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货速发】章太炎 铁血著华章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货速发】章太炎 铁血著华章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27.7 4.7折 59 全新

库存3件

天津津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昊苏 陈熹

出版社济南出版社

ISBN9787548838371

出版时间2020-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9元

货号28541773

上书时间2024-12-19

易安居书舍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本书共分为五个章节,详细的介绍了章太炎先生的心相行迹,夹叙夹议,重新细致解读章太炎先生生平与著述中的谜案,通过其行迹、著述、交友、讲学等诸多方面还原章太炎先生的历史地位与学术影响。

作者简介
       


张昊苏,南开大学文学院讲师,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古典文献学与学术思想史。著有《汉书纵览新说》、整理有《吴兔床日记》等。
陈熹,纽约南开校友会副会长,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近年主要从事近代思想史、教育史研究。译有《别有中华:张伯苓七十寿诞纪念文集》等。




目录
       


章 大风将激:章太炎和他的时代
节 “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第二节 章太炎的家世及少年启蒙
第三节 诂经课艺中的旧学新知
第四节 从委法到革命
第五节 民国元勋与民国遗民
第六节 所谓“晚入颓唐”
第七节 太炎的学术“三部曲” 
第二章 光复梦:作为革命家的章太炎
节 谈谈革命
第二节 太炎的民族主义思想
第三节 平等·虚无
第三章 旧学殿军:作为学问家的章太炎
节 从小学到语言文字之学
第二节 古文经说的创造者
第四章 保守与激进:新文化时期的章学裂变
节 谢本师: 太炎与俞樾的师徒因缘
第二节 法脉传承: 太炎的讲学及其影响
第三节 “八部书外皆狗屁”:保守主义的“章黄学派”
第五章 满地江湖吾尚在:太炎的人格资源与现代意义
节 独行任侠,操行俱绝
第二节 魏晋孑遗,人格奇响
第三节 章太炎的怪
结 语
后 记




内容摘要
       


本书共分为五个章节,详细的介绍了章太炎先生的心相行迹,夹叙夹议,重新细致解读章太炎先生生平与著述中的谜案,通过其行迹、著述、交友、讲学等诸多方面还原章太炎先生的历史地位与学术影响。




主编推荐
       张昊苏,南开大学文学院讲师,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古典文献学与学术思想史。著有《汉书纵览新说》、整理有《吴兔床日记》等。
陈熹,纽约南开校友会副会长,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近年主要从事近代思想史、教育史研究。译有《别有中华:张伯苓七十寿诞纪念文集》等。

精彩内容
 第三节诂经课艺中的旧学新知章太炎在我国近现代学术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一
方面,他接续旧统,集其大成,为清代学术开出前儒未有的新境界;另一方面,其于传统之中审视批判,颠废旧弊,别立一宗,而参酌西学,又下启整个新学术的建立。太炎的思想学术,本书后将详论,而此处我们将要循着他青年时代的求学经历,一
窥他的学术训练和知识结构。考虑到他所处的时代与个人特点,我们借用陈平原的话来称谓青年太炎的学术训练与知识结构,命日:旧学新知。
章太炎六岁开始读书生
涯,九岁到十三岁间,由朱有虔开蒙。后来朱有虔离开章家,就由父亲章溶和太炎的大哥章篯(1853—1928,初名炳森,字椿伯)教导读书,太炎自己同时也晨夕无间地广泛阅读。
太炎最初也按照父亲的意思学习律诗和科举文章,可是毫无兴趣,最钟情的还是广博自由的古文。光绪九年(1883),十五岁的章太炎奉父命参加科举县试,结果忽然癫痫病发作,没有考成。章溶也知道儿子文思倜傥,非帖括程式所能限制,所以这次之后,索性就叫太炎停止学习八股文。于是太炎辍时文不为,周览经史,专心于古之道术了。
光绪十六年(1890),父亲章溶去世,丧事料理完毕,太炎离开家乡,前往
省城杭州,到名冠东南的诂经精舍继续学习。这一
年,太炎二十二岁。
诂经精舍坐落在杭州西子湖畔,孤山南麓。
在近代学校制度建立以前,我国近古以来教育事业,粗略可分为官学与私
学两端。所谓官学,是指朝廷出资办理的中央太学和地方州府的各级学校;所谓私学,则指社会民间主导兴办的教育。低级的私学有私塾、社学、义学等等,主要负责读书识字的知识讲授,和孝悌力田的道德教化;而高级的私
学,即为书院。
“书院”一名,起于唐朝玄宗时代,原指朝廷藏书修书之所。到五代时候的南唐,民间学者与士人受佛门集会讲禅风气的影响,相聚讲论学问,所在亦称为“书院”,或沿袭佛教经师讲学所在,称为“精舍”。
书院制度成于宋初,至南宋而大盛。不同于今日的“学校”,除去教育人才,书院更是文化学术的研究机构和社会知识阶级的社群团体。书院的负责人叫作“山长”,乾隆以后改称“院长”,多聘请一时有名的学者担任,与生徒一起讲论学问。有不少学者把我国古代的书院比附成英国导师制的研究性大学,不能说没有道理。因为是社会教育,书院的教育学术推崇自由,不必追随政治的指示和禁锢,甚至多有议论时政,所以历史上“学校议论”常常成为重要的社会政治议题,而书院也常常受到统治者激烈的迫害。照我们看,这种“社会的教育”与“学术的自由”,乃是我国传统书院制度的真精神。
清代的书院,随着社会政治形势的浮沉和学术风尚的变异,经过了很多变化,道光以后天下多故,国势日蹙,到太炎去书院求学时,各地书院的制度已经大为崩坏,所幸诂经精舍一直维持着高超水准,在当时是天下朴学研究的最高学府之一。诂经精舍的创办人仪征阮元(1764—1849),本身是乾嘉汉学总结式的大学者,嘉庆二年(1797),阮元任浙江学政,将一时的通经之士召集于西子湖畔,编辑经解训诂巨著《经籍籑诂》。
后来,阮元接任浙江巡抚,就在当日编书之地兴建书院,称作“诂经精舍”。“‘精舍’者,汉学生徒所居之名;‘诂经’者,不忘旧业,且勉励新知也。”嘉庆二十
五年(1820),阮元巡抚两广,又接续诂经精舍的规模,在广州建立“学海堂”——梁启超遇见康有为之前就在这里就读。
当时天下的书院,以教授八股时文培训科举考试为最多,诂经精舍却是不屑于这种流俗,以博习经史辞章为教学目的,“以励品学,非以弋功名”。诂经精舍诸山长以为“人才出于经术,通经由于训诂”,特别推重东汉经学大师许慎与郑玄的师法,在精舍之中立“许郑祠”祭祀两位先师。诂经精舍以一座书院,对整个浙江一时的学术风气都有极大影响,实实在在配得上“学府”二字。
诂经精舍在太平军围攻杭州时夷为丘墟,直到同治五年(1866)春天才重建。两年之后,著名学者俞樾(1821—1906)受邀来任教席,诂经精舍迎来了再次的,也是它最后的黄金时代。这位俞先生乃是浙江德清人氏,字荫甫,是太炎人生中极为重要的业师。俞樾来到诂经精舍,一教就是三十一年。俞樾学问博杂,兴趣广泛,不但博淹小学与经学,更是清代诸子学研究复兴的重要人物。他所著的《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均可称为一代名作,而晚年名作《古书疑义举例》,更是被章太炎称许为“尽天下之方”。清代著名的侠义小说《三侠五义》,也经俞樾之手的删改成为《七侠五义》。其余如戏曲、
诗词、书法等领域,俞樾都有研究,称得上一代宗师,日本和朝鲜都极受推崇。
P16-18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