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货速发】全球房地产
  • 【现货速发】全球房地产
  • 【现货速发】全球房地产
  • 【现货速发】全球房地产
  • 【现货速发】全球房地产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货速发】全球房地产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50.9 7.1折 72 全新

库存5件

天津津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夏磊,任泽平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21714937

出版时间2020-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2元

货号28528367

上书时间2024-12-20

易安居书舍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房地产在全球每个国家都至关重要。它是民生的保障、国民经济的支柱、财富的象征、大类资产配置的核心、金融危机的策源地。
为什么世界各经济体的房地产市场表现差异巨大?有的陷入高房价困境,导致沉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如中国香港和英国;有的暴涨暴跌,引发大规模经济金融危机,如美国和日本;有的却成功实现房价长期稳定和居者有其屋,如德国和新加坡。
十多年来,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跟踪研究美国、日本、德国、新加坡、英国、中国香港、中国内地等的房地产市场运行,在全球大视野和历史维度下,逻辑逐渐清晰、真相开始展现。
住房制度决定房地产市场!
住房制度是破译房地产运行的基因密码!
土地、金融、税收、保障、租赁五大制度是问题的关键!
房价还会涨吗?房子还能买吗?房产税会推出吗?危机会爆发吗?中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康庄大道在哪?所有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答案就在本书。



作者简介

夏磊,恒大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房地产行业首席研究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委房地产市场服务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房地产市场与住房保障分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金融硕士业界导师。曾在住房城乡建设部任职多年,长期从事房地产调控和公积金政策研究和制定,作为主要执笔人起草《中国房地产金融报告(2014)》、国家标准《住房公积金支持保障性住房项目贷款业务规范》、《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业务规范》等,是近十年来中国房地产政策变化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曾任方正证券房地产首席分析师。出版学术畅销书《房地产周期》。财新、新浪财经、今日头条专栏作家。


任泽平,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副总裁级)、研究院院长。曾先后担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室副主任,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分析师,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联席所长。兼任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首都金融智库专家,全国工商联智库委员会委员,科技部国家高新区升级评审专家,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成员,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南开大学等兼职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后。曾参与重大文件和改革方案起草,在《人民日报》《经济研究》等报刊发表文章数百篇,出版专著和译著《宏观经济结构研究》《从奇迹到成熟:韩国转型经验》《大势研判:经济、政策与资本市场》《房地产周期》《新周期:中国宏观经济理论与实战》《全球贸易摩擦与大国兴衰》等。


 



目录

导论  /  001
上篇  全球房地产:市场表现与制度基因
章 中国香港为何深陷高房价困境  /  071
节 经济高度繁荣,住房面临困境  /  073
第二节 香港住房制度支柱  /  076
第三节 地价房价螺旋上涨机制:供地不足铸就高房价,高房价推高地价  /  096


第二章 英国房价何以刚性上涨  /  099
节 高品质与高房价的共同体  /  101
第二节 英国住房制度支柱  /  105
第三节 土地供应不足、人口持续流入、金融市场化共同推动房价刚性上涨  / 130


第三章 美国60年房地产大牛市的繁荣与骤然落幕  /  135
节 长的房地产大牛市  /  137
第二节 美国住房制度支柱  /  143
第三节 房地产神话破灭三部曲:资产价格下降、流动性枯竭、信用紧缩  /  162


第四章日本房地产市场大起大落的终极逻辑  /  173
节 日本两次房地产危机的催生、爆发及后果  /  175
第二节 从喧嚣到沉寂:掉下人口悬崖的日本  /  190
第三节 日本住房制度支柱  /  194
第四节 泡沫终将破灭:任何泡沫的催生和破灭都是货币政策的副产品  /  214


第五章 德国房价长期稳定之谜  /  217
节 德国房地产市场奇迹  /  219
第二节 德国住房制度支柱  /  221
第三节 房价长期平稳运行机制:金融稳健、租购并举、城市协调发展  /  237


第六章 新加坡如何实现“居者有其屋”  /  243
节 高住房自有率奇迹  /  245
第二节 新加坡住房制度支柱  /  247
第三节 如何使用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实现“居者有其屋”的政治理想  /  268


下篇  中国房地产:制度建设与未来展望
第七章 中国房地产70年简史  /  275
节 住房严重不足的福利公房时代(1949—1978年)  /  277
第二节 房改启动前的曙光乍现(1978—1994年)  /  279
第三节 全民进入商品住房新时代(1998年至今)  /  282
第四节 中国房地产市场回顾与反思  /  285


第八章 中国住房制度支柱  /  291
节 住房金融制度:以商业按揭为主、公积金为辅  /  293
第二节 土地制度:两权分离、用途管制、供应垄断  /  299
第三节 税收制度:重增量轻存量,重交易轻保有  /  306
第四节 租赁制度:进入租售并举新时代  /  312
第五节 住房保障制度:多渠道、分层次、高覆盖  /  316
第六节 中国住房制度的反思  /  321


第九章 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趋势  /  327
节 未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空间有多大  /  329
第二节 当前房地产市场风险有多大  /  352
第三节 未来行业集中度能有多高  /  361
第四节 从国际经验来看中国房企的三种未来之路  /  363


第十章 房地产税的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  /  389
节 发达经济体房地产税怎么收  /  391
第二节 房地产税能否替代土地出让收入  /  395
第三节 中国房地产税的改革历程、征收现状及效果  /  413
第四节 房地产税出台的时机和预期影响  /  420


启示 住房制度深度塑造房地产市场  /  427
节 房地产过度金融化是风险之源  /  429
第二节 土地供给是房价的直接决定因素  /  432
第三节 税收是短期调节因素  /  435
第四节 租购并举的市场才是健康的房地产市场  /  436
第五节 住房保障是对中低收入阶层的必要支持  /  438


参考文献 
致谢



内容摘要

房地产在全球每个国家都至关重要。它是民生的保障、国民经济的支柱、财富的象征、大类资产配置的核心、金融危机的策源地。
为什么世界各经济体的房地产市场表现差异巨大?有的陷入高房价困境,导致沉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如中国香港和英国;有的暴涨暴跌,引发大规模经济金融危机,如美国和日本;有的却成功实现房价长期稳定和居者有其屋,如德国和新加坡。
十多年来,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跟踪研究美国、日本、德国、新加坡、英国、中国香港、中国内地等的房地产市场运行,在全球大视野和历史维度下,逻辑逐渐清晰、真相开始展现。
住房制度决定房地产市场!
住房制度是破译房地产运行的基因密码!
土地、金融、税收、保障、租赁五大制度是问题的关键!
房价还会涨吗?房子还能买吗?房产税会推出吗?危机会爆发吗?中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康庄大道在哪?所有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答案就在本书。



主编推荐

夏磊,恒大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房地产行业首席研究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委房地产市场服务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房地产市场与住房保障分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金融硕士业界导师。曾在住房城乡建设部任职多年,长期从事房地产调控和公积金政策研究和制定,作为主要执笔人起草《中国房地产金融报告(2014)》、国家标准《住房公积金支持保障性住房项目贷款业务规范》、《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业务规范》等,是近十年来中国房地产政策变化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曾任方正证券房地产首席分析师。出版学术畅销书《房地产周期》。财新、新浪财经、今日头条专栏作家。

任泽平,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副总裁级)、研究院院长。曾先后担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室副主任,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分析师,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联席所长。兼任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首都金融智库专家,全国工商联智库委员会委员,科技部国家高新区升级评审专家,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成员,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南开大学等兼职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后。曾参与重大文件和改革方案起草,在《人民日报》《经济研究》等报刊发表文章数百篇,出版专著和译著《宏观经济结构研究》《从奇迹到成熟:韩国转型经验》《大势研判:经济、政策与资本市场》《房地产周期》《新周期:中国宏观经济理论与实战》《全球贸易摩擦与大国兴衰》等。

 



精彩内容

各章书摘
章 中国香港为何深陷高房价困境
香港模式是内地房地产市场的启蒙。近年来,在内地房地产市场迅速发展的同时,有些城市也面临着同样的高房价困境。追本溯源,深入研究香港住房制度,对反思内地住房制度、解决高房价难题有积极意义。
香港自开埠以后,经济快速发展,成功跻身“亚洲四小龙”,2017年人均GDP高达5.77万美元,是全球富裕的地区之一。香港经济高度繁荣,住房却面临困境。香港房价持续多年上涨,1980—2017年名义房价上涨近16倍,年均增长8%,2018年房价收入比接近48倍,位居世界主要城市前列。受高房价等影响,香港人均住房面积仅为16平方米。
由于鸦片战争后被英国殖民,香港长期实行土地批租制度,并逐渐形成以土地、金融、税收和保障为支柱的住房制度体系。土地制度方面,香港土地所有权归国家所有,批租后使用权可自由转让,但土地供给数量受重视生态环保等影响而长期不足,人均住宅用地仅10平方米。金融制度方面,香港实行联系汇率制,市场利率低且货币超发严重,叠加按揭业务灵活多样,刺激居民加杠杆购房,房地产市场过度金融化。税收制度方面,香港对交易环节征收重税,炒房成本高昂,但保有环节税负低。保障制度方面,政府兴建公营房屋对外低价出租或出售,保障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需求,但公营房屋条件偏差,并且近年来供应严重不足。
从房地产业贡献上看,房地产在香港经济中占比较高,相关行业占GDP比重一度超过30%,2006年以来保持在20% ~ 25%,同时,2016年土地出让金和房地产相关税收合计占政府财政收入的32%。从房价上涨原因看,在人口持续增长的背景下,香港土地供给过少,尤其是2001—2010年年均出让住宅用地仅5公顷,叠加金融环境过度宽松,推动香港房价持续上涨。从住房保障上看,由于2002年以后居屋供给大幅减少,中产置业缺乏支持,住房条件难以有效改善。近期,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在房屋政策上提出,在加大土地供给的同时,将公营房屋供应比例从六成提高至七成,重点资助中低收入群体购房置业。
 

第二章 英国房价何以刚性上涨 
英国是早出现政府干预住房市场的国家,也是中国香港住房模式的启蒙。英国住房总体充足,居住品质高,但与中国香港一样,房价长期上涨,居民购房面临较大压力。英国住房独具田园特色,居住环境良好,80%的住房分布于城郊和乡村,79%的住房为独户住宅,城市和乡村的居住区都富有田园元素;居住条件良好,人均使用面积38平方米,住房质量佳且保养好,百年老宅占比达21%。住房总体充足,套户比自1971年起维持在1以上,2016年为1.05;住房自有率自1984年起维持在60%以上,2017年为62%。但房价水平偏高,居民购房压力较大,2017年房价收入比为6.1,高于多数欧美发达国家;伦敦房价收入比达21,房价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中国香港。
英国房价长期跑赢通胀,领先全球,虽有周期变动,但是总体上涨。1917—2017年,英国名义房价指数上涨888倍,年均涨幅达7%,同期,CPI仅上涨48倍,年均涨辐为4%。国际对比看,1970—2017年,英国名义房价指数上涨52.8倍,明显高于意大利、法国、美国、德国、日本分别为33.9、16.1、12.5、2.3和2.3倍的涨幅。近一百年,英国房地产市场还经历过四轮房价快涨、大涨的“快牛”现象,房价在短暂的趋稳或下跌之后总是重新上涨。2017年,名义房价指数较次贷危机前点的2007年累计上涨了20%,实际房价也已接近历史高点。
英国房价刚性上涨、居民购房压力大的背后是制度设计。土地制度以自由保有为主,但分配不均,1/3的土地仍掌握在极少数贵族手中;土地规划重视环境保护,住宅用地占比显著偏低,截至2005年,英格兰已开发用地占比9.8%,住宅用地占比仅1.1%。同时,80年代英国金融自由化和国际金融地位的重新崛起,大力刺激了货币增长,导致房价不断上涨。
 


第三章 美国60年房地产大牛市的繁荣与骤然落幕
“二战”结束至次贷危机前夕,美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长达60年的大牛市。1946—2006年,住房新开工保持在100万套/年以上,年均153万
套;名义房价指数持续正增长,累计上涨24倍,年均增速5.4%,实际房价指数累计上涨121%,核心城市的房价涨幅更高,是跑赢印钞机的少数资产之一;住房自有率从1940年的44%提高至2006年的69%。2000年以后,房地产牛市走向泡沫,市场交易过热,房价暴涨。一、二手房交易量增长38%,交易额增长102%,名义房价指数累计上涨66%,年均增速高达10.6%,实际房价指数累计上涨46%,年均达7.9%。加息刺破泡沫,房地产风险传导至金融市场,终升级为国际金融危机。是什么样的制度和政策导致了美国房地产的大牛市和大危机?
房地产过度金融杠杆化是风险之源。美国政府享有全球性的货币特权,又天然以国内政治利益为先,倾向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住房领域过度支持,一级市场通过保险降低信贷门槛,二级市场支持金融机构将抵押贷款出表,这导致美国住房领域长期处于流动性泛滥、高杠杆、过度消费的繁荣期,房地产泡沫化程度高,终破裂后升级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美国土地以私有为主,在用途和规划管制下可自由交易,居民住宅用地供给充足,为高水平住房消费提供了支撑。但鼓励自有、偏爱单户住房、住房面积较大的超前住房消费,使美国家庭住房负担较为沉重,对危机的承受能力较弱。美国征收房地产税的主要目的是为地方筹集税源,而并不是将其作为房地产调控的政策工具。其中保有环节的房地产税,提升区域房地产价值,使有房户直接受益,对居民房价预期影响不大。交易环节轻买方重卖方,对短期投机行为从重征税,但抑制作用有限。美国的住房保障政策经历了四个阶段,政策重点逐渐从供给端转向需求端,保障方式从实物保障转向货币补贴,目前形成以私人主导供给、政府财税补贴、供给需求并重的住房保障体系。
 

第四章 日本房地产市场大起大落的终极逻辑 
我们提出的房地产周期的分析框架“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在业内被广泛采用。日本从人口悬崖坠落,土地一度供应不足,货币政策大松大紧,正是验证我们判断的典型样本。
在日本房地产市场的运行过程中,产生过两次危机。次危机产生于日本快速工业化时期对土地激增的需求,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双重推动下,土地价格不断飙升,1955—1974年全国城市地价指数上涨28倍,六大城市上涨34倍。第二次危机产生于日本金融自由化时期宽松的货币环境,在低利率、金融自由化、国际资本的涌入刺激下,1986—1990年全国和六大城市地价指数年均涨幅分别高达7.3%和21.1%。
日本两次房地产危机,一次被时间消化,另一次终结了黄金时代。两次危机结局不同,在于经济发展阶段、人口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次危机爆发后日本经济成功换挡至中速增长,而第二次危机爆发后日本经济陷入长期停滞。次危机爆发时日本适龄置业人口尚处高位,真实需求旺盛,而第二次危机爆发时日本老龄化问题已十分严峻,65岁以上人口占比高达12.1%,此后不断攀升,20 ~ 49岁适龄置业人口从2000年以后开始回落,有效需求下降。从数据上看,2010年城市化率是90.7%,比次危机爆发时城市化率明显提高。实际上,第二次危机以后,特别是2000年城市化率大幅提升,主要在于行政区划调整和町村老龄人口去世造成的被动提升,而非人口真实流动,无法形成有效需求,房地产市场仍无起色。
孕育日本房地产危机的终极逻辑是住房制度设计。在货币金融制度上,日本央行缺乏独立性,受大藏省影响较大,货币政策定力不足,调控目标在经济增长和稳定物价之间不断切换。在税收制度上,房地产上升期“重交易轻保有”导致泡沫加速形成,房地产下行时保有环节突然加税导致泡沫加速破灭。在土地制度上,土地金融属性过强,刺激投机。在租赁制度上,保护租约和租户权益,形成以机构主导的住房租赁市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