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货速发】罗马帝国文化转型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货速发】罗马帝国文化转型论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29.2 5.0折 58 全新

库存6件

天津津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晓朝 著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ISBN9787532650385

出版时间2017-12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8元

货号25235010

上书时间2024-12-19

易安居书舍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自 序

我于1982年师从严群先生攻读研究生,开始涉足学术,迄今三十五载。纯粹出于个人兴趣,在读本科时选择了哲学作为专业。在后来的研究中,又涉猎西方哲学、宗教学、伦理学,尤以古希腊哲学为“爱”。

哲学是一门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学问。哲学活动的主体是哲学家或从事哲学研究的人。他们生活在具体的时空之中,有着各自的文化背景。世代哲学家创作出来的精神产品之所以也成为哲学研究的对象,形成所谓哲学史的研究或文本的研究,乃是因为“我们的哲学,只有在本质上与前此的哲学有了联系,才能够有其存在,而且必然地从前此的哲学产生出来。”(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导言》)在此意义上,哲学史与哲学在本质上是同一的。

在哲学的发展中,同时或前后相继出现的哲学体系之间毫无例外地存在着有机的联系。这些体系都出现在特定的时间、地域、民族、环境之中,都具有自身的外在理论形态,但它们又都受到人类精神内在法则的支配,各以概念和范畴的形式,揭示着人类精神的某一特性、方面、环节或阶段。由于这些哲学体系的原则是不同的,甚至是对立的,因此这些哲学体系之间便有了差别和多样性。

然而,不管它们怎样分歧和对立,它们都是哲学,而且正是它们构成了作为全体的哲学。在理论思考的层面上,发现和揭示以往各种哲学原则之缺陷和局限性,适时提出补充性的或替代性的新的哲学原则,这就是哲学创作之本质。明白了这些哲学发展的规律性表现,我们才能更加自觉地从事哲学创作活动。

改革开放给中国现代学术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与我们的师辈和学界前辈相比,我辈生逢其时,能够自主选择自己爱好的研究,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由是之故,在过去的岁月里,不才笔耕不辍,日积月累,有较多学术作品的出版和发表。

去岁,上海辞书出版社副总编童力军先生光临寒舍,交谈之中有了将我已出版论著集结再版的想法。专著和论文是现代人文学者表达自己学术见解与思想的常用形式。又由于专著篇幅较大,能够比较系统地表达作者在较大论域内的学术思想。时过境迁,笔者的研究也有了一些新的变化。因此佐以必要的修订,重新出版,让这些旧作继续接受理性精神的批判,于本人而言是一乐事和幸事。

人生似梦,岁月如风!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本人是平凡的普通人,在步入老年之后会有诸如此类的感叹。然而,说此话不是宣布我的学术研究终结,而是预测我的学术理想有望完成!自2013年起,我和一些青年学者合作,撰写五卷本的《古希腊罗马伦理思想史》,后来得到了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资助(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古希腊罗马伦理思想史”,编号:14ZDA14)。2015年底,我开始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古希腊哲学术语数据库建设”(编号:15ZDB025),希望能通过若干年的努力,把这个专业数据库建起来,推动我国的哲学研究事业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奉献自己的力量。

感谢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感谢编辑的细致工作!

王晓朝

2017年10月31日



目录

前 言 001


章 导论:罗马帝国文化纵览 001


节 成 形 004


第二节 整 合 007


第三节 转 型 010


第二章 帝国文化的两大主干 014


节 母狼乳哺的勇士 015


第二节 雅典与罗马 023


第三节 城邦向帝国的转化 035


第四节 赞慕与鄙夷 042


第三章 罗马帝国文化的建构 050


节 君主专制 051


第二节 都市化运动 061


第三节 东西方思想碰撞 067


第四节 主导精神之变异 076


第四章 宗教的变迁 092


节 罗马民族宗教 092


第二节 多教并立 098


第三节 东方古教 103


第四节 奇葩初开 115


第五章 基督教的兴起 126


节 耶稣的事迹 127


第二节 使徒们的劳作 144


第三节 误解与辩解 152


第四节 从秘密走向公开 166


第六章 信仰的历程 173


节 基督的奥秘 174


第二节 内核——道成肉身 180


第三节 外围——三位一体 196


第四节 神圣信仰的确立 211


第七章 礼仪的演化 218


节 基督教的核心祭仪 218


第二节 礼仪世俗化 229


第三节 修道制度的产生 232


第四节 参与基督的奥秘 237


第八章 碰撞与融合 244


节 基督教与希腊哲学 244


第二节 新柏拉图主义与基督教的精神抗衡 259


第三节 新柏拉图主义对基督教的影响 266


第四节 信仰与理性的调解 272


第九章 万流归宗 279


节 帝国的灭亡与文化的延续 279


第二节 基督教的文化创造力 282


第三节 基督教文化的成形 293


第四节 西方古代文化的传承 300


参考书目 303


译名对照表 323


后记 339


再版后记 340




精彩内容
在笔者看来,下述观点可以引来作为建构文化转型论的前提。  ,文化与文明界限之消融。  任何一位学者都不会忽略20世纪文化研究或文化学研究所包括的巨大范围,囿于人类理性思维的习惯,学者们提出的文化(或文明)定义之杂多,也是人所周知的。在笔者看来,这些成批涌现的定义只能说明文化研究的范围日益扩大,而不能说明学术界对文化或文化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达成了共识。20世纪的文化研究把许多学科牵扯了进来,但是可以预期的是,某些学者想要创立的作为单一学科的文化学(Culturology)在21世纪相当长的时问内仍将只是一种应然状态,而非现实状态。  尽管文化学的创建远未成为现实,但是20世纪文化研究的成果不能忽视。文化与文明之界限的消融可以看作是文化研究的重要进展之一•。我们看到,学者们在追溯现代文化研究的渊源时大都追溯到泰勒的文化定义。这位学者写道:“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①在这里,他将文化与文明等量齐观,在二者之间未作任何区别,实际上开了消融文化与文明界限之先河。界限的消融带来了研究对象的扩展,在此意义上,20世纪多学科共同研究文化问题的局面自泰勒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