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20.9 7.0折 ¥ 30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唐攀
出版社广东南方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49118410
出版时间2018-08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0元
货号25333433
上书时间2024-12-19
*序
南漂
洞庭秋水砚池波,拿过君山当墨磨。
宝塔倒悬权作笔,苍天能写几行多。
百年之前,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畅游洞庭湖,各吟七字,联成一绝,豪爽冲天,霸气侧露。每一个湖南人,心里或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洞庭。这样的江湖,这里的传说,不禁激荡出风骚文气、孤愤心气和南楚霸气。唯有洞庭,苍茫如幕,声若雷吼,养育一方人格。
年少喜好诗词,偶有心情凭寄,谱一阕《沁园春》——天下洞庭,长空寥廓,大地玄黄。看洪波万顷,北通巫峡;苍山千里,南极潇湘。坝固金汤,楼生春笋,万象镶成一画廊。登高处,念乐忧二字,励尔肝肠……
对湖南人而言,有两种chū hú之说:一曰“出壶”,喝酒的礼节,将壶中后那点儿酒给尊贵的客
人满上;一曰“出湖”,在没有航空、高铁和互联网的日子里,客寄水路北上,如守业者曾涤生,或创业者毛润之,为百年来“湖湘成功学”标本。这个出湖的意思,正是今人所说的北漂。
我于2001年离湘,出湖入京,北漂16年之久。无奈雾霾锁国,新闻凋零,亲人隔远,于是将出发地改为长沙,在北京、长沙两地奔波,恰巧重逢当年水校的师弟唐攀。
2004年5月,我由京入湘首发嘉禾拆迁事件,震惊全国,成为新闻生涯的一个起点和亮点。唐攀正是嘉禾人士,记得那年首轮报道之后潜入故地暗访,随行者还有他歃血为盟的洞庭湖畔同学王铭,而唐攀当时已经南下东莞,我们只能在电话中匆匆叙旧。
兄弟三人再次叙酒,从星城的黄土岭切换到杜甫江阁,同桌特邀水校的两位恩师龚少柳、廖杰。我们基本都属于被父母设定人生轨迹,因两位恩师的指引以及对不断试错的无限宽容,从枯燥的水利专业并行出一条文字之路,从而完成年少的次越轨,为未来争取到更多选择的可能。
唐攀低我两届,平生自述:“未及弱冠,只身南下,十几年来在南方无数的工厂与工地务工,漂泊半生,遇见过无数背井离乡的人,在他们身上,见过迷茫惶恐、失落彷徨,见过流离苦楚、沉沦绝望,见过顽强挣扎、执着坚韧,见过温暖感念、奋发如歌……见过无数的卑微困顿,也见过无数的山野传奇;在他们之中,看见这个时代,也在他们之中,看见自己。”我们同为中专学历起步,后来各有新攀。我十余年专职做一个新闻民工,历尽世道冷暖,记录时代艰辛。他更是待过流水线,做过测量,当过工长,干过包工头,开过小店,做过审计,跑过运输……却有心愿,遂成此书。
比较而言,湘人南下大军要远大于北漂一族,尤其是制造业盛极之时,广深两地聚集的湘人当以千万计,年关返乡蔚为壮观。不过,出湖的北漂湘人,要比南下大军拥有更多话语权,而这恰恰是唐攀此书的价值,不过,出湖的北漂湘人,要比南下大军拥有更多话语权,而这恰恰是唐攀此书的价值,南下漂泊16年,书里的每一个故事,都是他的亲历体验。那是他以及无数异乡人的漂泊现场,在大时代的洪流里,这些背井离乡的叙述,使人感怀,令人动容,让我们清晰看见社会变迁浪潮中无数小水滴的起伏形态,这是诸多宏大叙事难以触及的,这是个体生命对社会变迁的直观体验,是社会参与者对时代的理解及其自我表达。
唐攀的文字,干净、朴素、真实,比起八股歌颂和小资呻吟更能直触人心。多年漂泊风尘、岁月洗礼,当初那个高高默立的南方少年,如今已为人父,蓄满了胡须,但说起话来,依稀还见当年那份腼腆,未曾忘却我们年少时的那份情怀。如此心愿,终得南方大院刘志一老师相助,我的两本书《递罪》《高官反腐录》均由其主刀编辑,感激不尽。唐攀此书付梓之际,各类书名不合,我有一念,建议取名《南漂》,也算是我们兄弟命运的一个呼应。
湖南古为蛮夷之地,后来成了革命圣地,带着强烈狭隘的地域个性。只要能走出洞庭,走着走着,就走出原有的思想之湖、文化之湖。回望百年中国,洞庭湖的每一滴水都有可能湿透历史的书卷,而我们的每一步行走,都是对书卷的丈量和拓新,当然,也有一种“苍天能写几行多”的遗憾。
罗昌平,20世纪80年代人,著有《递罪》《高官反腐录》,现为法网Fafv.com总编辑
自序
他们往哪里去
一
对南方初的印象,源于家里的一张老照片,父亲站在人来人往的街头,满脸拘谨的笑,照片背景是一些低矮的平房,有一道大门边上,挂着写有“大朗工业部”的牌子。那是1990年的夏天,因为生意失败,万般无奈之下,父亲选择了背井离乡南下打工。那一年我9岁,已经清楚地知道,我的爸爸到南方打工去了,那里很远很远。十几年后,父亲跟我说,他当时在东莞大朗镇华昌玩具厂做推浆上料工,平时几乎都不花钱,每个月领了薪水,身上留点以备急用,其余的都存着,几乎没有任何业余活动,也不去外面玩,初半年,甚至都没走出过大朗镇。他说挂念着一家老小,心里只想着多挣点钱,好好留着带回家。
二
20年后,我在东莞,在建筑公司或是工厂里,变换不定辗转来回地换着工作,丝毫谈不上稳定,但我会去西餐厅消费,会去KTV,会去逛逛东莞所有值得一看的景点,会舍得花一两个月的薪水买苹果笔记本,甚至宁愿背负沉重的房贷,也要在这里买房安家。我身边几乎所有的朋友,都是和我一样80后、90后的外来务工人员,他们中很多人根本未曾下过农田,习惯了城市生活,偶尔回乡,甚至已经无法适应农村里黑灯瞎火的夜晚。是的,我们成长在一个色彩斑斓的时代,我们对人生的期望和追求与父辈截然不同,我们已经不只是想着挣点钱回家用,我们更有个性更自我,也更有权利意识,遇到不公平的待遇,我们不会忍气吞声、逆来顺受。我们接受了城市的消费理念及价值观,我们想在城市扎根,在这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论出身多么贫寒,依赖自己劳作而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并没有错,理所应当的,也应该受到所有人的尊重。
三
据说全国总计有2.7亿农民工,占总人口数的五分之一,每年的春运,堪称人类大的临时性人口迁移,而其中的绝大部分都是外出务工人员。这些正当壮年的劳动力,把一家老小留在农村,长年累月在城市劳作,每逢年关,对他们而言,农村才是始终要回去的家。尽管他们建设了城市,在这里挥洒下青春年华和辛勤汗水,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始终只是城市的过客。他们在城市里干苦累的活,领着的薪水;他们穿着廉价的地摊货,生产着昂贵的世界品牌;他们每天照顾雇主的孩子,自己的儿女却一年才能见上一回;他们建设了城市的每一幢高楼大厦,自己在城市却没有立锥之地。
距离1990年二十多年后,我陪父亲去过一趟大朗。他一再感叹变化翻天覆地、已经丝毫看不见当年的痕迹。我站在感慨万分的父亲身旁,不由得想,东莞以及无数座改革开放后以类似模式发展起来的城市,使得中国制造全球流行,成为世界工厂。而这几十年来,正是无数像我父亲这样的外来农民工,作为基石,承载了这些城市的崛起。
四
27年前,父亲在大朗的工厂里,业余时间他几乎不离开厂区,看见人多的地方更是躲着走,从来不去凑热闹。他告诉我说,孤身在外,实在害怕摊上点什么事。16年前,我刚到东莞时,在市区繁华的商业中心,晚上只要出去,哪怕只是去旁边的超市,临出门我都总是会一遍又一遍地摸摸暂住证,反复确认是否已经稳妥地放在了口袋里,因为害怕遇见无处不在的治安队,害怕被送去樟木头收容所,害怕被强制劳动、遣返回乡,害怕因此失去工作。
今天,我所在的东莞长安镇,这个多年来地区生产总值一直名列东莞前列的繁华城镇,依然要求常住外来人员办暂住证。虽然已经没人会突然冒出来拦住你要求查核,然而漫步在这里,我却发现有的本地人集中居住区域,会将其间的市政道路也连带着设岗亭封闭起来,禁止外来人口进入。身在其中,城市对农民工而言,依旧到处充满壁垒。除了在户籍待遇及社会福利上存在差别外,还是有很多人认为外来农民工低端混乱,是治安隐患。很明显,民宅集中地并非商业住宅小区,居民断然也不敢去围封市政道路,那的可能,就是基层的社会管理动作。
农民工并非洪水猛兽,在国家改革开放的号角下,他们背井离乡来到城市辛勤劳作,撑起基础的制造代工产业。正是这些卑微的人,带给这个国家一种叫作人口红利的发展优势。从某个角度看,任何拥有比他们更优越社会地位及更好生活的人,一定程度上,都是建立在他们艰辛劳作、收入微薄的基础上的。他们的沉重与卑微,时刻拷问着这个国家的贫富差距和社会公平!
五
父亲当初在大朗的工厂,每天劳作12—14个小时。他说在当时,根本没有任何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的说法,做工领薪水、辞工了走人。多年以后,作为第二代农民工,我在东莞无数个工地干了10年。工地上按不同的工种,分不同的施工班组,称作劳务分包公司,通俗的说法就是包工头,所有的民工都归属在包工头名下。除了工伤险外,包工头不会帮他们购买任何其他社会保险,只会带着他们干完一个工地的活后接着去下一个工地。除了滴落在工地上不为人知的血汗,农民工在城市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我又辗转在东莞各个不同的工厂做了6年,这些工厂除了自己招工外,还会有劳务派遣公司批量地安排农民工进厂。这些农民工与工厂不签劳动合同,他们的工作按时按件计酬,劳务派遣公司安排管理人员进厂对口管理,按时按件从工厂给农民工的劳动报酬中提成。劳务派遣公司也并不会给农民工购买社会保险,也只会带着他们从一个工厂接着去下一个工厂。劳务分包和劳务派遣这种劳动力盘剥管理模式,及其与社会基本福利制度的脱离,我想在更高层面上,一定是社会管理在哪里出现了脱节。
六
新闻里说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看到无数的评论,期待管理阶层能创建更为公平完善的社会环境,期望先富起来的人们能维护整个社会正常的流动上升渠道。而在这个国家的基础底下,数以亿计的农民工,他们背井离乡建设着城市,也挤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讨生活。他们衣衫破旧、灰头土脸,他们言谈粗鲁狭獈、行为市井自私。他们没有体面的工作,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依靠出卖体力,在城市干着脏累辛苦贱的活。对于城市,他们只是过客,饱受城市的盘剥、歧视。他们肩挑背扛地来到城市,后往往也是肩挑背扛地离开。他们肩挑背扛着底层的艰辛困顿,也肩挑背扛着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进程。
顺序一定会是这样的,他们后往哪里去,那么,这个国家也就会往哪里去!
唐攀南下漂泊16年,书里的每一个故事,都是他的亲历体验。那是他以及无数异乡人的漂泊现场,在大时代的洪流里,这些背井离乡的叙述,使人感怀,令人动容,让我们清晰看见社会变迁浪潮中无数小水滴的起伏形态,这是个体生命对社会变迁的直观体验,是社会参与者对时代的理解及其自我表达。
唐攀,男,未及弱冠,只身南下,十几年来在南方无数的工厂与工地务工,漂泊半生,遇见过无数背井离乡的人,在他们身上,见过迷茫惶恐、失落彷徨,见过流离苦楚、沉沦绝望,见过顽强挣扎、执着坚韧,见过温暖感念、奋发如歌……见过无数的卑微困顿,也见过无数的山野传奇;在他们之中,看见这个时代,也在他们之中,看见自己。
中专学历,待过流水线,做过测量,当过工长,干过包工头,开过小店,做过审计,跑过运输……目前就职于虎彩印艺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工厂。
*目录
上篇
技师小霞
天下情怀
胡搞
这哪叫生活
麻老大的局限
人生是一场豪赌
小混
老兵
爱情
外来不务工人员
小摊小贩
无助的人
中篇
我的奶奶
份工作
善良的陌生人
雁南飞
我和东莞 共赴国运
兄弟
传奇
吃饱穿暖 心里踏实
幸会
坦坪
漂泊的青春
孤身飘泊的少年
打天下
养蚕人
下篇
一座时代浪潮下的城
也说说这个话题
漂泊
爸爸在哪儿
我们的人生
此方世界
温和地对待这个世界
异乡
底层劳动者杂谈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尊重
工地
他乡人(代跋一)
虎门(代跋二)
唐攀南下漂泊16年,书里的每一个故事,都是他的亲历体验。那是他以及无数异乡人的漂泊现场,在大时代的洪流里,这些背井离乡的叙述,使人感怀,令人动容,让我们清晰看见社会变迁浪潮中无数小水滴的起伏形态,这是个体生命对社会变迁的直观体验,是社会参与者对时代的理解及其自我表达。
唐攀,男,未及弱冠,只身南下,十几年来在南方无数的工厂与工地务工,漂泊半生,遇见过无数背井离乡的人,在他们身上,见过迷茫惶恐、失落彷徨,见过流离苦楚、沉沦绝望,见过顽强挣扎、执着坚韧,见过温暖感念、奋发如歌……见过无数的卑微困顿,也见过无数的山野传奇;在他们之中,看见这个时代,也在他们之中,看见自己。
中专学历,待过流水线,做过测量,当过工长,干过包工头,开过小店,做过审计,跑过运输……目前就职于虎彩印艺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工厂。
唐攀的文字,干净、朴素、真实,比起八股歌颂和小资呻吟更能直触人心。——罗昌平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