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36.9 7.5折 ¥ 49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章锡琛 选注 赵芳媛 校订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205917
出版时间2022-03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49元
货号29392718
上书时间2024-12-20
王云五、朱经农主编的《学生国学丛书》,是一套为中学生和社会普及层面阅读古代典籍所做的文言文选本。它隶属在王云五做总主编的《万有文库》之下,1926年开始陆续由商务印书馆出版。20世纪20年代开始策划时,计划出60种,后来逐渐增补,到1948年据说已经出版了90种;因为没有总目,我们现在搜集到的仅有71种。由于今天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社会需要,我们决定对这套丛书进行适应于现代的加工编辑,将它介绍给今天的读者。
在推介这套丛书的时候,我们保存了原编的主要面貌:选书与选篇基本不变,将原书绪言保留下来,每篇选文原注所选的注点,也作为这次新编的重要参考。这样做是为了尽量借鉴前贤的一些构思和做法,并保留当时文言文阅读水平的基本面貌,作为今天的参考。
《学生国学丛书》是本着商务印书馆“昌明教育,开启民智”的一贯宗旨编选的,阅读群体应当主要是当时的中学生。20年代的中学生阅读文言文的水平显然比今天高一些,因为那时阅读文言文的社会环境与现在不同,虽然白话文已经通行,但书信、公文、教科书和报刊中,都还保留了不少文言文。国文课的师资,很多也是在国学上有一些根柢的文士。在知识界和语文教育界,文言文阅读还不是什么难事。今天,文言文阅读水平既关系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效能,又关系到现代社会总体人文素质的提高,应当达到什么程度最为合适?民国时期是可以作为一个基准线的。
《学生国学丛书》体现了20世纪之初一些爱国的出版家和教育家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给下一代的情怀、理想和实干精神。他们策划这套丛书的宗旨和编则,可资借鉴的地方很多,他们的实践经验、教育精神和国学学养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也很多。这一点,是我们了解了丛书的主编和40多位编选者的情况后感受到的。
丛书的主编王云五、朱经农,都是我国20世纪初爱国、革新的出版家。王云五主编《万有文库》,开创了我国图书出版平民化的新纪元,体现了新文化运动中普及文化教育的先进思想。《学生国学丛书》是《万有文库》里专门为中学生编选的,目的是将弘扬民族文化精华的理念带入初等教育,这在当时不能不说是有远见的。两位主编不论在反对封建帝制的革命中,还是在民族危难的救国图强斗争中,都有可圈可点的事迹,值得钦佩。与两位主编合作的40多位编写者,多是辛亥革命的参与者和新文化运动的前沿人物。他们熟悉古代文典,对中国文化理解通透,领悟深刻,又有强烈的反封建意识;其中很多都在中小学教育领域里有过丰富的实践经验,教过国文,编过教材,研究过教法。这里有我们十分熟悉的教育家和文学家,如我国现代教育特别是语文教育的领军人物叶绍钧(他后来的名字是叶圣陶),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著名作家茅盾(他当时的名字是沈德鸿,后来为大家熟悉的姓名是沈雁冰)。这两位,多篇作品都被收入中学语文课本,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老师、同学是无人不知的。其他如著作丰厚、名震一时的藏书家胡怀琛,国学根柢深厚、考据功底极深、《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的主要编写人臧励龢,我国语文教育的改革家庄适等。
《文史通义》是清朝 史学家章学诚(1738-1801)的代表作,与刘知几的《史通》并称为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双璧。本编为民国时期 编辑出版家章锡琛特为当时的初学者选编,选《书教》《浙东学术》《文德》《古文十弊》《史德》《杂说》等集中反映章氏对道德学术、文章、史学见解的代表性篇目19篇,以供初学入门。注释博约精审,多注名物典故,要其选目注释,皆以津逮初学为目的。现又经当代学人校订,查漏补缺,力求便利初学者,可谓入门佳选。
《文史通义》是清朝 史学家章学诚(1738-1801)的代表作,与刘知几的《史通》并称为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双璧。本编为民国时期 编辑出版家章锡琛特为当时的初学者选编,选《书教》《浙东学术》《文德》《古文十弊》《史德》《杂说》等集中反映章氏对道德学术、文章、史学见解的代表性篇目19篇,以供初学入门。注释博约精审,多注名物典故,要其选目注释,皆以津逮初学为目的。现又经当代学人校订,查漏补缺,力求便利初学者,可谓入门佳选。
赵芳媛,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历史学院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训诂学、汉语词汇语义学、章黄学术史等。章锡琛,现代著名编辑出版家,曾任商务印书馆编辑,创办开明书店,担任古籍出版社、中华书局副总编辑等职,主持拟定新中国第一个“著作权暂行法”及其“细则”。著有《马氏文通校注》《助字辨略校注》等。
新编导言
原书绪言
书教上
书教中
书教下
诗教上
诗教下
原道上
原道中
原道下
原学上
原学中
原学下
博约上
博约中
博约下
浙东学术
文德
文理
质性
黠陋
俗嫌
古文公式
古文十弊
史德
史释
方志立三书议
史篇别录例议
杂说上
杂说中
杂说下
说林
《文史通义》是清朝 史学家章学诚(1738-1801)的代表作,与刘知几的《史通》并称为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双璧。本编为民国时期 编辑出版家章锡琛特为当时的初学者选编,选《书教》《浙东学术》《文德》《古文十弊》《史德》《杂说》等集中反映章氏对道德学术、文章、史学见解的代表性篇目19篇,以供初学入门。注释博约精审,多注名物典故,要其选目注释,皆以津逮初学为目的。现又经当代学人校订,查漏补缺,力求便利初学者,可谓入门佳选。
赵芳媛,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历史学院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训诂学、汉语词汇语义学、章黄学术史等。章锡琛,现代著名编辑出版家,曾任商务印书馆编辑,创办开明书店,担任古籍出版社、中华书局副总编辑等职,主持拟定新中国第一个“著作权暂行法”及其“细则”。著有《马氏文通校注》《助字辨略校注》等。
夫史为记事之书。事万变而不齐,史文屈曲而适如其事,则必因事命篇,不为常例所拘,而后能起讫自如,无一言之或遗而或溢也。此《尚书》之所以神明变化,不可方物①。降而左氏之传,已不免于以文徇例,理势不得不然也。以上古神圣之制作,而责于晚近之史官,岂不悬绝欤?不知经不可学而能,意固可师而仿也。且《尚书》固有不可尽学者也,即《纪事本末》,不过纂录小书,亦不尽取以为史法,而特以义有所近,不得以辞害意也。斟酌古今之史,而定文质之中,则师《尚书》之意,而以迁《史》义例通左氏之裁制②焉,所以救纪传之极弊,非好为更张也。
[注释]
①不可方物:不能识别,无法分辨。也指无可比拟。方物,识别。②裁制:体裁,风格。
[译文]
史书是记事的书。事物多变而不尽相同,史书文字要委婉周到而恰好和事实相似,就要根据事物对象确定篇目,不要被常规限制,然后就能把事件从开始到结束都记载自如,没有一句遗漏或多余的话。这就是《尚书》神妙多变,无可比拟的原因所在。之后的《左传》,已经不免于以文字屈从凡例,这是因为事情的道理和形势不得不这样。用上古圣人们的著作来要求近代的史官,难道不出现悬殊吗?不知道经不可以学习而能作,意旨是可以学习模仿的。而且《尚书》本来就有不可能全部学会的东西,就像《通鉴纪事本末》,只是一部纂录的小书,也不用全部取来作为史学方法,只是因为道理有近似的地方,不应该因为词语表达而妨碍了对意思的理解。考察从古至今的史书,确定文饰和质朴的折中点,那么学习《尚书》的意旨,以司马迁《史记》的体例贯通《左传》的体裁,是为了补救纪传体的弊病,而不是喜好任意改变。
……
★文言文阅读水平应当达到什么程度非常合适?民国时期是可以作为一个基准线的。将一个世纪以前的《学生国学丛书》通过新编激活,让它走进一个新的时代,更好地发挥它在语文教育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王宁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学生多读些国学典籍,有助于把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植入肌体。《学生国学丛书新编》为学生自学文言文敞开了大门。
——顾德希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