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货速发】法律人的同理心
  • 【现货速发】法律人的同理心
  • 【现货速发】法律人的同理心
  • 【现货速发】法律人的同理心
  • 【现货速发】法律人的同理心
  • 【现货速发】法律人的同理心
  • 【现货速发】法律人的同理心
  • 【现货速发】法律人的同理心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货速发】法律人的同理心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36.2 5.2折 69 全新

库存59件

天津津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哲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611905

出版时间2023-0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69元

货号29497861

上书时间2024-12-20

易安居书舍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序:法律人为什么要讲同理心?

法律人常常要适用法律,要维护公正。但法律是抽象的,
人却是具体的。

也就是说案件是具体的,抽象的法律规则和公正原则只有
见之于微观世界—具体的个案,才有意义。

同理心恰恰是打开个体的微观世界的一把钥匙—它能打
开对方的心锁。

只有打开这把心锁,我们才能体会他的遭遇,知晓具体的
犯罪原因、他的出身和经历、他这一路走来的不容易、他当时
的不得已、他难以启齿的隐私之痛,以及犯罪背后的社会性、
体制性问题。

同理心可以让我们进入他人的真实叙事之中。

这些真实的叙事,不是证据表面所呈现的构成犯罪与不构
成犯罪,而是那些不足为外人道的故事。

这些不容易察觉的原因、动机、情节和背景,才是我们将
这件案件区别于其他案件的具体特征。这些具体的特征也是我
们作出法律判断的真实依据。


 
法律人的同理心

IV

我们要想得出公正的结论就必须体察入微,只是真相常常
隐于幕后。

有些理论上的观点认为,刑法不应关注动机,不管因为什
么原因,触犯了刑法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这种责任不因具体
情况而异。

但是我认为,司法想要公正,就必须探查犯罪背后的原因,
了解嫌疑人、被告人犯罪的真实动因,它能让我们作出更加恰
如其分的司法判断。

比如,同样是盗窃,因为饥饿进行的盗窃和意图获利进行
的盗窃就有着很大的不同,在作出是否起诉的决定的时候,司
法官的内心感受也是不一样的。

而且,了解他人的真实遭遇也能让司法官更恰当地适用刑
罚,因为司法官对他们的改造效果会有不同的预判。

同理心不仅让我们能够接近实体的公正,重要的是它还
能够预防机械执法。

现在司法关注的重点逐渐从减少和避免冤假错案转移到减
少和避免机械执法上来。

办案时间长了,司法官难免会有一种疲倦感,感觉自己像
流水线一样在处理案件。案件已经成为一种负担,不再是我们
施展法律抱负的机会。

这个时候,就容易产生一种“简单处理了事”的冲动。只
要形式上符合法律规定的要件,我们就尽量起诉、定罪、判刑。


 
序:法律人为什么要讲同理心?

V

这样好像更快,不用费脑筋,又没责任。

此时的我们封闭了自己的内心,更不愿意接近嫌疑人、被
告人的内心。

这样的结果就是大量机械套用法律的情形出现,甚至一些
违背常理常识常情的案件也会出现。

有些案件还因为过于违背基本的伦理期待而引发公众关注。
只是这些案件还只是机械执法的冰山一角,更多的案件因为没
有“那么过分”“那么”而缺少公众的关注。

但是这类案件的处理过程及结果对别人的人生的影响同样
是实实在在的。

机械执法传递的冰冷感,注定会收到更加强烈的冰冷感和
不满情绪。

公正不公正,人们心中有一杆秤。

这一杆秤也在嫌疑人、被告人心中。他们自己会掂量、会
比较、会判断,对于案件的处理,他们心里是很清楚的。

我们不理会他们的述说,他们的辩解,虽然他们无力反抗,
也无法改变司法结论,但是这份不满意会永远积郁在心头,这
本身就是一种风险。

也就是说,我们不会理解别人,其实是一种巨大的风险。

因为我们不理解别人,注定也不会被别人理解。

因为不懂得理解别人,没有共情的能力,就不能恰如其分
地处理案件,就可能给别人的人生带来不可逆的负面影响。


 
法律人的同理心

而这些人终于还是要回归社会的,仍然还要在社会上生活
和工作,他们会持怎样的理念继续生活和工作?

他们会以什么样的价值观念来向他们的家人和朋友传导司
法的价值?

除了嫌疑人和被告人,公众也是有巨大的共情能力的,他
们会把别人的遭遇想象成自己的遭遇,从而加以预防,或者倾
注巨大的关注、采取有力的行动以推动不公正的程序变革。

因为他们内心确信,如果他们不去推动,那么下一个遭受
不公正待遇的,可能就是他们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也是
一种自保的本能。

这种社会共情能力会给司法带来很大的压力:一个案子办
不好,就不仅是一个案子的问题了,就不是一个当事人“不答
应”,而是整个社会“不答应”了。

某个司法官不会理解别人,但是社会公众有理解力啊。这
就是社会网络的力量。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来临,信息传播速度变得极快。比如个
案的视频往往一夜之间就可以众人皆知,即使官方并未公布,
也可以惹得满城风雨。

这本质上也可以理解为公众通过社交媒体等移动网络进行
集体共情。

他们在将心比心,在感同身受。

这终会导致司法者不将心比心、不感同身受也不行了。


 
序:法律人为什么要讲同理心?

这个局面一定是被动而尴尬的。

当然,亡羊补牢,终究还是有价值的,但是它对司法的公
信力也一定是有害的,而且为了补牢所付出的成本也一定是十
分巨大的。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从这个意义上讲,同理心已经成为法律人的素质。至
少它可以有效避免重大司法风险的发生。

目前推行的少捕慎诉慎押刑事政策其实就是一种系统化的
司法同理心。它是对犯罪结构以轻罪化为主体的理解,是对刑
法功能有限性的理解,也是对轻罪背后社会性原因的深刻洞察。

它通过善意来激发善意,让大家明白,给别人机会其实是
给自己机会。

当然,这并不是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一味妥协迁就,
而是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更加具有时代性的理解。

对那些暴力性、有组织性的犯罪,自然应该从严打击,但
是面对更多的偶犯、初犯,或者由于配套制度不健全而引发的
道德风险及其诱发的犯罪,我们就应该慎重。

对于没有其他违法行为,只是办加油的快递小哥,我
们更应该保持同理心。

同理心不是感情泛滥,而是在用基本的伦理观念不断检验
法律,是将天理、国法、人情融为一体进行考量,是一种人性
化的司法观念。


 
法律人的同理心

人性化就是让司法有人情味儿。

让普通人能接受、能理解、能认可,进一步也就能信赖。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将形同虚设。

司法行为是在践行法律,其践行方式决定了法律的可信任
度。从这个意义上说,同理心是司法善治的关键。

只有立法的良法与司法的善治相结合,法治文明才有希望。

刘哲

2022年7月

于西直门


 



导语摘要

本书认为,法律人应秉持一颗同理心,应尽量探究案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这样可以让司法官作出更加恰如其分的司法判断,也可以让刑罚改造犯罪人的效果**化,向社会公众传达司法正义的核心价值。 作者认为,同理心就是将心比心,感同身受,这是一种共情的能力,是避免冤假错案、避免机械执法的有力武器。同理心是通过善意来激发善意,让大家明白,给别人机会其实是给自己机会。 司法官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可以重塑这个社会环境。这也是“你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的应有之意。



商品简介

本书认为,法律人应秉持一颗同理心,应尽量探究案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这样可以让司法官作出更加恰如其分的司法判断,也可以让刑罚改造犯罪人的效果**化,向社会公众传达司法正义的核心价值。 作者认为,同理心就是将心比心,感同身受,这是一种共情的能力,是避免冤假错案、避免机械执法的有力武器。同理心是通过善意来激发善意,让大家明白,给别人机会其实是给自己机会。 司法官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可以重塑这个社会环境。这也是“你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的应有之意。



作者简介

刘哲,北京市人民检察院首批入额检察官。曾办理山西溃坝案,设计并组织研发刑事公诉出庭能力培养平台。著有《检察再出发》《你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 《法治无禁区》《司法观》《法律职业的选择》《司法的趋势》《司法的长期主义》《正义感》《司法与责任》《司法观·日知录》等。 



目录

章 同理心 / 001


法律人的同理心 / 002


为什么要理解别人 / 008


一棵圆白菜和两个南瓜 / 015


“盯梢”与监视居住 / 022


为什么要作不构罪不批捕? / 027


打击之后怎么办? / 035


法律工具主义是一种短视行为 / 040


从暴力逻辑向权利逻辑的演化 / 043


单位谅解到底有没有用? / 048



 
法律人的同理心


X


第二章 公正心 / 053


不公正的代价 / 054


隐含假设 / 059


如果我有罪,我就认罪认罚 / 065


酒驾两次可以考虑降低入罪标准 / 072


“诬告反坐”的刑法问题 / 079


违法指令司法报备制度的构建 / 085


网上追逃 / 091


啥叫不从宽? / 096



 
目 录


XI


第三章 责任心 / 103


无过错不追责应该成为司法责任制的原则 / 104


案例的生命在于声誉 / 110


公诉的案子永远办不完,批捕的案子永远走不开 / 115


选择性复查 / 121


选择性汇报 / 128


行政拘留入刑的程序法思考 / 134


醉驾步态测量仪 / 141


联席会议到底有没有用? / 149



 
法律人的同理心


第四章 事业心 / 155


司法改革的工程学 / 156


员额制循环问题 / 161


权力与责任要对等 / 166


司法职业还值不值得干? / 172


在擅长的领域寻找信心 / 179


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就去做什么 / 185


意识与意志 / 190


请收起优越感 / 195


后记 / 198



 



内容摘要

本书认为,法律人应秉持一颗同理心,应尽量探究案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这样可以让司法官作出更加恰如其分的司法判断,也可以让刑罚改造犯罪人的效果**化,向社会公众传达司法正义的核心价值。 作者认为,同理心就是将心比心,感同身受,这是一种共情的能力,是避免冤假错案、避免机械执法的有力武器。同理心是通过善意来激发善意,让大家明白,给别人机会其实是给自己机会。 司法官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可以重塑这个社会环境。这也是“你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的应有之意。



主编推荐

刘哲,北京市人民检察院首批入额检察官。曾办理山西溃坝案,设计并组织研发刑事公诉出庭能力培养平台。著有《检察再出发》《你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 《法治无禁区》《司法观》《法律职业的选择》《司法的趋势》《司法的长期主义》《正义感》《司法与责任》《司法观·日知录》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