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背景介绍
1.1 联建住宅的相关定义
1.2 德国联建住宅的发展
1.2.1 联合居住理念萌芽期
1.2.2 居住形式探索实践期
1.2.3 大规模实践期
1.3 柏林联建住宅的现状
1.3.1 联建住宅在德国的分布,
1.3.2 联建住宅在柏林流行的原因
1.3.3 柏林联建住宅的实现方式
2 柏林建住宅的类型
2.1 基于项目委托方的分类
2.1.1 建筑师自我委托型
2.1.2 居民委托型
2.1.3 政府委托型
2.1.4 非营利性团体或组织委托型
2.2 基于项目场地的分类
2.2.1 嵌入式小型地块
2.2.2 开敞式大型地块
2.2.3 基于既有建筑的修复改扩建式地块
2.3 基于空间组织模式的分类
2.3.1 标准单元重复式
2.3.2 非标准单元组合式
2.3.3 集群式
2.4 研究案例分类汇总
3 柏林联建住宅的设计特征
3.1 参与-共享
3.1.1 外向的参与
共享的室外空间
·Spreefeld Bem:立体室外共享空间整合实验功能
·Zwilmgheuser:街角还给城市
·Baugemeinschaft Simplon:重塑历史街区
3.1.2 内向的参与:
共享的室内空间.
·R50:被共享空间包裹的私密空间
·Wohnetagen Steinstrasse:填充在私密空间之间的共享空间
3.1.3 小结
3.2 订制·个性
3.2.1 订制生活:
AL WIG: 个性化的居住模式
Mockernkiez EG:中老年社区养老生活
malmoeer strasse 29:多代居社区
纯粹的集体生活
3.2.2 订制空间:
个性化的居住户型
·Oderberger Sfrasse 56:多维度整合
·Zwillnghauser:标准化中的个性化
·R50:基于模块构件的设计游戏
·Slender+Berlder:极限地块的个性设计
3.2.3 小结
3.3 生态·持续
3.3.1 生态地建造:
可持续的建材与建构
·Esnqarchstrasse 3:“隐藏”的木结构
·3×qron:可以复制的木构体系
·Hegemonieternpel:落在屋顶的房子
3.3.2 生态地居住:
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LUU:被动式住宅项目
·Malmoeer strasse 29:经济、资源的可持续方式探索
·Louis P:节能生态住宅
3.3.3 小结
3.4 自发·实验
3.4.1 自发关注经济成本:
项目在控制成本方面的探索.。 ·Flottwellstrasse 2:控制设计成本与运营成本
·Hegemonietermpel:低技低价生态住宅的一次尝试1
·Esmarchstrasse 3:控制建造成本与运营成本
3.4.2 自发关注社会焦点:
项目在人文关怀方面的探索
·Sudwestsonne:为疾病晚期患者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Muggelhof Friedrichshain:女子联建住宅项目
·Leberlsort Vielfalt:为痴呆老人提供住宿
3.4.3 小结
4 总结
4.1 柏林联建住宅的意义
4.1.1 柏林联建住宅在社会方面的意义
4.1.2 柏林联建住宅在城市设计方面的意义.
4.1.3 柏林联建住宅在形式与空间方面的意义
4.1.4 柏林联建住宅在可持续与生态方面的意义
4.2 柏林联建住宅的局限
图片来源
文献参考
案例信息汇总
后记
【内容简介】
导语摘要
新世纪以来,一种名为“联建住宅”的住房项目逐渐在德国风行,这是一种协作性的、以社区生活为导向的住房类型。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居民能够积*参与住宅设计和项目管理。这种住房项目是对千篇一律的传统房地产项目无法满足新时代客户多样化需求局面的积*回应。在柏林,通过不断地探索,联建住宅项目逐渐发展出了一套完整的运作机制,并形成了一大批摆脱传统居住模式,*富个性的住宅设计作品。龚喆、李振宇、菲利普·米塞尔维茨编*的《柏林联建住宅》主要针对新世纪以来柏林范围内联建住宅项目的类型与设计特征进行研究,探讨如何在包括联建住宅项目团体成员在内的各方参与下实现建筑设计的方法,以期在公共与私密,集体与个人,多元对立与统一等需求矛盾中,找出当代住宅设计的新模式。
商品简介
新世纪以来,一种名为“联建住宅”的住房项目逐渐在德国风行,这是一种协作性的、以社区生活为导向的住房类型。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居民能够积*参与住宅设计和项目管理。这种住房项目是对千篇一律的传统房地产项目无法满足新时代客户多样化需求局面的积*回应。在柏林,通过不断地探索,联建住宅项目逐渐发展出了一套完整的运作机制,并形成了一大批摆脱传统居住模式,*富个性的住宅设计作品。龚喆、李振宇、菲利普·米塞尔维茨编*的《柏林联建住宅》主要针对新世纪以来柏林范围内联建住宅项目的类型与设计特征进行研究,探讨如何在包括联建住宅项目团体成员在内的各方参与下实现建筑设计的方法,以期在公共与私密,集体与个人,多元对立与统一等需求矛盾中,找出当代住宅设计的新模式。
目录
前言
1 背景介绍
1.1 联建住宅的相关定义
1.2 德国联建住宅的发展
1.2.1 联合居住理念萌芽期
1.2.2 居住形式探索实践期
1.2.3 大规模实践期
1.3 柏林联建住宅的现状
1.3.1 联建住宅在德国的分布,
1.3.2 联建住宅在柏林流行的原因
1.3.3 柏林联建住宅的实现方式
2 柏林建住宅的类型
2.1 基于项目委托方的分类
2.1.1 建筑师自我委托型
2.1.2 居民委托型
2.1.3 政府委托型
2.1.4 非营利性团体或组织委托型
2.2 基于项目场地的分类
2.2.1 嵌入式小型地块
2.2.2 开敞式大型地块
2.2.3 基于既有建筑的修复改扩建式地块
2.3 基于空间组织模式的分类
2.3.1 标准单元重复式
2.3.2 非标准单元组合式
2.3.3 集群式
2.4 研究案例分类汇总
3 柏林联建住宅的设计特征
3.1 参与-共享
3.1.1 外向的参与
共享的室外空间
·Spreefeld Bem:立体室外共享空间整合实验功能
·Zwilmgheuser:街角还给城市
·Baugemeinschaft Simplon:重塑历史街区
3.1.2 内向的参与:
共享的室内空间.
·R50:被共享空间包裹的私密空间
·Wohnetagen Steinstrasse:填充在私密空间之间的共享空间
3.1.3 小结
3.2 订制·个性
3.2.1 订制生活:
AL WIG: 个性化的居住模式
Mockernkiez EG:中老年社区养老生活
malmoeer strasse 29:多代居社区
纯粹的集体生活
3.2.2 订制空间:
个性化的居住户型
·Oderberger Sfrasse 56:多维度整合
·Zwillnghauser:标准化中的个性化
·R50:基于模块构件的设计游戏
·Slender+Berlder:极限地块的个性设计
3.2.3 小结
3.3 生态·持续
3.3.1 生态地建造:
可持续的建材与建构
·Esnqarchstrasse 3:“隐藏”的木结构
·3×qron:可以复制的木构体系
·Hegemonieternpel:落在屋顶的房子
3.3.2 生态地居住:
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LUU:被动式住宅项目
·Malmoeer strasse 29:经济、资源的可持续方式探索
·Louis P:节能生态住宅
3.3.3 小结
3.4 自发·实验
3.4.1 自发关注经济成本:
项目在控制成本方面的探索.。 ·Flottwellstrasse 2:控制设计成本与运营成本
·Hegemonietermpel:低技低价生态住宅的一次尝试1
·Esmarchstrasse 3:控制建造成本与运营成本
3.4.2 自发关注社会焦点:
项目在人文关怀方面的探索
·Sudwestsonne:为疾病晚期患者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Muggelhof Friedrichshain:女子联建住宅项目
·Leberlsort Vielfalt:为痴呆老人提供住宿
3.4.3 小结
4 总结
4.1 柏林联建住宅的意义
4.1.1 柏林联建住宅在社会方面的意义
4.1.2 柏林联建住宅在城市设计方面的意义.
4.1.3 柏林联建住宅在形式与空间方面的意义
4.1.4 柏林联建住宅在可持续与生态方面的意义
4.2 柏林联建住宅的局限
图片来源
文献参考
案例信息汇总
后记
内容摘要
新世纪以来,一种名为“联建住宅”的住房项目逐渐在德国风行,这是一种协作性的、以社区生活为导向的住房类型。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居民能够积*参与住宅设计和项目管理。这种住房项目是对千篇一律的传统房地产项目无法满足新时代客户多样化需求局面的积*回应。在柏林,通过不断地探索,联建住宅项目逐渐发展出了一套完整的运作机制,并形成了一大批摆脱传统居住模式,*富个性的住宅设计作品。龚喆、李振宇、菲利普·米塞尔维茨编*的《柏林联建住宅》主要针对新世纪以来柏林范围内联建住宅项目的类型与设计特征进行研究,探讨如何在包括联建住宅项目团体成员在内的各方参与下实现建筑设计的方法,以期在公共与私密,集体与个人,多元对立与统一等需求矛盾中,找出当代住宅设计的新模式。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