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货速发】高原的记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货速发】高原的记忆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19.9 6.6折 30 全新

库存3件

天津津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盛福著

出版社大连出版社

ISBN9787550505537

出版时间2014-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0元

货号23390468

上书时间2024-12-19

易安居书舍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刘盛福同志是我的老朋友,一九七九年冬天,这 个从东北黑土地走出来的农家子弟,以军队新闻工作 者的身份次踏上人迹罕至的西藏边防,从此,便 与雪域高原结下了不解之缘。三十年来,他先后在西 藏军地担任过多个领导职务,足迹遍布高原的山山水 水,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他始终怀着对党的忠诚、 对西藏的热爱、对事业的热忱,勤奋学习,扎实工作 ,深入调研,理性思考,积累了大量的文字资料。这 部《高原的记忆》,不仅记录着盛福同志三十载工作 的丰富阅历,更是包含着一位“老西藏”对雪域高原 的浓浓深情。
     书作篇幅不长,但每个故事书写着真实,每份感 情充满着真切,每份情感倾吐着真诚,于朴实无华中 彰显为人做事、从政为官的基本准则和领导智慧;字 里行间流露出一心向党的政治品格,勤学好思、恪尽 职守的敬业精神,大胆负责、勇于创新的胆识魄力… …走进书中,满心感触;合上书页,发人深思。
     他写实的镜头里,定格着一座座高原戍边军入的 丰碑。作为新闻处长、新华社记者,他采访过西藏边 防军人;作为日喀则军分区政治部主任,他本身就曾 是西藏边防军人;作为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领导 ,他是人民的公仆。透过《初访乃堆拉哨所》《将军 魂》《站在第三极的男子汉》等报告文学,陌生而亲 切、神秘而真实、木讷而多情的西藏戍边人,在无需 雕琢的语言中鲜活起来。没有新潮时髦的话题,没有 精巧雅致的辞藻,没有无病呻吟的煽情,有的只是真 实,如同高原绵绵群山般的真实,虽质朴却壮丽,为 我们诠释着忠诚、奉献、奋斗、执著以及爱的真谛。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能够阅读这样的文字,无疑 是对心灵的震撼,是对灵魂的洗礼,是对精神的膜拜 。
     他敏锐的目光中,饱含着对西藏和谐发展的关注 和深情。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工作期间,他再一次以 新的身份继续走过西藏的城市乡村,以新的视角继续 关注西藏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西藏,这个蕴涵着天之 精华、地之灵气、物之瑰宝、人之英杰的净土,由于 地理、历史等原因与先进和富庶相距甚远。作为领导 干部的盛福同志心甚忧之,在跑农村、下基层、搞督 导的同时做了大量研究和思考。
     他细腻的笔触下,流淌着对生活的解读和追求。
    高原经历的艰辛和公务的繁冗,并没有阻滞盛福同志 热情奔放的精神世界。工作之余,他钟情于摄影和根 艺,乐于让灵魂的心境在艺术中游走,并敏锐地观察 和感悟生活,于宁静中徜徉激情,于细微处思索凝重 ,于感性中探寻真知。《一个普通农妇的藏戏情结》 《根艺情》等几篇短文,自然洒脱,字句凝练,毫无 为文者的浮躁意气和冠冕堂皇。身居俗世,却在看似 不经意间挥洒俯瞰生命的篇章,这份哲理与智慧,实 可作为一面鉴心的镜子。
     唯心地坦然者,方有见地坦然之作;唯意境高远 者,方能舞动跳跃的字符。这不是简单的官样文章, 而是一股为国为民的荡然浩气,一股清新脱俗的怡人 灵气。盛福同志已经退休,但他心中的爱依然澎湃, 探索的脚步依然矫健,对美好的追寻依然执著,他在 艺术和文字的创作中继续着对社会的贡献。此刻,他 把深藏的记忆化作心灵的高原,便成就了一种仰视、 一种向往、一种永恒! 是为序。

导语摘要
作者三十年来足迹遍布西藏。不论在部队,还是在地方,工作重心始终在基层,特别是在负责全区社会宣传和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期间,经常跑农村、下基层、搞督查、做调研,积累了大批资料。大半生丰富的高原经历,不仅融入作者对雪城的浓浓深情,也寄寓了他对军队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深深思考 。

作者简介
刘盛福,中共党员。曾任成都军区新闻处处长。三十年来,作者足迹遍布西藏。

目录
步入军旅之路
初访乃堆拉哨所
将军魂
茶浓情深
藏族老两口儿拥军记
暴风雪袭来之后
站在第三极的男子汉
发生在无人区的故事
给母校校庆的贺信
国门杜鹃花
情系雪山 爱在哨卡
汉族妈妈和藏族儿子
忠诚 于祖国的战士
雅鲁藏布江畔雨水欢歌
舍家忘我保边疆
烈火中永生
搏击风雪八昼夜
文明川藏线
雪原上的春天
发扬“老西藏精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注重精神文明建设 促进农牧区市场流通
领导干部的主要精力不能错位

内容摘要
作者三十年来足迹遍布西藏。不论在部队,还是在地方,工作重心始终在基层,特别是在负责全区社会宣传和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期间,经常跑农村、下基层、搞督查、做调研,积累了大批资料。大半生丰富的高原经历,不仅融入作者对雪城的浓浓深情,也寄寓了他对军队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深深思考 。

主编推荐
刘盛福,中共党员。曾任成都军区新闻处处长。三十年来,作者足迹遍布西藏。

精彩内容
    步入军旅之路 我出生在解放前夕的东北黑土地。父亲十几岁开 始给地主家扛活,土改工作队进村后参加工作,成为 一名农村基层干部。由于父亲工作调动频繁,家经常 随着搬迁,我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便已习惯奔波于家 庭与学校之间。特别是在县城读中学的六年中,正赶 上“大跃进”和国家严重自然灾害年代,学校生活异 常艰苦。数九寒天,校舍内无煤取暖,冷似冰窖,头 天晚上放在床下的洗脸水,第二天早上已成冰坨。本 已食不果腹,还要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烧焦炭、炼钢 铁、搞夜战。每年秋季,学校组织学生下乡秋收、修 水库,一干就是十天半月。六十年代部队征兵政策规 定,在校高中生缓征。当年到我县征兵的技术兵种部 队,经向当地政府申请并经批准,要从我校征收在校 学生骨干。作为高三毕业班团支部书记的我,理所当 然地成了应征对象。
     刚下连队没几天,连队党支部就宣布由我担任连 队团支部副书记、俱乐部主任、著作学习辅导 员。团里侦察兵骨干集训队期间,管理的严格、科目 的难度,都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尤其是胆量的锻炼对 人考验。有一次我和小组另一名学员,完成夜间 按方位角行进作业。夜深人静,伸手不见五指,周围 漆黑一片,只能按指北针确定方向。我们深一脚浅一 脚地在树林中摸索前进,根据方位和距离判断,先后 找到了三个点。接近后一个点时,只见萤火虫乱窜 ,不时还传出猫头鹰“咕咕”的叫声,蹲下仔细一看 ,原来是一片坟地。那名学员紧张地拉着我不放,两 腿直抖。我一边安慰他,一边仔细观察,很快发现了 一个坟包上石块下边的纸条。我兴奋地拉着他按时赶 回出发地,向考核教员报了到。
     事后,那名学员问我胆子是怎样练出来的,我说 是逼出来的。他笑着摇头,感到纳闷,我便给他讲了 一段故事:在我高二的时候,有一天突然接到家里电 话,说母亲病重,我请了假吃完晚饭就徒步往家赶。
    从县城到我家五十多华里,全是山路,走出十几里后 ,天渐渐黑了下来,也没觉得怕。当走到一个大长岗 上时,心里开始发毛了。此岗是当地有名的大长坡, 上下十余里无人烟。路旁一眼望不到头的苞谷地,阴 森恐怖;一簇簇灌木丛随风摇摆,如影相随。我头一 次走夜路,又是赤手空拳,只觉得头皮一阵阵发麻。
    可恨的是偏在这时脑海里突然想起,爸爸有次走夜路 ,突然觉得有东西搭在肩上,他头也不回,猛地向身 后砍了一镰刀,只听“嗷”的一声惨叫,一只野狼负 伤而逃。爸爸以此告诫我,如果走夜路遇到这种情况 ,千万不要回头,否则就会被狼一口咬住喉咙。再加 上常听人说,此岗时有独狼出没,越发脊背发凉。越 想越怕,越怕越紧张,总觉得身后有个东西在尾随。
    后悔已来不及,只好硬着头皮往前闯。情急之下,我 不顾一切地跑到路边,想劈个树枝护身,可怎么也掰 不断,只好拔起一棵苞谷秆子扛在肩上,边跑边放嗓 大喊,给自己壮胆。一直跑到长岗底下,见到了人家 ,我才逐渐缓过神来,长出一口气,把一直提到嗓子 眼的一颗心收回到了胸腔里。这时我才发现衬衣已全 部被汗水湿透。那名学员听完我的讲述,感叹地对我 说,你真不容易,这种事并不是谁都能遇到的,可能 正是这种经历锻炼了你的胆量。不管这位仁兄评价得 对不对,我借他的话也悟出了一些道理。那就是:经 历也是财富。经历不仅给人以切身感受,也能给人以 人生经验。苦难本身是坏事,但它却是培养人意志的 磨刀石,会使人更坚强、更成熟。
     部队生活紧张艰苦,同乡战友中有人吃起了后悔 药,我却很适应。由于成绩优异、表现突出,半年后 我便当了侦察班长,连年被评为五好战士标兵和全团 学毛著积极分子,成为全团军事比武尖子班长,入了 党,被邀请为地方青年作专场报告,受聘担任驻地小 学校外辅导员。有的战友戏称我“天生就是当兵的料 ”,这话不假。在连队班长干得好好的,一纸调令就 把我调到团政治处,成了宣传干事。不到一年,又被 调到军政治部宣传处任新闻干事,之后不久,又被调 到成都军区政治部新闻处任干事,一直当到处长。经 验的积累,使我对新闻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事业 的顺达,也使我越发感到肩上责任的重大,同时对新 闻宣传与党和军队全面工作的紧密关系,有了越来越 深刻的理解。
     初访乃堆拉哨所 我次深入西藏边防采访是在一九七九年的冬 季。那也是我次切身感受西藏的地理、环境、人 文和风俗,以及高原军人的真实生活,所以感慨良多 、印象极深。当时我是成都军区新闻处副处长,和我 同行的还有新华社和解放军报的两位记者。这次采访 首先深深打动我们的就是乃堆拉哨所官兵的戍边事迹 和献身精神。
     乘车到达哨所时已傍晚,虽然我们高原反应都有 点重,但由于高度兴奋,还是强忍着阵阵头痛和恶心 ,和连队干部们问长问短、聊个没完,若不是连长和 指导员催我们休息,我们简直忘了时间已过半夜。第 二天早上,我们突然被一阵敲门声惊醒,不知外面发 生了什么事,过了一会儿,门突然被几个战士拉开了 ,出外一看,好家伙!门口的积雪比房门还高。这时 我们才发现,我们睡的所谓房子,原来是一个岩洞碉 堡。早饭后,全连出动,清除阵地积雪。望着满山皑 皑白雪和战士们挥锹铲雪的身影,我们的采访正式开 始了。
     指导员告诉我们,乃堆拉阵地海拔四千三百多米 ,是我边防部队与印军阵地距离近的哨所。由于这 里地形复杂、山势险要、南低北高,气候多变、刮南 风多,每逢降雪后,印军阵地上的积雪,大都被刮到 我方阵地上来,被战士们戏称是“进口雪”。加上这 里每年的降雪期都在半年以上,所以每天上午除雪, 几乎成了连队的家常便饭。我们顺着指导员手指的方 向,朝南方印军阵地望去,果然那里比较平坦的山坡 上光秃秃的,几乎见不到什么雪。见此状,我有点埋 怨老天爷对我们的战士真太不公平了。大雪不仅给哨 所造成很大麻烦,也给官兵执勤增加了风险。夜暗风 大,巡逻的哨兵上下攀登陡峭的山路,不时有人摔伤 ,甚至滑落山崖。前任指导员就是因雪大路滑,深夜 查哨时不慎坠崖牺牲的。P1-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