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货速发】中国刺绣文化解读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61
7.6折
¥
80
全新
库存8件
作者李宏复 著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ISBN9787513024358
出版时间2015-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0元
货号23658340
上书时间2024-12-1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前言
刺绣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普通的饰物,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作为中国传统手工技艺,在人类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产生,从开始无意识地出现,到有意的制作,再到以一种“美”的形状出现,它的基本功能随着人们对装饰美的需求也逐步扩大。作为一种物质文化的载体,刺绣逐渐成为凝聚着历代民众智慧的手工艺术品,使用者从历代宫廷官宦、民间百姓无不日常所用。并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以及人们文化审美观念的变化与提高而传承,几千年来一直没有中断地进步着。除了刺绣的实用性及观赏性,人们的心理感受、审美情趣和礼制观念等,也都通过这一载体有所表现。刺绣兼容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三重属性,属于文化范畴,可称之为刺绣文化。
刺绣的基本功能是供人们为满足自身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采用不同材质的线,在不同质料的地布上借助针和手工技艺所创造的观赏性手工艺术品。刺绣具有悠久的历史,从目前的古籍记载及出土实物资料看,其大约可追溯到虞舜时期,那时的人类已有意识地使用刺绣来证明身份。随着文明的进步,刺绣成为人们美化服饰及观赏的手工艺术品。“刺绣”的本义原本只是普通的“线与布”痕迹,但后来又逐渐具备和衍生出很多的功能和文化含义。刺绣看似简单而常见,其实却包含了诸如地域、民族、身份、交际、礼制、风俗、心理、交流等社会功能和文化意义。
谈及文化,不同的学科有各自的解释,迄今为止大概有二三百个关于文化的定义,都不尽完美。英国人类学家泰勒(E.B.Tylor)于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才把文化作了系统地表述,即“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这个定义给文化一个完整性的概念,但缺乏物质文化的内容,以至于后人又把实物加入文化的定义。文化的分类也是各呈纷争,有二元说、三元说、四元说、多元说,但三元说在学术界越来越多地被接受,即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从刺绣的用途和基本功能看,它属于物质文化范畴,是人们为满足生活需要创造的实物财富。但从刺绣的文化含义看,又可上升到精神文化领域。通过刺绣的制作、使用、装饰和造型,可以反映人们的文化心理、价值观念、审美意识、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从刺绣的早期图案看,使用的群体又具有等级制,并因时代而形成较严格的礼制,这又涉及到制度文化的内涵。
传统手工技艺是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市场化进程,有许多传统的手工艺日渐衰落而面临着生存的困境,于是,传统手工艺的命运自然也就引起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出发,当我们看到一件传统的手工艺品时,通常就需要了解它的发生和发展,了解它的渊源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了解围绕着它而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人文和自然因素的相互作用;不言而喻,还需要了解它的制作技术、装饰手法和外观表征;了解它可能伴随着的民族文化特征、地域共同的文化传统以及在这件艺术品上内涵着的作者的创作态度、审美观念和自我表现的看不见的一双双手。艺术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与理论,让我们在研究中更接近生活,更能捕捉到人的情感和信仰的踪迹,从而离开只是被人视为物质文化的误解。
导语摘要
人类发明了“针”,“针”赋予了人类广阔的物质文化空间。古人用骨针、兽筋实现“而衣皮苇”,无意识地产生了线的纫迹——刺绣。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这种无意识的纫迹逐渐发展成为人们所需的刺绣纹样。从无意识的使用到有意识的制作,再到基本功能的扩大,刺绣作为一种物质载体,在人类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产生并逐渐成为日常生活用品。除了实用性外,人们的心理感受、审美情趣和礼制观念等,也都通过刺绣这一载体有所表现。刺绣兼容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重属性,可称之为刺绣文化。中国的刺绣文化历史,是人类创造独特精致物质生活的历史,也是人类积淀深厚人文意蕴和艺术精神的历史。
作者简介
李宏复,女,满族,吉林人。先后就读于吉林大学考古系、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供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民族民间美术研究室,主要从事民族民间刺绣工艺文化研究。社会兼职: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少数民族服饰学会常务理事。论文《试论文化选择与博物馆教育》、《怎样抢救民族文物》、《应该重视民族博物馆的建设》、《一幅珍贵的民族画卷――百苗图》、《东北地区少数民族萨满造型艺术——民族学田野调查案例研究》、《中国传统枕文化》等30余篇,分别发表在《中国博物馆》、《美术观察》、《中央民族大学学报》、《中华文化画报》、《东南文化》、《大连大学学报》等刊物上。2003年论文《中国北方民族桦树皮器物的造型艺术》获吴文藻文化人类学三等奖。出版专著有:《枕的风情——中国民间枕顶绣》获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合著《手工刺绣》参与2006年民政部组织送书下乡活动。专著《萨满造型艺术》为“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社科研究项目。
目录
章 刺绣与时代
骨针纫迹
商周绣迹遗痕
春秋战国“衣以文绣”为尊
秦汉锦绣贸易通西域
魏晋南北朝异域之风
隋唐五代丝绸之路遗珍
宋代闺阁画绣
辽金刺绣文化兼容并蓄
元代绣佛妙品
明代“官”、“民”刺绣崛起江南
清代江南三织造局
跨时代绣师——沈寿与《雪宦绣谱》
当代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
第二章 刺绣与地点
华北地区
东北地区
华东地区
华中地区
华南地区
西南地区
西北地区
第三章 刺绣与图案
象征图案的解读
象征符号的载体
第四章 刺绣与工艺
常用术语
工具和用料
工序
技法
第五章 刺绣品类欣赏
企盼子孙繁盛与延年益寿的追求
希冀婚姻美满与家庭幸福的祈盼
富贵平安与富庶有余的渴望
友情长久的响往与仕途荣华的梦幻
俗中求雅的吉祥心理寄托
憧憬戏曲偶像的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图版目录
后记
内容摘要
人类发明了“针”,“针”赋予了人类广阔的物质文化空间。古人用骨针、兽筋实现“而衣皮苇”,无意识地产生了线的纫迹——刺绣。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这种无意识的纫迹逐渐发展成为人们所需的刺绣纹样。从无意识的使用到有意识的制作,再到基本功能的扩大,刺绣作为一种物质载体,在人类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产生并逐渐成为日常生活用品。除了实用性外,人们的心理感受、审美情趣和礼制观念等,也都通过刺绣这一载体有所表现。刺绣兼容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重属性,可称之为刺绣文化。中国的刺绣文化历史,是人类创造独特精致物质生活的历史,也是人类积淀深厚人文意蕴和艺术精神的历史。
主编推荐
李宏复,女,满族,吉林人。先后就读于吉林大学考古系、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供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民族民间美术研究室,主要从事民族民间刺绣工艺文化研究。社会兼职: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少数民族服饰学会常务理事。论文《试论文化选择与博物馆教育》、《怎样抢救民族文物》、《应该重视民族博物馆的建设》、《一幅珍贵的民族画卷――百苗图》、《东北地区少数民族萨满造型艺术——民族学田野调查案例研究》、《中国传统枕文化》等30余篇,分别发表在《中国博物馆》、《美术观察》、《中央民族大学学报》、《中华文化画报》、《东南文化》、《大连大学学报》等刊物上。2003年论文《中国北方民族桦树皮器物的造型艺术》获吴文藻文化人类学三等奖。出版专著有:《枕的风情——中国民间枕顶绣》获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合著《手工刺绣》参与2006年民政部组织送书下乡活动。专著《萨满造型艺术》为“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社科研究项目。
精彩内容
刺绣在我国普遍存在于广大的民间,其图案具有文化的象征意义。从刺绣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看,它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用品的装饰,还具有一定的文化含义和社会功能。无论是其文化的特性,还是在礼仪制度、等级高卑、人际交往、人生礼俗等方面,都表现出深刻地文化象征意义。刺绣图案所表现的各种纹样,都是承载象征意义的符号,传递着民间人们祈福求祥的信息,构成了刺绣造型艺术的吉祥象征符号系统。刺绣图案的造型艺术主要内容是由动物、植物、人物故事、建筑、器物、文字、几何形等组成的图案,其表现的文化象征符号——吉祥物,是以一种非语言的信息传递方式,通过象征意义反映人们的祈福观念和心理愿望。刺绣图案符号是其象征系统的表层结构,是物化的符号,而隐藏在符号背面的意义是其要表达的内容,是刺绣图案象征系统的深层结构,二者相互依托,缺一不可,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刺绣本身缺乏行为符号,它只是物化符号,但刺绣图案却具有行为符号的功能,可以沟通人际关系,反映人生礼俗。
巴尔特(R.Barthes)在《符号学原理》中指出:“符号学的研究目的,是根据构筑观察对象的塑像这一结构主义全部活动的企图本身,重构语言以外的符号作用体系的功能。” 刺绣图案就是观察的对象,是非语言的物化符号,通过符号而传递所表达的信息,寓意人们对多子多福、延年益寿、婚姻美满、家庭幸福、富贵平安、财富有余、友情长久、仕途荣华等具有象征意义观念的追求。列维-斯特劳斯在《野性的思维》中说:“利用这些单元来拟制出一个系统,这个系统扮演着观念与事实之间的综合者的角色,从而把事实变成记号。” 刺绣图案的象征系统,就扮演着人们的祈福观念和实现事实的综合体,一旦观念变成事实,这个事实也就成为永久的记号。如表示长寿的刺绣图案,常用鹿、鹤、猫、桃、松、柏、仙人、文字等纹样象征,表达了人们期盼长寿的观念,如果使用该刺绣的主体者实现了长寿的事实,那么就成为他人生的一个永久的记号。
刺绣图案的文化象征符号,是其整个象征系统的表层结构和深层意义的统一体,通过表层的物化符号反映深层的文化内涵,体现了民间妇女在绘画构思中的率直自然,表现了他们的纯朴观念和实现事实的心理愿望。如“刘海戏金蟾”、“狄仁杰赶考”、“牛郎织女”、“鱼跃龙门”、“鹤鹿同春”等图案,场面和内容刻画得微妙细腻、淋漓尽致。绣片上的刘海天真烂漫、活泼可爱,手执穿钱之绳撒向人间,把童子的天性和成仙的意境相结合,寓意财源兴旺、幸福美好。“鱼跃龙门”则表现了鲤鱼翻越波涛中的龙门,把神话传说中“鱼化龙”的故事描绘的活灵活现,以祝愿仕途高升、前途无限。“鹤鹿同春”的画面由仙鹤、瑞鹿和梧桐组成,仙鹤展翅欲飞,瑞鹿昂首站立,梧桐随风摇曳,充满了诗情画意,以此象征健康长寿。类似的图案很多,由此看出象征符号在刺绣图案中的具体应用。
刺绣图案所包括的纹样内容,除部分诗文外,都为中华民族传统的吉祥物,即狭义上的吉祥物,是某一民族经过长期历史形成的、约定俗成的祈福求吉物。祁庆富教授给传统吉祥物所下的定义为:“是以自然或虚拟的事物或形象寓意的一种象征物,是以人们在事物固有属性、特征的基础上经过着意加工而成,蕴含着追求美好愿望和理想的吉祥观念,表达出求致、获取对于人有利的一面,抵御、驱除、镇避对于人不利的一面。吉祥物属于象征物,但不是所有的象征物都是吉祥物。” 刺绣品上的吉祥物都是象征符号,其构成方式具有明显的中国民间文化特色,取意延长事物的自然属性和特点,以汉语的谐音、同音构成吉祥语词,提炼、加工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以字代物、以物表意的吉祥组合,都表达了吉祥物深层的文化内涵。美国学者爱伯哈德(Wolfram Eberhard)在《中国文化象征词典》中写道:“中国人是‘爱用眼睛的人’,对他们来说,每个字都是‘象征’而不是声音标记,象征才是书写的基本功能。直到近,中国的汉字还没有失去‘象征’的作用,例如他们的‘像’这个词,就含有图画的意思。费迪南德?莱森(Ferdinand Lessing)曾说:‘中国人的象征语言,以一种语言的第二种形式,贯穿于中国人的信息交流之中;由于它是第二层的交流,所以它比一般语言有更深入的效果,表达意义的细微差别以及隐含的东西更加丰富。’” 刺绣图案上的吉祥物就是语言的第二种形式,是中华传统民俗文化中的一个主要内容,是象征文化的集中体现,可以反映比语言表达更加深层的文化内涵。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