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22.5 4.7折 ¥ 48 全新
库存35件
作者[宋]陆游 著,张真 注评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4895326
出版时间2020-12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48元
货号29184930
上书时间2024-12-18
前 言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是我国南宋时期杰出的爱国诗人,也是著名的词人、史学家和散文作家。他以其绝妙的创作艺术、崇高的思想境界、洒落的人格魅力,被梁启超先生盛誉为“亘古男儿一放翁”。
陆游学渊源颇深,祖陆佃、父陆宰都是学问渊雅且出仕为官之人,其母唐氏是唐介的孙女,唐介曾任参知政事。而他本人又少年早慧,以恩荫授登仕郎,可以说他的人生本应是一帆风顺的。然而,陆游在二十九岁参加锁厅试时,取为,名次在秦桧之孙秦埙之前,因此得罪秦桧。次年,参加礼部试,名列,又以论恢复而语触秦桧。从此被秦氏忌恨,只得闲居故乡山阴,直至三十四岁方初入仕途。
绍兴二十八年(1158),已三十四岁的陆游被任命为福州宁德县主簿,次年,调福州决曹,又过了一年,调至都城临安。绍兴三十二年(1162)六月孝宗即位,十月,赐陆游进士出身。乾道元年(1165),陆游调任隆兴府(今江西南昌)通判,第二年以“结交台谏,鼓唱是非”的罪名被罢官。乾道五年(1169)十二月,朝廷征召已赋闲四年的陆游,任为夔州通判。两年后,他又应召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乾道七年(1171)十月,王炎幕府解散。此后几年,陆游先后在川中的成都、蜀州、嘉州等地任职,直到淳熙二年(1175),好友范成大知成都,陆游入范成大幕府。二人诗酒唱和,成莫逆之交。 有言官参劾陆游“不拘礼法”“燕饮颓放”,范成大迫于压力,将陆游免职。陆游索性自号“放翁”,在杜甫草堂附近浣花溪畔开辟菜园,躬耕于蜀州。
淳熙五年(1178),陆游诗名日盛,奉召返回临安,受到孝宗召见,先后任命为福州、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后因被给事中赵汝愚弹劾,陆游愤然辞官,重回家乡山阴。闲居山阴五年之后,淳熙十三年(1186),六十二岁的陆游被任为朝请大夫、权知严州事。两年后任满入京,官升军器少监,掌管兵器制造与修缮。绍熙元年(1190),陆游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陆游多次进言,痛陈备战、励治、减税、治民的道理,终以“吟咏专嘲风月”之罪名被罢官。陆游再次离开京师,此后二十年,除了曾经短暂赴京参修国史外,其他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山阴的田园农村中度过的。嘉定二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1210年1月26日),陆游因疾与世长辞。临终之际,留下绝笔《示儿》作为遗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去世时八十六岁,是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寿星,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高产作家和诗人。他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对后世影响深远。其词风格多样,有的清丽缠绵,真挚动人,与婉约派相近;有的慷慨雄浑,荡漾着爱国激情,是豪放一派,“其激昂感慨者,稼轩不能过;飘逸高妙者,与陈简斋、朱希真相颉颃;流丽绵密者,欲出晏叔原、贺方回之上”。(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陆游散文兼善众体,其中记铭序跋之类,或叙述生活经历,或抒发思想感情,或论文说诗,能体现他散文的成就。《会稽续志》称:“(陆游)学问该贯,文辞超迈,酷喜为诗;其他志铭记序之文,皆深造三昧;尤熟识先朝典故沿革、人物出处;以故声名振耀当世。”
陆游佳作极多,限于篇幅,只得割爱。本书精选陆游小品文七十余篇,这些文章的创作时间横跨半个世纪:起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七年(1157),陆游三十三岁,即出仕前一年;迄于宋宁宗嘉定元年(1208),陆游八十四岁。这半个世纪,也正是他走出个人生活、走向仕途、终又回归本真的半个世纪。全书按照创作时间分为三卷,每卷取陆游一句诗作为标题:卷一“早岁那知世事艰”,卷二“此行何处不艰难”,卷三“莫笑狂生老更狂”。另外,《放翁自赞》(四则)作于人生不同时期,是他在不同年龄阶段对自己的评价,一定程度上也是陆游的一个小传,我们将其作为全书首篇。
陆游曾做过我家乡瑞安的县主簿,入列瑞安名宦祠。瑞安还有多处纪念陆游之所,如旧县署西有陆公祠、放翁亭,两者连檐而建,祠前为亭。瑞安近年新建的明镜公园,其名也取自陆游诗《泛瑞安江风涛贴然》(一名《过瑞安江》),诗曰:“俯仰两青空,舟行明镜中。蓬莱定不远,正要一帆风。”邑人将陆游的主簿署址改为“瑞安公园”,陆公祠、放翁亭等皆为园中之重要景物。借辟建公园之际,取陆游此诗之语,以名桥、池、阁、厅,曰:仰青桥、明镜池、蓬莱阁、一帆厅。
或许是有了这样的因缘,从少年时代起,我就爱读陆游,写毕此书,好像是了了一桩深埋心底许久的心事。掩卷忽又长叹,好似前缘尚未曾了……
噫!亘古男儿一放翁!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是我国南宋时期杰出的爱国诗人,也是著名的词人、史学家和散文作家。他以其绝妙的创作艺术、崇高的思想境界、洒落的人格魅力,被梁启超先生盛誉为“亘古男儿一放翁”。
本书精选陆游小品文七十余篇,这些文章的创作时间横跨半个世纪。全书按照创作时间分为三卷,每卷取陆游一句诗作为标题:卷一“早岁那知世事艰”,卷二“此行何处不艰难”,卷三“莫笑狂生老更狂”。另外,《放翁自赞》(四则)作于人生不同时期,是他在不同年龄阶段对自己的评价,一定程度上也是陆游的一个小传,我们将其作为全书首篇。
他的小品文写得精整雄快,颇具特色,如《跋李庄简公家书》,仅数十字,便勾勒出李光的“英伟刚毅之气”,如在眼前,十分动人。 陆游的《入蜀记》与范成大的《吴船录》相仿,按日纪行,随行随记,颇具风致。
张真,浙江瑞安人,南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任温州大学瓯江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入选温州市百名社科青年骨干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戏曲小说、日本汉学、温州乡邦文史。
放翁自赞(四则)
卷一 早岁那知世事艰
云门寿圣院记
灊亭记
烟艇记
跋杲禅师《蒙泉铭》
复斋记
过柯桥馆、梦笔驿
过东流县
过澎浪矶、小孤山
登秋风亭、白云亭
巫山神女峰
谷帘水
卷二 此行何处不艰难
跋《关著作行记》
东屯高斋记
对云堂记
乐郊记
《东楼集》序
跋《岑嘉州诗集》
红栀子华赋
自闵赋
跋《晁百谷字叙》
抚州广寿禅院经藏记
跋《东坡诗草》
书巢记
焚香赋
跋《李庄简公家书》
天彭牡丹谱风俗记
姚平仲小传
卷三 莫笑狂生老更狂
严州重修南山报恩光孝寺记
重修天封寺记
跋东坡《七夕词》后
跋《渊明集》
《佛照禅师语录》序
居室记
镇江府驻扎御前诸军副都统厅壁记
南园记
祭朱元晦侍讲文
跋《槃涧图》
跋《王右丞集》
跋韩晋公《牛》
《普灯录》序
祭周益公文
东篱记
跋司马端衡画《传灯图》
《送岩电道人入蜀》序
天童《无用禅师语录》序
桥南书院记
万卷楼记
跋程正伯所藏山谷帖
笔墨纸砚
暴书及照书灯烛
饮食养生
京师贵戚香满尘
老儒闻人茂德
去国二十七年复来
苏东坡笑对人生
王仲信以书为命
僧法一掷钗谏友
黄鲁直平生快事
有米何须巧妇
晁之道恨无著文章处
唐仲俊老而不衰
长夜之饮
诗谶盖有之
思鲈亭
苏东坡为赵令畤改字
肃王使人骇服
潘逍遥诗
世言东坡不能歌
王性之怀才不遇
李白有索客之风
孙少述、王介甫之交
何须出处
李廌遇东坡而不第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是我国南宋时期杰出的爱国诗人,也是著名的词人、史学家和散文作家。他以其绝妙的创作艺术、崇高的思想境界、洒落的人格魅力,被梁启超先生盛誉为“亘古男儿一放翁”。
本书精选陆游小品文七十余篇,这些文章的创作时间横跨半个世纪。全书按照创作时间分为三卷,每卷取陆游一句诗作为标题:卷一“早岁那知世事艰”,卷二“此行何处不艰难”,卷三“莫笑狂生老更狂”。另外,《放翁自赞》(四则)作于人生不同时期,是他在不同年龄阶段对自己的评价,一定程度上也是陆游的一个小传,我们将其作为全书首篇。
他的小品文写得精整雄快,颇具特色,如《跋李庄简公家书》,仅数十字,便勾勒出李光的“英伟刚毅之气”,如在眼前,十分动人。 陆游的《入蜀记》与范成大的《吴船录》相仿,按日纪行,随行随记,颇具风致。
张真,浙江瑞安人,南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任温州大学瓯江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入选温州市百名社科青年骨干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戏曲小说、日本汉学、温州乡邦文史。
放翁自赞(四则)
其一
遗物以贵吾身①,弃智以全吾真②。剑外江南③,飘然幅巾④。野鹤驾九天之风,涧松傲万木之春。或以为跌宕湖海之士⑤,或以为枯槁陇亩之民。二者之论虽不同,而不我知则均也。(淳熙庚子,务观自赞。时在临川,年五十有六。)
其二
名动高皇,语触秦桧。⑥身老空山,文传海外。五十年间,死尽流辈。老子无才⑦,山僧不会⑧。
其三
皮葛其衣,巢穴其居。烹不糁之藜羹⑨,驾秃尾之草驴。闻鸡而起,则和宁戚之牛歌⑩;戴星而耕,则稽氾胜之农书。谓之瘁则若腴,谓之泽则若癯,虽不能草泥金之检,以纪治功,其亦可挟兔园之册,以教乡闾者乎?(周彦文令画工为放翁写真,且来求赞,时年八十。)
其四
进无以显于时,退不能隐于酒。事刀笔不如小吏,把锄犁不如健妇。或问陈子何取而肖其像,曰:是翁也。腹容王导辈数百,胸吞云梦者八九也。(陈伯予命画工为放翁记颜,且属作赞。时开禧丁卯,翁年八十三。)
【注释】
①遗物以贵吾身:泯灭物我的界限,舍弃对外在事物的执着,以保养自己的身心为重。
②弃智以全吾真:抛弃智巧,以保全自己初的那份天性。
③剑外江南:即蜀中和江南。剑外,四川北部有剑门关,关南的蜀中地区称剑外。陆游此前在蜀中将近十年,此时任提举江西常平茶盐公事,治所在今江西抚州,属广义上的江南地区。
④幅巾:不戴帽子,用方巾束住头发。是儒雅潇洒的装束。
⑤湖海之士:形容豪放的江湖游侠。
⑥“名动”二句:意指作者二十九岁遭秦桧所黜之事。陆游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三年(1153)参加锁厅试时,被取为,秦桧之孙秦埙则列为第二,秦桧大怒。次年,陆游参礼部试,名列,为秦氏黜落。由此,陆游被秦桧嫉恨,仕途受阻。详见《宋史》本传。
⑦老子无才:这里指学道,意即无学道之才。
⑧山僧不会:这里指学佛,意即不能领会佛法的妙旨。
⑨不糁(sǎn)之藜羹:即没米的藜菜羹,泛指粗劣的食物。糁,米粒。
⑩宁戚之牛歌:宁戚,春秋时卫国人,少时家贫,怀才不遇,为人挽车,曾自作《饭牛歌》。后为齐桓公所重用,任齐国大司田。
……
【赏读】
赞,是古代一种文体,一般是对某人或对某事的赞颂,如像赞、赞评等。从宋代开始,“自赞”逐渐流行,我们所熟知的苏轼、黄庭坚、杨万里、陈亮等名家,都有自赞传世。按照“赞”这种文体的本意,“自赞”就应该是自己赞颂自己,但如果真的这样自吹自擂、自卖自夸,则又不免自掉身价,甚或令人作呕,适得其反。因此,作者在“自赞”时往往要煞费一番苦心。既要“赞”出自己的与众不同,又不能显得过于露骨;既要“自赞”,又要略带一点“自嘲”。而佛门偈语式的偈赞,就成了好的选择。偈赞可以一本正经,也可以嬉皮笑脸;可以把自己踩在地,也可以把自己捧上天。在雅俗相杂、散韵结合的用语里品味其中的禅机,实属妙不可言。放翁老先生的这四篇自赞,就是经典之作。
篇赞作于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作者五十六岁。早在四年前,他就带着“放翁”这个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别号离开了蜀中,结束了他一生中一次亲临前线的军旅生涯。他自称“放翁”,当时是颇含着一把辛酸泪的。所谓放翁,就是放浪形骸、甚至是被放逐的老翁。事实确实是这样。在离开蜀中前,他任知嘉州事,有人告他在任内颓放,遂遭罢免,改主管台州崇道观。这是一个有职无事的闲差,也叫给祠禄。旋又除叙州事。未到任,又奉诏回京,除提举福建常平茶盐公事。到福建不满一年,又奉诏回京,改提举江西常平茶盐公事。不满一年,又奉诏回京,才到严州,许免入奏。未几,改给祠禄,回乡闲居。
篇自赞是他在提举江西常平茶盐公事的短期任上所作的。其实上述的频繁调任虽然只是这前后数年间之事,但却是放翁整个宦海生涯的缩影。放翁先生很知道得失、用舍、行藏、进退之间的微妙关系,所以他一开篇就说“遗物以贵吾身,弃智以全吾真”。物我两忘、贤愚不问,剑外也好,江南也罢,我就飘然束一幅巾,像野鹤乘驾九天之风,又好似涧松傲视万木之春。有人见我这样子,或以为是跌宕湖海之士,或以为是枯槁陇亩之民。等读者诸君都以为放翁会继续顺着他们说的时候,谁知老先生笔锋一转,呵呵一声,你们都错了,你们都不懂老夫!于是大家都惊呆了。正想知道老先生会说些什么,然而此篇已经戛然而止,留下的只有无限的回味。
第二篇自赞,作者没有署明年月,也没有说时年几何。但距他二十九岁遭秦桧所黜算来已有“五十年”,此时的放翁早已过了古稀之年。“五十年”前语触秦桧的往事,现在回忆起来可以很潇洒,但当时是怎么过来的呢?当年就名动高皇的陆游,此刻早已文传海外,但又怎么样?只不过是身老空山,于世何补?但要执着的老先生真的放空自己又谈何容易?有人说可以学道,学道老夫无才;有人说可以学佛,学佛老夫不会。那么,老先生可以做什么呢?这就是第三篇自赞要说的话题了。
第三篇自赞作于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陆游八十岁。暮年的放翁,生活算不上清苦,但也不能说富裕。因此,第三篇自赞开头就说自己穿的是皮葛之衣,住的是巢穴之所,吃的是没米的藜羹,骑的是秃尾的草驴。闻鸡而起,戴星而耕,尚能自食其力,不须摇尾乞怜。你说他瘦,身上还有点肉;你说他胖,称起来其实也没几两。袖口里虽只剩下清风,肚子里倒还有些墨水,虽不能为皇帝封禅大典献泥金牒册之劳,不是还能给乡里蒙童教些识文断字之法嘛!
第四篇自赞作于宋宁宗开禧三年(1207),陆游八十三岁,即去世前两年。此篇立意更高,更带有自我总结的性质。老先生自认为自己这一生,进无以显于时,退不能隐于酒,玩弄刀笔不如衙门一小吏,下田耕作又不如农村一健妇。老友陈伯予请人给放翁画像,那么,很尖锐的问题来了:这样一个一无是处的老翁,你要画工怎么画?画什么?陈伯予笑道:“不要慌!坐在你面前的这个老翁啊,肚里装得下数百个像王导那样的人物,胸中藏得住八九个气象万千的云梦之泽。”这话当然是放翁的自道,只不过借老友的口说出来而已。
将这四篇自赞合看,更可以体会出放翁先生自晚年以来心境的变迁与升华。篇还在似自嘲非自嘲、似自赞非自赞的欲言又止、欲说还休的阶段。说明他对仕途还有留恋,对家国还很放不下心。第二篇就转而公然以自嘲为主,学道、学佛让别人学去,我就是我。第三篇其已进入人生的后一个阶段,老先生重回现实,天生我材必有用,起码还能教教村塾蒙童。第四篇,八十余年的岁月,在历史长河中确实不过是极为短暂的一瞬间,但对一个生命个体来说,无论在哪个时代都不算短。放翁何以能历经宦海沉浮,而始终保持微笑?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放翁老先生的一生,是执着的一生;放翁老先生的一生,也是潇洒的一生!
云门寿圣院记
云门寺①自晋唐以来名天下,父老言昔盛时,缭山并溪,楼塔重复②,依岩跨壑,金碧飞踊,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归,游观者累日乃遍,往往迷不得出,虽寺中人或旬月不相觌③也。入寺,稍西石壁峰为看经院,又西为药师院,又西缭而北为上方。已而少衰,于是看经别为寺曰显圣,药师别为寺曰雍熙,后上方亦别曰寿圣,而古云门寺更曰淳化④。
一山凡四寺,寿圣小,不得与三寺班⑤,然山尤胜绝。游山者自淳化,历显圣、雍熙,酌炼丹泉⑥,窥笔仓⑦,追想葛稚川⑧、王子敬⑨之遗风,行听滩声⑩,而坐荫木影,徘徊好泉亭上,山水之乐,餍饫极矣。而亭之旁,始得支径,逶迤如线,修竹老木,怪藤丑石,交覆而角立,破崖绝涧,奔泉迅流,喊呀而喷薄,方暑,凛然以寒,正昼仰视,不见日景。如此行百余步,始至寿圣,崭然孤绝。老僧四五人,引水种蔬,见客不知拱揖,客无所主而去,僧亦竟不知辞谢。好奇者或更以此喜之。
今年予来南,而四五人者相与送予至新溪,且曰:“吾寺旧无记,愿得君之文,磨刻崖石。”予异其朴野而能知此也,遂与为记。然忆为儿时往来山中,今三十年。屋益古,竹树益苍老,而物色益幽奇,予亦有白发久矣,顾未知予之文辞亦能少加老否?
寺得额以治平某年某月,后九十余年,绍兴丁丑岁十一月十七日,吴郡陆某记。
【注释】
①云门寺:在绍兴城南三十余里处,始建于东晋,陆游少时曾读书于此。
②重复:重重叠叠,形容楼塔之多。
③觌(dí):见,相见。
④“于是”四句:意为看经院独立于云门寺,自成一寺,名为显圣寺;药师院独立为雍熙寺;上方独立为寿圣寺;而古云门寺则更名为淳化寺。
⑤班:同等,并列。
⑥炼丹泉:相传葛洪曾在此炼丹。
⑦笔仓:实云门寺一枯井,相传王献之曾隐居于此练字。
⑧葛稚川(约281~341):即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东晋著名道士、医学家、炼丹术家。
⑨王子敬(344~386):即王献之,字子敬,王羲之子,东晋书法家、散文家、诗人。
⑩滩声:水激滩石发出的声音。
……
【赏读】
此文作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七年(1157),陆游三十三岁。
陆游早年的人生颇不顺利。二十九岁参加锁厅试时,取为,名次在秦桧之孙秦埙之前,因此得罪秦桧。次年,参加礼部试,名列,又以论恢复而语触秦桧,复为秦氏黜落。从此被秦氏忌恨,只得闲居故乡山阴,此文便作于此时。
有学者以为此文是陆游“赴福州宁德县主簿任,道经云门寺”时所作,盖可商榷。陆游初任福州宁德县主簿,事在绍兴二十八年(1158),彼时心境与此文有很大的不同。有其赴宁德途经温州瑞安时所作的《泛瑞安江风涛贴然》(一名《过瑞安江》)为证,诗曰:“俯仰两青空,舟行明镜中。蓬莱定不远,正要一帆风。”这是陆游首次出仕,其内心的激动之情与远大的政治抱负,借助江天一色的广阔景象,在诗中表露得淋漓尽致。而反观此文则不然。
云门山是陆游儿时往来之所,至今三十年。“屋益古,竹树益苍老,而物色益幽奇”,且徜徉其间,“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归,游观者累日乃遍”,沿途更可以“酌炼丹泉,窥笔仓,追想葛稚川、王子敬之遗风,行听滩声,而坐荫木影,徘徊好泉亭上,山水之乐,餍饫极矣。而亭之旁,始得支径,逶迤如线,修竹老木,怪藤丑石,交覆而角立,破崖绝涧,奔泉迅流,喊呀而喷薄,方暑,凛然以寒,正昼仰视,不见日景”,似乎无限风光在山中。但是,他觉得自己老了,老得已经“有白发久矣”。受到排挤,看不到出路的陆游,经过儿时旧游之地,故有此今昔之慨。
走笔至此,笔者不禁想起前不久也曾重返那个让我度过少年时代的老屋。后与某友闲谈,友忽曰:“兄有白发矣。”某愕然,若有所失。今又重览此文,不禁慨然。
灊亭记
灊山道人广勤①庐②于会稽之下,伐木作亭,苫之以茅③,名之曰灊亭,而求记于陆子。
吾闻乡居邑处,父兄子弟相扶持以生、相安乐以老且死者,民之常也。士大夫去而立朝,散之四方,功名富贵,足以老而忘返矣,犹或以不得车骑冠盖雍容于途,以夸其邻里,而光耀其族姻④为憾。惟浮屠师⑤一切反此,其出游惟恐不远,其游之日惟恐不久,至相与语其平生,则计道里远近、岁月久暂以相高。呜呼!亦异矣。勤公⑥之心独不然,言曰:“吾出游三十年,无一日不思灊。”而适不得归,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