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摘要
在当下中国社会,医患关系的紧张、医患之间互不信任已经成为一个由来已久的社会问题。作者以自己深厚的学养,从中西文化史的高度探究中国当下医患关系恶化的症结所在及解决方案。
作者引入中国传统儒学来观照医患关系中的价值失范,并运用福柯及哈贝马斯后现代理论寻求解决之道,其中又以接近田野调查的方式引用大量案例来探寻当代医患之间的问题与解决之道“我”成了“我们”,则医患之间的所有恩怨,都会化成“我们”共同对抗疾病过程中的插曲。
商品简介
在当下中国社会,医患关系的紧张、医患之间互不信任已经成为一个由来已久的社会问题。作者以自己深厚的学养,从中西文化史的高度探究中国当下医患关系恶化的症结所在及解决方案。
作者引入中国传统儒学来观照医患关系中的价值失范,并运用福柯及哈贝马斯后现代理论寻求解决之道,其中又以接近田野调查的方式引用大量案例来探寻当代医患之间的问题与解决之道。医患双方要同舟共济,共同面对疾病,才能*终战胜疾病。医患两者组成亲密的联合体,才是人类对付疾病的*有利武器。当“我”成了“我们”,则医患之间的所有恩怨,都会化成“我们”共同对抗疾病过程中的插曲。
作者简介
孙晓飞,2002
目录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医患矛盾:来自各方的声音
第五章 5%
第六章
第七章 医生与医疗政治
第八章 有心灵温度的医生
第九章 医生的烦郁和省思
“我”到“我们”
内容摘要
在当下中国社会,医患关系的紧张、医患之间互不信任已经成为一个由来已久的社会问题。作者以自己深厚的学养,从中西文化史的高度探究中国当下医患关系恶化的症结所在及解决方案。
作者引入中国传统儒学来观照医患关系中的价值失范,并运用福柯及哈贝马斯后现代理论寻求解决之道,其中又以接近田野调查的方式引用大量案例来探寻当代医患之间的问题与解决之道“我”成了“我们”,则医患之间的所有恩怨,都会化成“我们”共同对抗疾病过程中的插曲。
主编推荐
孙晓飞,2002
精彩内容
第一章重建多重伦理关系政府、社会、医院、医生、病人,是医患伦理关系中的五个主要伦理主体,解决医患矛盾,根本上是重建五个伦理主体间的关系。
梁漱溟先生说,中国从战国以后,就是“天下国”,所谓天下,只是文化概念,即周孔伦理所及之处,皆是天下。
南宋时,因为中原为金人所据,如何重申自己的“中国”地位,重申自己是中华正朔,儒家思想家们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南宋思想家、文学家陈亮说:“窃惟中国,天地之正气也,天命之所钟也,人心之所会也,衣冠之所
萃也,百代帝王之所以相承也,岂天地之外夷狄邪气之所可奸哉。”南宋思想家胡安国也说,“中国之为中国,以有父子君臣之大伦也,一失则为夷狄矣,再失则为禽兽,人类灭矣!”胡安国更进一步指出,“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信义矣,一失则为夷狄,再失则为禽兽。”明确“人伦”和“信义”是中国与外夷区别的标志。
“心学”的开山祖师陆九渊在他的著作《白鹿书洞讲义》中,论“楚人灭舒蓼”时说,“圣人贵中国贱夷狄,非私中国也,中国得天地中和之气,固礼义之所在,贵中国者非贵中国也,贵礼义也。”指出中国之可贵在于礼义文化,失去了礼义文化,中国则不成其为中国。
著名诗人陆游也曾对此发表看法,“虏非中国比,无君臣之礼,无骨肉之恩。”理学大师真德秀对此亦有论述,他说:“小雅之诗……纲常之义略备,中国之所以为中国者赖此而已,至于尽废焉,是自为夷也。”若按照真德秀的说法,则今日之中国,已经“自为夷也”,因为传统纲常皆废,而伦理不存焉!
如何让“中国”重新成为“中国”,与解决医患矛盾,所面对的都是同一个问题,即如何重建伦理秩序,让各个伦理主体在一定的秩序框架内相互尽义务,共创和谐社会、“礼义中国”。
儒家的传统伦理关系,从来都是一对一对出现的。儒家的“五伦”即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也是一对一的关系。
父子之间的伦理关系是“五伦”的根本,进而扩展到兄弟、夫妇、朋友,中国古人认为国是放大的家,所以,君臣之间的伦理关系不过是另一重“父子关系”。
但在早期儒家思想家那里,每一个伦理主体都应守自己的本分,尽自己的义务,否则,这一对伦理关系就很难维持和成立。
《孟子·滕文公上》在表述这几对伦理主体间的关系时说:“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
有序,朋友有信。”在儒家看来,首先要确定一个中心,然后以此来观照与之对应的另一个伦理主体,也就是说,传统儒家伦理前置性地确定了相对应的伦理主体间的规则,并要求人们按照这一规则行事,不得破坏。
经历过小国寡民时代的儒家早期思想家们,比之后来者,更具有平等思想。这或许与他们没有经历过暴秦的专政改造有关,心地单纯,对“五伦”关系的设置,没有明显的尊卑、长幼、贵贱、强弱或者主从思想。在孟子那里,“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讲究的是彼此间的情感
关照,彼此间应尽的“情理”,以及人际关系的对称性与和谐性。
儒家先贤们的伦理思想,在梁漱溟先生看来,正是因为“理性早启”,通过制定伦理秩序,而确定了人们的行为规范,从而减少纷争,使中华文明得以绵延数千年而不绝。
《礼记·中庸》:“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
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
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在早期儒家思想家们看来,有“达道”与“达德”,则无往而不胜,这种想法,一直到了南宋,也是部分儒家知识分子心中的至高准则,甚至有的人提出,夷狄之所以畏中华者,即中华之伦理纲常秩序。
章启辉先生说,孔子不但反复论及父子、兄弟、
君臣、朋友四伦,业已有了比较明确的父子兄弟、君臣父子之类二伦思维,关于后来“五德”所系仁、义、礼、智、信,孔子也有丰富而深刻的原则论述:仁
是最高道德标准,仁的本质是克己复礼和爱人;义是判断善恶是非的尺度,义的本质是人群共同利益;礼
是社会等级制度、法律规定、伦理道德规范的总和,礼的本质是等级、和谐、文明;智是道德认识和道德智慧,智的本质是隐微不惑,闻一知十,审时度势,安身立命;信是立人之道和立政之本,信的本质是诚实不欺。
P1-3
媒体评论
医疗改革的路径只有一条,那就是必须破除以药补医,彻底杜绝过度医疗,让医疗回归服务的本质。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凌锋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