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货速发】俄罗斯欧亚研究
  • 【现货速发】俄罗斯欧亚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货速发】俄罗斯欧亚研究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69 7.0折 98 全新

库存4件

天津津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冯玉军 赵华胜

出版社时事出版社

ISBN9787519504199

出版时间2021-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29281726

上书时间2024-12-20

易安居书舍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本书主要汇集了复旦大学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专家新近的研究成果,分为专题报告篇、学术论文篇、时政评论篇,涉及国际关系研究方法论、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国际格局与世界秩序变化、美俄关系、俄罗斯及欧亚国家内外政策调整、“一带一路”建设等主要内容。



商品简介

本书主要汇集了复旦大学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专家新近的研究成果,分为专题报告篇、学术论文篇、时政评论篇,涉及国际关系研究方法论、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国际格局与世界秩序变化、美俄关系、俄罗斯及欧亚国家内外政策调整、“一带一路”建设等主要内容。



作者简介

冯玉军,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副秘书长,人民日报社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中方专家委员会委员。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学报—国际关系版》国际编委。
主要从事俄罗斯—欧亚问题、国际战略与安全、大国关系、国际能源安全与外交研究。撰写有大量有关上述问题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多次承担及省部级课题项目研究。
主要著作有《欧亚新秩序》(三卷本)、《俄罗斯外交决策机制》《俄罗斯国家安全决策机制》等。主编有《俄罗斯发展前景与中俄关系走向》《俄罗斯外交思想库》《俄罗斯中亚油气政治与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新安全观与新机制》等。主要译作有《俄罗斯战略 :总统的议事日程》《当代俄罗斯国际关系学》等。


赵华胜,1957年出生,复旦大学教授。1986—2004年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工作,后任俄罗斯中亚室主任。2005年至2017年任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副会长和上海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副会长。主要著作有:Китай, Центральная Азия и Шанхайская организация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莫斯科卡内基中心,2005年;Central Asia: Views from Washington, Moscow and Beijing.Coauthored with E. Rumer and D.Trenin,M.E.Sharpe,2007;《中国的中亚外交》,时事出版社2008年版;《上海合作组织:评析和展望》,时事出版社2012年版。



目录

中俄对话:2020模式()
第二编学术论文篇
对深化中国国际问题研究的几点方法论思考()
中俄美关系与国际秩序()
中俄美关系与国际结构:从多极到两极?()
“后疫情时代”的世界秩序与俄罗斯的战略选择()
“一带一路”交通设施联通对贸易增长的影响:现实
进展与研究路径()
第三编时政评论篇
从“无序”到“乌托邦”
——疫情下的瓦尔代年会()
中国和俄罗斯应该结盟吗?()
上海合作组织如何在抗疫中发挥更大作用?()
2019,俄罗斯外部环境有所改善()
俄罗斯与环地中海:历史与现实()
臆想中的“鞑靼之轭”:蒙古帝国对俄影响再考()
马克思、恩格斯眼中的俄土战争()
俄罗斯战略视野下的“后疫情时代”国际秩序()
全面还原历史,才能更好纪念二战()
全球史视野下俄国出售阿拉斯加的战略考量()
三份外交电报与“冷战”的起源()
一战后的欧洲何以混乱血腥()
俄罗斯在国际天然气市场面临多重挑战()
纳戈尔诺—卡拉巴赫:“被冻结的冲突”为何再度溃疡()
俄罗斯在“后苏联空间”处境尴尬()
低油价时代的能源安全新思路()
目录俄罗斯欧亚研究 (第三辑)世界石油市场迎来“至暗时刻”()
俄罗斯:在内外交困中谋求破局()
纳卡冲突,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大国博弈?()
推动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的四条路径()
“一带一路”是全球经济增长的稳定器()



内容摘要

本书主要汇集了复旦大学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专家新近的研究成果,分为专题报告篇、学术论文篇、时政评论篇,涉及国际关系研究方法论、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国际格局与世界秩序变化、美俄关系、俄罗斯及欧亚国家内外政策调整、“一带一路”建设等主要内容。



主编推荐

冯玉军,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副秘书长,人民日报社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中方专家委员会委员。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学报—国际关系版》国际编委。
主要从事俄罗斯—欧亚问题、国际战略与安全、大国关系、国际能源安全与外交研究。撰写有大量有关上述问题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多次承担及省部级课题项目研究。
主要著作有《欧亚新秩序》(三卷本)、《俄罗斯外交决策机制》《俄罗斯国家安全决策机制》等。主编有《俄罗斯发展前景与中俄关系走向》《俄罗斯外交思想库》《俄罗斯中亚油气政治与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新安全观与新机制》等。主要译作有《俄罗斯战略 :总统的议事日程》《当代俄罗斯国际关系学》等。

赵华胜,1957年出生,复旦大学教授。1986—2004年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工作,后任俄罗斯中亚室主任。2005年至2017年任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副会长和上海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副会长。主要著作有:Китай, Центральная Азия и Шанхайская организация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莫斯科卡内基中心,2005年;Central Asia: Views from Washington, Moscow and Beijing.Coauthored with E. Rumer and D.Trenin,M.E.Sharpe,2007;《中国的中亚外交》,时事出版社2008年版;《上海合作组织:评析和展望》,时事出版社2012年版。



精彩内容

专题报告篇序言近年来,中俄关系的特点是双边伙伴关系长足发展,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和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从2015年开始联合发布中俄关系年度报告,由中俄专家团队共同撰写,以中俄英三种文字在中国和俄罗斯发表。《中俄对话:2020模式》是这一系列报告的第六份。中方团队负责人:赵华胜,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中方成员:刘华芹,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欧洲与欧亚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经济学博士;石泽,中国外交部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原参赞;邢广程,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法学博士、学部委员;孙万湖,中国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原副司长、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原科技参赞;冯玉军,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法学博士;杨成,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执行院长、法学博士;李勇慧,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俄罗斯外交室副主任、法学博士;钮松,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研究员、法学博士。俄方团队负责人:谢·卢加宁,莫斯科高等经济大学教授、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成员、历史学博士。俄方成员:伊·达尼林,俄罗斯科学院普里马科夫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科学创新研究室、创新政策研究室主任、政治学副博士;安·卡尔涅耶夫,莫斯科高等经济大学东方学院院长、历史学副博士;瓦·卡申,莫斯科高等经济大学欧洲和国际关系研究综合中心国际军事政治、军事经济研究室副主任、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东北亚和上海合作组织战略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成员、政治学副博士;安·科尔图诺夫,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执行主席、历史学副博士;尤·库林采夫,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东北亚和上海合作组织战略问题研究中心研究人员;阿·拉里奥诺夫,俄罗斯财经大学经济政策和经济安全学院战略预测和计划中心研究人员、国家和行政管理学副博士;鲁·马梅多夫,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项目协调人;弗·彼得罗夫斯基,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俄中关系研究与预测中心研究员、政治学博士;克·库兹米娜,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项目协调人。俄译中翻译:盛世良、赵世峰、孙凌云、钱宗旗、倪文卿。校对:赵华胜。真正具有全面性质。军事战略方面的合作得到加强,涉及敏感领域;双边贸易额达到1100亿美元的创纪录水平,一系列重大合作项目已经启动,同时致力于建立相应的金融基础设施;互派留学生人数接近此前提出的10万人的目标。在新经济结构正在形成、全球竞争技术领先地位的条件下,中俄协作的优先方向是科学、技术和创新。2019年,中俄在庆祝建立外交关系70周年的背景下,宣布了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特性和原则。2020年合作日程上的大事有:共同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75周年纪念活动、启动科技创新年、由俄罗斯担任主席国举行金砖国家和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不仅是中俄关系重大的不确定因素,也是整个世界重大的不确定因素。迄今为止并不清楚,人类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制止疾病的传播,疾病传播的后果会严重到什么程度。大流疫是对居民生命、健康和福祉,以及对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严重挑战。已经形成的产业链和供应链遭到破坏;既定的交流方式不得不做调整。大流疫助长了国际关系进一步无序化,同时也凸显了一系列体制性问题,包括国际组织的低效和地区平衡的脆弱。正在继续发展的世界经济危机,可同大萧条和战后时期相比。大流疫已经成为中美关系对抗加剧的由头。预计某些地区和全球规模的冲突危险会上升,军事威胁和传统安全挑战会加剧。在这种情况下,中俄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相互支持,在缓和紧张局势、保证全球进程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方面的建设性合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今天,北京与莫斯科之间协调立场,不应该偶尔为之,而应该真正带有系统性和长期性。双方必须更新对国际安全的理解,充分考虑到非军事性质的威胁。中俄对话:2020模式俄罗斯欧亚研究(第三辑)虽然在应对新冠病毒传播方面,中俄两国显示了高度的相互信任,大流疫还是对双边伙伴关系构成风险。人文协作平台和社会交流停止,联合倡议的实施受阻,在全球经济衰退的情况下,贸易和投资预计会下降。在新的形势下,两国正努力解决的中俄关系中的一些传统问题也会激化,包括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信任不足、各个层面相互协作的基础设施不够发达,以及其他因素。今天,中俄两国应该做出更大的努力,使双方在疫后世界的合作不至于减速。有必要开辟新的合作形式和领域,首先是在技术创新方面。应该更认真地分析双方在协作中遇到的一切困难,预防其长远的不良后果。在认真研究双边合作的复杂问题、确定疫后的世界轮廓,以及规划北京与莫斯科在新形势下的协作战略方面,中俄学者应发挥积极作用。由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和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共同撰写的第六份年度报告《中俄对话:2020模式》,将对在这些问题上的公开对话做出贡献。本报告呈现的是对2019年第二至第四季度和2020年季度中俄合作的分析成果。一、中国和俄罗斯:全面伙伴关系的
发展趋势与对世界形势的评估(一)全球背景下中俄关系的新趋势和新方向对中国和俄罗斯而言,2019年是成功的。首先是在进一步发展既定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方面,这种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已经上升到地区层面,在某些问题上则上升到全球层面。在全球领域,中俄关系的新趋势表现为北京与莫斯科希望在维护国际和平、在保障各国与各国人民的主权和自由选择方面,担负起主要角色的使命。中俄合作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发展,世界秩序和国际关系体系的转型,以及世界力量平衡的重构进程在加速。在全球层面,不确定性上升,在全世界和个别地区,出现了负责任态度、建设性议程和有效治理缺失的局面,大国之间发生局部冲突的风险增加。美国的战略方针从反恐转变为大国竞争,美国把中国和俄罗斯视为战略竞争者。美国比冷战时期以来任何时候都更加积极地利用战略遏制手段对付中国和俄罗斯。对中国和俄罗斯,这些深层次的变化,不仅使两国在战略合作中面临新任务,而且提供了巨大机遇。考虑到面临共同挑战,两国加深战略协作的动机更强,同时对双边关系的期望也更大。在全球治理和国际安全方面,中国和俄罗斯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世界秩序的重组、国际关系体系和力量平衡的转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正如中国专家们指出的,美国和西方国家影响力的下降同发展中经济体作用的上升一样,将是渐进的。西方国家影响力的下降,不会自动导致发展中国家崛起,西方将依然是国际舞台上的一个主要角色。专家们认为,中俄振兴的潜力在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在欧亚地区的对接和大欧亚伙伴关系的形成。中俄具体务实协作的扩大,在保障地区繁荣、稳定和安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两国正在制订在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机制和“中俄印”战略三角等框架内加深合作的相应议程。重要的是放弃在大陆划分势力范围的陈腐观念,放弃争夺主导权的欲望。在欧亚彼此相连这一问题上求得共识,也应该成为中俄同欧洲三方合作的具体议程。为此可以利用“亚欧论坛”,或者建立中俄欧对话新平台。中国和俄罗斯相当关注在联合国的协作,包括在安全理事会、联合国主要机构和委员会里的协调,而且今年是联合国成立75周年。中俄都主张维护联合国及其安理会在全球治理和国际安全方面的权威地位,但是,联合国工作中有关它的低效率和改革必要性的问题已经出现。五个常任理事国应该承担起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的责任,举行“五常峰会”讨论这一问题是有前景的形式。中国和俄罗斯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参与全球治理和经济发展的政治外交问题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它们参与调解国际关系的进程,是日益混乱和不稳定的现代世界的稳定器。2019年和2020年,两国都对国际关系碎片化,支持开放和自由贸易、加强国际法体系、对破坏国际机构和国际机制的危险倾向做出应对。中国和俄罗斯应该共同推进全球治理,本着多边主义精神,促进以东西之间、南北之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大国和小国之间对话与合作为基础的新型国际体系的建立。中国与俄罗斯应该继续推动“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机制和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平台的发展。中国和俄罗斯还可以建立文明对话平台。具体而言,中国现有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可以成为更广泛平台的基础。在欧亚地区,中国、俄罗斯、印度和伊朗可以成为这一对话的核心,这一核心未来有可能发展为全球平台,推动大规模交流。各国轮流举办论坛,将加深相互了解和彼此宽容。俄罗斯学者认为,必须开展中国、俄罗斯和美国之间在国际安全领域的对话。在近期内组织三国峰会的可能性很小,但是,三方可以探讨建立非官方年度磋商机制的可能性。启动中国、俄罗斯、欧盟和美国之间的对话,也有重要意义,其宗旨可以是提高全球治理效率和加强国际安全。还应该促进新型国际金融机制之间,特别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之间,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之间的全面合作(机制对接和项目合作),使之对保证全球和地区稳定、发展与繁荣担负共同责任。从已经形成的基本因素的对比来看,中俄伙伴关系呈现出某种不对称——经贸和投资方面滞后,而政治和军事战略合作进展较快。之所以出现这种不平衡状态,不仅是因为俄罗斯经济明显逊于中国,还因为中国与俄罗斯在总体发展和定位上的任务不同。中国同俄罗斯的军事战略合作,已经从双边关系因素变成世界重大的地缘政治影响因素,而中美对立正在加剧这一趋势。在两国进一步接近方面,方案之一是通过更加密切的军事政治合作,从根本上加深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一些俄罗斯专家认为,有可能的是不签订专门的条约,而是在达成政治共识的基础上形成某种准联盟。中俄在军事政治领域的关系已经发展到如此之高的水平,以至于即使没有成形的联盟,潜在敌人如果打算袭击两国中的一国,就不得不考虑中俄两国各种联合反应的方案。政治战略上的确定性将对潜在敌人及其盟友产生遏制作用。可以想象,中俄两国即使在某些问题上的立场不是完全吻合,但在对世界格局的总体战略评估上,包括有必要遏制美国在安全和经济发展领域的破坏性倾向上,也将是一致的。2019年是两国的大庆年。中国和俄罗斯成功地举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中俄建立外交关系70周年庆祝活动,同时宣布准备于2020—2021年启动中俄科技创新合作年。2019年6月,中国国家主席*和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加强当代全球战略稳定的联合声明》。在新时代,中俄关系具有了新的内容和新的性质。,包容性:中俄关系的基础是共同的观点与利益,以及解决争议问题的愿望。第二,平衡性:中国和俄罗斯不仅注意协作的扩大和加深,还注意所有领域的协作平衡发展;两国从平等互利的原则出发,共同享有合作成果。第三,稳定发展:中俄关系具有战略和政治意义,不断扩大的共同利益是双边关系长期发展的牢固基础。第四,公正性:中俄两国在双边关系中严格遵循公正、公平和负责任的原则。第五,高水平:中俄关系处于有史以来的水平,其表现是政治互信加强,双边合作向崭新高度发展。第六,协作的务实性:发达的政治关系转入务实层面,对合作的需求越来越经常地产生于两国内部,来自人民,两国根本利益日益相互交织,经济结构的互补性开始显现,种种因素加快了合作进程,使之充实崭新的内容。第七,全面性:中国和俄罗斯在广泛问题上开展合作,包括政治、经济、安全、科学技术和人文领域。早些时候,中国同俄罗斯的战略协调特点是应对性,多是对解决现存问题的应对,主要是集中在安全领域,但缺乏共同发展的目标、总体原则和推动协作的明晰措施,许多合作观念模糊不清,难以实施。涉及相互信任和相互了解的某些复杂问题遗留至今。中国和俄罗斯应该制定发展双边关系的长期战略,共同确定今后合作的目标和具体计划。中国和俄罗斯应该秉持政治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原则。当然,中俄两国对合作的观念态度、文化认同、实际利益和经济条件不同,必须抛弃双边关系中的消极观念。中国经济和政治实力的上升,决定了它在对俄关系中地位的改变,俄罗斯方面应该适应这种变化,同中国建立平等关系。中国也应该在对等基础上,根据相互尊重的原则发展同俄罗斯的关系,着眼于双边关系的长远性,承认俄罗斯的大国地位和发展潜力。2020年,在“新型冠状病毒-2019”世界大流行的背景下,考虑到大流疫的规模和维护基本价值观与合作成果的必要性,2019年模式的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将从根本上更新。重新理解安全问题、制定发展与协作战略,将成为中国和俄罗斯近期的主要议程。国家安全不可能完全基于或主要基于军事潜力,因为核武器和其他现代化军备无力应对新冠病毒这样的传染性疾病和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移民失控等挑战。在抗击大流疫的条件下,国际结构中的军事、政治、机制、经济、生态和其他新变化还不完全为国际学界所理解。与此同时,不能排除某些国际关系主体利用这种不确定性和日益形成的失衡,以损害他方为代价,恢复或增强自己的经济与政治地位和正面形象。在这种条件下,中国与俄罗斯将解决两位一体的任务:一方面作为负责任的全球大国,要在全世界共同价值和项目范围内采取行动,为抗疫和世界发展的共同事业做出贡献;另一方面,要加强本国安全。在全球和本国利益的优先次序中如何选择取决于两国领导人和精英。与此同时,因为现在对“疫后世界”的准则、发展规律、挑战和威胁几乎一无所知,中俄两国专家团体的作用大幅度增加。(二)中俄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2019”中的合作2020年上半年,世界遭遇了“新型冠状病毒-2019”大流行。先受感染的是中国,随后俄罗斯也暴发流疫。共同抗疫,证明了中国与俄罗斯之间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和互信的高水平。与此同时,基于在这方面合作的个别复杂问题可以得出结论,中俄在公共卫生、生物安全和其他相关领域的协作需要完善。两国元首不止一次地指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方面进行合作的必要性。2020年1月31日,俄罗斯总统弗·普京致电中国国家主席*,坚决支持中国抵抗病毒威胁。3月19日、4月16日和5月8日,*与普京进行电话交谈,强调指出抗疫合作的重要性。两国各级官员在接触中,也不止一次地提到这一话题。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俄两国大众传媒和民间也相互频频表示支持。中俄两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相互提供物质援助。中国疫情开始后,俄罗斯向武汉运送约23吨人道援助物资,包括口罩、手套、防护镜、防护服和其他物品,总共约227万件。中国与俄罗斯在诊断和治疗新冠肺炎病毒方面积极合作,2020年2月5日,俄罗斯卫生部向中国派遣5名医疗专家和流行病防治专家。两国学者继续合作进行有关科学研究。当俄罗斯新冠肺炎疫情恶化的时候,中国也提供了帮助:2020年4月2日,中国批抗疫物资运抵莫斯科,共约269立方米,重约255吨。4月11日,为了协助俄罗斯专家共同抗疫,中国专家来到莫斯科,中国黑龙江省也为俄罗斯多个地区提供人道主义援助。除此之外,中国还把向俄罗斯提供用于预防新冠肺炎病毒的物资置于头等重要的地位。截至4月7日,俄罗斯从中国购买了7200万个医用口罩。2020年4月20日,普京提到,俄罗斯通过不同渠道从中国获得15亿个口罩。有消息称,中国企业签订了供应俄方105万套防护服的合同。中国与俄罗斯在预防“新型冠状病毒-2019”方面加强了科学技术合作,关注病毒分离、疫苗研制和试验等问题,并吸收世界主要专家参与这项工作。大流疫表明,中国和俄罗斯有必要在公共卫生领域进一步加深合作。中俄在2019年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对两国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合作提出了高要求,特别指出了在应对流疫紧急情况和消除流疫后果方面,在流行病诊断、预防和控制方面发展协作的重要性;宣布要在公共卫生领域提高科学技术合作水平。列入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卫生合作小组委员会年会议程的有传染病预防和治疗问题、预防流感和边境地区传染病暴发问题。中国疾病防控中心同俄罗斯卫生部斯莫罗金采夫流感科研所、加马列亚传染病与微生物科研所正在加强合作,包括就传染病(流感、肺结核病和人体免疫力缺损病毒)问题举行科学讨论会。两国专家之间定期举行会晤,以促进科研成果的交流,鼓励进一步合作。尽管如此,中俄在紧急情况下流行病防治方面的科研合作机制尚未完全理顺。中俄两国相关机构的理论与实践并不吻合。根据中国的资料,中国疾病防控中心同俄罗斯卫生部斯莫罗金采夫流感科研所和加马列亚传染病与微生物科研所,对新型冠状病毒染色体编序的结果有相当大差异,这表明中俄两国未能共同研究病毒毒株。俄罗斯方面说,中国没有把冠状病毒活体毒株移交给俄罗斯。缺乏充分沟通与有效而密切的合作,工作未协调好,延缓了疫苗和有效药物的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