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货速发】汉语词类问题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货速发】汉语词类问题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14.1 5.0折 28 全新

库存11件

天津津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冬梅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ISBN9787548613350

出版时间2018-03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28元

货号25258297

上书时间2024-12-19

易安居书舍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总    序               沈家煊
这一套丛书的缘起,是出于这样的考虑:长期以来,在语言学领域,我们不断学习和借鉴来自国外(主要是西方)的理论和方法,有成效,在某些方面成效还很显著,但是总的来说,还是觉得运用在汉语上不免捉襟见肘、圆凿方枘,至少勉强不自然。启功先生曾有一个比方,说小孩套圈游戏,小圈圈只能套小老鼠,印欧语“葛郎玛”(grammar)是小圈圈,套不了汉语这只大熊猫。这种感觉突出反映在一些有争议的热点问题上。有的曾经是热点,如词类问题、单句复句问题,冷寂了一段时间,但是问题并没有解决,还时时冒出来困扰着我们;有的是国外出了新的理论,用来处理汉语而形成新的争论点,比如句法成分的移位问题,音步和韵律的问题。之所以成为新的争论热点,显然也是因为新搬用的理论用起来不顺畅、不协调的地方很多。有的问题,例如主语和宾语的问题,曾经是热点,后来问题基本解决,取得共识,而新的问题又出来了,如主语和话题继而成为一个不断争论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主宾语的问题得以基本解决、取得共识,这是摆脱印欧语那种主宾语观念的结果。国外的理论在不断的翻新,出来一个我们跟进一个,有时候人家已经翻新了,声明放弃原来的理论框架,我们还在吭哧吭哧按照人家那个老框架在思考和行事,有不知所措的感觉。许多人觉得这样下去总不是个事儿,想要改变现状。但也有不少人以重视和彰显语言的“共性”为理由,想维持现状,其实他们所说的“共性”是以人家提出的那一套理论为参照的,却忽略或者无视汉语的个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语言的个性哪来语言的共性呢?近年来,国际语言学界逐渐形成一个认识,要弄清人类语言的本质,先要充分了解语言的多样性。我的同道朋友朱晓农君说,universals(共性)应该音义兼顾翻译成“有你我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是只有你没有我,对此我十分赞同。据我所知,国外很多学者也不希望我们只是跟着他们走,而是想听到基于本土语言事实提出的新见解,发出的新声音,使他们也能从中得到启发。一百多年西学东渐,语言学领域学习和借鉴西方的努力一直没有停息,另一方面,摆脱印欧语传统观念的束缚的努力也一直没有停息。我们的前辈早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要进一步摆脱印欧语传统观念的束缚。正如朱德熙先生生前所言,很大一部分的争论问题是由于受这种观念的影响,先入为主,以致看不清汉语语法的本来面目引起的,要是我们能摆脱这种干扰,用朴素的眼光看汉语,有许多争论本来是不会发生的。还说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今天可能还在不知不觉中受传统观念的摆布,那就要等后人来纠正了。朱先生给我们留下的学术遗产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观点,汉语的动词做主宾语的时候没有印欧语的那种“名词化”,这是摆脱干扰的一次实践,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吕叔湘先生跟朱德熙先生的想法一致,在晚年向我们发出语法研究要“大破特破”的号召,要把“词” “动词” “形容词” “主语” “宾语”等名称暂时抛弃,要敢于触动一些原先不敢动他一动的条条框框。吕先生和朱先生虽然是针对语法研究而言,为我们指出的方向却是适用于整个汉语的研究。汉语的语法是“大语法”,语言的组织运行之法,包括语音、语义和用法在内,过去按“小语法”来理解汉语的语法,这本身就是受印欧语传统观念的影响。策划这套丛书的出发点就是响应“摆脱干扰、大破特破”的呼吁。近年来这方面的努力比较显著,有了一些新的进展,有必要做个小结,理清思路,明确方向,继续前进。这套丛书因此也可以叫“破立丛书”,每一册就某个具体的热点问题,先对以往的研究加以梳理和评析,指出破除传统观念、摆脱干扰的必要性,然后摆出新的观点并加以论证,目的是让读者明了问题的来龙去脉、症结所在,活泼思想,减少执着。这个设想有幸得到学林出版社的支持,使得想法得以实现。虽说“破字当头,立在其中”,但要真正立起来,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还有艰苦的工作要做,目前书中摆出的新观点、新思想还大有充实完善的必要,甚至有修正取代的可能。策划这套书还有一个出发点是写法,虽然讨论的是复杂的学术问题,但还是要写得浅显一点,通俗一点,尽量少用难懂的名称术语,篇幅简短一些,一个问题一个小册子,不让一般读者觉得深奥繁复,不得要领,望而生畏。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实属不易,目前的面目还大有改进的余地。我们希望这套丛书不仅对专门从事语言研究的人,不管是老将还是刚入门的新手,对广大的语言教师,包括外语和母语的教学,都有一定的启发和帮助,而且希望那些对语言问题感兴趣的朋友,那些在语言工程、信息处理、语言心理、语言哲学、社会语言学等领域的人士也能从中获得一些知识,得到一些启示。
                                                                                           2017年12月12日

导语摘要
词类问题是语法研究的核心问题,动词和名词则是词类研究中*重要的部分,对二者及其关系的看法,直接影响着研究者对语法研究中的许多重要问题的认识,如名词的界定问题、兼类问题、遵守扩展规约的问题、主谓结构的性质问题等,进而影响着研究者对整个汉语语法体系的构建。本书对前人的词类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和梳理,说明了研究中很多根本性问题之所以一直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根本原因在于比照印欧语建立的“名动分立”的词类模式不适合汉语研究。而从“名动包含”的词类格局出发,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作者简介
1972年生,山东临沂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语言学系汉语言文字学博士,师从学部委员沈家煊先生。现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国语文》编辑部,研究员。主要理论兴趣集中于认知语言学。在《中国语文》、《语言教学与研究》、《语法研究和探索》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代表作《现代汉语动名互转的认知研究》于2010年由中国社科出版社出版,并获得2010年度李方桂语言学论著奖。

目录

总序/沈家煊


绪论


 


1 词类是个老大难问题


1.1 理论上的不自洽和过于复杂


1.2 应用上面临的困难


 


2 “名动包含”说


2.1 “名动包含”的含义


2.2 “名动包含”的实质


2.3 名词的根本性


2.4 动词是虚化名词


2.5 从“名动包含”出发看词类研究中的问题


 


3 继承和突破


3.1 继承


3.2 突破


 


4 讲究方法和方法论


4.1 比附法带来的困扰


4.2 比较法遵循的原则


 


5 尊重事实,尊重语感


5.1 偏侧分布的语言事实


5.2 结构平行性原则的运用


 


6 词类类型学的视野


6.1 “名动包含”格局丰富了词类系统的类型图景


6.2 人类语言的词类循环模型


 


7 破和立


7.1 “是” “有” 大分野——汉语重视的区分


7.2 汉语大语法包含韵律


7.3 汉语的语法离不开用法


7.4 汉语大语法体系雏形


 


8 汉语语法理论的哲学基础


8.1 中西方范畴观的不同


8.2 关于更好地“表述自己” 


 


9 解释一些具体问题


9.1 标记理论的深化


9.2 关于“实词不实”


9.3 双音化的功能问题


9.4 关于谓语的指称性


9.5 形容词地位的重新审视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词类问题是语法研究的核心问题,动词和名词则是词类研究中*重要的部分,对二者及其关系的看法,直接影响着研究者对语法研究中的许多重要问题的认识,如名词的界定问题、兼类问题、遵守扩展规约的问题、主谓结构的性质问题等,进而影响着研究者对整个汉语语法体系的构建。本书对前人的词类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和梳理,说明了研究中很多根本性问题之所以一直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根本原因在于比照印欧语建立的“名动分立”的词类模式不适合汉语研究。而从“名动包含”的词类格局出发,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主编推荐
1972年生,山东临沂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语言学系汉语言文字学博士,师从学部委员沈家煊先生。现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国语文》编辑部,研究员。主要理论兴趣集中于认知语言学。在《中国语文》、《语言教学与研究》、《语法研究和探索》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代表作《现代汉语动名互转的认知研究》于2010年由中国社科出版社出版,并获得2010年度李方桂语言学论著奖。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