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就笔者所在的天津美术学院而言,在一年级学生的基础专业课程中一直以来都沿用了传统而言的“三大构成”原理作为教学的参考与实训基础。其实将源于德国包豪斯的“三大构成”作为大学一年级教学的基础课程也是目前国内很多艺术专业院校中普遍存在的,这是在艺术设计基础教育领域为建立造型基础和研究基础造型中的本质规律的精华所在。虽然当前国内很多艺术院校的课程名称与内容或者课题训练方法与形式大都已经不再称之为传统的“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但在一年级的课程体系或课题实训中大多数院校还在沿用或从中渗透着包豪斯的“三大构成”原理。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将“三大构成”理论引入,直到进入21世纪,不同艺术领域的院校随着自身的发展和改革,都在不断充实与完善着这些原理,并使之成为具有特色的艺术设计基础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课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设计教育的改革,一些传统意义上的“三大构成”在理念和实践形式上已经很难跟上时代特色、与时俱进了,特别是课程目的要求和训练表现方法上也不能较好地反映当代艺术教育的时代性,从而也很难适应在目前这种招生应试模式下考入艺术院校的大一新生,同时也很难有效地调动和激发他们对专业基础的学习热情和自身创作的兴趣。 本书汇集了笔者在基础教学工作中和基础造型研究领域近10年的体会和感想,其中有天津美术学院设计基础部的教学成果,也有笔者作为亚洲基础造型协会会员在基础造型方面的研究内容。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基础素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立体形态的要素和构成原理,提高对形式规律的优化和立体形态结构的解析、变通和整合的能力。本书的体例特色是在立体构成原理上以构成要素和形式规律为基本线索,加入大量的课题实训、实例范图和学生优秀作业,这其中的学生作业例图大部分是天津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设计基础部一年级学生的课程作业,也包括了笔者的一些教学实践作品和亚洲基础造型协会中的部分国家和地区会员的代表作品,也有很多课题训练借鉴和参考了兄弟院校的实训内容。望使此书能在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中成为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手参考资料,来直接指导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实际课题的训练。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非常感谢副主编庞博老师,以及参与编写工作的张立、孙文龙、路家明、王喜艳、孙有强老师;感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基础教学部的邱松老师,因受其邀请参加了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主办的“全国基础教学研讨活动”并聆听了柳冠中等先生的讲座,对此书的编写也颇有启发,在书中也选用了一些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生的作业;特别感谢四川美术学院的欧阳莉老师提供了部分学生作品;还要感谢化学工业出版社。同时,要十分感谢在教学中与我配合的历届的一年级学生们,因为师生的配合才是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和实践过程。从此书中不难发现学生在课程作业中的闪光点、创造力和对课题作业的研究态度以及笔者投入的全部精力。 此书本着为学生与教学服务的目的选用了很多国内外的艺术设计作品,由于编写的时间仓促,有些参考范图的作者姓名或是出处不详而法逐一考证并与其联系,针对这些出处不尽完整或有疏漏、冒犯与不妥之处,在此要向各位作者、各位长辈和老师深表歉意,感谢这些范图的作者和参考书籍的编者与出版单位。 希望此书能在设计基础教育中为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以及有需要的广大读者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笔者在学术理论和教学实践经验上尚有很多提升空间,也有不少纰漏与不足之处,十分期待行业领域中的各位专家和同仁的指正,也衷心欢迎广大读者提出宝贵的批评意见。 *后想起日本著名的教育家与研究构成的前辈朝仓直巳先生说过的话:“优秀的设计艺术家,需要有敏锐的美感及丰富的创意,*重要的是要有创新思维。”在研究与学习形态构成的诸多要素与美学原理的同时,不能忽视对于自身思维模式的转换与创新意识的开发,这是掌握形态构成原理并将其运用到设计艺术中并不断创新的根本,也是让艺术设计创作具有永恒生命力的原动力。 胡璟辉 2015年3月于天津美术学院
导语摘要
本书以培养艺术设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基础素质为目的,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立体形态的要素和构成原理,提高对形式规律的优化和立体形态结构的解析、变通和整合的能力。全书在立体构成原理上以构成要素和形式规律为基本线索,加入大量的课题实训、实例范图和学生优秀作业,也包括了一些教学实践作品和亚洲基础造型协会中的部分国家和地区会员的代表作品,同时,借鉴和参考了兄弟院校的课题内容。 本书既可以作为高等院校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的教学用书,直接指导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实际课题的训练,又可以作为艺术设计从业者和爱好者的参考书。
商品简介
本书以培养艺术设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基础素质为目的,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立体形态的要素和构成原理,提高对形式规律的优化和立体形态结构的解析、变通和整合的能力。全书在立体构成原理上以构成要素和形式规律为基本线索,加入大量的课题实训、实例范图和学生优秀作业,也包括了一些教学实践作品和亚洲基础造型协会中的部分国家和地区会员的代表作品,同时,借鉴和参考了兄弟院校的课题内容。 本书既可以作为高等院校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的教学用书,直接指导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实际课题的训练,又可以作为艺术设计从业者和爱好者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胡璟辉,天津美术学院,教师. 本人1999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装潢设计系并留校任教,2006年从事设计基础教学至今,在设计基础教学特别是形态构成学方面的研究已有近十年的经验积累。在基础教学岗位主要担任的有“平面形态构成”“立体形态构成”“色彩构成”等设计基础必修课;每年完成的教学课时量也在200学时以上。目前本人为中国包装联合会设计委员会全国委员、亚洲基础造形学会会员。特别是作为亚洲基础造形学会会员,该协会是由日本、韩国、中国和台湾地区艺术院校和艺术家联合组成的一个国际性协会,主要是在基础教学与基础造形方面进行各种研究,其中也主要包含有“立体形态构成”领域的研究,这也为本人在此书中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和亚洲地区与国际前沿的相关信息。 在科研上目前有一个校级科研立项正在进行中,其内容就是立体形态构成中有关材料研究方面的。同时还参加了一些相关的国内外展览
目录
**章形态与构成概述1 **节形态的概念与分类2 一、自然形态与人为形态2 二、具象形态与抽象形态4 三、现实形态与概念形态5 第二节构成原理简述5 一、构成的基本概念5 二、构成的演变历史5 三、构成的主要理论体系7 第二章立体形态构成简述17 **节立体形态构成的基本概念18 第二节平面形态构成与立体形态构成的区别19 第三节立体形态构成的基本要素19 一、形态要素19 二、材料要素19 三、美感要素20 第四节立体形态构成的美学原则20 一、形式美的存在20 二、立体构成的形式美20 第三章立体形态的材料简述26 **节材料综合概述28 一、材料的分类及特征28 二、主要材料特点介绍28 第二节材料的加工与利用35 第三节材料的尝试与表现38 一、一种材料的形态组合38 二、多种材料的形态表现42 第四章平面空间向立体空间的转换59 **节从平面到半立体的表现61 一、半立体的概念61 二、半立体的材料61 三、半立体的制作方法61 四、半立体的特异效果64 第二节从平面空间到立体空间的表现65 第五章立体形态构成的形式及方法76 **节线的立体形态构成77 一、线的概念与形式77 二、线的类型与方法78 第二节面的立体形态构成83 一、面的基本概念83 二、面材构成的类型84 第三节块的立体形态构成88 一、体块的概念88 二、体块的类型88 三、体块的分割与组合89 第四节多面体的立体形态构成91 一、多面体构成的概念91 二、多面体构成的类型91 第五节综合体的立体形态构成96 第六章艺术与设计中立体形态欣赏110 参考文献120
内容摘要
本书以培养艺术设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基础素质为目的,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立体形态的要素和构成原理,提高对形式规律的优化和立体形态结构的解析、变通和整合的能力。全书在立体构成原理上以构成要素和形式规律为基本线索,加入大量的课题实训、实例范图和学生优秀作业,也包括了一些教学实践作品和亚洲基础造型协会中的部分国家和地区会员的代表作品,同时,借鉴和参考了兄弟院校的课题内容。 本书既可以作为高等院校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的教学用书,直接指导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实际课题的训练,又可以作为艺术设计从业者和爱好者的参考书。
主编推荐
胡璟辉,天津美术学院,教师. 本人1999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装潢设计系并留校任教,2006年从事设计基础教学至今,在设计基础教学特别是形态构成学方面的研究已有近十年的经验积累。在基础教学岗位主要担任的有“平面形态构成”“立体形态构成”“色彩构成”等设计基础必修课;每年完成的教学课时量也在200学时以上。目前本人为中国包装联合会设计委员会全国委员、亚洲基础造形学会会员。特别是作为亚洲基础造形学会会员,该协会是由日本、韩国、中国和台湾地区艺术院校和艺术家联合组成的一个国际性协会,主要是在基础教学与基础造形方面进行各种研究,其中也主要包含有“立体形态构成”领域的研究,这也为本人在此书中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和亚洲地区与国际前沿的相关信息。 在科研上目前有一个校级科研立项正在进行中,其内容就是立体形态构成中有关材料研究方面的。同时还参加了一些相关的国内外展览
精彩内容
我国的艺术历史源远流长,无论是抽象的艺术理论知识,还是具象的艺术设计实体(如建筑、园林、服饰等),都对世界艺术设计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然而,我国系统完整的艺术教育的历史并不长,如果以1904年颁布执行的《奏定学堂章程》为时间点的话,我国近代艺术设计教育也不过百年,且在相当大程度上是受西方艺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影响。再加上艺术设计学科的实践性往往先行于理论性,因此,虽然市场上艺术设计的教材种类繁多,但是能满足各种教学方式的教材几乎是不存在的。 艺术设计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它的综合性非常强,它涉及政治、历史、地理、文化、工程、经济、心理、科技等诸多领域,其表现形式丰富多样。艺术设计的终极目的是服务于人,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使用物品更有价值。因此,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必须体现科学性和合理性,在教材内容规划中要充分体现艺术设计学的融合性、创新性、多元性及实验性特征,以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设计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艺术设计领域“厚基础”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基于此,出版了这套规划教材,切望为丰富高等艺术设计教学的多样性贡献一己之力。 郭振山 天津美术学院教授 2015年6月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