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摘要
孙武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被誉为“兵圣”“兵学鼻祖”,所著《孙子兵法》,作为中国古代*早、*伟大的兵学经典,在宋代就被列为《武经七书》(也就是军事学*神圣的七部兵书,简称《七书》,尊为《武经》)之首,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享有“兵经”“百世兵家之师”“世界古代**兵书”的盛誉。
目录
内容摘要
孙武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被誉为“兵圣”“兵学鼻祖”,所著《孙子兵法》,作为中国古代*早、*伟大的兵学经典,在宋代就被列为《武经七书》(也就是军事学*神圣的七部兵书,简称《七书》,尊为《武经》)之首,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享有“兵经”“百世兵家之师”“世界古代**兵书”的盛誉。
精彩内容
孙武被世人尊称为孙子、孙武子、吴孙子。孙武字长卿,是春秋末期齐国人。活动年代大约与孔子同时,至于生卒年月,已不可详考。由于史料缺乏,有关孙武的身世及著作的真伪曾长期笼罩着重重的迷雾。在展现《孙子兵法》思想智慧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近千年来关于孙武其人及其著作的争论。 关于孙武其人其书,从战国、秦汉直至隋唐,无人置疑。先秦时期的典籍《苟子》《韩非子》当中提到过孙武其人。关于孙武的生平事迹和所著《孙子兵法》的记载,*早见于《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但语焉不详。成书于东汉初年的《越*书》(《吴越春秋》则有了较多的关于孙武事迹和著作的记述。《史记》中还明确提到过孙武的后代——孙膑有兵法传世。然而,被认定为春秋正史的《左传》并没有提及孙武,却对吴国的阖闾、伍子胥、伯豁等人物及吴国攻入楚国的情况都记述得十分详细,这就造成了*多的疑问。因而自北宋开始刮起一股疑古之风,不断有人怀疑孙武及其著作《孙子兵法》的真实性。根据相关研究资料,围绕孙子其人其书,在历史上有这样几个代表性的观点:
其一是“伪人伪书”。即根本不存在孙武这个人和《孙子兵法》这本书。持此观点者主要是南宋的叶适和清代的全祖望。叶适以“左氏无传”为由,认为历史上并无孙武其人,传世《孙子兵法》乃“春秋末战国初山林处士所为”。清代全祖望赞同叶适的观点,并进一步认为该书是战国时候纵横家的伪托之作。
其二是“伪书真人”。即有孙武其人,但《孙子兵法》非其所著。持此说者主要是北宋的梅尧臣、清代的姚鼐和近代的梁启超等。梅尧臣曾作过《孙子注》,他认为此书非孙武所著,而是“战国相倾之说也”。姚鼐和梁启超认为,《孙子兵法》所言都是战国时事,因此主张春秋时候的吴国或许有孙武其人,但《孙子兵法》则是战国时的伪托之作。 其三是“武膑合一”。即孙武、孙膑是一个人,《孙子兵法》为孙膑所著。持此说者有日本学者斋藤拙堂和中国现代学者钱穆等。斋藤作《孙子辩》主张:“今之《孙子》一书,是孙膑所著。孙武与孙膑毕竟同是一人,武其名,而膑是其绰号。”钱穆认为:《孙子》并非春秋时的著作,由于流传过程中后人的失误,才误将孙膑指为孙武。 其四是“武伍一人”。即孙武和同时期的伍子胥是一个人。清代人牟庭在《校正孙子》中认为,孙武与伍子胥事迹相似:他们二人奔吴后都成为吴国的将军,统帅吴军破楚入郢;二人都著有兵法。因此大胆断言:伍子胥将他的儿子托付给齐国的鲍氏,他的后代在齐国改姓孙,百年以后出现孙膑,孙膑的先辈孙武,实际就是伍子胥。 总之,从宋代始,对孙武其人是否存在,是否有十三篇著作传世,从开始怀疑其人其书演变到了否定其人其书,疑难问题不断被提出。然而,作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之作,《孙子兵法》的研究直接影响到对先秦军事史和军事理论的研究,孙武其人的存在与否以及《孙子兵法》的真伪问题就成了不能绕过、不可回避的问题。 幸运的是,所有关于孙武和《孙子兵法》的种种悬疑,随着一次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得以大白天下,一朝澄清。
1972年4月10日,在山东临沂银雀山古墓出土了4942枚汉代竹简,内容计有《孙子兵法》13篇残文和5篇佚文,《孙膑兵法》16篇,《尉缭子》5篇,《晏子春秋》16篇,论政论兵之类50篇等。据文物专家勘察研究表明,竹简书写成时应是秦、汉之际,大约在公元前206年前后。这桩聚讼千年的悬案,一朝得释于竹简,它向世人做了一个不容置疑的历史性结论:历史上确有孙武其人,《孙子兵法》就是孙武所著,孙武、孙膑各有其人,各有兵法传世。这使人们不仅走出了疑古氖围,也为人们研究先秦战争和军事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2-5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