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货速发】职业教育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货速发】职业教育研究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55.2 6.5折 85 全新

库存72件

天津津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和震 等著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3496579

出版时间2023-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5元

货号29685259

上书时间2024-12-20

易安居书舍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本书系“当代中国教育学术史”丛书之一,编者通过学术史梳理,对国内在职业教育研究这一学术领域70年的发展历程进行较为全面、充分和客观的回顾和总结。书中主要从职业教育治理研究历程、职业分析的研究、校企合作研究、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研究、职业教育教师资格及其专业发展研究、职业教育实训及实习等方面对既有的文献(包括著作、教材、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和学位论文)进行梳理和挖掘,叙述、分析职业教育学这一学科在过去数十年间主要的研究问题、思想观点、不同见解之间的争论以及研究进展?,这对职业教育研究的未来发展能发挥知往鉴来的重要作用。



作者简介

   和震,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院长。曾为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公派访问学者。曾获2022年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理论研究奖。参与国家中长期“人才规划纲要”“教育规划纲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规划纲要”和“《职业教育法》修订”等系列职业教育政策和法规的研究、起草工作。



目录

导论  职业教育是教育实践史中的肇始和教育学术史中的新秀


第一节  70年职业教育学术史的研究主题


第二节  70年职业教育学术史中的薄弱阶段


第三节  本书呈现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四节  本书的作者和贡献者


 


第一章  职业教育治理研究


第一节  基于学术论文的职业教育治理研究概况


第二节  管理思维下的职业教育治理研究


第三节  治理思维下的职业教育治理研究


第四节  两种思维下职业教育治理研究的特征


第五节  对职业教育治理研究的建议


 


第二章  职业教育中职业分析的研究


第一节  工作分析技术溯源


第二节  国内职业分析研究文献分析


第三节  职业分析面临的挑战及未来趋势


 


第三章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研究


第一节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研究概况


第二节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研究的历史阶段


第三节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研究热点主题分析


第四节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研究述评


 


第四章  职业教育教师资格研究


第一节  职业教育教师资格研究的历史回顾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教教师资格研究发展历程与研究热点


第三节  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教教师资格研究的分析与思考


 


第五章  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第一节  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历史阶段


第二节  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主题与热点


第三节  对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分析与反思


 


第六章  职业教育课程研究


第一节  职业教育课程研究的历史回顾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课程研究发展历程与研究热点


第三节  对职业教育课程研究的分析与思考


 


第七章  职业教育教学研究


第一节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第二节  职业教育教学研究的整体分析


第三节  职业教育教学研究的主题与热点


第四节  职业教育教学研究述评


 


第八章  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研究


第一节  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实践与研究回顾


第二节  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研究的主题领域与观点


第三节  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研究的未来展望


 


第九章  职业教育实训研究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的实训研究


第二节  改革开放后至21世纪初的实训研究


第三节  2006年以后的实训研究


第四节  实训研究的趋势、述评与展望


 


第十章  职业教育实习研究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时期的职业教育实习研究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的职业教育实习研究


第三节  对我国职业教育实习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第十一章  职业教育关键能力研究


第一节  “关键能力”的由来与定义


第二节  “关键能力”培养对中国职业教育的意义


第三节  我国“关键能力”的研究情况


第四节  我国“关键能力”研究的发展路向


 


第十二章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职业教育的研究


第一节  职业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  对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内涵的争论


第三节  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基础研究


第四节  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推动策略


第五节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教育探索


第六节  研究述评与展望


 


第十三章  对德国职业教育的研究


第一节  对德国职业教育研究的概述


第二节  对德国职业教育研究的主题演变及其脉络梳理


第三节  关于中国对德国职业教育研究的分析与思考


 


结语  职业教育学术研究的未来



内容摘要

   本书系“当代中国教育学术史”丛书之一,编者通过学术史梳理,对国内在职业教育研究这一学术领域70年的发展历程进行较为全面、充分和客观的回顾和总结。书中主要从职业教育治理研究历程、职业分析的研究、校企合作研究、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研究、职业教育教师资格及其专业发展研究、职业教育实训及实习等方面对既有的文献(包括著作、教材、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和学位论文)进行梳理和挖掘,叙述、分析职业教育学这一学科在过去数十年间主要的研究问题、思想观点、不同见解之间的争论以及研究进展?,这对职业教育研究的未来发展能发挥知往鉴来的重要作用。



主编推荐

   和震,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院长。曾为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公派访问学者。曾获2022年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理论研究奖。参与国家中长期“人才规划纲要”“教育规划纲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规划纲要”和“《职业教育法》修订”等系列职业教育政策和法规的研究、起草工作。



精彩内容

总  序

2018年1月中旬,福建教育出版社成知辛编辑来电,邀请我编写一本反映外国教育史研究进展的著作。考虑到这本书的主题过于专业、读者面不大,因此,我建议不妨把选题扩大,组织编写一套反映教育学科各重要学科领域近几十年研究进展的丛书。成编辑欣然同意,并与我商议由我策划,并联系落实各分卷主要负责人。经过一个月左右的努力,到2018年2月下旬,申报选题、确定分卷主要负责人等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从2018年3月开始,各分卷开始编写工作。到2019年8月底,已有数卷相继完成。按计划,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出版,并在今后一两年内出齐。这便是“当代中国教育学术史”丛书的由来。

这套丛书所涉及的学科领域既包括现行学科目录教育学一级学科之下的十个二级学科、公共事业管理一级学科之下的教育经济与管理,包括部分院校自设的二级学科(如教师教育、教育政策与法律、农村教育、民族教育等),也包括部分二级学科下的重要学科方向(如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德育研究等)。

负责丛书各分卷编写工作的学者分别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宁波大学和湖州师范学院等高校。他们都具有长期从事教育学科研究的经历,熟悉本学科和学科领域的学术进展,均为本学科或学科领域具有广泛学术影响的著名学者。

总序编写这套丛书的主要目的在于,第一,通过对教育学科各重要学科领域学术史的回顾,为从事教育研究的教学科研人员提供更为专业的线索清晰的学术史料参考,为教育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相关课程、选择阅读书目和确定研究选题提供必要的指导。因此,这套丛书的读者定位确定为:高等院校和教育科研机构的教学科研人员;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管理人员和教育工作者;教育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人员;热心教育研究的社会各界人士,等等。第二,通过扎实的文献研究,对教育学科各重要学科领域开展较为完整和系统的学术史梳理,全面、充分地回顾和审思中国教育研究近七十年(尤其是近四十年)的变化进程,为进一步挖掘中国教育研究及其变迁的“规律”奠定基础。第三,更为重要的是,编者们希望藉由丛书的编写,在教育学界逐步形成一种尊重前人研究成果、注重学术“传承”的风气,以进一步确立严格的学术规范,推动教育研究的长远发展。

在中国,专业的教育研究发端于清末民初。百余年来,中国的教育研究事业筚路蓝缕,历经坎坷。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教育的改革发展和国际交流的不断深入,教育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员规模不断扩大,成果产出大幅增加,规范意识显著增强,学术资源逐渐丰富,学术交流日益活跃,如此等等。另一方面,在教育研究事业凯歌行进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教育研究如何有效地应对来自方方面面的挑战,固然有多种可能的途径和方法,但不论怎样,学术史的研究都是必不可少的、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意义的重大选项。

在我国的教育研究中,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个根深蒂固的“顽疾”是,轻视乃至忽视学术史研究的意义,误以为学术史研究只是课题论证的一部分或对研究生进行学术训练的一个环节,而对成熟的学者则不适用。因此,在大量的教育研究工作中,研究者很少对研究主题产生的知识背景(或知识谱系)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很少系统地梳理国内外同行在同一个主题上已经开展的研究工作,分析同行业已提出的研究结论,并对结论做出中肯的评判。由此造成的突出印象是,在这些研究者的成果发表之前,似乎没有人讨论过(甚至哪怕只是涉及)这个主题,这个主题似乎是全新的。研究者本意是借此说明自己所从事的研究工作的价值,殊不知这反倒说明这项研究工作缺乏必要和充分的基础,而缺乏足够的前期基础的研究很难取得真正意义上的知识进步。诸多教育研究成果之所以常给人缺乏厚重深邃而显得单薄肤浅之感,原因之一就是研究者缺少认识问题的纵深感,而这种纵深感既源于学者个体的知识积累,也基于学科本身业已生成的深厚的学术积淀和学术传统。

由于这些现象的存在,如果要就中国教育学界研究的某一个主题(例如素质教育或学生课业负担等等)进行学术史梳理,那将是一项非常艰难甚至是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在关于同一个主题的不同论述中,往往很难发现同一个时期不同学者研究成果之间的关联(至少很少有学者明确阐明自己的研究与之前相关研究的关联),更不容易寻找到不同时期不同学者对同一个主题的研究成果之间的联系和差别。由此造成的困难是,人们虽然可以了解哪些主题曾经得到了研究,但很难确切地知道是哪位学者最初提出了这个问题,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教育学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前后经历了哪些阶段,运用了哪些研究方法,有什么不同的观点和主张,这些观点和主张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对该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什么进展,等等。

创新源自继承。事实上,无论从事何种主题的研究,只有在全面深刻地吸收、借鉴和批判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寻找到有待继续挖掘和探索的研究问题,才有可能开展新的、有意义的研究工作,才有可能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不断拓展和深化认识,才有可能切实地推动知识的进步。就教育研究而言,通过梳理不同学科领域重要主题研究的演变过程,厘清不同时期和不同学者对相关主题研究结果的相互关系,不仅有助于判断教育研究本身的进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有助于不断形成学术积淀,夯实学科的基础,而且有利于逐步建立教育研究的学术传统,形成牢固的学术规范,保障教育研究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少制造些意见,多生产点知识——关于教育研究规范化问题的评论》等文中,作者已对相关问题做了初步讨论(参见《教育科学研究》,2018年第1期)。此处无非“借题发挥”,稍作补充。

在丛书各分卷陆续付梓之际,首先要感谢各分卷负责人和他们领导的编写团队。他们的精诚合作、积极参与和辛勤劳作,使丛书能按时、保质出版。

感谢福建教育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感谢成知辛编辑和他的编辑团队为丛书的出版所付出的辛劳。

张斌贤     

2019年9月13日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