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19.5 7.0折 ¥ 28 全新
仅1件
作者杨瑞霞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6824448
出版时间2018-08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28元
货号25322727
上书时间2024-12-19
序
辑一 世间万物皆有灵性
一只羊其实怎样
《一只羊其实怎样》后记—— 魅力永久
《一只羊其实怎样》附记
老站舍里的老鼠妈妈
我家咪咪不识数
一头给我托梦的猪
你是一条大鱼
辑二 愿你被这世界温柔以待
我的老师叫郭伯溪
你做了这辈子漂亮的一件事
父亲的手
离亲泪
不一样的生活
原来老子真的很老
我只想倾听自己
一个人在草地上放一群羊
那个捡鱼的小男孩
辑三 行走——有情观照
尼泊尔“4·25”地震亲历记
后 记
★序
6月中旬,瑞霞发来信息,告知她的《一只羊其实怎样》上了今年广州市中考语文试卷,作为阅读题占了22分,这篇文章选自《天涯》杂志2001年第4期。我笑说这只羊终于自己走进“羊城”了,对此我并不感到意外。因为我早在2001年初就已认识了这只羊,这只高贵聪明、特立独行的羊经由瑞霞的笔,已然获得独立的生命。它在世间行走,无论出现什么样的奇遇,我都不会奇怪。
在这个世界上,人类一直自诩为“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深入骨髓,因而对与人类共存于这个星球之上的各种动物充满了傲慢与偏见:猪是愚蠢的,羊是柔弱的,狗是忠诚的,猫是傲慢的……不一而足。但世间万物的丰富多彩,岂是我们人类的偏见所能框定的呢?万事万物都有例外,总有一些特立独行的动物越出了我们人类的想象和认知,呈现出造物的奥秘,只有那些独具慧眼的人才能看到这奥秘,比如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再比如杨瑞霞的《一只羊其实怎样》。
我们通常以为羊是柔弱、善良的象征,弱势群体的代表;在西方基督教文化语境中,羊还是一种特别容易盲从的群居动物,用来比附人类的软弱盲目,因而有“迷途的羔羊”之说。而《一只羊其实怎样》这篇散文,“其实”二字是文眼,揭开了蒙蔽我们心灵和眼目的云翳,让我们看到一只个体的活生生的羊是怎样的,世界的丰富性多样性又是怎样的。
这只羊高大、健壮、俊美,骄傲自尊,十分聪明,还富于责任感。它会看家护院,会侧脸用一只眼睛贴着玻璃看人;尤其是当它认为有人侮辱了它时,它会立刻还以颜色,抵他一跟头;当有人捉弄它时,它会高傲地轻蔑地走开。这只羊从不把自己当成一只羊,而认为自己是一个人。它所有的不同凡响都来源于此,它的不幸也来源于此。
瑞霞有幸在童年时遇到了这只羊,她以儿童天真无邪的眼光,直接看到了这只羊自然本真的生命状态。日后这只羊沉淀在她的生命中,深刻影响了她对世间所有生命的态度:“就这样,一只羊打通了我与其他生命沟通的秘密通道,构成了我对这个世界初的敬畏和对世间生灵的悲悯,也贯穿了我一生中对所有生命的理解和尊重。”
这种“对所有生命的理解和尊重”,作为一种基调,贯穿了这本集子的始终。比如:那只会看家的鹅、会串门的狗、居然会上房的兔子、给她托梦的猪,还有那只老站舍里的老鼠妈妈,我对这篇散文的喜爱一点不亚于《一只羊其实怎样》。我始终觉得这篇散文有俄罗斯文学的气息:冬夜,一个孤零零的小站,不时传来火车鸣笛声、铁轨撞击声,更显出大地的宁静;室内炉火熊熊,彤红的煤块劈啪作响,年轻的姑娘在围炉夜读。夜半,床头柜里窸窸窣窣,搅得人不得安眠。姑娘猛地打开柜门,一只老鼠闪电般窜走了,剩下一窝四只还没长毛的小老鼠。姑娘敛声屏息,蹲在地上,饶有兴致地观看。那只老鼠妈妈先是探头探脑,后又一溜小跑回来分别叼走了三只小老鼠,后在她的帮助下,终于叼走了后一只小老鼠。这些场景画面感超强,充满温馨童趣,令人不禁莞尔。
瑞霞显然不属于高产作家,我想她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因为写作在她心中是第二位的,她不是非得写这些文章不可。借用她所喜欢的电影《纳尼亚传奇》女主角蒂尔达·斯文顿的话说,就是“我没有职业,只有生活”。即使她写得不多,但一篇儿是一篇儿,多有可称道之处。一个写作者,其实不需要写很多,只要有一篇经典之作,比如瑞霞的《一只羊其实怎样》,能被人记住,经得起读者反复咀嚼琢磨,也就够了。
瑞霞的散文没有那些浸淫文坛日久的人一下笔就不免散发的“才子气”“文人气”,显得有点另类。我想这个另类来自她文字的明白晓畅、轻灵通透,还有由内而外掩抑不住的智慧光芒,常会令人掩卷深思不已。比如那篇《你做了这辈子漂亮的一件事》,采用散文少见的第二人称,一路孜孜寻“你”而去,“你”似乎总是在跟我捉迷藏,“我”后才终于在墓园寻到“你”,读者才恍然醒悟,原来“你”早已离开这个世界。比如《离亲泪》,隐忍克制地叙述父亲病重住院的一系列场景,间或插叙回忆父亲的过往、家中的融融亲情,直到文末“我”劝父亲放心地走吧,昏迷中的父亲眼角缓缓流下一滴泪,全文的感情在此被推上高潮,却戛然而止,留给读者一波波的情感震荡。再比如《尼泊尔“ 4·25”地震亲历记》,作者一行刚进尼泊尔境内,就遭遇8级地震。慌乱之际,驴友们夸“我”淡定,“我”带着几分诙谐说:“不淡定有什么用,这又不是我说了算的事。”平平淡淡一句话,其中却包含着大智慧:接受一切,随缘顺变,不惊不惧。瑞霞说过:“对这个世界,我心怀敬畏,只是看上去不那么害怕。而已。”
好一个“而已”!
认识瑞霞十多年了,知道她于佛道浸淫很深,对人生看得通透而达观,活得智慧而快乐,朋友们都由衷地喜欢她,被她所吸引。文如其人,她人生的诗意与哲学都在这本集子里表露无遗了。那么,还何需我饶舌呢?
打开这本书,读下去吧!
王雁翎
2018年7月17日
(王雁翎,《天涯》杂志前主编,海南省作协副主席。出版有散文集《不能朗读的秘密》《人在天涯》)
★一只羊其实怎样
有人说过,过去就像水一样,要是它在流着,它就流走了,要是它存着,它就干了。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很伤感。感觉像是走进了一片荒漠,这句话告诉你不管朝哪个方向走,你都不可能走出去。不,这时我似乎又听到了另外一个声音,它说,不,它不是这样的。当我们的生命行进到某一个阶段,我们会对生命的库存进行一次清点。这时,我们总是想发现一些什么,我们想知道,生命在经历了那么漫长的一个过程之后,究竟为我们保留了什么。即使过去真的像水一样,它流走了,然而它会留下河床,即使它干了,蒸发的过程也总会有一些沉淀。
对于我来说,我的生命就无意中为我存留了一些印迹—— 一些人或者事情。另外,还有一只羊。
在我七八岁的时候,家里有过一只羊。是一只绵羊。
它肯定是在很小的时候被买来的。可我完全不记得它小时的样子。在我的印象里它是一只很大的羊。它健壮、肥硕、高傲、沉稳,一副成年人的模样。在我小的时候,我分不清一个人和一只羊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我把它当成家里的一口人,而且是一个大人。现在想起来,当时犯了同样常识性错误的不光是我,还有我的父母,他们肯定是把它当成了我们;还有我的哥哥们,他们把它当成了什么,是不是当成他们自己了呢?当时粮食很紧张,父亲42元钱的工资,养活全家6口人。在这种情况下,一只羊能长成那样的特例,除了一家人,当然包括羊在内的相濡以沫之外,似乎不可能再有别的什么解释了。总之,那只羊是在那样一个错误的环境下长大,结果便是它也跟着犯了一个更大的错误——它从来就没把自己当成一只羊。
对于我们中间一些不曾亲自与羊一起生活过的人们而言,关于羊的认识,往往来自听到的童话。在那个世界里,羊永远是弱势群体,它所代表的特性是柔弱、善良、逆来顺受且又无话可说。而当一只羊真正与我们的生活发生关系的时候,往往已改变了原本的样子,变成了肉的形式,这样它便永远失去了表达的机会,我们便永远无从得知,一只羊想说些什么。而我家的这只羊,在我的思维定式尚未形成时走近了我,我没有那些现有的经验,所以我觉得它所有的作为都浑然天成,非常自然。
首先,它决不逆来顺受。当然,如果确实是它错了,它会沉默着听你教训,可是如果错的是你,是你无缘无故地欺负了它,它不会善罢甘休,用现在的话说,它是一定要讨个说法的。记得有一次,我二哥牵着它去地里吃草,二哥当时还沉浸在头天晚上看的电影《战》里,他捡了一根棍子,叉开腿对羊做了一个日本鬼子劈刺刀的动作,他太轻视了一只羊有可能对这个动作做出的反应。绵羊当时发了一下怔,不知它头天晚上是不是也和二哥一起看了那场电影,反正它当即判断出了这个动作所具有的侮辱性质。它把头一低,义无反顾地冲了上去,二哥见它来势凶猛,吓得转身就跑。它在后面奋力直追,一直追出三四里地,后二哥向它举手投降,它才和二哥和好。
还有一次,邻居家的小伙子在手心里放了很小的一点干粮渣,然后非常夸张地招呼它,它不想辜负别人的好意,走了过去,等它弄明白发生的事情,它选择了轻蔑地离开,在离开的过程中却又出乎意料地转身给了正在得意的那人一个教训,使他记住了捉弄一只羊会遭到什么样的报应。
同样它的行为也引起了围观者的一片大惊小怪。是呀,一只羊怎么可以有这么强的自尊心呢,那个时代人都学会了夹着尾巴做人,一只羊怎么可以这么张扬自己的个性呢?
其实这只羊让人觉得它不像一只羊,不仅仅因为它的个性,它还有很强的责任心。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一向沉默的它突然放声大叫,低沉的声音表达着一种焦虑,父亲出门一看,原来大风吹开了院门,家里刚买的半大山羊跑出了院子。是大绵羊的警觉使家里避免了一笔不小的损失。所以你同样也没见过会看家的羊吧。
另外还有它的聪明,它的聪明不但让幼时的我觉得非常神秘,即使到今天,我还感觉到几分诡异。有天中午,我妈有事出去,把羊关进了羊栏,还在羊栏的出口处挡了一块菜板,把我关进了屋里,然后锁上了院门。和羊单独相处的时候,我从不敢擅自到它跟前去,所以我一个下午没有出屋。后来大概羊和我一样等得不耐烦了,要不就是它想知道我一个人在屋里做些什么,只听“哐啷”一声,羊抵碎了菜板自己把自己放出来了。然后它直奔房门,用头一下下撞门,我知道它是过来找我了,我当时的反应是赶紧找个地方藏起来,于是我撩起床单,钻到了床下。过了一会儿,听不到撞门声了,我从床下探出脑袋朝外张望,忽然看见大绵羊正把前腿搭在外面窗台上,伸着头朝屋里张望,可能是它的脸太长了,影响了视线,它竟然把头侧过去,用一只眼紧贴窗玻璃,所以它的姿势和表情看上去都格外的怪诞。我在这只羊的窥视下绝望地哭了起来。
当初买这只羊,肯定是要养大后卖掉补贴家用的,可它的种种不同凡响,让它一次次拖延了离家的时间,然而一只羊的后结局总难摆脱,那是它的宿命。而对于我来说,与它相处的经历,则是一种缘分。我想,如果有一天,我碰到一只羊,它非常体面地走过来,用流利的汉语或者英语同我打招呼,我会很自然地同它交谈,而且一点都不会觉得奇怪。因为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已经知道了,一只羊其实是怎样的。
★后记
那个下午,我忧喜参半。忧的是作为原作者,我太了解这篇作品的容量和内涵,它并不太好把握,而这些从小生活在城市里的中学生阅历有限,思维方式也有局限,阅读分析这篇作品会不会给他们带来困扰,从而影响了成绩?喜的是我的羊神性尤在,竟然通过这样一个难得的机缘,让羊城那么多中学生看到了它,了解了它,同时也了解了世间万物皆有灵性,从此在他们心里种下慈悲与敬畏的善念。
于是那几天我一直在微博上陪着他们,和他们聊天,听他们诉苦和表达内心的震惊,他们还做了那只羊的表情包发给我,把答案发给我让我评判。让我感动的是,不少同学在表达了紧张和困惑之后,依然会善解人意地告诉我:“作家姐姐,我喜欢你的那只羊。”
关于这只羊,我很多时候都是这样,好像有很多话要说,却又似乎无话可说。就如同,当你在一棵植物上看到它同时长出两片对称的闪亮的嫩叶,你会知道大自然的生灵都有着超乎你想象的神奇和不俗。
关于这只羊,十八年前,当我写下它时,是因为童年和它相处的经历,在心里积压长久的情感和感受,需要一个出口。我还记得那个写作过程,完全没有做作,几乎不假思索,一气呵成,所以它宛若重生。从此那些文字带着那只羊的生命能量,开始独自行走世间。
关于这只羊,后来,当初把它喂大的二哥曾经告诉过我它的来历,它的更多的神奇,以及我们都不愿提及的它的结局。但我想,它是已经谅解了这个世界,谅解了人类,也谅解了我们,所以它才这么坦然、无畏,所以它一次次帮助我,成全我的梦想,包括这次《一只羊其实怎样》作品集得以在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这些年,我是这个世界的观察者和记录者,然而,对我来说,看重的是我的文学作品,它们蕴含着我对世间、对人性的理解和祈愿,是我心灵世界的一部分。
这本精心挑选的作品集里,收录了关于这只不凡的羊的结局的后记;2001年获《北京青年报》“天天杯”散文大赛一等奖时,张洁、史铁生、肖复兴等名家评委对它的评语(见封底);原《小小说选刊》《百花园》总编杨晓敏先生的赏鉴;还有我和作家朋友们对它的表达。
除此之外,还有像《老站舍里的老鼠妈妈》这样一组让我们放低身段平视世界、了解万物有灵的文字。
本集中三个长篇散文《我的老师叫郭伯溪》《你做了这辈子漂亮的一件事》《离亲泪》,是我格外珍惜的作品,亦真亦幻,虚实相间,每个人都会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遇到一些对命运走向产生过深刻影响的人,这种影响将贯彻一生。
在这本作品集里,即使是《原来老子真的很老》《一个人在草地上放一群羊》这类的小文,也是我所喜欢的,我们的精神世界无时无刻不在悄然发生着一些奇妙的转化。
在这里,要特别提及《尼泊尔“4·25”地震亲历记》,这是我这些年走过那么多山山水水之后,写下的一篇长篇游记,记录了在2015年尼泊尔那场大地震中,那些难忘的时刻。当我目睹山河破碎的场景,领教了大自然的威力,才真正懂得我们人类是多么渺小和缺乏自省。还记录了在那个著名的佛教国家,面对灾难时,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不同的情境。
外面的世界如此喧嚣和浮躁,让我们安静下来,回到内心深处,这时我们也许会稍微明白,在这个世间,那个自古就有的,至高至简的奥秘——“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此刻,当我即将完成这篇后记的时候,我的微博上又收到了好几名中考生的留言,他们在向我报告中考的语文成绩。有些考生的成绩之好,让我赞叹;他们的理解判断能力之强,还有他们的善良、理性、懂事,让我深感欣慰。
我想,无论分数多少,在他们青春年少的成长时刻,有了与这只羊相遇的经历,也许会从此有所不同,“起心动念定乾坤”,愿世界更好。
祝福你们!
杨瑞霞
2018年7月7日
《一只羊其实怎样》张扬了语言的个性——小说创作中的一个重要元素。这语言以一种挑战甚至挑衅的姿态笑傲于媚俗泛滥的江湖,而那只羊,堪称羊中孤骑,“个色”正是它不同凡响的英雄本色。不是高攀,这只羊就像我的亲弟兄……我之所以推荐这篇作品,还因为它的想象力,使虚构在创作意义上成为可能,神乎其神地说,源自想象力的虚构,像炼丹术,可化平凡为神奇……
——张洁
特别推荐《一只羊其实怎样》。
——史铁生
征文中印象较深的是《一只羊其实怎样》,印象之所以深,是因为它有一些文学的意味而不仅仅是一段回忆或一段感情九制陈皮的自我咀嚼,能让人想起一些什么,给我们一些回味、感慨和想象而超出文学之外,我想这大概正是文学的功能和意义吧,也是文学写作与作文写作的区别之一吧。
——肖复兴
在这个世界上,人类一直自诩为“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深入骨髓,因而对与人类共存于这个星球之上的各种动物充满了傲慢与偏见:猪是愚蠢的,羊是柔弱的,狗是忠诚的,猫是傲慢的……不一而足。但世间万物的丰富多彩,岂是我们人类的偏见所能框定的呢?万事万物都有例外,总有一些特立独行的动物越出了我们人类的想象和认知,呈现出造物的奥秘,只有那些独具慧眼的人才能看到这奥秘,比如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再比如杨瑞霞的《一只羊其实怎样》。
——王雁翎
《一只羊其实怎样》无异于送给傲慢人类的一首讽刺诗,也是送给人间万物生命的一首赞歌。在杨瑞霞的笔下,这只羊不但“健壮、肥硕、高傲、沉稳,一副成年人的模样”,还一改往日人们印象中羊柔弱、善良、逆来顺受的形象,这是一只不肯向强权低头亦决不放下自尊而且非常聪明的羊,是一只不把自己当成“羊”的羊,是一个浑身充满了灵性而让人敬畏的生命。
——杨晓敏
幼小的“我”在和羊单独相处的时候,不敢擅自到它跟前去。这是一种复杂的感受,戒备、恐惧、尊重,我不知道如何来界定这种状态,但我觉得这种分寸是真实的,是恰到好处的。你我不分的不设防,至少不应该算作对他人自由的尊重……当这只羊把头贴在玻璃上,以格外怪诞的姿势和表情与“我”对视的时候,“我”感觉到了它的孤独,继而是自己的孤独,因此绝望地大哭。其实,这种对视,是羊与人的相互照见,是一个灵魂和另一个灵魂的对视,羊的困境就是人的困境。看起来,这只羊与人隔了一个窗棂,距离很短,但二者又隔着一个世界的距离,愈靠近,愈隔膜。
——范玮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