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33.2 8.1折 ¥ 41 全新
库存11件
作者陈巧玲、蒋海斌、吕少珍、姚少波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574224
出版时间2021-0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1元
货号29206983
上书时间2024-12-20
以经典物理学、近代和现代物理学基础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物理课程,是高等学校理工科各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通识性必修基础课。它所阐述的物理学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不仅是学生继续学习专业课程和其他科学技术的基础,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内容。
全国高校连续扩招之后,高等教育从过去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特别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出台之后,众多的地方本科院校都以建设成为一流的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为目标,推进教育改革创新,促进转型发展。然而,目前的大学基础物理教学与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却不相适应。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是教材内容方面,当前全国大部分工科院校使用的教材,从风格、体系以及涵盖的物理学知识来看,与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专家巴巴诺夫专门为工科物理教学组织编写的《物理学》相差不大,跟不上现代物理学的发展,更为关键的是与当前工科院校中强调的应用技术型教学脱轨; 其二是教学方法方面,传统的物理教学通常通过知识的讲解和剖析来传授知识,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教师往往受教材束缚,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而不加选择地讲授,教学中难免出现教学内容重复,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也仅限于书本,他们的收获也不过是对现成知识的熟悉以及对现成结论的确信,而在应用方面,特别在能力提高方面收效不大。因此,为了探索如何在新形势下充分发挥大学物理课的教育功能,以满足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高等学校对大学物理课程改革发展和实际教学的要求,我们尝试对大学物理课程进行模块化处理,增加物理学在工程技术领域的应用等内容,加强与后续专业课程的教学联系等教学改革。本书正是在此教学改革背景下编写而成的。
本书是一套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工科类各专业学生适用的大学物理教材,依据*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编制的《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10年版)》编写,涵盖了基本要求中的核心内容。考虑到应用型院校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对大学物理课程进行模块化处理,增设现代工程技术的物理基础专题模块,增加物理学在工程技术领域的应用内容; 适度降低部分内容的起点,较好地与中学物理基础衔接,同时加强与后续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关联; 压缩经典内容,简化近代物理; 简约理论论证公式推导,加强例题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典型性; 在保证必要的基本训练的基础上,适度降低习题的难度。
本书是为70~110学时大学物理课程编写的,分为上、下册。上册内容包括模块一(力学),模块二(波动光学),模块三(热学); 下册内容包括模块四(电磁学),模块五(狭义相对论及量子物理基础),模块六(现代工程技术的物理基础专题)。其中,模块一(力学)和模块四(电磁学)为必修模块,其余为选修模块。各专业可根据专业要求,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选择相应的选修模块完成教学。
本书由陈巧玲主编,蒋海斌、吕少珍、姚少波等参加了本书的编写工作。陈巧玲编写了模块一(力学)和模块四(电磁学),蒋海斌编写了模块三(热学)和模块五(狭义相对论及量子物理基础),姚少波编写了模块二(波动光学)。模块六(现代工程技术的物理基础专题)由陈巧玲、姚少波、吕少珍、蓝杰钦、高巍巍、张斌、宋耀东、蒋海斌、石梦静、林文硕、陈丽、白莹等共同完成。习题部分由陈巧玲、吕少珍编写。全书由陈巧玲负责统稿。为加强与中学物理教学的衔接,特别邀请厦门双十中学漳州分校的物理教师熊建民参加了本书的编写。
由于编者学术水平所限,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望老师和同学们在使用过程中多提宝贵意见,我们将在今后的再版中加以纠正,使教材在使用中不断完善。
编者2020年10月
本书是一本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工科类各专业学生适用的大学物理教材。本书依据*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编制的《理工科类大学物理教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涵盖了基本要求中的核心内容。考虑到应用型院校的特点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对大学物理课程进行模块化处理,增设物理学在现代工程技术中应用专题模块,增加物理学在工程技术领域的应用内容;适度降低部分内容的起点,较好地与中学物理基础衔接,同时加强与后续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关联;压缩经典内容,简化近代物理;简约理论论证公式推导,加强例题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典型性;在保证必要的基本训练的基础上,适度降低习题的难度。 全书分为上、下册。上册内容包括力学、波动光学、热学;下册内容包括电磁学、狭义相对论及量子物理基础、现代工程技术的物理基础专题。
陈巧玲,女,1966年10月出生。1985年毕业于华侨大学物理系应用物理专业,获理学士学位和机械工程硕士学位。现任福建工程学院教授,大学物理教研室主任。兼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华东地区工作委员会委员,福建省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主讲课程有: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等。主要研究方向: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的制备和研究。曾主编《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教材3册。获福建工程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福建工程学院本科课堂教学优秀奖,“师德之星”称号。
模块一力学
第1章质点运动学
1.1质点运动的描述
1.1.1质点参考系坐标系
1.1.2直角坐标系中质点运动的描述
1.2圆周运动
1.2.1自然坐标系中圆周运动的描述
1.2.2平面极坐标系中圆周运动的描述
1.3相对运动
习题
第2章质点动力学
2.1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2.1.1牛顿运动定律
2.1.2常见的几种力
2.1.3牛顿定律的应用举例
2.2冲量质点动量定理
2.3质点系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
2.3.1质点系动量定理
2.3.2动量守恒定律
2.4质点的角动量定理角动量守恒定律
2.4.1质点的角动量定理
2.4.2角动量守恒定律
2.5功质点的动能定理
2.5.1功和功率
2.5.2质点的动能定理
2.6势能
2.7质点系的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
2.7.1质点系的动能定理
2.7.2质点系的功能原理
2.7.3机械能守恒定律与能量守恒定律
习题
第3章刚体的定轴转动
3.1刚体定轴转动的描述
3.2刚体定轴转动的转动定律转动惯量
3.2.1刚体定轴转动的转动定律
3.2.2转动惯量
3.2.3转动定律的应用
3.3刚体的角动量角动量守恒定律
3.3.1刚体对定轴转动的角动量
3.3.2刚体对定轴的角动量守恒定律
3.4转动中的功和能
3.4.1刚体定轴转动的动能
3.4.2刚体的重力势能
3.4.3力矩的功和功率
3.4.4刚体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
3.4.5含有刚体的力学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定律
习题
第4章机械振动
4.1简谐振动的描述
4.1.1简谐振动的基本特征
4.1.2简谐振动方程
4.1.3描述简谐振动的物理量
4.1.4简谐振动的旋转矢量表示法
4.1.5简谐振动的能量
4.2简谐振动的合成
4.2.1同方向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
*4.2.2同方向不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
*4.2.3相互垂直的简谐振动的合成
*4.3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和共振
4.3.1阻尼振动
4.3.2受迫振动和共振
习题
第5章机械波
5.1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
5.1.1机械波的形成
5.1.2机械波的描述
5.2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
*5.3波的能量和波的强度
5.4惠更斯原理
5.5波的叠加原理波的干涉*驻波
5.5.1波的叠加原理
5.5.2波的干涉
*5.5.3驻波
*5.6多普勒效应
习题
模块二波 动 光 学
第6章波动光学
6.1光的电磁本性
6.2光的相干性
6.2.1相干条件
6.2.2普通光源的发光机制
6.2.3相干光的获取
6.3杨氏双缝干涉
6.3.1杨氏双缝干涉装置
6.3.2条纹分布
6.4光程与光程差
6.4.1光程光程差
6.4.2光程差的一些讨论
6.5薄膜干涉
6.5.1均匀厚度薄膜等倾干涉
6.5.2非均匀厚度薄膜等厚干涉
*6.5.3迈克耳孙干涉仪
6.6光的衍射现象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6.6.1光的衍射现象和分类
6.6.2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6.7夫琅禾费单缝衍射
6.7.1夫琅禾费单缝衍射的实验装置
6.7.2半波带法分析单缝衍射条纹分布
6.7.3单缝衍射图样的特征
6.8圆孔衍射与光学仪器的分辨本领
6.8.1圆孔衍射
6.8.2光学仪器的分辨本领
6.9光栅衍射*光栅光谱
6.9.1光栅
6.9.2光栅衍射
*6.9.3光栅光谱
*6.10X射线衍射
6.10.1X射线的发现
6.10.2X射线衍射——劳厄实验
6.10.3布拉格公式
6.11光的偏振
6.11.1光的偏振性
6.11.2偏振片的起偏和检偏马吕斯定律
6.11.3反射和折射的偏振性布儒斯特角
习题
模块三热学
第7章分子动理论
7.1热力学系统基本概念
7.1.1热力学系统的描述
7.1.2平衡态
7.1.3物态方程
7.2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
7.2.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7.2.2统计规律性
7.3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
7.3.1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的建立
7.3.2理想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
7.3.3理想气体温度的微观解释
7.4能量均分定理
7.4.1自由度
7.4.2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
7.4.3理想气体内能
7.5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
7.5.1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
7.5.2三个统计速率
*7.6平均碰撞频率和平均自由程
7.6.1平均碰撞频率
7.6.2平均自由程
习题
第8章热力学基础
8.1热力学定律
8.1.1准静态过程
8.1.2准静态过程中的功
8.1.3热量
8.1.4内能热力学定律
8.2热力学定律的应用
8.2.1热力学的等值过程
8.2.2绝热过程
*8.3摩尔热容
8.4循环过程
8.4.1热力学循环过程
8.4.2热机和制冷机
8.4.3卡诺循环
8.5热力学第二定律
8.5.1热力学过程的方向性
8.5.2热力学第二定律
8.5.3卡诺定理
*8.6熵
8.6.1熵熵增加原理
8.6.2熵与无序
8.6.3熵概念的应用
习题
习题答案
参考文献
本书是一本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工科类各专业学生适用的大学物理教材。本书依据*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编制的《理工科类大学物理教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涵盖了基本要求中的核心内容。考虑到应用型院校的特点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对大学物理课程进行模块化处理,增设物理学在现代工程技术中应用专题模块,增加物理学在工程技术领域的应用内容;适度降低部分内容的起点,较好地与中学物理基础衔接,同时加强与后续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关联;压缩经典内容,简化近代物理;简约理论论证公式推导,加强例题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典型性;在保证必要的基本训练的基础上,适度降低习题的难度。 全书分为上、下册。上册内容包括力学、波动光学、热学;下册内容包括电磁学、狭义相对论及量子物理基础、现代工程技术的物理基础专题。
陈巧玲,女,1966年10月出生。1985年毕业于华侨大学物理系应用物理专业,获理学士学位和机械工程硕士学位。现任福建工程学院教授,大学物理教研室主任。兼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华东地区工作委员会委员,福建省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主讲课程有: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等。主要研究方向: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的制备和研究。曾主编《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教材3册。获福建工程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福建工程学院本科课堂教学优秀奖,“师德之星”称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