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货速发】高考作文经典材料百变通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货速发】高考作文经典材料百变通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23.4 4.7折 49.8 全新

库存27件

天津津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罗晓晖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0128653

出版时间2023-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9.8元

货号29503316

上书时间2024-12-20

易安居书舍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本书是一本适合高中生阅读的写作指导图书,立足于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考场写作时变通使用经典材料的能力。书中列出的一些经典材料,如孔子、庄子、屈原、陶渊明、李白、苏轼等历史文化名人的丰富人生,以及经典的场景、意象和思想,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更加丰富的作文素材。经典材料本身,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厚重的文化底蕴,本书深入浅出地教学生如何去理解经典的含义,并且活学活用,有助于促进学生写作思想性和文化内蕴的形成,写出具有文化底蕴的、有一定思想深度和文采的考场作文。



作者简介

罗晓晖,成都市语文教研员,成都教科院传统文化研究室主任,四川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成都文理学院特聘教授,四川省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成都七中原语文备课组组长。



目录

章 多用或通用: 经典材料百变通
    什么是经典材料  (003)
    为什么要运用经典材料  (004)
    经典材料能否百变通  (006)
    如何分析经典材料的使用价值  (007)
    如何变通使用经典材料  (012)
    经典材料通用于作文的范例  (020)
    经典材料的进一步延伸举例  (034)
    经典材料通用: 以台湾地区学测与指考考题为例  (040)
    对材料要进行紧扣观点的阐发  (047)
    作文的框架构建: 从材料到分论点  (050)
    经典材料: 从段落到篇章  (056)
    如何叙述材料  (062)


第二章 历史文化名人的丰富人生
方法要点  (079)
  本章提要  (079)
  方法提示  (079)
  应考锦囊  (080)
    运思借鉴  (081)
  经典素材一: 孔子  (081)
  经典素材二: 庄子  (092)
  经典素材三: 屈原  (102)
  经典素材四: 陶渊明  (108)
  经典素材五: 李白  (118)
  经典素材六: 苏轼  (125)
  经典素材七: 西西弗斯  (135)
     经典材料的模式化运用的可能性  (143)
    考场作文综合运用历史文化名人的实例  (148)


第三章 经典的场景和经典的意象
     方法要点  (155)
  本章提要  (155)
  方法提示  (155)
  应考锦囊  (156)
    运思借鉴  (157)
  经典场景一: 庄生晓梦迷蝴蝶  (157)
  经典场景二: 桃花源和乌托邦  (162)
  经典场景三: 历史文化名人的诗意瞬间  (167)
  经典意象的运用  (172)


第四章 经典的思想: 思考的原点


     方法要点 (189)
  本章提要 (189)
  方法提示 (189)
  应考锦囊  (190)
     运思借鉴 (191)
  思想材料一: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重) (191)
  思想材料二: 生活在别处  (196)
  思想材料三: 人, 诗意地栖居  (203)
  思想材料四: 头顶的星空, 心中的道德律 (211)
  思想材料五: 人生的境界 (215)



内容摘要

本书是一本适合高中生阅读的写作指导图书,立足于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考场写作时变通使用经典材料的能力。书中列出的一些经典材料,如孔子、庄子、屈原、陶渊明、李白、苏轼等历史文化名人的丰富人生,以及经典的场景、意象和思想,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更加丰富的作文素材。经典材料本身,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厚重的文化底蕴,本书深入浅出地教学生如何去理解经典的含义,并且活学活用,有助于促进学生写作思想性和文化内蕴的形成,写出具有文化底蕴的、有一定思想深度和文采的考场作文。



主编推荐

罗晓晖,成都市语文教研员,成都教科院传统文化研究室主任,四川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成都文理学院特聘教授,四川省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成都七中原语文备课组组长。



精彩内容

材不在多,变通则灵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作文的复习应考不能走常规的路径。经验已经证明, 从审题、立意、结构等方面按部就班地复习作文, 是缺乏实效性的。

作文很简单, 无非两件事: 一是有话可说, 二是把话说好。有话可说, 就要解决材料问题; 把话说好, 就是解决文采问题。本书主要解决材料的问题, 让你在作文时有话可说, 不致沦落到焦头烂额、咬破笔杆的窘境。材料不见得要多, 关键在于管用。即使有再多的材料,若无变通运用的能力, 也很可能空守粮仓, 活活饿死。

所谓“变通”, 就是孔子所讲的“学则不固” ———要突破思维的僵局, 要讲究灵活性。“百变通”, 就是要把这种灵活性发挥到极限。穷则变, 变则通, 通则久。变通思维是彻底解决议论文材料窘乏的路径。

考场作文不是文学创作, 并不需要太多的创造性。考场作文也不像文学创作那样需要许多鲜活的素材, 并不需要考生掌握太多的作文材料。关键在于所掌握的材料要具有典型性, 在于要有变通运用这些材料的意识和方法。本书章, 将告诉你什么是经典材料, 并提供变通运用经典材料的方法指导。

从第二章开始, 本书准备了若干类型的经典材料, 助你写出具有文化底蕴的、有一定思想深度和文采的考场作文。各个经典材料都列有若干运用实例, 这些实例是灵活性思维的示范, 也直接为考场作文提供有用的写作资源。一旦掌握了这些材料, 你将懂得思维才是作文的要义, 你也无须再为作文无话可说而发愁。你将发现, 在经过材料百变通熏染之后, 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广度都会有巨大变化, 让你就算只拥有少量的材料, 也能够在考场作文时所向披靡, 无往不利。

 

 多用或通用:经典材料百变通

本章将告诉你: 什么是经典材料, 为何要运用经典材料, 如何分析经典材料变通运用的可能性,以及百变通的基本方法。

耐心读完本章, 你将豁然开朗: 原来我掌握的材料已经足够, 只不过消化材料的功夫和灵活运用它们的能力不够。作文, 竟可以如此简单!

 

什么是经典材料

什么是经典材料? 经典材料是指具有典范性的作文素材。大致说来, 凡是经典的历史文化名人、经典的思想、具有示范性的人生行为、具有文化象征性意义的事物或场景等, 都可以视为经典材料。从我们掌握这些材料的途径来说, 经典材料通常有三个来源:

  1. 来自文化常识的

孔子、孟子、庄子、屈原、苏武、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文天祥等历史文化名人的生平和思想, 他们的行为显示了人性的高度并具有人生示范性。

  • 来自课本的
  • 古人所认为的经典材料, 如“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 乃赋《离骚》……” (出自司马迁《报任安书》);今人公认的经典材料, 如关于庄子的材料(出自庄子《逍遥游》等),关于经典意象“莲” “梅” 等的资料(出自周敦颐《爱莲说》、陆游《咏梅》等) ……如此等等。其中包括一些历史文化名人的思想与行事, 也包括文化传统中具有象征性意义的事物、文学经典中的格言或故事等。

  • 来自课外阅读的
  • 人, 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语出18—19 世纪德国著名诗人荷尔德林, 后经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引用和阐述而广为人知)。人不过是一根会思考的苇草(语出法国科学家、哲学家帕斯卡尔)。卑鄙的灵魂是永远也不会相信任何伟大人物的, 而下贱的奴隶们则用讥讽的眼光看待“自由” 这一名词(语出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

    如此等等。

     

     

    为什么要运用经典材料

    为何要用经典材料呢?

    答案很简单: 经典材料是有力量的论据, 运用经典材料, 有利于写出有文化内涵的、有一定思想深度的、有一定文采的考场作文。

    经典材料的丰厚内涵决定了它巨大的挖掘和发挥空间。与一般作文材料相比, 经典材料具有以下显而易见的优势:

    1. 任何程度的学生, 均有了解和掌握———你不愁没有。
    2. 具有其他材料无法比拟的深刻内涵和文化意义———很显然, 这比在作文中杜撰一个隔壁张三李四的故事做例子强得多。
    3. 有典范的甚至诗意化的表述可资借鉴, 易于操作———很多文章都用过它们, 说不定昨天你就在某处读到过关于它们的优雅的表述。
    4. 经典材料的叙述容易书面化, 能有效避免语言口水化———所以能约束你的口水四处流淌。在作文中, 你可以流血、流汗、流泪, 就是不能流口水。
    5. 经典材料阐释空间较大, 因而具有“百变” 的可能, 便于在作文中普遍运用———这就是掌握有限材料而能通吃考场作文的秘密。

    所有优势中重要的是, 经典材料具有普适性———它能够普遍适用于考场作文, 使得你无须为材料窘迫发愁。坐在考场中, 面对一排排形如空洞的作文纸方格, 不知道写什么, 这是很多学生都有过的痛苦经验。其实, 一篇考场作文, 篇幅很短, 并不需要大量的作文材料。无论你掌握了多么丰富的材料, 真正用得上的, 还不是只有那么三两个。事实上, 只要掌握并消化几个经典材料, 考场作文的材料问题就能够基本解决。

    假如作文题很时新, 经典材料会不会妨碍作文联系现实的论述呢?不会。恰好相反, 这只会增强论述的说服力。这是因为, 当我们的作文需要联系现实展开论述时, 我们需要援引历史性的材料来增强论述的可靠性———任何真正有道理的观点不可能只在此时才成立, 当今的很多现象在人类历史上曾经有过类似的表现。“观今宜鉴古”, 也就是这个意思。经典材料将为我们对现实的论述拉出一个历史的纵深, 这在论据的多样性、立体性方面也具有显著的优势。

     

    经典材料能否百变通

    经典材料能否百变通? 换句话说, 能否将一个经典材料精当地运用到不同话题、不同观点的作文之中, 写出优秀的考场作文?

    回答是肯定的。稍微圆通一点, 同一个材料, 完全可以恰当地运用于不同话题、不同观点的作文中。这是因为, 经典材料, 无论是历史文化名人、经典思想, 还是形象化的经典意象或经典场景, 都具有很强的普适性。尤其是历史文化名人, 他们的人生具有丰富的内涵,从他们的性格和生平中, 能够提炼出丰富的思想, 能够满足大多数考场作文的材料需求。

    通常地, 一个经典材料, 肯定不只适用于某个特定的话题。事实上, 只要你稍微观察一下考场优秀作文, 就会发现很多作文使用的材料都是相似的; 你多阅读一些名家散文, 也会发现以古论今、借古讽今乃是常见的现象。历史文化名人, 亮相的频率出奇的高。

    屈原、李白、杜甫、陶渊明, 是很多学生都喜欢用的; 当然, 用得好与不好, 各有不同。使用这些名人, 并非谁的专利; 别人可以用,你也可以用。有的人也许会担心, 大家都用, 会不会显得熟滥和重复呢? 不一定, 这要看你的手艺如何。他们这样用, 你可以那样用。同样是猪肉, 他做成肉片, 你可以做成肉丝、肉丁; 他把猪肉炒来吃,你可以炖来吃; 他做成麻辣味的, 你可以做成酸辣味的。关键是你要有灵动的思维去处理。看鲍鹏山讲古典, 听易中天讲三国, 读余秋雨讲古事、写古迹, 谁会有陈腐重复之感呢?

    “智者乐水” ———智者从水的灵动中看到了自己, 所以他喜欢。人的思维应像水那样灵活, 灵活性是非常重要的思维品质。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天上只有一轮月亮, 可是, 古往今来, 就是这同一个月亮,人们作出了多少各尽其妙的好诗啊!

     

    如何分析经典材料的使用价值

    所谓材料百变通, 就是善于灵活运用材料。而要灵活运用材料,你必须首先了解这些材料的用途。因此, 任何材料, 包括经典材料,你只是把它们捞到手中还不够。你必须分析这些材料的使用价值, 设想这些材料能够在哪些场合中运用。

    对经典材料运用的可能性的探讨, 本身就是一种极好的思维变通性训练。

    这对你多向度的分析能力提出了要求。材料百变通, 掌握材料是前提, 学会分析是关键。而分析能力的提高, 不仅仅可以提高驾驭材料的能力, 也能提升审题立意的能力。下面, 我就结合本书的主题(着眼于材料分析, 而不是审题立意), 说明怎样才能透过灵活的分析,把握住材料多方面的意义。

    你首先要学会变换角度。同一个材料, 换一个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角度, 你很可能立即会有新的认识、新的发现。

    同样一枚硬币, 这一面是这种图案, 换一面却是另一种图案; 同样一个材料, 这面看是这个道理, 换一面却是另一番道理。

    下面是一个可以参考的例子。《成语的自由注解》是我多年前撰写的一篇文章。一些成语作为材料, 被我变换角度加以阐释, 从而产生新意。成语是典型的公共语言, 也就是说, 在某种意义上它们是语言陈套或材料僵尸。但是我发现, 再陈旧的材料, 也有生发新意的可能性, 只要善于寻找新的角度。

    凿壁偷光

    这是一种备受称赞的行为。尽管这堵被凿破的墙壁的产权很可能是邻家的。

    蜀犬吠日

    一条欢呼光明的狗, 人们总批评它少见多怪。原来, 对光明的赞叹, 竟也成为有些人垄断的特权。

    指桑骂槐

    这样做的好处是, 万一槐树有一个强硬的后台, 人们可以推托说, 他骂的是桑树。

    童叟无欺

    通常被理解为“毋欺童叟”。其实也可以理解为: 只有幼稚的儿童和昏聩的老头不骗人。在红尘中打滚的芸芸众生, 多少难免假冒伪劣、尔虞我诈了。

    “凿壁偷光” 本来是被赞扬的行为, 但换个角度就成为应该批评的行为了。“蜀犬吠日” 是饱受批评的, 但换个角度就值得同情了。这就是变换角度的妙用。

    就作文经典材料的使用而言, 道理是一样的。比如岳飞, 赞扬的可说他“精忠”, 批评的可说他“愚忠”; 比如陶渊明, 赞扬他的说他恬淡闲适、不求名利, 批评他的说他不敢直面惨淡的人生, 不敢正视黑暗的现实。“公” 说“公” 的, “婆” 说“婆” 的, 而“公” “婆”之说, 都有道理, 只不过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罢了。

    东施效颦, 是讽刺盲目模仿的。换一个角度看, 你会发现她的价值取向是追求美, 而对真善美的追求一直是我们鼓励的。合并以上角度, 你会发现东施效颦既有积极的价值取向也有盲目模仿的方法错误,需要辩证看待。再换一个角度, 你也许会想到东施的时代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比如缺乏整容技术), 她要追求她所希望的那种美亦即“外在美” 是不可能的, 她只可能去追求“内在美”。再换一个角度, 联系当今的社会观念, 你可能会意识到, 东施效颦属于她的个人权利, 效颦与否是她的自由, 旁人是无权议论和干涉的。

    变换角度看问题, 太重要了。看问题的角度变换, 是思维灵活性的主要表现。

    善于变换角度, 本质上是一种发散思维。发散思维, 可以帮助你从一个现象、一个材料出发, 得出众多的结论。发散思维较强的人,灵活运用材料的意识和能力也会相应地较强。

    比如对“日落” 这种现象, 我们就可以发散出去, 引出各种不同的思考:

    ———落日是暗淡的, 是悲观主义的符号。我们应该喜欢美得蓬勃的朝阳。

    ———落日在沉没之前, 仍然尽可能散发出光和热, 这是奉献精神。

    ———落日摇摇欲坠, 预示着某种终结,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落日是美丽的回光返照, “人间重晚晴”, “美不过夕阳红”。

    ———太阳有升有沉, 万物有生有死, 乃是世界的普遍规律。

    ———太阳在黄昏退出天空, 是为了让月亮也有登场的机会。

    ——— “白日若不落, 红尘应更深。” 世上不应有恒久的权力,永恒的权力导致无限的罪恶。

    ———在地球此处是日落, 而彼处则是日出。落日表明太阳的平等周遍, 无私普照。

    ———太阳实际上并未真的落下, 它仅仅是在此地人们的视线中暂时消失。它永不懈怠的精神, 值得赞美。

    显然, 作文材料的发散与此同理。下面举屈原为例加以说明。假如你想灵活运用屈原这个材料, 就必须依据屈原生平行事的种种, 发散开去, 作不同角度的联想。这样, 屈原就可以根据你的需要, 延伸到各种话题、各个观点上面去。

    经典材料 屈原

    发散:屈原的变通多用

    (1) “举世皆浊我独清”, 不愿自我沦落, 乃是一种高尚的坚持, 孤独的光荣;

    (2) “举世皆浊我独清”, 自以为是, 鄙视大众, 当然难以实现自身社会价值;

    (3) 坚守原则, 不阿权贵, 节操高尚;

    (4) 不懂变通, 缺乏灵活的处世策略, 而世事常需妥协, 所以容易遭到排挤;

    (5) 被放逐而著《离骚》, 说明人类处于现实困境中往往转向精神价值的追求;

    (6) 独善其身, 在黑暗社会保持清洁的精神;

    (7) 怀才不遇, 是人才的悲剧, 也是国家的悲剧;

    (8) 楚王原本信任屈原, 但屈原自视过高, 不善把握机会;

    (9) 忠君忧国, 热爱国家的典范;

    (10) 缺乏远见和斗争策略, 致使楚王由亲近到疏远, 失去为国家服务的机遇;

    (11) 执着追求人生价值, 离开政治, 又做诗人;

    (12) 投汨罗而死, 是用死亡证明生命不可妥协的价值。

    ………

    如此发散开去, 不难发现, 屈原适合的话题是非常多的。“百变通” 的本质, 就是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若能心无滞碍, 你将无往而不利。只要每周做一次这种分析, 不出两个月, 你的分析能力和灵活运用材料的水平, 就会明显提高。作文之难, 不是难写, 不是你写不出,而是你想不到。

     

    如何变通使用经典材料

    这里为你提供经典材料百变通的方法。

    孙悟空可有七十二种变化, 经典材料还不止。如何变通运用经典材料? 我以为有如下值得注意的事项或必须留意的方法:

    1. 你必须首先准备若干经典材料(假如没有准备, 也没关系, 本书就是为你解决这个问题的), 然后, 在考场上, 遇到任何作文, 都要尝试把你的立意(或写这篇文章所涉及的核心话题) 与这些经典材料联系起来。要知道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经典材料与作文题目是完全能够联系起来的, 关键在于你不能缺乏联系的意识。
    2. 要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 头脑就必须要有一点点圆通。只有具备融通的思考, 作文时才能左右逢源, 论述得头头是道。能否发散思考、逆向思考, 是测试头脑圆通与否的重要指标。举例来说, 假如以“班门弄斧” 这个成语作为一个材料, 既可以用于论证要有自知之明,不要到行家面前去丢人现眼; 也可逆向思维, 用于针对有些人不学无术而偏偏胆小到只敢向外行卖弄的这种现象立论, 建议他们到鲁班这

    样的专家面前弄斧去, 好开开眼界, 长长见识。又比如, 陶渊明作为经典材料, 既可用作闲淡洒脱的人生典范(退居田园, 不慕荣利), 也可用作愤世嫉俗的斗士表率(要知道陶渊明也有“金刚怒目&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