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货速发】万里游踪话沧桑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货速发】万里游踪话沧桑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17 4.4折 39 全新

库存4件

天津津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毛微昭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ISBN9787549619856

出版时间2017-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9元

货号25229616

上书时间2024-12-19

易安居书舍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自 序

先父毛守诚,出生于19世纪末,成长于五四时期,终生从事乡村教育,在家乡小有名望。民国初期,他积极参与创办乡村小学,曾经受到民国政府余杭县长颁赐的“乐育英才”匾额奖励。20世纪20年代末,蒋梦麟在陶行知的参与帮助下创办浙江湘湖乡村师范,父亲即辞去了在家乡担任的小学校长职务,去就读刚刚创办的湘湖师范,成为期弹性制的学员。全班13人,年龄参差不齐,他的年龄,比校长和所有的教职员都大,他当时已经年过三十,是四个孩子的父亲。毕业后即留在湘师,担任附小主任,是一个有抱负、有理想、有追求、立志从事乡村教育的知识分子。后来我的兄姐也都就读湘师,献身乡村教育。父亲追随陶师行知,且有著述存世。抗日战争开始后,随浙江湘师迁徙奔波于浙南,后回杭州乡间,献身乡教于故乡。抗战后期,家父及兄嫂家姐一起,全家曾有五位乡村教师。在浙江湘湖乡村师范的多种史料及家乡浙江余杭的地方史志中,均有所记载。但先父母终因劳累过度,家母未能活到倭寇投降,家父没有见到祖国之新生,他们都在贫病中早早去世,留下了我们兄弟姐妹九人。我们失去双亲时,小的妹妹还不满七岁。

1949年,祖国大地,地覆天翻。时代剧变中,我们兄弟姐妹,有的去了台湾,有的蒙冤入狱,有的参军,有的参干,先后去了北国边疆。有的在农村安家,有的尚未成年,艰难坚持求学,追求知识于书斋。那年月,亲人之间,有的杳无音信,有的划清界限,断绝联系,海峡两岸对立,中美两国成仇,历数十年之久。

自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破冰,两岸关系解冻,长兄的冤狱终获平反,其对余杭教育事业的贡献得到肯定,被载入余杭中学的校史之中。我们兄弟姐妹九人,在分离40年后,于1989年次团聚,竟奇迹般一个不缺。新世纪初,父母直系亲属,已达百数十人,有多人移民美国。散居国内的,除故乡浙江以外,还有多人远在天山之麓和粤海之滨。姐妹九个,尚存八人;夫妻九对,在世者尚有15人;我们又一次团聚在杭城之东,古运河畔之临平山下,一个个都垂垂老矣! 聚会后大姐夫妇即回大洋彼岸之加州硅谷。又七年,大姐大姐夫,年届九旬,大姐已瘫痪多年,大姐夫心脏数处搭桥,在病重之际,甚盼一见大陆亲人。适值美国放宽签证,于是有了我白发越洋去探亲之旅。我们到了硅谷,又去了美南、美东,与六妹夫妇团聚于德州之休斯敦,见到了多位亲人和复旦同窗,亲见亲友们在异域之生活现状,听闻他们述说赴美打工求学之艰难,感受他们对祖国之眷恋和受中华文化熏陶之深邃,以及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其情其景,感人肺腑。

2017年4月,中美两国元首相会于美国总统之海湖庄园。“合作是中美两国正确的选择,我们两国完全能够成为很好的合作伙伴。”今我第二三代亲人中,已有多人为中美两国之学者、高知,大洋已不能阻隔两岸华人之亲情、中美两国人民之友谊。

2017年是家父去世70周年。如今大姐夫妇都已经去到他们后半生笃信的基督天国,我们兄妹九人中已经只剩三人。我把几年前赴美时的笔记整理出来,把在美国的亲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情况介绍给国内读者,既是对先父的纪念,也希望对年轻朋友了解美国,特别是了解在美国的华人社会能有所帮助。希望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家庭,通过他们在美国打拼的故事和现在的生活情况,告诉读者,海峡两岸、大洋东西的同胞,大家的心是相通的,毕竟炎黄子孙是一家。希望能够增进同胞间、中美两国人民间的友谊。

对于所到之处的旅游景点、人文资料,亦有介绍,对于读者,也可丰富一些人文知识。此前数年,我曾去加拿大探亲旅游,为时半年。记下了若干旅游笔记,皆亲历亲见,一并奉献给读者,期望拙著能为读者所欢迎。



导语摘要

本书是作者根据2006年赴加拿大半年、2012年赴美一个月探亲旅游的亲身经历写成。年逾古稀的老人来到陌生的他乡,遇到熟悉的亲人和朋友,回首各自人生,感慨良多。老一代人的信仰与蹉跎,新一代人的奋斗与进取,在异国他乡的优美风景中,在世界*高学府的微风中,在血缘与友情的灌注中,所有的沧桑都在悄然展示、抚平。

这是一个人的行游故事,作者记录下了亲历的北美风情、新一代人们积极的生存状态,以及撕扯不断的故园亲情



目录

自序


部分 美利坚探亲


章 万里越洋去探亲


第二章 在硅谷的亲人家里


第三章 硅谷和圣弗朗西斯科湾


第四章 林海中的亚特兰大


第五章 在密西西比河畔


第六章 相聚在休斯敦


第七章 在纽约和华盛顿


第八章 归程中的思考


附录:我的两个姐姐和姐夫———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


 


第二部分 加拿大记游


题记


章 加国记游


第二章 蒙城掠影


第三章 生活在蒙城


第四章 归途停留温哥华


附录:友人赠诗两组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是作者根据2006年赴加拿大半年、2012年赴美一个月探亲旅游的亲身经历写成。年逾古稀的老人来到陌生的他乡,遇到熟悉的亲人和朋友,回首各自人生,感慨良多。老一代人的信仰与蹉跎,新一代人的奋斗与进取,在异国他乡的优美风景中,在世界*高学府的微风中,在血缘与友情的灌注中,所有的沧桑都在悄然展示、抚平。


这是一个人的行游故事,作者记录下了亲历的北美风情、新一代人们积极的生存状态,以及撕扯不断的故园亲情



精彩内容

我的两位姐夫都是抗日军人 

 

    大姐夫王德洵,江西赣州人。他们王家是赣州望族,自幼读书,抗战开始已是高中学生,投笔从戎,1938年从中央军校14期炮科毕业。一毕业即上前线,参加了著名的昆仑关战役和宜昌战役,负过伤,他同期毕业的同学有三分之一都在那两次战役中牺牲了。他也负了伤,两次死里逃生。抗战胜利后他在上海吴淞要塞服役。大姐抗战胜利后到国防部嘉兴青年职业学校学习无线电通信,与在吴淞要塞的青年军官王德洵认识,在上海参加上海社会局组织的集体婚礼,当年上海的报刊曾经做过报道,在当时的上海也是十分时尚的一次婚礼。婚后大姐即去姐夫家乡江西,途经杭州,我正在今天浙大附中的前身明远中学就读初中,他们一起到学校里来看我。姐夫个子高大,是一位英俊潇洒的青年军官,这时抗日战争刚胜利不久,军人是抗日的英雄,有这样一位姐夫,我好自豪。去赣州后,大姐依然从事教师职业。在1949年的大动荡中,大姐夫随国民党军队去了台湾,大姐把不满周岁的儿子留在大陆交爷爷奶奶抚养,自己跨海寻夫,历尽千难万险,经海南岛去了台湾,找到姐夫。姐夫去台后在军事院校任主任教官。教过军事史,其专著《拿破仑战争史》,曾是当年台湾高等学校的军训教材。他们在台湾又生育了四个儿女,在台湾的眷村里生活了漫长的岁月。大姐是我们兄弟姐妹中儿女多的一个。20世纪70年代起,她的儿女相继赴美留学,移居美国。80年代,大姐夫妇也飞越大洋,成了美国公民。

    2012年春天,我和妻子一起去美国探亲。我大姐夫妇住在加州硅谷他们的女儿家里。那时姐夫已年过九旬,身体很差,患有多种疾病,在家中行走,也要手扶拐杖,但头脑清醒。当时国内媒体和加州的中文报纸《世界日报》都在连载白先勇写他父亲白崇禧的生平事迹,报上详细介绍着白崇禧指挥的昆仑关大捷。姐夫是昆仑关战役的亲历者。他立即向我回忆起当年往事,告诉我他参加昆仑关战役的经过。那时他刚刚从中央军校毕业,他们一届同学共1502人(我非常惊异他记得那么精确),全部都上前线,担任中下级军官,牺牲非常大,有三分之一都牺牲和负伤了,他也负了伤,两次死里逃生。讲到此,他情绪有些激动。这时我外甥女连连向我使眼色,悄悄告诉我,她父亲的心脏搭过多处支架,不能让他太激动。我赶紧转移话题。我已经看出他是很为这段抗日历史感到自豪的。后来他的第四个孩子、现任佐治亚理工学院教授的王长宽又告诉我,在战地伤兵医院时,鬼子来偷袭,他手负伤,腿脚仍利落,跑得快,来不及跑的伤员都被鬼子残忍地杀害了。长宽为我描述得非常具体生动,包括许多细节,说明他父亲把这段历史都详细地告诉了自己的儿女们,这是他非常引为自豪的一段历史。

    我的三姐抗战时就读于湘湖师范,抗战胜利后毕业于嘉兴师范。毕业后在嘉兴和余杭担任过乡村教师。1949年1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军后在解放军13步兵学校当文化教员,与步校的教导员苗发嘉结了婚。三姐夫是苏北人,1941年参加八路军,也曾是抗日军人。后来姐夫调杭州西湖边的华东军区干部疗养院(即今天杨公堤上的南京军区陆军疗养院)任办公室主任,后又调玉皇山脚下海军疗养院旁边的浙江军区干部子弟小学(当时叫西湖小学,校址即今天的杭师大音乐学院)担任副校长,三姐也随调到该校担任教师。他们学校的干部教师,都是现役军人。都称呼他苗副校长。

    三姐的长子苗勇就诞生在西子湖畔。1955年我以调干生身份报考大学时,就住在西湖小学他们家复习功课。我考取了复旦新闻系,部队刚改薪金制,姐夫把刚买的一块当时十分流行的日本表送给我,我成了我们宿舍里有手表的人。那块表价值88元,而当时我们调干生每月的助学金是25元,我们大学生一个月的伙食标准是12元5角,困难学生每月的助学金是甲等4元,乙等3元。可见这块表的价值。他送我的另一件礼物是部队供给制时发的一双军官皮鞋,牛皮底,后跟钉有铁掌,走起路来咯噔咯噔响,好精神,也是我们宿舍里的。同学中很少有人穿皮鞋,有穿皮鞋的,也都是CC底、软底的,走起路来没有声音的。军官皮鞋特耐磨,我穿了五年还好好的,1962年我结婚了,又把它转送给了我妻子当农民的弟弟。1957年三姐夫妇从浙江军区转业到地质部三峡队工作。三峡工程下马后全队调往新疆,三姐夫到新疆地质局测绘大队,先后担任大队长和党委书记,直到离休。三姐在新疆地质局子女学校担任教师,直到退休。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