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货速发】收藏艺术的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货速发】收藏艺术的"达·芬奇密码"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27.2 4.7折 58 全新

库存3件

天津津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郝友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ISBN9787510844973

出版时间2016-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8元

货号23992159

上书时间2024-12-19

易安居书舍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美艺术鉴赏师郝友倾情分享了她为企业家挚友们挑选的成功艺术藏品案例,手把手教会您如何挑选到增值百倍的艺术藏品。《收藏艺术的“达•芬奇密码”》是一本轻松易读的艺术百科,助您理解艺术品收藏的要素和精髓,带您纵观艺术简史。



作者简介

当代旅欧艺术家,艺术界首席美女鉴赏家,现任艺术品交易平台Artpollo阿波罗艺术网品牌董事长,艺术品评估及收藏专家。


郝友自幼受到文学、诗歌、绘画、戏剧、音乐、舞蹈的熏陶。90年代末开始参与环境艺术作品创作,先后参与创作香港万豪集团、外研社国际会议中心、土耳其驻华大使馆、美泉宫酒店等公共空间艺术作品创作,2004年赴意大利艺术学院深造,2008年回国从事当代艺术创作。携手多位海内外 当代艺术家共同成立PADT公共艺术中心(Public
Art Design Team)倡导艺术走近公众的理念。


2010年获得法国美术家协会颁发的沙龙奖,2011年1月入选为法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是入选该协会的位年青的中国女性艺术家。



目录

一、卢浮宫奇遇


二、《蒙娜丽莎》魅影


三、金色阿诺河


四、老桥恋曲


五、辉煌梵蒂冈


六、圣十字教堂的朝圣


七、达·芬奇手稿


八、神秘家族开放日


九、接踵而来的荣誉 


十、艺术工作室里的畅谈


十一、走进企业家的办公室 


十二、收藏顾问的艺术课


十三、艺术博览会之旅


十四、拍卖会见闻 


十五、开启收藏新纪元的达·芬奇密码



内容摘要

美艺术鉴赏师郝友倾情分享了她为企业家挚友们挑选的成功艺术藏品案例,手把手教会您如何挑选到增值百倍的艺术藏品。《收藏艺术的“达•芬奇密码”》是一本轻松易读的艺术百科,助您理解艺术品收藏的要素和精髓,带您纵观艺术简史。



主编推荐

当代旅欧艺术家,艺术界首席美女鉴赏家,现任艺术品交易平台Artpollo阿波罗艺术网品牌董事长,艺术品评估及收藏专家。

郝友自幼受到文学、诗歌、绘画、戏剧、音乐、舞蹈的熏陶。90年代末开始参与环境艺术作品创作,先后参与创作香港万豪集团、外研社国际会议中心、土耳其驻华大使馆、美泉宫酒店等公共空间艺术作品创作,2004年赴意大利艺术学院深造,2008年回国从事当代艺术创作。携手多位海内外 当代艺术家共同成立PADT公共艺术中心(PublicArt Design Team)倡导艺术走近公众的理念。

2010年获得法国美术家协会颁发的沙龙奖,2011年1月入选为法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是入选该协会的位年青的中国女性艺术家。



精彩内容
走进企业家的办公室

应冯仑的盛情邀请,我和张兆宏一同到他的北京万通中心参观和交流。在这座绿色环保的现代风格5A级写字楼里,冯仑特别自豪地提到他理想中的立体城项目,艺术正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使居住者在钢筋水泥中也能体验到优美的环境,达到内心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他希望企业高管们能理解艺术的重要性,因此特别邀请张老师和我,从艺术史和艺术欣赏的角度做一场讲座,开拓团队视野。在众多企业高管面前,张老师从艺术史的角度,简要梳理了公

共空间的艺术脉络,举了诸多中外案例,其中包括我们给万科做艺术设计和园林雕塑案例,冯仑对此表示出了尤为欣赏的态度,认为这些案例非常因地制宜。而我主要给大家讲如何欣赏艺术,我用通俗的语言将艺术分为三类,一类是“这就是生活”——现实主义风格,第二类是“生活应该如此”——浪漫主义,第三类是“生活不应该如此”——批判现实主义。

讲座过后,冯仑试探性地问:“我的国内外项目十分需要像你们这样的艺术专业人士为我们出谋划策,我很想邀请您做我们的艺术顾问!”我不假思索地同意了,因为我感觉到他是真正从居住者角度出发,改善小区环境和设计艺术氛围,切实体现了人文关怀。我们为如何与艺术品结合献计献策。为了节约土地和能源,冯仑提出了一个类似童话的构想——立体城市,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改善城市的低密度分散化倾向,提升城市密集度,提高城市土地使用效率。而艺术正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使居住者在钢筋水泥建筑中也能体验到优美的绿色自然环境,达到内心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我应作家、收藏家海岩的邀请,为他的Yan Club做艺术顾问。他曾坦言,收藏于他既不是藏品的积累,也不是财富的增值,而是一种心灵的归宿,写作对他而言,则出于一种本能的责任感。这点我特别认同,颇有“于我心有戚戚焉”之感。他身形瘦削,为人低调,言辞不多,有着中式的儒雅、谦和、理性。Yan Club位于北京昆仑饭店,内部装饰既有传统的中国式红墙绿瓦,又有简约时尚的西方现代风格。这种鲜明对比正如他对待藏品的态度。众所周知,他购藏了许多黄花梨家具珍品,是较早一批开始收藏传统家具的人,见证了这行由兴起到繁荣的全过程。而他的豪华办公室却是维多利亚风格,处处摆放着各式藏品。我按照他对中西风格抱着兼容并包的态度,给他推荐了几件雕塑,装点他俱乐部中的花园。

传媒企业家、慈善家杨澜向来以知性形象示人,杨澜热情邀约我参观她的位于燕莎安家楼的办公室,在阳光媒体集团的LOGO背后,就是宽敞明亮的LOFT办公区,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参观完后我们又畅谈许久,从艺术聊到人生,很有一番启发。我根据空间特点和她个人的风格、喜好,为她推介了几件优秀作品。她曾对我说,艺术能够在人心之间产生共鸣和碰撞,所以她十分看重艺术赏鉴与收藏。杨澜深厚的人文修养和丰富的知识积累,使她拥有很好的艺术直觉,能从我介绍的艺术品中一眼挑出好的。

交流中,我常常对这群勤于思考、胸怀天下的企业家们心生敬佩,能和他们探讨艺术,实属人生快事。担任企业家们的艺术和收藏顾问的过程中,我发觉每个人对于收藏的认识是如此不一样,每个人被艺术品触动的点也不尽相同。收藏,其实是非常个性化的行为。构建个人艺术收藏的过程,就是探索与求知的过程,其结果可能并非囿于知晓一件艺术品,一场艺术事件,而有可能是自己本身。

 

收藏顾问的艺术课

在担任诸多企业家的艺术和收藏顾问时,我先送给他们《世界美术史》,让他们通过阅读,简要梳理艺术脉络。因为我们中国的教育为了应试高考,音体美都让位给数理化。在很多人眼里,艺术晦涩难懂,尤其是当代艺术。但好在我接触的企业家们都有着开阔的眼界和创新的思维,对艺术品的理解稍加点拨即可。可以说,艺术家和企业家同样勤于思、敏于行,不过企业家创造物质财富,而艺术家创造精神财富。“2014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夏季高峰会”的艺术品投资版块,邀请我去担任对话嘉宾,让我看到年轻一代企业家更为积极互动,而他们具有的国际化教育背景,使他们能更多地理解艺术。

纵观艺术史,二战前的世界艺术中心在法国巴黎,法国印象派后塞尚绘出了不同于古典画的现实,不追求真实空间,而是追求另一种现实,画面理性地构成美的现实,被称为“现代艺术之父”。而法国的杜尚追求理念和观念上的现实、被称为“当代艺术鼻祖”。自博伊斯的两句思想性的口号“人人都是艺术家”“生活就是艺术”后,当代艺术更加多元化,可以说多元化是当代艺术的特点。我在艺术和收藏顾问课上,将中国当代艺术在中国现实的情况下吸收西方脉络,所形成当下的艺术,大略归纳为5种主流形态:一是具有批判现实的形态;二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现实形态;三是对传统文化继承上的问题形态;四是对当下的现场记录;五是感受层面中的开拓与营造形态。

艺术伟大的地方在于把瞬间的人类行为固化为永恒的艺术品,能够代表该时代的艺术品就具有收藏价值。收藏艺术品应看重其本身的艺术价值,即通过鉴赏能带来美学上的精神愉悦。其次是艺术品的收藏价值,因其与金融相关,所以这部分的价值属于少数具有历史价值,甚至在美术史上有学术价值的艺术品。大部分艺术品还是与生活更贴近,在收藏时可以凭个人的喜好与兴趣进行选择。在这点上,欧美收藏体系将这种层次体现得非常明显。

中国的收藏情况与欧洲相比,情形大有不同。与艺术收藏在国内拥有较高门槛,平民百姓可望不可即相比,即便是在欧洲国家的外省地区,普通人家也能拥有艺术收藏、进行艺术交易,这值得现在的中国借鉴。我们创建的阿波罗艺术网站就是把中国画廊的作品、优秀艺术家的作品,层次鲜明地放到网上,为大家打开艺术收藏之门。我在

佛罗伦萨留学期间深深体会到,意大利为什么能缔造这样一个伟大的文艺复兴,能够实现从思想到文化艺术的全面变革?那完全是与当时的经济相辅相成,当时佛罗伦萨的银行业巨头就是佛罗伦萨共和国的执行官,在造就了伟大艺术的同时也影响了欧洲文明,继而影响了人类的文明。

我和一些非常著名的收藏家常有交流,通过与意大利藏家乔治、德国藏家路德维希的交谈,我感受到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如收藏家唐炬所说,艺术就是他的情人。艺术能带给人精神和物质的双重享受,收藏者会因一件艺术品而心动,精神为之振奋,甚至日夜牵挂、辗转反侧。欧洲的收藏体系就较为健康,不是为了做高价格,而是发自内心的喜爱。能引起共鸣的艺术品既然能打动你,必然能打动别人,这种内在价值肯定会带来经济上的升值。

熟悉艺术史是藏家的重要基本功,体现在有序收藏的藏品中。例如,著名的德国藏家彼得·路德维希在企业家的身份之外,还是一位艺术史博士,深厚的学识为他的收藏打下了坚实基础;英国藏家尤伦斯夫妇集中收藏了从“85新潮”到1989年中国现代美术大展,和香港汉雅轩画廊“后89”展览中的许多经典作品,以及诸多现已成名的中国当代艺术家的早期作品;前瑞士驻华大使、中国当代艺术的大藏家乌里·希克,他的“文献式”收藏手法,用艺术品记录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

在给企业家学员们的艺术课上,我将“收藏”拆分为两层含义,既要“收得着”,还能“藏得住”。那么,怎么“收”?购藏艺术品的多种途径中,与艺术家打交道为直接,但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参观艺术博览会和走访画廊得到的感受更宏观,也能从业内人士那里得到收藏建议,拍卖行以精品居多,财力允许的条件下是不错的选择。然后“藏”在哪儿?私人居所、艺术品仓库和美术馆都是藏品的可选归属。用藏品装点家居体现了艺术品的实用性,若选择艺术品仓库进行收藏,则要考虑藏品的种类、数量、体积和其他特殊储存要求。将藏品捐赠美术馆,是很

多收藏家处理藏品传承时选择的一种方式,路德维希夫妇在1996年捐赠了89件117幅国际艺术作品给中国美术馆,直接丰富了这座美术馆的外国艺术品馆藏; 2004到2012年间,乌里·希克向香港M 博物馆捐赠了1463件个人收藏,全部是中国当代艺术佳作。藏品数量和规模达到一定程度的藏家,甚至会为个人收藏建立美术馆,把私藏对大众开放,将“独乐乐”变为“众乐乐”,中国藏家刘益谦、黄薇夫妇在上海建立的龙美术馆就是很好的例子。

课程上,我始终向企业家学员们传递艺术收藏的一个重要概念:艺术伟大的地方在于把瞬间的人类行为凝固成永恒,能够代表该时代的艺术品就具有收藏价值。收藏艺术品首先应看重其本身的艺术价值,即通过鉴赏能带来美学上的精神愉悦;其次是艺术品的收藏价值,这类艺术品因本身具有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带来经济上的稳定增值;后,收藏与生活更贴近的大部分艺术品时,可以凭个人的喜好进行选择。这3个层次在欧美收藏体系里表现得非常明显,中国的收藏情况则大为不同。国内的艺术收藏门槛较高,平民百姓可望不可及,而在欧洲国家,即便是外省地区的普通人家也能拥有艺术收藏。我们创建的阿波罗艺术网站就是把中国画廊的作品、优秀艺术家的作品,层次鲜明地放到网上,为大家打开艺术收藏之门。我在佛罗伦萨留学期间深深体会到,意大利为什么能缔造这样一个伟大的文艺复兴,能够实现从思想到文化艺术的全面变革?那完全是与当时的经济相辅相成,当时佛罗伦萨的银行业巨头就是佛罗伦萨共和国的执行官,在造就了伟大艺术的同时也影响了欧洲文明,继而影响了人类的文明。

收藏态度在其中起了决定作用。和意大利藏家乔治·斯伯托、德国藏家彼得·路德维希等人的交流中,我发现他们的言谈始终流露着对艺术的热爱。如收藏家唐炬所说,艺术就是他的情人。艺术能带给人精神和物质的双重享受,让收藏者心动,甚至日夜牵挂。欧洲收藏体系较为健康,其出发点不是做高价格,而是发自内心的喜爱。只要能打动自己的作品,必然能引发其他人的共鸣,从而拥有经济上升值的可能性。遗憾的是,中国当代艺术领域缺失这种收藏态度。更加令人遗憾的是,中国当代艺术品的大藏家并非国人,而是国外藏家,如乌里·希克、盖伊·尤伦斯。接下来的10年,将是我们国人梳理脉络、收藏中国艺术品的黄金时间段。因此,收藏更应注重保留经过时间淘洗、体现了艺术史脉络的艺术精品。

我在艺术课上总结了几条收藏规则。首先,收藏要结合兴趣,不断学习。依据个人喜好、资金实力和市场行情选择收藏种类,切忌“遍地开花”。主流的收藏有书画、陶瓷、玉器、家具、古籍善本、珠宝、邮品、钱币等。无论哪种,对藏家的相关知识储备都有相当高的要求。多阅读相关书籍,多去博物馆看馆藏真品,有利于收藏过程中的辨伪存真。我提醒藏家们,在购买藏品的过程中尤为忌“贪”,渴求为个人收藏增添精品佳作的急切心情,一旦被骗子卖家发觉利用,很容易落入赝品圈套,“捡漏儿”几乎等同于“掉陷阱”。收藏主流之外的杂项收藏,种类繁多,包括竹、木、牙、角、文房四宝、漆器、绣品、佛像、鎏金器物等,甚至有些偏门冷僻的收藏,让人闻所未闻,在生活中有心发现并持之以恒的人,总能开辟出一片收藏新天地。虽然收藏以个人喜好为导向,但对于某些主流和新兴的收藏门类,我给学员们的建议是持谨慎态度为妙。层出不穷的伪作,不断升级的造假技术,提升了书画鉴定的难度,着实考验藏家的鉴赏力。玉石经过几番炒作,精品价格已经登顶,假货制作已到了肉眼难辨真假的地步,再入此类藏品已难有丰厚回报。如今兴起的紫檀木收藏,也是鱼目混珠,用相近的其他树种做替代,使成品更加难以辨别。相较而言,收藏当代艺术品的优势立显,从代理艺术家作品的机构购进作品,可以保证作品的真实性,大大降低收藏风险。

其次,收藏精品,宁缺毋滥。在面对名家质量平平的作品和新艺术家的精品时,我建议选择后者。一是因为名家作品价格早已攀高,留给未来的升值空间有限,倘若作品水平一般,并非时期或经典作品,就更难形成出手时的“卖点”;二是新秀艺术家的作品价格相对较低,藏家若能慧眼识才,看出潜力所在,那么买进这类作品会是很好的一门投资。画家常玉在艺术上坚持特立独行,一生大起大落,他的油画作品现已是千万元级别,尽管如此,他的素描由于数量相当多,早年在巴黎的跳蚤市场,更是一箱箱地拿给客人挑选,目前市场价格长期维持在数万元,上涨并不快。如果着眼于投资,那么以大约3至5万元的常玉素描的价位,更适合转向有潜力的新艺术家作品,增值空间更大。

再次,因人而异调整投资比例,量力而行。艺术收藏的门槛高低,并不是由市场决定的,而是个人的资金配比决定的。假如工薪族想收藏鸡缸杯,那就是“门槛”太高,但如果要收藏一件艺术家限量的作品公仔,可能不用太费力就能到手。我建议,无论是工薪阶层或已实现财务自由的人士,都用“闲钱”来收藏艺术品,以一种轻松的心态来面对艺术收藏,而不是陷入绝境般的孤注一掷。原因在于艺术品折换现金的过程很慢,艺术品的流行趋势太难预估。

投资艺术收藏,如同投资基金、股票、期货、房产等,使用的资金以不超过个人收入的10%为宜。欧美的中产阶级通常拿出年薪的1/10买艺术品,一般从价格不高,但质量上乘的作品入手。在这个范围内根据个人情况调整具体投资比例,年轻人选择的比例应适当放低,优先满足物质生活、个人发展的需求,投资更有回报保障的房产、基金等项目,再来考虑将闲钱投入精神生活中的艺术收藏。入门级的收藏品可以选择版画、摄影等具有可复制特点的作品,花费不多便可得到优秀作品,收藏此类作品应注重“版数”的概念,倘若艺术家对版数没有限制,任其无限量地在市场中流通,会导致作品价值迅速下跌,造成藏家的损失。收藏经验可用“不走寻常路”来概括的著名主持人蔡康永,为准备众多圈内好友的结婚红包,购置了一批日本艺术家村上隆的限量版画,当时的价格约5千元人民币1幅,是上班族也能接受的价位,三四个月过后,作品价格飙升至上万元1幅,他惊喜之余又感慨,这些会升值的“婚礼红包”有点舍不得送出去了。

只要配置好资金,工薪族也能收藏艺术,拥有不错的藏品。日本工薪族收藏家宫津大辅在20余年的时间里用约3千万日元(合2百余万人民币)的零花钱收藏了300多件作品,平均一件作品不过6千多人民币,其中不乏国际级艺术家之作,如蔡国强、草间弥生、奈良美智、阮初芝淳、杨福东等。他的艺术品购买心理价位就是工资能承受的价格,年轻艺术家和新媒体、影像作品,都是他关注的对象,因为这都意味着更低的买入价格。北京大学英语系美

国教授唐纳德·斯通将私人版画收藏捐赠给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以丰富该博物馆的西方艺术收藏。这位老教授从17岁起就醉心收藏,购置件藏品的35美元是他做了3周粉刷匠的工钱。他认为普通人也能找到支付得起的艺术杰作,但需要耐心、执着和运气。为此,他列有一份画商名单,与许多欧洲艺术商人有深入来往,随时了解购藏信息。他在10年内收藏版画所用的资金比例,约占整体收入的40%,他自己则过着勤俭的生活,靠暑期授课补充收藏资金。

后,在投入资金购买藏品的同时,还可采取以藏养藏的方式,优化藏品。收藏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不仅仅是藏品数量增多,藏家个人的眼力和鉴赏力也会因学习而不断提高。以前喜爱的藏品,如今看来可能只是一般,那么将这些普通的藏品转让给喜爱它们的人,得到的资金再投入到升值潜力大的精品中,去粗取精,长此以往便能逐步提升收藏的档次和品位。美国纽约知名古董商兼收藏家安思远深谙以藏养藏的秘诀。在20世纪60年代,他前瞻性地进入中国艺术品收藏领域,将中国的古代艺术、明清家具、现代书画带到西方人眼前,许多收藏界人士认为,他的离世意味着西方收藏中国艺术品时代的终结。安思远曾说过,他是为了收藏而交易艺术品,他有两条收藏建议:一是买下一个人的全部收藏,留下好的,卖掉剩下的;二是手头常备大量现金,自然能吸引古董商把好的东西先拿出来。

在收藏顾问艺术课上,我发自肺腑地与藏家学员们分享收藏心得:收藏是一个人的另一种成长方式,从寻找、发现自己喜爱的收藏种类,到藏品形成一定规模和体系,甚至在这个过程中经过自己的学习和研究,终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这一切带来的满足与喜悦,便是收藏艺术品带给我们无可比拟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接下来的10年,将是我们收藏中国艺术品的黄金时间段,是我们国人梳理时代艺术精品的时期。遗憾的是,外国人梳理了从1970年到 2000年的艺术脉络,收藏了这期间的上乘佳作。因此,收藏应注重保留将经过时间淘洗、体现了艺术史脉络的艺术精品。

通过艺术顾问过程中的交流沟通,我对这群勤于思考、胸怀天下的企业家们心生敬佩,能和他们探讨艺术,实属人生快事。



媒体评论

王石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集团董事会主席

艺术看不懂才看,原来看得更多的是博物馆里具象的艺术品,到深圳后逐渐接触到当代艺术,有很多新的体验。

冯仑   万通控股董事长

艺术是无时无刻不在的,人类文明终体现在精神层面,包括如何审美,没有审美就是没进化好。

 

隋建国  著名雕塑家

 艺术是艺术家体悟人生的方式。

托尼·布朗  法国巴黎美术学院教授、艺术家

 如果希特勒、墨索里尼去搞艺术,第二次世界大战也许会避免了,艺术就是想发生、想创造点什么。

安东尼·葛姆雷  英国“透纳奖”艺术家

我的艺术就是邀请观众进到艺术家孵化变换的场域空间,参与思考,产生新的行为、思想及感觉。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