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些年来,我一直在公司或是一些高校上一些公益课。课上多了,就多了一层体会,直接的感触是:当代的青年到底怎么了?
在他们的身上似乎缺少了点儿血性!缺少了点儿骨气!好像还缺少了点儿正义感!这些元素叠加在一起,就变成了一种精神气质的匮乏!
我思索良久,觉得这似乎不是个别的现象,青年只不过是现实社会的一个投影罢了。
也许有人说这个时代的诱惑太多,让中国人迷失了自我,也许有人会说舶来的思想已经把本属于中华民族固有的信仰打破,但是我坚信这些活在当下的青年,依旧还保存着那丝朝气和幻想,这些正能量就蕴含在他们的血液和骨髓里,不曾消亡!
如何才能唤醒这种潜于他们心底的能量,是一个深奥且充满了挑战的课题。
躺在床上我辗转反侧,心里突然有了种莫名的躁动,于是有了写这本书的想法。
金庸先生曾在深圳演讲,谈及“当代人需要继承和提高的是什么?”的时候,他说:“现在中国缺乏的就是侠义精神。”
对于金庸先生的这句话,网友们立即吐槽,纷纷表示不理解,他们认为“侠义精神”是历史产物,已经过时,就像美国西部牛仔一样,鼓励用暴力解决当下的矛盾,对成长中的青少年能有什么好处?
面对这样的分歧,我一直在想,侠义精神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呢?
有人把“侠义精神”等同于打打杀杀的侠客行为,认为劫富济贫,替天行道就是“侠义精神”,我认为这种看法有着极大的片面性。
封建社会以来,中国法律制度不健全,社会上很多弱势群体无法得到救助,“侠客”的形象就应运而生,不管是东方社会的江湖大侠,还是西方的佐罗,他们打抱不平、救危解困,受到人们的爱戴。
换句话说,侠义精神并非挑战或者推翻现有的社会制度或者法律裁判,而是对国家制度出现空白后的一种民间力量的补救。单个的侠义精神体现在救助困难群体,而放大了的侠义精神则是民间力量对国家和社会的一种责任和态度,即所谓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当你在公交车上遇到扒手,奋不顾身地挺身而出见义勇为,这是侠义精神;当你面对贪污腐败忍无可忍,敢于检举揭发,这也是一种侠义精神。
《感动中国》节目中有一位王选女士,她坚持多年通过诉讼,为日本侵华战争受害者讨回公道,这些受害者和她非亲非故,但这件事她义不容辞地做了,并为此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这更是一种侠义精神。
我想说,侠义精神不是对除暴安良、劫富济贫的个人英雄主义的自我陶醉,而是民间力量对于社会不平等现象进行努力补救的一种社会责任感。
我们不缺少这种精神,缺少的是重新唤醒这种精神的良知和力量。
现实主义的蒙蔽或许能让这种豪情一时消减,但这种“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精神不会消失,因为我们民族的血管中一直流淌着“侠义”的血液,我们要做的,就是唤醒中国人骨子里那种“侠义精神”。
我想借这本写古代义士的书,让我们在一个看似繁华,却近乎绝望的时代里,理解生与死的迷茫,破碎与希望的意义,让我们有勇气直面自己的人生,有勇气抗拒来自生活的压力,有勇气与非人道的行为作斗争,只有这样,我们的未来才有希望。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组织起了十几万字的文稿,绝非易事。不多求认同,只希望大家对我的写作初衷多一些理解,这不是一本弘扬武侠精神的小说读本,而是一本具有时代意义的义士散文。
后要说,我也想做一个生活中的“侠义之士”!
尹剑翔
2014.6.30
导语摘要
书中精选了中国历史上几十个侠义人物,这些英雄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或扶危济困,深得百姓爱戴,或抗击外敌,保一方平安。他们的事迹或在正史中单独立传,或散见于各种野史之中。本书将他们的故事,重新挖掘整理,并做了符合现代人观点的点评,极富可读性,让读者可以在阅读的同时,体会到中华民族骨子里的那股英雄气,在当下驰骋纵横。
作者简介
尹剑翔,年生于天津,毕业于天津财经大学经济法系,吉林大学汽车工程硕士,现任天津一汽夏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法律顾问,天津作协会员。自幼酷爱历史,自信比福特更懂法律,比孟德斯鸠更懂汽车,比达芬奇更懂中国历史,相信能用自己的语言、能用另类的眼光捕捉到中国历史缝隙里的光芒。
2007年完成处女作《留下》,获团中央青工部、中央企业团工委、中央企业青联、中国青年报联合举办的“与祖国共奋进、与企业同发展”征文一等奖,并于年月日发表于《中国青年报》创业周刊。
已出版的著作有:《燃烧的两晋:司马家族的荣耀与衰微》《稗官女史》《青铜时代的妖娆》《他们曾经这样狠》《曹魏乱世智囊团》,长篇悬疑小说《鉴宝》《绝望的密室》。其中《他们曾经这样狠》获得年度华北十五省*图书奖。《绝望的密室》获得了《小说月报》《小说选刊》等多家知名杂志共同评选的年度优秀长篇小说奖。
目录
章
多情刺客,无情剑 > > > > > > > >
> > > > 001
鱼肠剑!悲壮的刺客专诸 / 003
碧血剑!为复仇而生的刺客们 / 014
图穷匕见!抢镜的刺客荆轲 / 020
第二章
千古豪侠大汉朝
> > > > > > > > > > > > > > 027
一诺千金!我季布说话算数 / 029
豪气冲天!大侠郭解的悲剧人生 / 036
第三章
忠义千秋,武圣关羽的痛 >
> > > > > >
045
低端起步,高端理想 / 047
足以俯视的高度 / 057
神话的终点 / 068
第四章
大唐,那些随诗词飘来的义士 > > > > 079
风尘三侠的情与义 / 081
我爱昆仑奴 / 090
义士难断家务事 / 097
“义妓”回忆录 / 110
复仇女神谢小娥 / 120
我是红线女,侠盗的“祖师婆婆” / 129
第五章
“伪义士”黄巢
> > > > > > > > > > > > > > 137
黄巢其人 / 139
机会来了 / 141
骷髅塔 / 145
屠戮公卿 / 151
去哪里搞军粮? / 153
第六章
义士的“背面”>
> > > > > > > >
> > > > > 163
历史上的宋江集团 / 165
怪盗一箩筐 / 174
被江湖不齿的采花贼 / 180
好勇斗狠的大侠们 / 184
第七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晚清侠客们 > > >
> > 191
大刀王五和戊戌变法 / 193
黄飞鸿的人生境遇 / 208
拉开辛亥革命序幕的鉴湖女侠秋瑾 / 217
天津大侠霍元甲 / 233
世人敬仰的叶师父 / 242
终 章
义士的文学归宿 > > >
> > > > > > > > >
> 251
后 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62
内容摘要
书中精选了中国历史上几十个侠义人物,这些英雄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或扶危济困,深得百姓爱戴,或抗击外敌,保一方平安。他们的事迹或在正史中单独立传,或散见于各种野史之中。本书将他们的故事,重新挖掘整理,并做了符合现代人观点的点评,极富可读性,让读者可以在阅读的同时,体会到中华民族骨子里的那股英雄气,在当下驰骋纵横。
主编推荐
尹剑翔,年生于天津,毕业于天津财经大学经济法系,吉林大学汽车工程硕士,现任天津一汽夏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法律顾问,天津作协会员。自幼酷爱历史,自信比福特更懂法律,比孟德斯鸠更懂汽车,比达芬奇更懂中国历史,相信能用自己的语言、能用另类的眼光捕捉到中国历史缝隙里的光芒。
2007年完成处女作《留下》,获团中央青工部、中央企业团工委、中央企业青联、中国青年报联合举办的“与祖国共奋进、与企业同发展”征文一等奖,并于年月日发表于《中国青年报》创业周刊。
已出版的著作有:《燃烧的两晋:司马家族的荣耀与衰微》《稗官女史》《青铜时代的妖娆》《他们曾经这样狠》《曹魏乱世智囊团》,长篇悬疑小说《鉴宝》《绝望的密室》。其中《他们曾经这样狠》获得年度华北十五省*图书奖。《绝望的密室》获得了《小说月报》《小说选刊》等多家知名杂志共同评选的年度优秀长篇小说奖。
精彩内容
“伪义士”黄巢
黄巢其人
机会来了
骷髅塔
屠戮公卿
去哪里搞军粮?
“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这句现在十分流行的网络语言,非常适合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
疯狂迷恋黄巢的人中就有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领袖宋江。《水浒传》中记录了宋江那首非常有名的反诗:“他日若得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很多人被宋江这句话,感动了好久,激动了好久,但是他们不知道,宋江此诗并非赞扬黄巢为民请命,替天行道的义行,而是在崇拜黄巢曾经杀人无数,而且杀人的方法是那么的残忍。
宋江和他的兄弟非常忠实地做了黄巢的Fans,在《水浒传》的篇章中,我们多能看到这些所谓的正义英雄动辄就杀人全家,甚至屠城屠庄的行径。
我只能这么说,黄巢并非我们口口相传的义士,历史上的黄巢是一个甲级战犯,宋江无耻的样子颇有黄巢当年的风范。
黄巢其人
中国历史上真是到了活不下去才起义,后来又能够善待百姓,善始善终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明朝的创始人朱元璋。
其他的所谓农民军起义领袖,穷苦出身的多无朱元璋的见识,有见识的却无朱元璋对于人民的那种朴素的感情。
黄巢属于后者。
黄巢,曹州冤句(今山东曹县西北)人,出身于一个世代贩卖私盐的家庭。要特别说明的是黄巢家中并不穷,而且可以称得上是小资。
《新唐书》上说他:“世鬻盐,富于赀。”
因为家族里干的就是犯法的买卖,所以黄巢家族实际是很有黑社会背景的,而且江湖地位比较显赫。黄巢自己,因为常要出去和那些不要命的盐贩打交道,还要时常和官府动刀子,所以黄巢的武功是很过硬的,弓刀马箭是样样精通。(《新唐书》:“善击剑骑射。”)
黄巢不仅武艺好,也颇爱读书。
黄巢很想把自己黑社会这个污点洗干净,而转作仕途,做个白道的人。所以他曾几次应试进士科,但是考完才发现,自己赖以自豪的那点文采,不足以为自己博得功名。
黄巢科第失败后,没有在自己身上来找原因,而是把这种心有不甘转化成了一种对唐王朝的愤怒,我黄巢文武双全,难道没有资格在你这里混上个一官半职吗?
此时,黄巢的一种报复的心理油然而生。他难以排解心中的郁闷,提笔写下一首名篇,被记录在了《全唐诗》中,而这首诗在一千多年后,还被大导演张艺谋引用了一次,大大忽悠了一把观众。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不第后赋菊》
其实,人们并不知道,在黄巢写下这首诗篇之后,一个人已经彻底地转变了,他走到了人生的另一个中去,他要为报复而活着,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而活着。
要让别人知道,我黄巢也能成功。
当然,要成功就要不惜一切。
机会来了
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追求总要有动力,黄巢有了。但是想要达到自己的目标还要有机会,很幸运黄巢很快也等到了。
唐僖宗乾符元年(公元874年),当时的唐朝藩镇割据,战事不断,百姓的生活越来越苦。
一般的情况下,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的条件有两个,一个是政治黑暗,民不聊生,另一个是碰上了百年一遇的大灾。
而唐僖宗两个条件都遇上了,全国范围内爆发了大旱灾,河南省受灾重。所以在河南出现了一位牛人,这就是王仙芝。
公元875年,以王仙芝等为首的上千人,于长垣揭竿而起。很快王仙芝等攻陷了濮州(今河南范县)、曹州,并击败了前来镇压的官军。
当时待在曹州家中非常郁闷的黄巢,看到了王仙芝的作为,兴奋极了。(《新唐书》:“巢喜乱。”)
乱世出英雄,这是无数“有志”青年心中的口号。
黄巢无数次地乞求上苍给自己一个机会来证明自己的能力,现在机会就摆在了他的眼前。
胆壮吃个够,胆小吃不着。
黄巢立即把族中的兄弟子侄召集来商量,结果大家一致赞成参加起义军,捞点实惠的。
唐末起义从此变了味道,因为黄巢等人根本不是什么要饿死的饥民,相反他们有吃有喝非常快活,其实这场起义只是他们的一次投机而已。
黄巢与族兄弟子侄黄存、黄揆、黄思邺及外甥林言等八人聚众数千人,响应王仙芝,各地饥饿的农民争先加入起义军。数月之后,这支起义军已经达到了数万人。
起义军声势浩大,唐朝政府非常恐惧,诏令五路节度使出击义军。乾符三年(公元876年)七月,天平节度使宋威在沂州(今山东临沂)城下击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