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摘要
《2017散文》精选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各文学刊物和报纸副刊上的散文40余篇,包括名家名篇和新人新作,代表年度散文创作实力。
目录
梦回祁连
朗读与呐喊
那些年,学外语的那些事儿
建水笔记
看字
诗歌漫长的一场雨
月亮村的记忆
土陶本纪
阿伯拉尔与爱洛伊丝
长江四鲜漫忆
人间事散记
父亲和我
昭通信札
三过榆林
清风入怀
草语
在虚拟中到达
才艺这回事
土离我们还有多远
废墟之美
在苗圃
薄壳虽小美不让人
酸橙
这一句唐诗,道尽人生此岸的繁华
灵渠
杨绛先生回家纪事
内容摘要
《2017散文》精选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各文学刊物和报纸副刊上的散文40余篇,包括名家名篇和新人新作,代表年度散文创作实力。
精彩内容
《2017散文》:
在我的好奇心绽开的条裂缝里,何丽达个钻了进来。在她之后,缝就大了,紧接着钻进来各式各样的人。之后的两三年之中,我像一只无头苍蝇,满城嗡嗡乱飞,嗅闻找寻着任何一个可以面对面教授我英文的师长。我惊诧地发现,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小城里,竟然聚集着如此一群奇人,有曾在教会学校任教的教书先生,有前联合国的退休职员,有因荒诞的原因被发配到小城的学究,有闲散于正式职业之外的私人授课老师……我拜在他们的门下,贪婪地如饥似渴地掏取着点点滴滴的英文知识。我很快发现了他们之间的共性:他们的英文长着一颗硕大的逻辑脑瓜子,可以无比清晰地解析一个句子的成分,挑出主语谓语直接宾语间接宾语状语定语;或从一长段文字中准确无误地演绎出有关动词变位从句复句种类等等的句法语法结论。他们的英文不仅长着一颗逻辑脑袋,也长着一双明慧的眼睛,可以一目十行地行走在书页之中。可是他们的英文没长耳朵和嘴巴,患了某种程度的聋哑症。
我跟在他们身边,学到了全套后来大派用场的语法知识。当我在聋哑的英文巷道里磕磕碰碰地行走了几年之后,我遇上了一位奇异的上海女子。这位女子姓周,毕业于北大西语系英文专业——仅仅这个背景在我们那样的小城里就已经带上了某种光环。她跟随被划为右派的丈夫,来到婆家落户,靠私下教授学生自谋生路。我每周三次风雨无阻地骑着自行车到她家中听课。在这里我使用了“听”这个字,并非随意或跟从惯例,我是另有所指,因为她授课的重点在训练口语。我们(我和她的其他学生)绕着她坐成黑压压的一圈,听她给我们讲述各种各样在当时的英文教材中从未出现过的新奇故事。我们的听力神经扯得很紧,紧得像一张满弓,因为两遍之后,我们就得按照她的要求挨个重述那个故事。她的评判标准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看我们是否听懂并记住了诸如时间地点人物之类的关键信息,另一方面是看我们使用的词句和语法是否正确合宜。就这样,我们用自己漏洞百出的破英文句子糟践着她的好故事,一个又一个,一次又一次,每重述完一个故事,常常已是一脸一身的汗水。渐渐地,那堵挡在我们跟前的黑墙裂开了口子,那些口子四周长着裂纹,裂缝如藤萝一样延伸交缠。终于有一天,所有的口子都串通成一气,墙轰然倒塌,我们走到了墙的那边。我们发现我们的英文不再仅仅是脑袋和眼睛,它也成了耳朵和嘴巴。它还是脚,领着我们走人他人的世界。它甚至还是手,带我们叩开灵魂和灵魂之间的那扇门。
周老师的教学特色,基本可以用两个成语来概括:循循善诱,不怒自威。前者是指方法,后者是指态度——她的眼神中始终闪烁着一丝威严的光,即使当她背对着你。学生中有愚顽或懒惰者,常会遭到她不留情面的呵斥。隔着几十年的距离再来回望那段经历,她的威严所带来的恐惧早已消散,如今想来满心竟是感激,因为她教会了我一样学习方法,我把它延伸应用到了外语之外的几乎所有学习过程中。到后来,它几乎成了我的处世态度,我用它来抵御着各种不求甚解和模棱两可。
周老师虽然靠私授学生为生,但她并不滥收学生。她衡量一个学生是否可教的一个重要标准,是看这个学生的中文功底如何。她认为中文底子厚实的学生,外语水平的提升只在时日。在她的信念里,母语是一切语言赖以衍生的根基,而任何一门外语,都不过是母语根基之上抽出的一条枝丫,结出的一枚果实。根若厚实,枝必繁茂;而根若浅薄,枝必萎靡。她依此原则收了一位英语测试成绩只有十几分,而中文功底颇为深厚的学生,这位学弟后来果真考上了北京大学西语系,成为那个年代流传甚广的一个传奇故事。很多年后,我在海外偶然看到了徐志摩张爱玲的英文日记和随笔,不禁为他们在第二语言叙事中闪烁出的灿灿才华和机智幽默所折服,那时我才幡然醒悟:这两位并未经受过系统英语文学训练的大家,之所以能在非母语叙事中开出如此繁茂的花朵,着实得益于他们庞大精深的母语根系。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