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货速发】禅解红楼梦(上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货速发】禅解红楼梦(上下)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78.8 5.3折 149 全新

库存11件

天津津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嘉许 著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91190

出版时间2019-0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49元

货号27885244

上书时间2024-12-19

易安居书舍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年少的时候,看到南怀瑾先生说《红楼梦》是禅学书籍,感到很好奇,于是开始读《红楼梦》。读的方式,是教理学习加上阅读原文,就这样,慢慢地看进去了。看进去以后,首先引起笔者反思的,记得还不是贾宝玉,而是王熙凤。她为什么会这样呢?我难道没有这样的倾向或者表现吗?这种性格,问题出在哪里呢?很久以后,突然明白了“王熙凤”的含义,原来小说已经提醒了,问题就出在这里。慢慢地,袭人、晴雯……也有了线索,研红的兴趣也就越来越大。

早先研红,纯粹是为了自家受用,所以没有关注红学界的说法,直到决定动笔解读的时候,才有所关注。红学几个流派里,有个从修道角度理解的,比如张新之的《妙复轩评石头记》。翻阅了一下,发现跟笔者的思路不一样,于是决定动笔。(近几年,也有从佛禅角度解读的新书问世,读者稍加对照的话,自然会发现其中的不同。)

那时面临毕业,压力很大,写书成了忙里偷闲的一大乐趣。零零星星地写了两年,解读到第40回左右,觉得够了,关键之处好像差不多了。行文的风格,属于一本正经、半文半白的那种。过了好久,在恩师冯焕珍先生主持的一次学术研讨会上,遇到了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刘海滨博士,聊到手头的书,他说你回去后不妨给我寄一本。再后来一次聊天的时候,他说何不改成现代人容易接受的语言风格呢?笔者照做了,并且按照他的建议,花了几个月的时间,集中精力,把《红楼梦》120回全部解读完毕。

本书的一个特色,是按照原著的行文顺序,追随曹公的心路历程,尽可能详细地依次解读完120回,而不是先有自己的结论,再从原著找论据。读完本书以后会发现,《红楼梦》120回是完整的,从前世说到今生,从今生发心说到今生明白,在悲欢离合的背后,是曹公一步步踏实的脚印,一滴滴辛勤的汗水。

本书在思路和方法上有独特性,但是在内容上,并不是独创的。除了小说本身传达的见地以外,书里涉及的圣贤之道,一般是对圣贤言教的重复,或者换一个表述形式而已,合理的地方要归功于前人。此外,在具体解读某些细节的时候,也会上网搜搜红迷们的见解,印象深的是宝琴的怀古诗,里面藏着谜语,笔者是把红迷们的说法和自己的思考结合起来,才得出结论的。

刘海滨博士在百忙之中,多次通读书稿,并提出了许多建议。寂双居士审读了书稿,也提了一些修改意见。李世浩先生参照程乙本的原文,仔细校对了书中引用原著的部分,作了一些更正。在他们的指点和帮助下,这才完成了《禅解红楼梦》一书。

本书的定位,只是一部红学作品,不是指导修行,这一点必须说明。由于学识和精力所限,书里有问题的地方,还请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

陈嘉许

己亥孟春于岭南



导语摘要

将《红楼梦》《西游记》等当做参禅悟道著作解读,古来有之。只是近代以来,随着科学主义的兴起,人们有意无意地忽略或回避了理解《红楼梦》的这一重要维度。但真正懂传统文化的人都能看到,比如南怀瑾、牟宗三都说过《红楼梦》是禅书,近年来对此关注的人也越来越多,但从禅修的角度完整解读《红楼梦》全书的著作尚属罕见。

本书将《红楼梦》故事情节看作是作者入世修行全过程的演绎,《红楼梦》中的人物则是修行过程中的心识现象的象征,而《红楼梦》中人名、地名、诗词名物等均含有微妙的寓意,具有提示作用。因为是按照原著顺序解读,单读此书也能够与《红楼梦》的故事情节一一对应,省去了翻检原书的麻烦。

本书在总说部分对解读的思路作了概要介绍,之后按照《红楼梦》原书顺序逐回进行详解,将原著的情节和语言与禅修的路径和术语基本对应起来。读了这本书,不单是对于禅修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借书观心,跟随曹公这个“翻过跟头”的过来人一路领略入世修行的种种困境和风景;普通读者也可以对于传统文化中“志于道,游于艺”,将文学艺术作为提升个人修养的途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红学感兴趣的朋友也会有一个新的认知角度,对于书中的某些难题或许豁然开朗,一部书为什么需要耗费作者大半生的心血,“批阅十载,增删五次”之后居然还有情节上的漏洞和简单的失误?【怎么可能!】后四十回真的是高鹗续写的吗?【全书思路高度一致,细节照应丝丝入扣,没有后四十回的点睛之笔,前八十回意义全失!】



作者简介

      陈嘉许,河南信阳人,中山大学哲学博士,现任教于某佛学院,主讲《维摩诘经》、国学经典等课程。从小热爱传统文化,后有幸追随Siki禅师学习佛法。兴趣广泛,儒、道、易、书法、诗文都有涉猎。著有《〈庄子·人间世〉研究》、《〈大学〉解》、《〈中庸〉解》等,点校整理《慈受怀深禅师广录》。



目录

上册

一、《红楼梦》总说001

(一)《红楼梦》的基本套路003

(二)谁在写谁?008

(三)《红楼梦》的修行门槛013

(四)解谜太虚幻境016

二、前世今生023

(一)说来话长025

(二)今生立志030

(三)知命,皈佛034

(四)昧真禅,求古董038

(五)拿什么修,修什么?042

三、大体次第:显→密→显059

(一)谨言慎行061

(二)选择大乘064

(三)以素报冤068

(四)本地风光074

(五)度众生:理想与现实093

四、欲海情浓101

(一)故乡的迷失103

(二)淫欲106

(三)“我”没事?108

(四)钱欲110

(五)“入世”的名义112

(六)酒肉之欲115

(七)情欲119

五、了情123

(一)自我提醒125

(二)情与欲的交织127

(三)猛然一惊132

(四)回到得失上134

(五)亲近善知识136

(六)勘破色欲和情欲141

六、从头开始169

(一)认路171

(二)人伦义务191

(三)随缘而进195

(四)自立自强205

七、走火入魔211

(一)细节上的开端213

(二)妄念本空219

(三)想入非非226

(四)心态扭曲234

(五)五阴大劫241

八、回归日常249

(一)偷心251

(二)开卷有益262

(三)错过禅机267

(四)打妄语272

(五)热闹场里练定力275

(六)男女双修,延年益寿?279

(七)困惑中寻找出路296

(八)不孝不弟,我真不是人301

(九)亲情的回归309

(十)世路不好走315

(十一)本分320

(十二)放开情怀324

(十三)初习布施332

下册

九、两种“情”341

(一)庆生,念死343

(二)为什么会吃醋348

(三)人伦与超越351

(四)坚定道心356

(五)藕虽断,丝尚连359

(六)苦志学诗361

(七)晴明世界,朗朗乾坤365

(八)才华大爆发369

(九)直觉PK情识374

十、正视现实383

(一)烦恼通吃385

(二)默然如此行去392

(三)佛教徒的孝396

(四)正邪较量402

(五)真宝玉现身405

(六)如果就这样?408

(七)现实很骨感410

(八)好心办坏事416

(九)难得糊涂421

十一、纳妾真的好玩吗?425

(一)生死之门427

(二)干柴烈火432

(三)好事?435

(四)死心438

(五)了结风波442

(六)恢复生机449

十二、怎么摆平世界455

(一)是非心露头457

(二)亏本买卖463

(三)我真愚痴467

(四)进一步检讨471

(五)灰心丧气474

(六)体会“不平”背后的“平”481

(七)清理内心484

(八)红尘不过游戏488

十三、世法:进无可进491

(一)禅病493

(二)义谛不离世谛499

(三)关于死心那些事506

(四)善和不善两头难511

(五)对世俗的态度转变514

(六)逃避因果523

(七)因果挡不住525

(八)人天善法靠不住530

十四、出世法:退无可退537

(一)佛法难知539

(二)对打坐的重新评估542

(三)回到现实546

(四)妄想不妄551

(五)尝试对“法”死心553

(六)面子:放下与捡起556

(七)对禅的进一步认识560

(八)游戏红尘的要领565

(九)一个仆人的崛起569

(十)玉的丢失575

(十一)不著佛求,不著法求583

十五、一系列检讨593

(一)学会妥协595

(二)对文字的反思600

(三)对“观心”的反思602

(四)留心起心动念610

(五)“金贵”之死612

(六)全面检讨心行619

(七)福报从心量中来629

(八)随缘消旧业632

(九)接下使命637

(十)“我”开始坍塌642

(十一)不攀圣人,不攀凡夫646

(十二)消业的效验650

(十三)仁德的回归654

十六、觉悟与行愿661

(一)抛弃“悟性”执著663

(二)明白路头670

(三)大平等687

(四)大结局709

附录:《红楼梦》回目与本书章节对照表719



内容摘要

将《红楼梦》《西游记》等当做参禅悟道著作解读,古来有之。只是近代以来,随着科学主义的兴起,人们有意无意地忽略或回避了理解《红楼梦》的这一重要维度。但真正懂传统文化的人都能看到,比如南怀瑾、牟宗三都说过《红楼梦》是禅书,近年来对此关注的人也越来越多,但从禅修的角度完整解读《红楼梦》全书的著作尚属罕见。

本书将《红楼梦》故事情节看作是作者入世修行全过程的演绎,《红楼梦》中的人物则是修行过程中的心识现象的象征,而《红楼梦》中人名、地名、诗词名物等均含有微妙的寓意,具有提示作用。因为是按照原著顺序解读,单读此书也能够与《红楼梦》的故事情节一一对应,省去了翻检原书的麻烦。

本书在总说部分对解读的思路作了概要介绍,之后按照《红楼梦》原书顺序逐回进行详解,将原著的情节和语言与禅修的路径和术语基本对应起来。读了这本书,不单是对于禅修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借书观心,跟随曹公这个“翻过跟头”的过来人一路领略入世修行的种种困境和风景;普通读者也可以对于传统文化中“志于道,游于艺”,将文学艺术作为提升个人修养的途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红学感兴趣的朋友也会有一个新的认知角度,对于书中的某些难题或许豁然开朗,一部书为什么需要耗费作者大半生的心血,“批阅十载,增删五次”之后居然还有情节上的漏洞和简单的失误?【怎么可能!】后四十回真的是高鹗续写的吗?【全书思路高度一致,细节照应丝丝入扣,没有后四十回的点睛之笔,前八十回意义全失!】



主编推荐

      陈嘉许,河南信阳人,中山大学哲学博士,现任教于某佛学院,主讲《维摩诘经》、国学经典等课程。从小热爱传统文化,后有幸追随Siki禅师学习佛法。兴趣广泛,儒、道、易、书法、诗文都有涉猎。著有《〈庄子·人间世〉研究》、《〈大学〉解》、《〈中庸〉解》等,点校整理《慈受怀深禅师广录》。



精彩内容
 (一)《红楼梦》的基本套路读一本悬疑小说,咱们不需要知道它的基本套路,只需要被作者牵着鼻子走,饭也顾不上吃,觉也顾不上睡,最后熬几个通宵,终于真相大白即可。但是,要读《红楼
梦》,你得知道它的基本套路,否则,被作者牵着鼻子,绕来绕去,绕晕了,也不知道作者到底想说啥。自从《红楼梦》问世以来,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已经绕了N年,还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知道曹雪芹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民国以前,红学算冷门,民国以后就热闹了,出现了索隐、考证、文学批评等诸多派别,蔚为大观。这些派别的观点,我觉得都没有问题,至少,他们从《红楼梦》里得到启示了,得到消遣了,不是挺好的么?
不过,要是《红楼梦》就只有这些解读的话,还是不免让人有点遗憾的。这就是《禅解红楼梦》写作的缘起。
本书的“禅解”,是按照原着行文次序,解读完120回的。
解读古人的东西,最容易的是“六经注我”,也就是天马行空那种套路,解读者先设定一个前提,然后随手从原着里一拈,当作证据,你看,原着就是我说的那样吧?
然后,再东拈西拈,不顾前后,甚至断章取义,一本解读的书就出来了,而且刚好符合他的预定前提,于是,前提就成了结论。这种套路,至少宋朝的时候就开始玩了,碰到自己弄不通的地方,就怀疑原着有问题甚至是伪作,民国的时候开始流行,到文革的时候登峰造极,现在学术界称这种套路为“立场优先”。
解读古书,比较难的套路是什么呢?就是尊重原着本身的行文逻辑。拿《红楼梦》来说,回与回之间,上一个情节跟下一个情节之间,逻辑关系是怎样的?难道真的只是日常生活的流水账?如果是日常生活的流水账,那为什
么主角的年龄七颠八倒的,甚至按照小说提供的描述,现代人连贾府的准确地图,都绘不出来一个?进一步说,为什么安排一个跟贾宝玉一模一样的“甄宝玉”,他爸爸叫“甄应嘉”,平时不露面,特定时刻才现身?
钻到细枝末节里,不统观全局的逻辑结构,这在过去的几千年里,是除了佛经以外,人类文化领域的常见现象,外国也差不多。孔孟是最明显的,《论语》基本上被解成了一部杂乱无章的语录汇编,《大学》《中庸》都成了格言警句集锦,后人编了《菜根谭》《增广贤文》以后,愈发让人觉得儒典就是一系列道德箴言。朱子解的《四书》,明确叫“章句集注”,再看一看他在注解《中庸》时经常使用的“承上章以起下章”“其下八章,杂引孔子之言以明之”“自此以下十二章,皆子思之言,以反复推明此章之意”之类的说法,就可以知道他对于《中庸》的主体部分,在结构上的理解有多么模糊了。老庄没那么严重,但总体上也被围绕着“清静”“避世”这个预定的主题,提炼成了一系列醒世录。外国的《圣经·旧约》部分,尤其是前面几篇(这往往是一部圣贤经典的精华),篇与篇之间,每一篇的情节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好像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于是,引用其中的格言警句、或者讲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