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摘要
滕贞甫主编的《杨赤》是棒棰岛金苹果文艺丛书 之一。本书通过《苦乐人生》《慧眼识珠》《春华秋 实》三个章节来介绍了*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杨赤的艺 术成就,向读者介绍了他的艺术人生。
目录
苦乐人生
粉墨登场
随父亲听大戏
险被艺术学校扫地出门
五年寒窗面壁苦练
实验京剧团二次坐科
初露头角
与大师父子般的师徒情缘
摘金夺银的收获季节
唱响天津卫
难忘的1990年
戏比天大
我的根在大连
浴火重生的凤凰
打造艺术经营品牌
在脚下凿一口深井
四下四上《西门豹》
《霸王别姬》东瀛之旅
旅美侨胞的京剧情结
《风雨杏黄旗》台北之行
慧眼识珠
尊师重道薪火相传——从京剧名家杨赤建设袁派艺术传承体系说起
杨赤何幸得此良师世海何幸得此高足——袁世海先生铜像落户大连有感
春华秋实
论“架子花脸铜锤唱”
幕后的人梯
薪火相传路上的一棵浓荫大树
怀念我的老师马明捷
菊坛不倦的跋涉者
作品展示
艺术年表
内容摘要
滕贞甫主编的《杨赤》是棒棰岛金苹果文艺丛书 之一。本书通过《苦乐人生》《慧眼识珠》《春华秋 实》三个章节来介绍了*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杨赤的艺 术成就,向读者介绍了他的艺术人生。
主编推荐
“棒棰岛·‘金苹果’文艺丛书”的情怀是独特而温暖的。它由自传、成就、评价、艺术作品等内容组成。在他们的传略中,我们分明感受到获奖者为了崇高的文艺事业守望生活、博采广学、坚定信念、完善人格、锲而不舍的艺术人生;在他们的成就展示中,我们分明被获奖者奇异的想象、充盈的诗意、高妙的境界所折服;在他们引述的评介中,我们认定无论是诗文故事、书画影像,还是歌舞乐声,品质高雅、内涵深厚是他们创作的共同特点。滕贞甫主编的《杨赤》是该丛书之一。
精彩内容
随父亲听大戏 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一个夏日的傍晚,夕阳的余 晖给滨城大连的街道和屋宇涂上了一抹亮色。
中山公园附近的一条马路上,一个年过四十的汉 子骑着辆“大国防”自行车,背后车座上坐着个四五 岁的虎头虎脑的娃娃。那个年代,这座城市的人没有 现在这样多,车也没有现在这样多,更没有现在这样 鳞次栉比的高楼。除了交通主干道,孩子们可以在马 路上尽情玩耍:踢足球,跳绳,捉迷藏…… “搂紧我,别光顾看光景……” 汉子一边蹬着车,一边不时嘱咐着身后的娃娃。
坐车兜风的娃娃似乎并未理解汉子的心情,兴奋 地嚷着:“快点儿,再快点儿!” 自行车驶过的街道留下了串串铃声和“咯咯咯” 的笑声…… 振工街有轨电车站附近老式居民院落的一所普通 住宅中,汉子盘腿坐在火炕上,眼前放着张小饭桌, 桌上摆着一碟花生米、一盘拌黄瓜。娃娃依偎在汉子 身边,端着酒盅的汉子一边惬意地呷着“老白干儿” ,一边不时往娃娃嘴里塞几粒花生米。屋角橱柜上的 收音机传出现代京剧《箭杆河边》中张学津唱的那段 【反二黄】,汉子听到兴头时随着收音机里的唱腔打 着拍子,悠闲地哼起:“赖子呀,你要好哇好想一呀 想……” “你要好哇好想一呀想……”娃娃眨巴着眼睛, 模仿着汉子的模样,稚声稚气地唱起来,还冲汉子摇 头晃脑地扮了个鬼脸。
这时,一个中年女人端着热乎乎的玉米饼子和地 瓜由外屋走进来,嗔笑着:“瞧你们爷儿俩,一对活 宝……”屋里顿时传出一片欢笑。
这个中年汉子,就是我的父亲;少不更事的娃娃 ,就是我。
像绝大多数大连人是“海南丢儿”一样,我的老 家是山东荣成,父亲1958年由老家来到大连,进锁厂 做了工人。父亲是个老戏迷,尤其喜欢传统京剧,但 母亲生下我几年后,传统戏就成了“四旧”,成了“ 封、资、修”,被打人另册,戏院和收音机中演的播 的全是现代京剧:《六号门》《箭杆河边》《沙家浜 》《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海港》……在那个物 质和精神生活相对匮乏的年代,听被称为“戏匣子” 的收音机里面播放京剧,是父亲工作之余的一大爱好 。我姐弟四人,两个姐姐一个妹妹,母亲生下大姐九 年后才有了我。父亲是个传统观念很重的人,年近四 十才得子,对我这个“能接户口本”的自然非常宠爱 。父亲喜欢京剧的业余爱好也影响到姐姐,大姐在学 校就是宣传队骨干,后来进了工厂也是业余剧团的活 跃分子。我后来能爱上京剧、登上京剧舞台,并使它 成为自己挚爱一生的职业,或许我的身上也有父辈爱 好京剧的基因吧。
虽然我幼年时家境并不富裕,并没得到“排排坐 ,吃果果”般的物质享受,但从爱好京剧的父亲身上 得到了一些粗浅的艺术熏陶。受父亲的影响,我也迷 上了京剧,每当戏匣子里唱大戏的时候,我常常守在 旁边听得入迷。
险被艺术学校扫地出门 近二十多年我有了些名气,被人们称为京剧名 家,经常在海内外的舞台或电视荧屏上亮相,身边常 常簇拥着鲜花和掌声,在舞台上实现了我的艺术理想 和人生价值。但是,人们可能不会想到,我在童年, 在我的艺术启蒙阶段,却险些与我酷爱的京剧艺术擦 肩而过。
1972年,新组建的大连艺术学校开始招收京剧班 学员,这在当时是一件轰动全城的大事。那时正处于 “文革”期间,大学停课,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全国 人民唱八个“样板戏”,城里的家长们把孩子能进剧 团当演员、捧上铁饭碗、吃上“样板饭”看成是一个 理想的出路。艺术学校招生的消息一出,千军万马过 独木桥,无数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潮水般涌到了位于 华昌街的艺术学校门口。带着同样的期冀和对京剧的 热爱,母亲和姐姐带着年仅十一岁的我也挤入了应考 大军。记得考试时我唱的是《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 的那段【西皮原板】:“小常宝控诉了土匪罪状…… ”这段唱是我跟着收音机学的,虽然唱得稚声稚气, 但响亮水灵的童音还是打动了主持考试的老师。经过 初试、复试,我幸运地被录取了。
带着新奇与激动,我和经过千挑百选的五十多个 娃娃一起迈进了艺术学校的大门。然而,考入艺校的 兴奋劲儿还没过,命运却同我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
我考上艺术学校开始学老生,这是家中的一件大 喜事,父亲更是兴奋得不得了。开课后不久的一个假 日,我从学校回家后,父亲领着我这个宝贝儿子到工 友和姑姑家串门。大家见了我都想听我唱,父亲也美 滋滋地一个劲儿鼓动我唱,没想到唱得多了又赶上患 了感冒,嗓子竟然哑了,好长时间没有恢复过来。当 时招收的学员虽然进了校,但还处在培训试验期,任 课教师觉得我不是个唱戏的料便向校方反映,校方决 定让我退学。那天,听到老师让我回家的消息,我感 觉好像是天塌下来了一样,面对被淘汰的命运手足无 措,不知道如何是好。我一步三回头,慢腾腾由教室 挪到学校门口不想离开,忍不住呜呜哭了起来……P2 -5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