的路就是“道”的路,往下凝聚的路是“器”的路,故一成道,一成器。
二、人生上下两路——成道与成器
有关“道”与“器”的解释,我们当然要落到《论语》与《老子》的义理系统去寻求。依照上述,以我们的生理官能、性向才情与生命热血,去承担人间的使命叫“道”。因此道是人走的路,是人间的大道,这就是成道的路。另外我们仅仅把我们的生理官能、性向才情与生命热血去凝聚下来,成就自己,我们可能是一个学者专家,也可能破纪录,在人间表现生命的精彩,但它可能只是“器”而已。因为成器仅成就自己,不一定能承担人间,为人类而活,所以生命有两条路——上与下。
当然,器并非不好,如俗语所说“恨铁不成钢,恨儿不成器”,成器很好,成器是成就一个人的专技特长,我们在社会上扮演各种角色,当然希望成器,做个有用的人。但孔子说“君子不器”,老子说“大器晚成”。我们先说“大器晚成”,“大器晚成”现在成为许多青年朋友自我解嘲的哲理教言,往好的方面说是自我期许——且看“他”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但老子本义,大器系指道的作用,是说道最后才完成它自己,即天下万物都能成就,我才成就,这叫“大器晚成”,而不是说真正的大器到了晚年才能造就有成。故道是万物都成就了才成就它自己,道就在万物中成就它自己,这是老子所谓的“善贷且成”。老子又说:“道常无名朴。”朴就是好的,是生命的本真,是真也是美,当“朴”散落而去追求某一专门成就,这已是雕琢斫丧,即老子所说的“朴散则为器”了。孔夫子说“君子不器”,故樊须请学农,孔夫子慨叹地说:“小人哉,樊须也!”因为孔子正是教学生去承担天下的使命,你是我孔夫子的学生,怎么只想去做个农学专家?所以他干脆说:“吾不如老农。”一个知识分子的路,在道而不在器,不是君子不想成器,而是君子不仅仅是器而已,他的生命热血,他的性向才情,不只是发展成就自己,而且要承担这个世界,这叫“君子不器”。所以“器”并非不好,但知识分子的胸怀抱负应该是不同的。
我们说“形而上”“形而下”,人的“形”可以往上提升飞越,也可以往下落实凝聚。后者并非不好,但往上提是大家往上提,而不只是我往上提。问题是生命往上提如何成为可能?人都难免有情绪陷于低潮,而失落自我的时候,我怎能保证自己一定形而上而不形而下。形而下的心,是墨子、荀子、韩非的心,是如何在人间成就一专家学问,去开出礼制、法制的客观体制,此涉及知识性、技术性的东西,并不决定生命方向应该向上的问题,即今所谓的专门知识。当前所有的大学科系均志在成器,都是属外王的学问。我们希望在人间承担什么,从事某一行业,在某一工作岗位,有某一方面的成就,即所谓“器”的功夫。今天台湾的大学教育显然忽略了所谓的“道”,大概文史哲科系由于讲文化传统,还可以维系“道”的理想于不坠。那么成道的可能根据,到底何在呢?就在中国人的“心”。故“形而上”的背后,实隐藏了一颗中国人的心,它是儒家孔孟、道家老庄的心,而不是墨子、荀子、韩非的心,后者成就的正是所谓的“器”,真正能开出“道”的,是儒家的孔孟、道家的老庄,我们就从儒道两家的“心”,来谈生命价值的开发。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