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由于神经科学知识的不断进展,随之提高的是我们对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能力。这类病例的复杂性使得重症监护成为必需,而世界各地神经重症监护机构的演变和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近年,进入神经重症监护机构患者的康复效果,已经凸显了这个部门的必要性。随着这些部门的建立,神经重症监护作为一个公认的危重病医学附属专业的理念已经实现。这个附属专业非常具有吸引力:其所面临的临床问题的广度和深度既充满了趣味,又极具挑战。无论是使用的成像或神经监测技术指导临床决策,还是结合现有多种多样的各类干预措施进行临床诊治,对我们而言既充满挑战同时又受益匪浅。而作为这个小规模的临床医学附属专科的一员,的特权之一就是可以与世界各地的重症监护专科同行互相交流学习。近期内我有幸得以与Sekhon和 Griesdale两位医生一起工作,他们不但是声誉昭著的临床专家,而且也是在本专科倾注了大量心血的教育者。毫无疑问,两位医生所出版的这本手册,不但是从事神经重症监护的专业医务人员的宝典,也可用做其他神经重症专业医务人员的参考书。在临床工作中,这样的情形并不少见:我们的住院医生(有时包括主治医生)在查房时不停地挠头,考虑如何及时对症地解决问题。这本书对他们来说,既有利于诊治时的决策,又可借此进一步理解该学科。书中各个章节组织有序,既可深度细读,也便于快速查阅。我相信这本书将会成为一部极受欢迎的参考书。随着我们这一亚专科时代的到来,涌现出了大量与本书作者志同道合的教学人才,他们将高标准地培养下一代神经重症专科医务人员,这的确是令人欣慰的。 神经重症专科的未来确保无虞了。
导语摘要
本书采用了灵活多变的行文方式,简化并归纳了神经重症监护领域各方面的知识。这些复杂的知识常常令人望而生畏。全书插入了大量的图和表格,并结合大量的数据,不厌其烦地对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诊断以及治疗原则等方面进行了言简意赅地解析,为这一新生医学领域提供了浅显易懂的阐释。书中多帧高清晰度的放射影像插图演示了各类神经内外科疾病的影像学表现。此外,本书对神经重症监护领域的重要临床试验和研究进行了概述,同时还提供了基于循证医学的评价和总结。
本书既有详实的神经解剖学、神经病理学以及临床检查等基础知识,又有针对各主要知识点的总结和各章的阅读指南。因此,无论是神经内外科、重症监护、麻醉科,还是急诊科和普通内科的专科医生还是临床实习医生,本书都是一本理想的指导性读物。
作者简介
林兆恒,男,汉族,昆明理工大学附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主要科研成果:长期致力于心脏急危重症的研究及救治,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处置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在省内率先提出"短效β受体阻滞剂联合低能量直流电除颤治疗恶性心律失常风暴",并成功抢救成活30余例患者。对登革热重症患者的抢救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参与云南省教育厅自然基金1项。研究成果获得"西双版纳州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8项。主译中国傣医药学教材《中国傣医药图谱》1本。在北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篇;省级以上期刊专业学术论文26篇;SCI收录1篇。2014年被评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才"。
目录
第1部分 神经重症监护基础知识
第1章 神经解剖学
第2章 神经生理学要点
第3章 神经检查
第4章 神经成像
第5章 神经监测
第2部分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
第6章 创伤性脑损伤
第7章 蛛网膜下腔出血
第8章 颅内出血
第9章 脊髓损伤
第10章 脑积水
第3部分 神经重症监护
第11章 缺血性卒中
第12章 癫痫持续状态
第13章 神经肌肉疾病
第14章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第15章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第16章 脑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第17章 脑血管炎
第18章 钠代谢紊乱
第19章 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
第20章 系统性疾病的神经系统并发症
第21章 中枢神经系统毒理学
缩略词索引
内容摘要
本书采用了灵活多变的行文方式,简化并归纳了神经重症监护领域各方面的知识。这些复杂的知识常常令人望而生畏。全书插入了大量的图和表格,并结合大量的数据,不厌其烦地对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诊断以及治疗原则等方面进行了言简意赅地解析,为这一新生医学领域提供了浅显易懂的阐释。书中多帧高清晰度的放射影像插图演示了各类神经内外科疾病的影像学表现。此外,本书对神经重症监护领域的重要临床试验和研究进行了概述,同时还提供了基于循证医学的评价和总结。
本书既有详实的神经解剖学、神经病理学以及临床检查等基础知识,又有针对各主要知识点的总结和各章的阅读指南。因此,无论是神经内外科、重症监护、麻醉科,还是急诊科和普通内科的专科医生还是临床实习医生,本书都是一本理想的指导性读物。
主编推荐
林兆恒,男,汉族,昆明理工大学附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科研成果:长期致力于心脏急危重症的研究及救治,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处置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在省内率先提出"短效β受体阻滞剂联合低能量直流电除颤治疗恶性心律失常风暴",并成功抢救成活30余例患者。对登革热重症患者的抢救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参与云南省教育厅自然基金1项。研究成果获得"西双版纳州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8项。主译中国傣医药学教材《中国傣医药图谱》1本。在北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篇;省级以上期刊专业学术论文26篇;SCI收录1篇。2014年被评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才"。
精彩内容
总体结构和组织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由五个不同的部分织成,包括大脑、间脑(丘脑和下丘脑)、脑干、小脑和脊髓。信号传输非常复杂,它们由中枢神经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传递,从而控制意识、感觉、运动、自主神经功能以及协调语言和动作。
大脑
大脑由大脑半球组成,有处理神经系统的高级功能。它还提供神经系统网点与随意肌和不随意肌及间脑的神经元连接,并接收外周神经系统的感觉输入。左右大脑半球由被称为大脑镰的脑膜反折分开。小脑幕向后将大脑与包含着小脑和脑干的幕下结构分离。大脑的裂纹和褶皱分别称为脑沟和脑回。脑沟形成的解剖界限将大脑分作四叶:额叶、顶叶、枕叶、颞叶。中央沟形成额叶与顶叶的边界,而大脑外侧裂则划分了额叶/顶叶与颞叶。枕叶位于顶叶的后端。大脑半球间连接由胼胝体膝部和体部组成。大脑半球深部,由空间孔相连的侧脑室,第三、四腔室组成脑室系统。有一点很重要,大脑是由负责高阶神经功能的特别区域所组成。将近100%的右撇子是大脑左半球主导,即是说语言中枢单方面地位于左半脑。大约75%的左撇子也是大脑左半球主导,其余则是双边或右半脑主导。运动中枢位于额叶中央前回。此外,感觉中枢位于顶叶中央后回。运动中枢与感觉中枢在大脑的解部投影呈倒小人样改变。中线部位是足及下肢的运动和感觉功能的集中所在。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