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货速发】爱妈妈.为什么这么难
  • 【现货速发】爱妈妈.为什么这么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货速发】爱妈妈.为什么这么难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18.7 4.7折 39.8 全新

仅1件

天津津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黄惠萱 华文天下出品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ISBN9787516824177

出版时间2019-10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9.8元

货号27939795

上书时间2024-12-19

易安居书舍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女儿即使脱离母体,却往往有条无形的“心理脐带”,连结母亲与女儿,让彼此成为联系很深,但又纠葛不已的生命共同体。

  黄惠萱心理师在这本谈论母女关系的书里,探讨20种让女儿煎熬、痛苦的母亲类型。与一般谈论此类型的书不同,除了女儿的困境,黄心理师更细腻分析母亲在成长环境中所受的种种贫乏与创伤。母亲不是不爱女儿,但她可能是没有能力;母亲也不是不回应女儿,但她可能身上满是伤……

  而当女儿觉察母亲所带来的桎梏与伤害,除了理解母亲当年的困境,并在相处上立下情绪界限外,女儿也需先放下罪恶感,例如“妈妈养我很辛苦,我不是应该多体谅她?”“妈妈是因为爱我才这么做,我怎么可以生她的气呢?”等,而更重要的是,慢慢找寻自我,让自我的碎片回家,让困在痛苦里的每一个你都能被拥抱……



作者简介

黄惠萱,临床心理师,同时也兼具女儿、妻子、儿媳与母亲的角色。目前于黄伟俐诊所担任临床心理师,并于《商业周刊》良医健康网担任专栏作家。


  毕业于中正大学心理系,辅仁大学临床心理学系研究所。曾任职台安医院心身医学科临床心理师,台北市心理卫生中心团体带领者。


  希望透过简单的心理学理论与谘商经验的分享,带给一样身兼多重角色的女性心灵上的支持与鼓舞。



目录

辑一 女儿,这不是你的错


无法进食的女儿──控制型的母亲


哭着对妈妈大吼 / 003


她无法相信自己的感觉与判断 / 004


身体成为抗议的战场 / 005


习惯扮演“被动的受害者” / 006


被许多“好妈妈”的标准所绑架,无法动弹 / 007


你不需要用力地证明自己“好”,也不用一直“赢” / 009


人生有很多辛苦要克服,若你不为自己奋斗,别人就会来逼你 / 011


把母女关系爱回来 / 012


害怕“成功”与耀眼的女儿──嫉妒型的母亲


学会少说话的女儿 / 015


母亲与女儿之间的利剑 / 017


“你是小公主,那我是什么?”——一个母亲痛苦的矛盾 / 019


“比别人好”,不会让你感到幸福 / 020


切断母女间的“连通管”,从母亲的故事中走出来 / 021


把母女关系爱回来 / 022


被父亲性侵的女儿──旁观型的母亲


心里的彻底崩塌 / 025


深埋心中的恨意 / 025


“无法信任”成为的难题 / 028


在那些危机时刻,她不是一个母亲,她只是一个痛苦的受害者 / 030


过早选择原谅,会让被遗忘和压抑的自己回不了家 / 032


接每一个“自我的碎片”回家 / 033


 把母女关系爱回来 / 034


总陷入三角关系的女儿──退让型的母亲


她有两个家 / 036


她“渴切”别人为自己争执 / 036


我们长大后的人际模式,在小时候已经有了蓝图 / 038


不健康的“退让”与“心理界限”薄弱有关 / 041


学习从“自己”的角度来认识一个人 / 042


专注于经营“自己”的人际关系 / 043


把母女关系爱回来 / 044


总与人“绝交”的女儿──情绪勒索型的母亲


仍萦绕耳边的谩骂与威胁 / 048


情绪上折磨人的加害者 / 051


生一个完全属于我的小孩,她不会离开我 / 053


学习分辨“情感羁绊”和“情绪勒索”的不同 / 054


永远选择“绕道而行”,是另外一种负向影响 / 055


 把母女关系爱回来 / 056


八、练习在关系中说“不”


九、给予适当的信任,让对方有改变的机会


 “妈妈,为什么你总是看不到我的好?” ──重男轻女型的母亲


提到母亲,她总是挑剔 / 060


自小缺乏被母亲肯定,所以也看不到自己的好 / 061


女人更容易为难女人 / 063


拥抱你的本心,看见自己的“好” / 065


摘下母亲让你戴上的偏见 / 066


把母女关系爱回来 / 067


 


 


为母亲抱不平、力争上游的女儿──懦弱型的母亲


一颗心疼妈妈的心 / 070


对孩子来说,很残酷的事 / 072


女人成为“牺牲的一代” / 074


培养真正的自信与安全感 / 076


强悍引来强悍,敌意招致敌意 / 076


把母女关系爱回来 / 077


 


辑二 请从理解妈妈的生命困境开始


 


总“假装”自己需要帮助的女儿


──残忍型的母亲


“被帮助”,才能让自己感到安全 / 083


对自己的出生感到抱歉 / 085


深的痛楚──母亲的心里没有我 / 087


她是“很可怜”,还是“很可恨”? / 089


“自我怀疑”让你无法自保 / 090


 把母女关系爱回来 / 091


从小就扛起照顾母亲责任的女儿──忧郁型的母亲


为妈妈多长一颗心 / 094


“亲职小孩”常面临“无法求助及被照顾”的困境 / 096


忧郁的人往往是受害者,也是加害者 / 098


忧郁的人,主因往往是更久以前的伤痕 / 099


别让你的付出超过关系的界限,那是“害”,不是“爱” / 100


照顾自己,是一生中重要的事 / 101


 把母女关系爱回来 / 103


在穿着、言语上,不断吸引他人注意的女儿──疏离型的母亲


想让自己成为所有人都“想要的对象” / 106


她脑海里的计划和考虑,从来没有别人在里面 / 110


“母女的疏离”是影响女儿的真正关键 / 110


戒除快速亲密的瘾 / 112


培养关照内外在真实的能力 / 113


把母女关系爱回来 / 114


时刻保持警戒的女儿──威胁型的母亲


不惜伤人,逼对方就范 / 118


长出符合母亲期望的面具 / 119


找出活在你心里“严厉的内在父母” / 122


接受真实世界里“不完美”却仍然珍贵的爱 / 123


把母女关系爱回来 / 125


只渴望轰轰烈烈,无法接受平淡日子的女儿──善变型的母亲


平淡等于变心前兆? / 128


必须不断寻求让自己安心的“证据” / 129


跟谁在一起,就成为对方的影子 / 132


了解自己,整合你的生命故事 / 133


学习从客观的角度,好好认识别人 / 134


把母女关系爱回来 / 135


老觉得自己是受害者的女儿──敌意型的母亲


她觉得自己不是妈妈的小孩 / 138


被指责,不全然是因为“你不好” / 140


对他人的敌意,其实是自己无法接纳自己的部分 / 141


困在“想象中”的敌意与害怕里 / 143


别人对你的情绪,不代表你真实的状态,反之亦然 / 144


你小心防备别人的恶意,其实是你对自己的敌意 / 146


 把母女关系爱回来 / 148


她常爱上会骂她、凶她的男人──严苛型的母亲


寻觅着可以督促自己的对象 / 150


受虐的孩子,长大后很容易陷入同样困境 / 153


学习消化挫折,养出从失败中爬起的复原力 / 155


如何面对让自己不断受伤的关系 / 157


 把母女关系爱回来 / 158


 


辑三 你可以当自己心里的好妈妈


 


在每个爱她的人身上寻找妈妈味道的女儿──缺席型的母亲


从“好妈妈与坏妈妈都是我的妈妈”的良好体认,了解真实人生 / 165


“母亲”是个需要大量付出的角色 / 167


接受生命中的遗憾 / 168


珍惜“真实”存在的关系 / 170


 把母女关系爱回来 / 171


严以律己、不断求好的女儿──完美主义型的母亲


继承妈妈的完美主义与孤单 / 174


陷在烦琐的细节中,无法自拔 / 175


原来“我觉得越不被照顾的时候,就是我更努力追求完美的时候” / 177


“不得不”坚强、独立 / 179


别用资料、数据和效率来和他人保持距离 / 180


找出自己被琐事淹没的情绪 / 181


 把母女关系爱回来 / 182


以物质弥补空虚的女儿──匮乏型的母亲


“拥有想要的东西”是很奢侈的梦 / 185


通过不立即“满足”需求,帮助孩子学习忍受“挫折” / 187


母亲如何在为孩子牺牲与自我实现之间,取得平衡 / 189


母亲的各式资源与支持 / 190


开发“匮乏”以外的人生动力 / 191


 把母女关系爱回来 / 192


因为太痛,只能遗忘的女儿──施虐型的母亲


小时候母亲拿烟头烫的伤痕,烧灼感似乎还在 / 195


“爸爸是谁”是母女之间的禁忌话题 / 196


“遗忘”从来就不是通往痊愈的快捷方式 / 197


当母亲以倒霉的受害者自居 / 199


面对痛苦,才能疗伤与成长 / 200


原谅自己,放下自责 / 201


专注当下,培养与痛苦共存的能力 / 202


学习自我照顾,真正对自己好 / 203


 把母女关系爱回来 / 204


三十三、直视痛苦,接受如其所是


三十四、学着视自己若珍宝


习惯“保持一点距离”的女儿──没安全感型的母亲


总是非常忙碌的母亲 / 207


“人生就这样子了吗?” / 207


以“我需要自己的空间”,来拉开关系中的距离 / 209


扛起母亲情绪责任的,往往是女儿 / 211


试着不去背负别人的情绪责任 / 212


放开心胸,去感受关系中的“相互影响” / 213


把母女关系爱回来 / 214


抱持“找个好男人嫁重要”的公主病女儿──无自信型的母亲


“公主病”女孩 / 218


有公主病的女孩,其双亲不一定对她特别宠爱 / 219


请记得灌溉你的爱情,滋养你的伴侣 / 223


找回角色之下属于你的轴心 / 224


 把母女关系爱回来 / 225


致谢



内容摘要

女儿即使脱离母体,却往往有条无形的“心理脐带”,连结母亲与女儿,让彼此成为联系很深,但又纠葛不已的生命共同体。


  黄惠萱心理师在这本谈论母女关系的书里,探讨20种让女儿煎熬、痛苦的母亲类型。与一般谈论此类型的书不同,除了女儿的困境,黄心理师更细腻分析母亲在成长环境中所受的种种贫乏与创伤。母亲不是不爱女儿,但她可能是没有能力;母亲也不是不回应女儿,但她可能身上满是伤……


  而当女儿觉察母亲所带来的桎梏与伤害,除了理解母亲当年的困境,并在相处上立下情绪界限外,女儿也需先放下罪恶感,例如“妈妈养我很辛苦,我不是应该多体谅她?”“妈妈是因为爱我才这么做,我怎么可以生她的气呢?”等,而更重要的是,慢慢找寻自我,让自我的碎片回家,让困在痛苦里的每一个你都能被拥抱……



主编推荐

黄惠萱,临床心理师,同时也兼具女儿、妻子、儿媳与母亲的角色。目前于黄伟俐诊所担任临床心理师,并于《商业周刊》良医健康网担任专栏作家。

  毕业于中正大学心理系,辅仁大学临床心理学系研究所。曾任职台安医院心身医学科临床心理师,台北市心理卫生中心团体带领者。

  希望透过简单的心理学理论与谘商经验的分享,带给一样身兼多重角色的女性心灵上的支持与鼓舞。



精彩内容

【推荐序一】

如果早20年看到这本书,

妈妈就可以没有遗憾地离开……

 

陈安仪(资深媒体人)

 

 

每一对母女,或多或少都有一世的爱恨纠葛,这好像是一个避免不了的宿命──因为这世界上,再没有一种关系,比母女之间更加亲密幽微、复杂难解,且又影响深远。偏偏,因为中国人一句源远流长的“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让很多女人一辈子煎熬其中,找不到出口。

我的外婆和母亲,就是一对典型的例子。大约十年前,我在博客上写了一篇《亲密仇敌》,描述的就是她们之间互相折磨,至死方休的故事。令人大感惊讶的是,文章发布之后,点阅率极高。这十年来,不断有女性读者写信给我,感谢我的文章让她们获得了力量,让她们知道自己并不孤单;原来纠缠了一辈子的痛苦、罪恶和疑惑,并非自己罪有应得。七十四则一字一泪的留言中,我看到了许多从小受虐的“女儿”,长大之后成了伤痕累累的“女人”。如果她们不曾疗愈自己,不曾学习医治自己心灵的方法,那么,这些曾经痛苦悲惨的女儿,将来仍然可能变成严重失职的母亲,一代代传承这如同天谴的“母女枷锁”。

自我有记忆以来,母亲和外婆就一直处于敌对的状态。母亲说,外婆一直不喜欢她,不论她做得再多:煮饭,烧菜,洗衣,一手带大小她十四岁的妹妹……但外婆从来不曾称赞过她。妈妈从小不停地受到外婆各种恶毒的咒骂:“看看你这个下贱的样子!”“一副下女样!”让人不敢相信,这些话出自亲生母亲之口。

此外,种种光怪陆离的遭遇,包括小时候,外婆一发脾气就勒住她的脖子,威胁要把她掐死;嫌弃她不会读书,长得胖,不好看;永远不给她合身的衣服穿,甚至在与父亲相亲那天,母亲还得在厨房里生煤球炉,搞得一脸黑漆漆,然后,外婆竟还坐在客厅里,跟次见面的爸爸告状,说她不学好,半夜偷溜出去跟男人跳舞……令人匪夷所思。

外婆除了用动不动就晕倒、寻死寻活,惹得外公发怒、全家鸡犬不宁,作为达成目的的要挟手段之外,还有强烈的金钱控制欲与嫉妒心。外婆要求管控所有孩子的金钱,即使孩子婚后也不例外。总而言之,在母亲的口中,外婆简直就是个现代后母,既心机深,又会演戏,甚至心理变态地嫉妒女儿嫁得比她好……但是,奇怪的是,外婆始终对我很好。虽然,在母亲的口中,那只是“做样子”,但童年记忆中的外婆,对我始终言笑晏晏,和蔼可亲。

随着我长大,母亲和外婆的战争愈演愈烈,而我,更成了双方角力的对象。我听母亲抱怨外婆、外婆数落母亲,三十年来已经麻木了,双方的台词,我都能倒背如流。刚开始,我还试图拉拢、解释,帮双方说好话,但结果总是碰一鼻子灰。母亲觉得我站在外婆那一边,不了解真相;外婆也怪我是母亲的女儿,只会帮母亲来气她。因此,我慢慢学会,不去提这些敏感话题,也不再试图为双方和解,只是做我应当做的,为人女、孙的陪伴。

直到母亲得了癌症。从发病至临终,外婆一次都没有来探望过母亲,甚至连一通电话也没有。母亲嘴上说“看开了”,但背地里总是暗自流泪。我知道,母亲心里渴望的是她从来没有拥有过的母亲的赞美、肯定、拥抱和爱。我知道母亲这辈子遗憾的,就是她虽然拥有忠贞的伴侣、争气的儿女、成功的家庭,但她的内心深处,始终欠缺了一角──母女间亲密的亲情。

这一点,我真的很幸运。从来没享受过母爱的母亲,虽然刚开始也不太懂得传达她的爱给我,但是,她一再地告诉我,她绝不会像外婆对待她一样地对待我,也努力地调整她自己的言行。因此,在经历过我狂狷不羁的青春年少、叛逆冲突之后,天性的母爱还是胜过一切──母亲展开双臂迎接我的回归。因此我们之间,有了完美的结局。

多年来,我一直很好奇:到底外婆与母亲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天底下竟然会有伤害自己子女的母亲?为什么这么多女儿“想爱妈妈,竟然这么难?”终于,这本《爱妈妈,为什么这么难?──38种暖方式,把母女关系爱回来》解开了我多年的疑惑。心理师黄惠萱利用个案的故事,让我有拨云见日之感。看完了本书中二十种让女儿痛苦、煎熬的母亲类型,我除了忐忑不安地检视自己之外,也终于明白,我的外婆,正是那个“残忍的母亲”,而母亲竭力一生,不想当个“分裂的女儿”。

只可惜,我母亲早走了二十年,我来不及带着这本书里的“疗心练习”去教导亲爱的母亲:“要相信自己的直觉”,“以自信取代怀疑”,“以客观事实破除对方的操弄”,要以“拒绝”和“中断”去面对外婆的心理缺陷。重要的,是要“身心健康地活着”,因为我们三个孩子和爸爸的爱,就是你的美好人生……

但是,我相信许许多多、受困于母女关系的女孩和女人,皆将因这本书而自我疗愈。“当带伤的女人成为母亲”,书中三十八个疗心练习,将陪伴在痛苦中的每一个你,让你摆脱心灵困境,享受美满人生。

 

【推荐序二】

母女为何纠葛?

 

陈鸿彬(咨商心理师)

 

 

 

每个孩子从逐渐懂事的年纪起,都在寻求正向的成人典范。而与孩子靠近的父母,自然成为大多数孩子的个典范。

就像父亲之于男孩、母亲之于女孩,孩子总在父母的身上,学习扮演社会建构下的男性与女性角色。即使女孩自小由父亲担任主要照顾者,并且获得足够的亲密感,依旧免不了会频繁把眼光望向母亲,观察母亲如何在家庭中、在婚姻中展演自己。

令人遗憾的是:并非所有的成人典范,皆属“正向”。

也许是因为孩子仓促之间降临,母亲心里毫无预期;或是伴侣彼此间的亲密关系出现危机,而天真地以为孩子的到来可以留住对方,不致仳离。甚至,当女孩遭逢家内性侵,原应提供保护的母亲却默许一切反复发生,无视女儿的呼喊与求助。

在咨商室里,我更常看见的是:在小女孩逐渐长大之际,感受到母亲的压力与焦虑后,孩子会提早长大,反过来照顾妈妈的情绪,成为亲职化的小孩。

我想起了一张令人心疼的熟悉面孔。

 

  • 代替父亲照顾母亲的女孩&mid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