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38.4 6.6折 ¥ 58 全新
库存5件
作者李国妹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ISBN9787552034998
出版时间2021-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8元
货号29235313
上书时间2024-12-18
代:黄矮弟
历史是值得被铭记的,因为它是漫长时间里积淀而成的对现实的启示。书院镇一个家庭的三代人,代人是本书的主人公黄矮弟,他是一位生活在东海之滨的爱国主义商贸界人士。抗战时期,他利用海上贸易的条件,一次次出生入死往返于浦东、浙东和苏北地区,为浦东及浙东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有时,我总会想如果当初父亲能不受家庭成分影响,那呈现的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但细细想来,父亲身上流淌着爷爷的血,继承了爷爷大气睿智、百折不挠、舍己为人、正直感恩的优秀品质,一生平凡却精彩依旧,为后人所称颂所骄傲。七年艰辛换得今朝如常,黄氏子嗣享有了政治生活上的平等权。大姐青年时只能眼巴巴看着别人参加民兵训练,而自己却被拒之门外的遗憾不复存在了。如今,仅我们一家子就有5位党员。父亲说过再苦再难,他一定要让子女后辈不再遭受政治上的歧视,他说到也做到了。
第二代:黄素新
第二代黄矮弟之女黄素新扎根新疆,将她的青春献给了新疆的屯垦戍边。在艰苦环境的磨砺下,她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优秀劳动者。本章内容系黄素新口述,故以人称展开讲述,故事如在目前,经历让人感同深受。
第三代:张斌
第三代是黄矮弟之外孙张斌,他生于新疆,大学毕业后回浦东创业,在改革开放的阳光下成长,参与浦东的开发开放。家庭氛围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让他在浦东热土上成长为勤奋实干、勇于开拓的知识型一代。作为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张斌心中怀着感恩、慈孝、传承的理念,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在多个社会团体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书讲述了上海市浦东新区书院镇一家祖孙三代人的真实故事。*代系抗战时期从事海运贸易的爱国实业人士,第二代系屯垦戍边的保家卫国者,第三代系改革开放的知识型一代,他们的经历带有深深的时代烙印,是那些时代真实而客观的缩影。
本书讲述了上海市浦东新区书院镇一家祖孙三代人的真实故事。*代系抗战时期从事海运贸易的爱国实业人士,第二代系屯垦戍边的保家卫国者,第三代系改革开放的知识型一代,他们的经历带有深深的时代烙印,是那些时代真实而客观的缩影。
李国妹
1968年生,上海市浦东新区人。2012年入党,其父为新四军老战士。2009年开始创作小说、诗歌、散文,内容多以上海浦东地区历史为素材,作品曾在各类刊物发表,并多次获奖。2018年从工厂退休,现为上海市浦东新区文史学会编辑部副主任。2019年,参与主编《枪声激烈——实录抗战中的“边抗四大”》一书。
I序一
V序二
代:黄矮弟
003 走上经商路
012 广交朋友
028 组建新的海运码头
033 党中央的两份电报
039 “浙东船”勇立奇功
061 逃难生涯
065 智筹物资护
070 北撤中的“高梢船”
075 倾力相助
080 护送一位特殊的女同志
085 巧卸枪支
088 卖产捐资
090 抗潮救灾
097 为解放舟山出力
099 蒙冤
第二代:黄素新
103 难忘的蒙冤年代
121 赴边疆经受锻炼
130 漫漫申诉路
141 为了“浙东船”
144 协助寻找烈士后人
149 七十一年的寻亲梦
154 组建睦邻点
160 创建“返沪知青联络点”
164 我幸福的晚年生活
166 神秘的小花园
169 我的父亲
第三代:张斌
175 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178 践行“工匠精神”的带路人
188 成功企业家的风采
191 记忆是一种力量
200参考文献
202后记
本书讲述了上海市浦东新区书院镇一家祖孙三代人的真实故事。*代系抗战时期从事海运贸易的爱国实业人士,第二代系屯垦戍边的保家卫国者,第三代系改革开放的知识型一代,他们的经历带有深深的时代烙印,是那些时代真实而客观的缩影。
李国妹
1968年生,上海市浦东新区人。2012年入党,其父为新四军老战士。2009年开始创作小说、诗歌、散文,内容多以上海浦东地区历史为素材,作品曾在各类刊物发表,并多次获奖。2018年从工厂退休,现为上海市浦东新区文史学会编辑部副主任。2019年,参与主编《枪声激烈——实录抗战中的“边抗四大”》一书。
走上经商路
浦东位于上海东缘,泛指黄浦江以东地区,包括川沙、南汇、奉贤等地的大片土地。浦东西临上海母亲河——黄浦江,北边是江水奔流的长江口,南边是杭州湾,东边是东海。
浦东的成陆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公元4世纪以前,即我国历史上的东晋时代,这里还是一片浅海,而那时的海岸线还停留在古冈身附近。所谓古冈身,就是在远古时期,由于泥沙受到海浪的不断冲击,逐渐堆积成的自然泥沙堤。这些泥沙堤,成了阻挡海水的天然屏障。
公元4世纪以后,随着长江和钱塘江的水流的不断冲刷,从上游夹带来的泥沙在江海交汇处为海浪冲顶而加速沉降,从而不断增加滩地的面积,进而形成海岸线向外延伸,陆地面积逐渐增加,随后居民逐渐在这里定居,他们选择海口及附近滨海一带,围海造田,垦荒种地。到公元10世纪,沿海的居民为了生存与发展,还不断地在海滩上筑堤,抵御咸潮,与海争地。其中早的一条海塘是古捍海塘。
古捍海塘又名“下沙捍海塘”,位于冈身以东约20千米处,其走向与冈身基本平行。史籍记载,它重筑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始筑于何时,现尚无定论。
随着滩涂向东不断延伸,沿海的居民在东海边渐次修筑了古捍海塘、里护塘、钦公塘、彭公塘等海塘,疏浚了扇面形展开的诸多通浦干河。沿海的居民或“煮海为盐”,或勤事农桑。
清雍正四年(1726年)南汇正式建县。几百年来,勤劳勇敢的南汇人民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依托围海造田的独特优势,“煮海制盐”,布设盐场、盐团、盐灶、盐仓。南汇面向大海,属海防要塞,为警示敌情而高筑烽火墩,就有了一墩、二墩、三墩等地名。为引水制盐、方便运输,人们开沟引水,形成无数大小河港,如一灶港、咸塘港、运盐河等。另外,由于地处东海之滨,除建塘外,外来贫民纷至沓来,于是就有了因海而兴的小镇,如老港、新港、芦潮港等。1934—1948年南汇县图南汇人民历来富有爱国主义和革命斗争的光荣传统。早在明代中期,倭寇从海上入侵时,南汇人民就奋起抵抗,屡挫倭寇。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南汇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诸多反帝反封建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在这片土地上,在战火纷飞、生死搏杀的年代,涌现出无数的仁人志士,他们为革命、为信仰献出了毕生的精力,乃至宝贵的生命。历史的丰碑上,将永远镌刻着他们朴实却闪光耀眼的名字。
在20世纪30年代,南汇地区的彭公塘畔,出现了一位忠诚的爱国商贸界人士——黄矮弟,他虽是无党派人士,也不是军人,但他以经商为名,常年奔波于浦东、浙东、苏北的海上秘密运输线,走南闯北,为地下党、新四军的运输出生入死,作出了不少贡献。
1903年,一个新生命在东海边彭公塘附近的江苏省南汇县小洼港(现属上海市浦东新区书院镇桃园4组)呱呱坠地,这个婴儿就是故事的主人公黄矮弟(又名黄关根、黄阿弟)。彭公塘,筑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由南汇乡绅彭以藩发起,并筹划开筑,故名。当时王椿荫任知县,故又名王公塘。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塘被冲毁,后在原址外筑新塘,名“李公塘”。黄矮弟出生的小洼港,原属二团二甲地,因临小洼港而得名。这里除了土生土长的原住居民,大多是从各地流落来此的农民,以垦荒为生。
严阿妹(60岁时留影)黄矮弟的父母是佃农,为人忠厚,心地善良。他的母亲是一位非常能干的土医生。当时时局混乱,劳动人民生活贫困,很多人有病无钱医。黄矮弟的母亲就尽自己所能,用一些土法帮周边百姓治病,接生、挑河白、晃蚂蚁疯……很多时候她都是免费行医,很受乡邻敬重。
黄矮弟自幼活泼好动,性格豪爽。虽名叫黄矮弟,但却长得人高马大,约1.8米的个头,膀大腰圆。为强身健体,增强自卫能力,他还曾拜师学武功,经几年苦练,学得一身武艺,一般的人七八个近不了他的身。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1922年,黄矮弟在父母的包办下,与比他大4岁的严阿妹结了婚,同年有了个儿子黄富楼。后面几年,连续有了4男4女共8个子女:大儿子黄富楼、二儿子黄顺楼、三儿子黄银楼、四儿子黄志伦、大女儿黄凤琴、二女儿黄素珍、三女儿黄素琴、四女儿黄素新。黄矮弟还有一“偏房”,生有5个子女。到1952年,黄矮弟共育有13个儿女。
头脑活络的黄矮弟一直不甘心于当前生活,不停寻找生活的转机,听好友薛根生说小洋山的习武之人老顾闲聊,在洋山、岱山那一带收购私盐,能赚差价。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为了生活,于1927年,黄矮弟利用家靠近东海边的有利条件,买了1艘名“新得利号”载重约七八百担的海船(当地人行话称为“高梢”,指在海上跑生意的船尾高翘的商船)经商。他经常往返于浦东、浙东之间,除了做盐的买卖,他还做起了海鲜、棉花、粮食以及日用品等的生意。
盐业在浦东、浦南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元代是上海浦东、浦南盐业生产兴盛的时代。当时沿海居民以贩盐为业,用工省而得利厚。很多人因为家境贫穷,无奈以肩挑贩卖私盐,挣钱维持生计。也有一些商人在巨大利益面前,不惜舍命一搏,自己开辟出一条通过水陆私运的道路,寻找专卖市场。有一段时间,私盐价钱便宜且色白,而官盐价贵色黑且有泥土味,故百姓爱买私盐。官方是严厉禁止私盐买卖的,因此在盐关设有盐官、盐务缉私队,追查过往商旅,经整治,食盐买卖得到有效控制。
元明以后,上海滨海的自然条件发生很大变化。江水夹带泥沙量的不断增大,浅海滩逐渐向东南延伸,江水冲淡了海水,近海海水的含盐量日益稀薄,已不易成盐。到了清代初期,浦东的盐业已奄奄一息,苟延残喘。到乾隆年间,盐业基本完全歇业了。
为了生活,黄矮弟和好友薛根生、老顾,多次冒着风险,驾船外出,到邻近的海岛采购私盐,当时确实得到了丰厚的利润。但黄矮弟结伙贩私盐的消息被盐务缉私队获知,他们跟踪追击,曾有几次捕获黄矮弟收购后来不及转移而丢在海滩边的私盐,而黄矮弟因为人仗义而多次被掩护脱险。
经历过几次危险,黄矮弟感觉要改变赚钱策略,冒着风险做生意,毕竟不安全。要是哪天做事不顺,或者万一被缉私队抓到,自己受罪不说,还要连累家小。还是得顺势而为,跟着国家走。
20世纪初,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全国范围内的爱国运动风起云涌的形势下,进步的革命知识分子队伍迅速扩大。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