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货速发】故乡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货速发】故乡书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25.1 7.0折 36 全新

库存4件

天津津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方向明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0217955

出版时间2018-05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36元

货号25289679

上书时间2024-12-19

易安居书舍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浙江慈溪作家方向明的一本散文集,共收录了20余篇散文作品。这些散文涉及人、事,涉及亲情、友情、爱情,文字清新,行文质朴。

这本集子中的很多文章都洋溢着对文化的尊崇之心。比如写到了白马湖,看着那一泓秋水,就想到那个年代里的朱自清,直觉得湖边的一棵樟树,甚至树上的一根枝桠,都可以安顿他的身与心,以至说出这般民国风的话来:“湖面上的风轻轻地拂过我的脸,我像一个孩子一样睡去。我也要做梦,梦里也有风。我甚至愿意就这样一直躺着,在白马湖的一棵大樟树上睡去”。亲情之美正是这本散文集的又一引人入胜处。写家人聚餐,写父亲、伯父们、母亲、岳父、舅婆、妻子、女儿以及儿时的村里人的种种笔端,俗世里交集着的种种悲欣,也正在寻常的烟火里。一次由于母亲的反对而夭折了的旅行,在一个成长中的少年心里激起的,是一次十六公里的逃离。多年以后,昔日的少年已为人父,他终于醒悟到,每一个儿子都活在母亲的爱中,他注定逃脱不了由这份爱衍生的幸福、安慰、疼痛、苦恼、叛逆和责任。



作者简介
方向明,1966年9月出生,浙江慈溪人。散文、小说、评论散见《人民文学》《十月》《散文选刊》《文学港》等期刊或选本,著有散文集《西皮散板》,点校旧体诗集《胜月吟剩》,主编《斯人可嘉:袁可嘉先生纪念文集》等。系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散文学会理事,宁波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现供职于慈溪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目录

目录


序001


第1辑


走不出母亲的目光003


翁村纪事010


过年031


老家屋后那条路038


陪床日记053


胖子066


当我谈论三十年我在谈些什么073


把鸣鹤放进时间里081


第二辑


大冯来了103


窗口114


莫言震云他们与我侬125


请取下这部诗慢慢读


——诗人故乡秋天的札记135


以佛的修为做入世的事业144


一点儿咸味150


子陵风156


第三辑


在白马湖的一棵树上死去165


台湾七日172


庐山通信189


扬州断章202


藏在风景里的村庄209


它山堰与一个叫王元的县令213


伊犁夏天的札记220


在秋日里开始冬的旅行230


访日漫记247


后记260



内容摘要

浙江慈溪作家方向明的一本散文集,共收录了20余篇散文作品。这些散文涉及人、事,涉及亲情、友情、爱情,文字清新,行文质朴。


这本集子中的很多文章都洋溢着对文化的尊崇之心。比如写到了白马湖,看着那一泓秋水,就想到那个年代里的朱自清,直觉得湖边的一棵樟树,甚至树上的一根枝桠,都可以安顿他的身与心,以至说出这般民国风的话来:“湖面上的风轻轻地拂过我的脸,我像一个孩子一样睡去。我也要做梦,梦里也有风。我甚至愿意就这样一直躺着,在白马湖的一棵大樟树上睡去”。亲情之美正是这本散文集的又一引人入胜处。写家人聚餐,写父亲、伯父们、母亲、岳父、舅婆、妻子、女儿以及儿时的村里人的种种笔端,俗世里交集着的种种悲欣,也正在寻常的烟火里。一次由于母亲的反对而夭折了的旅行,在一个成长中的少年心里激起的,是一次十六公里的逃离。多年以后,昔日的少年已为人父,他终于醒悟到,每一个儿子都活在母亲的爱中,他注定逃脱不了由这份爱衍生的幸福、安慰、疼痛、苦恼、叛逆和责任。



主编推荐
方向明,1966年9月出生,浙江慈溪人。散文、小说、评论散见《人民文学》《十月》《散文选刊》《文学港》等期刊或选本,著有散文集《西皮散板》,点校旧体诗集《胜月吟剩》,主编《斯人可嘉:袁可嘉先生纪念文集》等。系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散文学会理事,宁波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现供职于慈溪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精彩内容
 走不出母亲的目光母亲已睡下了。夜很静。对着镜子,我看见自己满脸的疲惫。
我忽然想起,从前,这种时候,总是母亲最后睡的。我们都躺下了,还会听到母亲轻手轻脚收拾的声音。都安顿好了,房间的灯才熄了。第二天,我们还流着哈喇子揪着好梦尾巴的时候,她早烧好早饭等我们起床了。
今天晚饭的时候,父亲来电话说,母亲腹痛难忍,要我开车接她到县城的医院来。肯定是痛得不轻了。果然,已是第四天了,今天下午起痛得实在熬不住了。
在医院等待问诊的漫长时间里,我真真切切感到母亲老了。我眼里曾经那么强势的母亲,此刻那么弱小。母亲满头的白发,干枯,还有些乱。再看父亲,也是满头的白发,有点自然卷。我的头发像父亲,也
自然卷。但相貌、脾性,更多是随了母亲。
母亲的勤快和劳碌是村子里出了名的。父亲兄弟
多,在很小的时候家里遭了场大火,房屋成了一片废
墟,祖父母拖儿带女投靠了亲眷,所以父亲兄弟几个结婚时差不多都是“光人”一个。我见证了父母含辛茹苦、精打细算攒一份家业的全过程,经历了我家一
间小房子格局的多次变化,那是怎样的年代,怎样的苦,只有亲历过的人才会有那样铭心刻骨的感受。及至1986年,父母亲总算在邻村购地基造了真正的二层
楼房,为儿子结婚准备了新房。造房子是家里的大事。尤其是母亲,她是特别会“担心事”的人,新楼房造好了,她也明显瘦了。这几十年来,母亲一直很辛苦。她代过课,在塑料厂扳过压机,去陶瓷厂打过零工。后来因为父亲的关系被照顾进了一家令人羡慕的公家单位,但因为看不惯别人的挥霍而回了家。那时我和弟弟也都已工作,家里吃穿是不愁的,但母亲不甘在家享清福,就开了家百杂店,天天骑着辆自行车独自去镇子里进货。
父母亲只生养了我和弟弟两个男孩。我们小时候,父亲一直在忙公家的事,越是刮台风的日子越是不能见到他。父亲基本不管我们,这也是他的性格决定的,他很随和。母亲则不同,责己严,对人也严。我们兄弟俩就是在母亲的严格管教下长大的。我们被认为是村庄里最乖的孩子,读书好,有空就帮妈妈做事。弟弟有时还会有一些顽皮,但也很听话,在夜色中玩“抓强盗”的他只要一听到母亲喊他的声音,他一
定在第一时间赶到家门口。有时他气喘吁吁跑来问,妈叫我了吗?其实这回妈没喊他,是他心里害怕,所
以耳边时时有妈的声音响起。
在我们兄弟心里,母亲就是天。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讨得母亲的意见才可行事。自然,出了事情,首先想到的也是母亲。我的右手中指有个创伤,那是八九岁时留下的。一天放学回家,看到河漕底泊着一条机船,就跳上船看机器。抽水机像是在保养,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