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22.2 4.5折 ¥ 49.8 全新
库存15件
作者谢凌洁 著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ISBN9787536084230
出版时间2017-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9.8元
货号25214647
上书时间2024-12-19
蒋述卓
多年来,在海内外侨界与华人社区中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凡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尤其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出现了更多的华人移民。如今,可以说,四海五洲凡有人居住之地,几乎都有华人的身影,而只要有华人居住与扎根的地方,就会有华文文学生长的契机与土壤。
从美国的“天使岛”诗歌到聂华苓、於梨华、张错再到严歌苓和加拿大的张翎、陈河、曾晓文,北美地区的华文文学走过的百年路程和取得的傲人成绩令人肃然起敬;欧洲则有从赵淑侠、池莲子、林湄、章平到虹影、杨雪萍、老木、谢凌洁等覆盖全欧洲领域的欧洲华文文学胜景;亚洲,在原来的东南亚华文文学兴盛的同时,如今的东北亚国家如日本、韩国等也崛起了华文文学的山峦;大洋洲、非洲乃至中南美洲,华文作家也正在集聚着创作爆发的力量。一代又一代海外华文作家,接力华文文学创作,共同创造了海外华文文苑的庞大气象和繁盛局面。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不少海外华文作家的作品不断在国内重要文学刊物如《中国作家》《十月》《收获》《花城》《人民文学》等上发表,并屡屡获得多种奖项,拥有海内外大批“粉丝”,产生着重要影响,构成了海外华文文学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海外华文作家居住海外,有着不同于中国的生活体验和感受,他们当中有的是前好几代就已移居他国的华裔,早已融入当地的生活,他们的作品犹如一面面镜子,直射、折射或者反射着异域的种种风物风情,他们的心也似一束束充满能量的光透视着这个丰富而复杂的世界。无论是书写当下还是回忆往事,无论是叙实还是虚构,都呈现出耀眼的斑斓。欧洲的杰出作家罗曼•罗兰说过,作家的创作需要有“心之光”的照射。批评家艾布拉姆斯则将欧洲文学理论的发展梳理为“镜与灯”两个喻象。文学是人学,它首先需要“心”之“光”的照射与透视,世界现实的复杂多变才能经过作家“心”之“光”的过滤与影射,呈现出斑驳陆离的七色之光——“赤橙黄绿青蓝紫”,令人心荡神移、迷醉沉浸。丛书冠名以“七色光”,正是此意。
此丛书首推八种,旨在呈现一批中生代、新生代的优秀海外华文作家的创作实绩,体现海外华文文学领域的新感觉、新面貌和新趋势。在这些作家中,有的是小说作者,他们的小说不少曾在国内外获得大奖,但他们的散文作品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关注,尤其是在他们集子里收录了一些访谈与创作谈,从中可以看出他们的心路历程,这也是为华文文坛提供一种有益的研究资料。这些作家中还有比较陌生的面孔,有的还是跨界的作家,他们带给丛书一种清新的文风和别样的文学之气。
总之,丛书的宗旨是着眼于“新”与“透”。“新”在于新人新作,包括推出新生代的作家以及虽不为人熟知但却能展现华文文学创作新力量的中生代作家;“透”则在于表现出通脱剔透的散文风格,能透露出七色之光的散文新格局与新气象。
我们与五洲四海的华文作家一道行走在文学的漫漫长路上,我们共同在努力着!
二〇一七年六月六日
地理上,我是永远的异乡人。这从少年就开始了。“日暮乡关何处是”的悲愁是伴随过惶惑的。今已羞于提起。那其实和地理上的故乡无关。于行者而言,故乡永在远方,于诗者而言,故乡在理想城邦。在那里,乐于谈论的,是理想,而非乡愁。
谢凌洁(凌洁,浔桥)
广西人,鲁迅文学院2000年作家班学员,鲁迅文学院2009年第11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学员,中国作协会员,以写作和中文教学为业。对宗教哲学有所涉猎,近年钟情于旧陆历史人文以及世界地史的研习和思考。
2001年开始发表小说,作品发表在《十月》《花城》《中国作家》《北京文学》《大家》《上海文学》《小说界》《时代文学》《广西文学》等期刊,部分被《小说选刊》等转载,有作品入选一些选本。曾获广西青年文学奖、华侨华人文学“中山杯”新人奖。著有中篇小说《一枚长满海苔的怀表》《水里的月亮在天上》,中短篇小说集《辫子》,长篇小说《双桅船》等。
主编,蒋述卓
男,广西灌阳人。文艺评论家,学者。文学博士。文艺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学名师。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暨南大学原党委书记,副校长。
系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名誉主席《文学评论》、《中国比较文学》、《中国文学研究》等杂志编委。
已出版的学术著作有《佛经传译与中古文学思潮》、《佛教与中国文艺美学》、《山水美与宗教》、《宗教艺术论》、《在文化的观照下》、《中国山水诗史》(合作)、《中国山水文化》(合作)、《二十世纪中国古代文论学术研究史》(合作)、《城市的想象与呈现》(合作)、《传媒时代的文学存在方式》(主编)、《文学批评教程》(主编),文学评论集《诗词小札》等,发表学术论文及文艺批评文章200余篇。
魔鞭之幻,锦羽之恋 001
贫田秕谷,沃土繁花 010
藏书,书藏 026
今日巴别塔 041
从张爱玲的“闺房絮叨”说起 060
火之灼灼,水之泱泱 070
北京,北京 093
我和侨港 129
走过欧亚大陆两岸 150
父亲母亲,故乡和年 161
离婚就像蹦极 167
岁月的弗拉明戈 184
拉二胡的女孩 194
战争带来和平了吗 200
地理上,我是永远的异乡人。这从少年就开始了。“日暮乡关何处是”的悲愁是伴随过惶惑的。今已羞于提起。那其实和地理上的故乡无关。于行者而言,故乡永在远方,于诗者而言,故乡在理想城邦。在那里,乐于谈论的,是理想,而非乡愁。
谢凌洁(凌洁,浔桥)
广西人,鲁迅文学院2000年作家班学员,鲁迅文学院2009年第11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学员,中国作协会员,以写作和中文教学为业。对宗教哲学有所涉猎,近年钟情于旧陆历史人文以及世界地史的研习和思考。
2001年开始发表小说,作品发表在《十月》《花城》《中国作家》《北京文学》《大家》《上海文学》《小说界》《时代文学》《广西文学》等期刊,部分被《小说选刊》等转载,有作品入选一些选本。曾获广西青年文学奖、华侨华人文学“中山杯”新人奖。著有中篇小说《一枚长满海苔的怀表》《水里的月亮在天上》,中短篇小说集《辫子》,长篇小说《双桅船》等。
主编,蒋述卓
男,广西灌阳人。文艺评论家,学者。文学博士。文艺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学名师。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暨南大学原党委书记,副校长。
系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名誉主席《文学评论》、《中国比较文学》、《中国文学研究》等杂志编委。
已出版的学术著作有《佛经传译与中古文学思潮》、《佛教与中国文艺美学》、《山水美与宗教》、《宗教艺术论》、《在文化的观照下》、《中国山水诗史》(合作)、《中国山水文化》(合作)、《二十世纪中国古代文论学术研究史》(合作)、《城市的想象与呈现》(合作)、《传媒时代的文学存在方式》(主编)、《文学批评教程》(主编),文学评论集《诗词小札》等,发表学术论文及文艺批评文章200余篇。
心的宽广与光的斑斓
蒋述卓
多年来,在海内外侨界与华人社区中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凡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尤其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出现了更多的华人移民。如今,可以说,四海五洲凡有人居住之地,几乎都有华人的身影,而只要有华人居住与扎根的地方,就会有华文文学生长的契机与土壤。
从美国的“天使岛”诗歌到聂华苓、於梨华、张错再到严歌苓和加拿大的张翎、陈河、曾晓文,北美地区的华文文学走过的百年路程和取得的傲人成绩令人肃然起敬;欧洲则有从赵淑侠、池莲子、林湄、章平到虹影、杨雪萍、老木、谢凌洁等覆盖全欧洲领域的欧洲华文文学胜景;亚洲,在原来的东南亚华文文学兴盛的同时,如今的东北亚国家如日本、韩国等也崛起了华文文学的山峦;大洋洲、非洲乃至中南美洲,华文作家也正在集聚着创作爆发的力量。一代又一代海外华文作家,接力华文文学创作,共同创造了海外华文文苑的庞大气象和繁盛局面。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不少海外华文作家的作品不断在国内重要文学刊物如《中国作家》《十月》《收获》《花城》《人民文学》等上发表,并屡屡获得多种奖项,拥有海内外大批“粉丝”,产生着重要影响,构成了海外华文文学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海外华文作家居住海外,有着不同于中国的生活体验和感受,他们当中有的是前好几代就已移居他国的华裔,早已融入当地的生活,他们的作品犹如一面面镜子,直射、折射或者反射着异域的种种风物风情,他们的心也似一束束充满能量的光透视着这个丰富而复杂的世界。无论是书写当下还是回忆往事,无论是叙实还是虚构,都呈现出耀眼的斑斓。欧洲的杰出作家罗曼?罗兰说过,作家的创作需要有“心之光”的照射。批评家艾布拉姆斯则将欧洲文学理论的发展梳理为“镜与灯”两个喻象。文学是人学,它首先需要“心”之“光”的照射与透视,世界现实的复杂多变才能经过作家“心”之“光”的过滤与影射,呈现出斑驳陆离的七色之光——“赤橙黄绿青蓝紫”,令人心荡神移、迷醉沉浸。丛书冠名以“七色光”,正是此意。
此丛书首推八种,旨在呈现一批中生代、新生代的优秀海外华文作家的创作实绩,体现海外华文文学领域的新感觉、新面貌和新趋势。在这些作家中,有的是小说作者,他们的小说不少曾在国内外获得大奖,但他们的散文作品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关注,尤其是在他们集子里收录了一些访谈与创作谈,从中可以看出他们的心路历程,这也是为华文文坛提供一种有益的研究资料。这些作家中还有比较陌生的面孔,有的还是跨界的作家,他们带给丛书一种清新的文风和别样的文学之气。
总之,丛书的宗旨是着眼于“新”与“透”。“新”在于新人新作,包括推出新生代的作家以及虽不为人熟知但却能展现华文文学创作新力量的中生代作家;“透”则在于表现出通脱剔透的散文风格,能透露出七色之光的散文新格局与新气象。
我们与五洲四海的华文作家一道行走在文学的漫漫长路上,我们共同在努力着!
二〇一七年六月六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