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货速发】只赢不输(7)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货速发】只赢不输(7)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27.9 7.0折 40 全新

库存7件

天津津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马丁·本耶格伽德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8129725

出版时间2014-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0元

货号23456302

上书时间2024-12-18

易安居书舍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只赢不输”是一种完美的状态,它意味着你能够在追求事业成功的同时,把个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经营得同样精彩。
    每当预定的目标没有完成时,我们总是不自觉地延长工作时间。渐渐地,工作侵占了我们的夜晚和周末,偷走了我们与亲友共享的时光。日复一日,我们在失衡的怪圈中越陷越深,想做而未做的事情越来越多,视野越来越狭窄,健康也亮起红灯。这真的是我们想要的生活吗?日子可以不必这么过!
    为了找到一条不必赔上生活也能事业有成的新路,两位作者开始满世界寻找一种新的榜样:一群事业上超级成功,同时又生活得幸福而平衡的创业者们。这25位新生代创业明星在书中站出来现身说法,讲述自己如何在经营事业的过程中提高效率,避免精力和时间的浪费,从而在实现工作游刃有余的同时,更能从容兼顾生活之乐。
    你可以继续为了工作而“暂时”放弃其他,或者你可以趁早意识到,只有相信并用心,平衡的生活才会来。“只赢不输”是完全可能的,并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追随的趋势。

作者简介

   马丁 本耶格嘉德
  曾经是麦肯锡管理咨询师的马丁痛恨在那里度过的15个月,这毫无平衡感可言的15个月简直太长了!马丁发誓要找到一条通往成功的新路。
      如今,年仅35岁的马丁已是极为成功的创业孵化器“唤雨人”的联合创始人。事业有成的他每周很少工作45个小时,他看成堆的电影,跑马拉松,广泛阅读,每年都花上8周时间与家人一起环游世界,为自己充电。

   乔丹·麦尔纳
      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同时还是世界范围内获得剑桥大学“创业学学位”的九名学员之一。为了能同时获得财富、乐趣、健康、留给亲友的时间和自主规划日程的可能性,乔丹自己创建了一个互助社区,帮助创业者们找到合作伙伴。此外,他还是纽约金融杂志AiCIO的特约编辑、牛津大学的演讲嘉宾。



目录

 

  1 找到创业好搭档
 2 驾驭能量的浪潮
 3 先做小试验
 4 每天要睡够
 5 敢于与众不同
 6 别怕点子小,动起来最重要
 7 以人为本
 8 走出车库
 9 别太卖力
 10 掌握倾听的艺术
 11 玩转新科技
 12 改变大脑的构造
 13 瞅准时机
 14 磨刀不误砍柴工
 15 让能量交相辉映

 第二章 换个方法做事情
 1 谁说开会只能干坐着?
 2 做完今天的事儿就回家
 3 学点儿别人不知道的
 4 为头脑叫暂停
 5 一门心思,做最最重要的事

 第三章 跳出时间陷阱
 1 拔下插头,重新启动
 2 “想办法搞定他”?没必要!
 3 每年多出一个月
 4 气头上千万别发邮件
 5 当断则断
 6 精简身边的一切
 7 拿起潜望镜
 8 避开掠夺成性的人
 9 不做控制狂
 10 给商业计划书瘦身
 11 别再藏着掖着啦
 12 学会聪明地找钱
 13 不要让科技控制你
 14 做商界的和平主义者

 第四章 当前路崎岖时
 1 热爱挑战
 2 在危机中看到机遇
 3 凡事总有解决办法
 4 多试几次
 5 永远不嫌晚

 第五章 平衡,从最初的设计开始
 1 把平衡当作出发点
 2 做足准备
 3 8-8-8
 4 提前做好备用计划
 5 别宅在屋里,多出去走走
 6 挑你最喜欢的地方生活
 7 广撒网
 8 寻找未来的朋友
 9 投入全副精力
 10 保持简洁

 第六章 刷新心态
 1 想做就做,别再推迟
 2 发现事物好的一面
 3 像重视孩子一样重视平衡
 4 在家庭生活中创造心流时刻
 5 回馈社会,拓宽视界
 6 重新思考自律的意义
 7 团队也需要平衡
 8 别把工作跟自己划等号
 9 错过一些又何妨
 10 找到你的氧气面罩
 11 从所做的每一件事中学习

 第七章 现在就行动
 1 开足马力,只做一小时
 2 随时随地动起来
 3 把最不愿做的事先做掉
 4 寻找意义
 5 找出时间陷阱
 6 明天,给自己放一天假



内容摘要
“只赢不输”是一种完美的状态,它意味着你能够在追求事业成功的同时,把个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经营得同样精彩。
    每当预定的目标没有完成时,我们总是不自觉地延长工作时间。渐渐地,工作侵占了我们的夜晚和周末,偷走了我们与亲友共享的时光。日复一日,我们在失衡的怪圈中越陷越深,想做而未做的事情越来越多,视野越来越狭窄,健康也亮起红灯。这真的是我们想要的生活吗?日子可以不必这么过!
    为了找到一条不必赔上生活也能事业有成的新路,两位作者开始满世界寻找一种新的榜样:一群事业上超级成功,同时又生活得幸福而平衡的创业者们。这25位新生代创业明星在书中站出来现身说法,讲述自己如何在经营事业的过程中提高效率,避免精力和时间的浪费,从而在实现工作游刃有余的同时,更能从容兼顾生活之乐。
    你可以继续为了工作而“暂时”放弃其他,或者你可以趁早意识到,只有相信并用心,平衡的生活才会来。“只赢不输”是完全可能的,并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追随的趋势。

主编推荐

   马丁 本耶格嘉德
  曾经是麦肯锡管理咨询师的马丁痛恨在那里度过的15个月,这毫无平衡感可言的15个月简直太长了!马丁发誓要找到一条通往成功的新路。
      如今,年仅35岁的马丁已是极为成功的创业孵化器“唤雨人”的联合创始人。事业有成的他每周很少工作45个小时,他看成堆的电影,跑马拉松,广泛阅读,每年都花上8周时间与家人一起环游世界,为自己充电。

   乔丹·麦尔纳
      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同时还是世界范围内获得剑桥大学“创业学学位”的九名学员之一。为了能同时获得财富、乐趣、健康、留给亲友的时间和自主规划日程的可能性,乔丹自己创建了一个互助社区,帮助创业者们找到合作伙伴。此外,他还是纽约金融杂志AiCIO的特约编辑、牛津大学的演讲嘉宾。



精彩内容

   【引子:打破传统看法的误区】
  从前,事情曾经很简单,我们可以依赖以下这些基本的原则:
  工作越努力,挣到的钱就越多
  想要成功,就得牺牲
  取得成功是很难的
  是当个顾家的人,还是当个事业型的人,你必须在两者间做出选择
  拥有平衡的生活,那是退休后,或者把公司卖个好价钱之后才能实现的事
  哪有时间一切兼得
  人应该不断地逼着自己向前走,这是必须的
  工作努力的人才能取胜
  花在工作的上的时间越长,你的影响力就越大
  创业就意味着很多年别想放假
  想陪家人和朋友,只能等周日了
  如今,这些看法不再正确。我们面对着一个全新的现实。
  欢迎来到只赢不输的时代。
  【前言:熊掌和鱼】
  充满遗憾的人生
  “我搞砸了。”说这句话的人是沃尔玛的创始人山姆·沃顿(SamWalton),1982到1988年间的美国首富。在临终的病榻上,他发出了这句喟叹,因为他意识到自己对儿孙辈一点都不了解,妻子也只是出于责任才留在身边。这一辈子,他一心只想着追求事业成功,做是做到了,可后才明白自己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山姆忽略了人生中另外一些重要的东西,他没能拿出时间来跟家人建立亲密的关系,并把它维系下去。悲哀的是,这不是特例,世上还有无数类似的人,他们的事业没有山姆这么成功,可到后也用同样苦涩的感慨总结了自己的一生。
  我们或许会认为,位高权重的人更容易跌入这个陷阱,因为他们背负着巨大的责任,让他们分心的事情也特别多。但事实是,山姆的例子在各行各业、不同职位的人们的身上重复上演着:从创业者到白领到公务员,从CEO到普通员工,都有人遭遇类似的困境。家庭破裂了,友情岌岌可危,健康也亮起红灯,这样的人生迟早将充满遗憾。若是有人问起,人生中重要的事情是什么,绝大多数人都会飞快地回答说,是家庭、朋友和健康。那么,导致感情破裂、引发健康问题的罪魁祸首是什么呢?没错,你猜对了:是工作。
  在日本,太多的人死于过度工作,以至于他们对此有个专门的称呼:Karoshi,也就是过劳死。尽管过劳死属于情况,但过度工作的问题已经对我们人生的方方面面都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毕竟,咱们绝大多数人活着不是为了避免糟糕的灾难,而是想积极找出好的方法,追求圆满而精彩的人生:摘得成功的果实,同时也能有时间和精力来享受它的甘美滋味。
  成为事业成功的创业家或商业巨子,同时还能拥有平衡的生活,这难度也太大了吧。每一个初创的企业都是小小的奇迹,就像火箭升空一样,需要极其强大的能量才能助推它离开地面。把亲手创办的企业做大做强,让它声名远播,而且能持续地发展下去,这也需要无数的心血。面对这么巨大的挑战,既要有时间和精力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同时还能拥有幸福、完满和平衡的生活,把这辈子过得了无遗憾,真有这个可能吗?
  答案是肯定的。我们会告诉你怎么做。

  两全其美
  从创业线,我们带回了振奋人心的消息:如今,或许是历史上次,鱼与熊掌可以兼得了。你既能把朋友和家人摆在位,同时还能白手起家、成功创业、收获财富。你再也不必下班回到家后发现孩子已经睡着,当朋友约你周五晚上喝喝啤酒或是周末去踢球时,你也用不着推辞了。每年拿出六到八周的时间去旅行,或是做一些工作之外、能为自己“充电”并拓宽视野的事情已经不只是可行而已,它们越来越像是先决条件:如果你想获得可持续的效率,就一定要这么做。
  随着我们对人的身体、思维和行为动机的运作机制了解得越来越深,加之当今时代的挑战也需要全新的技能才能应对,有一件事变得越来越清楚:拼死拼活地工作不再是的办法。既能取得事业成功,同时还能生活得幸福快乐,如今二者终于可以兼得。我们称之为“两全其美”。从此事业与人生不再是竞争关系了,同时这也意味着,“想要成功就必须做出牺牲”这一古老的信念正在迅速过时。
  可是,幸福生活跟商业书籍有何瓜葛?比起满腔愤懑的人来,幸福快乐的人对待别人的态度更友善,对世也更有益。幸福的人精力更充沛,更容易帮助他人。每个人终究都要离开这个世界,“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信条对谁都适用。因此,符合逻辑的结论就是,我们要为自己的幸福快乐负起责任来,在这一辈子里尽力收获更多的幸福时刻。
  一个人过得是否幸福,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基因、教养、对终身伴侣的选择,以及跟亲近的人的关系。但是,几乎在所有研究中,工作都被认为是影响幸福的前五大决定因素之一。工作内容是什么,跟谁一起工作,这些问题都很重要。工作时长也是,如果我们一年365天,每天都工作16个小时,这很难谈得上长远幸福吧。
  反过来说,如果有人勒令我们一个小时的工作都不准做,我们的幸福感也会大打折扣。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幸福区间”是每周工作30到60小时。一般说来,这个区间的点意味着我们还有不少其他事情要做,或是手头上的事情没能让我们全情投入。在点,我们做的是自己的项目,搭档也让我们浑身充满干劲,而且没有其他大事分心。
  的悲哀就是为了追求成功,迫使自己超量工作,打破了幸福区间的值。尽管意图是好的,结果却十分讽刺:工作效率遭到破坏,损失变成了双倍。本该拥有的幸福感降低了,本该取得的成就也打了折扣。商界里有很多人把每周的工作量主动削减了10到20个小时,结果他们变得更开心、更成功了。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或许你也能成为其中的一员。

  收益递减定律
  咱们来看个例子。上学的时候,大部分人都学过“收益递减”或“边际收益递减”这个概念吧。它的核心概念就是,从初的付出中我们得到了大量价值,但随后,同样的付出得到的回报却越来越少,到了某一个点上,回报变成了零或负数。
  我们一直在凭直觉运用这个法则。比如说浇花,杯水非常有用,可我们不知道它是否需要第二杯,等到浇完第三杯,花就给淹死了。如果你曾经拜托别人在你出门旅行期间帮忙浇花,你多半会这样说:“水够了就行,别浇太多啊。”
  十九世纪初期,身兼英国经济学家、政治家、百万富翁、作家等多重身份的大卫·李嘉图(DavidRicardo)提出了边际收益递减定律,随后它成了重要的数学定律之一。如今我们知道,这条定律也适用于生活中其他方面。
  生产计划人员运用这条定律已有一百多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广告业也成了它的忠实拥趸。前一千份广告效果很好,接下来的一千份表现平平,后一千份压根就不值得做。
  运动员和教练也懂得这个道理。在2007年9月30日的柏林马拉松大赛上,埃塞俄比亚长跑运动员黑·格布雷希拉希耶创造了2:04:26的世界纪录。在比赛前的那些年月里,他可不是没日没夜地训练的,相反,他找到了的训练强度,因而打败了无数训练时间比他长得多的竞争对手。

  你的效率是多少?
  在工作、学习、创业和职业生涯中,绝大多数人都曾经尝过把精力用到极限的滋味。我们工作得太卖力,以至于一点效率都没了。洞察力消失了,力气和干劲都没有了,要休息好些天、甚至好几个星期才能缓过劲儿来。美国创业家、营销大师、博主和畅销书作者赛斯·高汀(SethGodin)就曾写道,早年的时候,有一次他为了赶上交活的期限,在办公室里待了一个月,一直连轴转。工作的成果还算不错,可他把自己逼得太紧,结果元气大伤,一直病了半年。这纯粹是因为他工作得太卖力,在收益递减的道路上走得太远。单从一个月看,他的收益还不错,可要从七个月来看,平均效率就低得惊人了。所以,你的效率是多少?如果只考虑完成的工作量,你觉得自己每周应该在办公室里待多少小时?30小时?70小时?100小时?
  大家可能会想,这要看工作性质是什么。一点没错。如果我们做的是比较机械的工作,不太需要动脑子、发挥创意或是跟别人合作,那咱们的工作时间越长,干完的活儿就会越多。但航空管制员或心脏科医生就不是这样。一个行为需要人聚精会神的程度越低,它能持续的时间就越长。谁都不想让航空管制员每周在指挥屏幕前一坐就是100小时吧。
  有些工种跟效率关系不大,有些却大有关联。
  身为创业者和领导者,我们对事业充满激情。我们有梦想,也有勇气去追梦。我们浑身上下充满了干劲。可是,我们的工作性质跟“按部就班”相差十万八千里。我们更像是航空管制员,要想漂漂亮亮地完成工作,就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重大选择,还得会跟别人合作。
  然而,还是有不少人相信,要是每周工作70小时,那肯定比每周工作50小时成就更大。不少工种的确是这样的,比如操作每小时焊接10个零件、或是半小时装满5箱茶包的机器。但要说起创业者要做的事,咱们就得换个新逻辑了。
  当然,这话不能简单地理解,我不是要你放下工作,离开办公桌,窝到沙发上去。实际上,有意思的地方不在于“工作”还是“不工作”。真应该有人发明一个比“工作”更好的词儿才对,因为新一代的创业者和经理人并不“工作”。我们游戏,我们做自己热爱的事情,施展才华,实现梦想。
  比起传统的工人或白领,我们跟运动员、音乐家和雕塑家更为相似。可是,即便是艺术家和运动员也会遇到边际收益递减的问题。要说灵感对伟大作品的重要性,没人比画家和作家更清楚了。每周坐在画布或桌前干等上一百个小时,你是找不到灵感的。这里头还差点东西。而在这幅拼图中,平衡就是十分重要的一片。

  胆小鬼才追求平衡?
  在这本书中,我们会多次谈到平衡的概念。我们所说的平衡,指的是“你眼中的美好人生”。我们无意得知你的遗愿清单,也无需知道你想如何分配时间。我们要做的是促使你深入思考这个概念,做出明智的选择,并且有勇气用适合你的方式来设计自己的人生。
  现在你可能在想:“平衡?这词听上去无趣又软弱,一点意思也没有。我才不想要平衡呢,我想要的是精彩的人生,干几件轰轰烈烈的事,功成名就,还要来个刺激的风筝冲浪。”
  或许你是对的,或许你应该把这本书送给某个情感细腻的亲戚。但是,再听我们说两分钟吧。为什么?因为如果你想过上心目中的理想生活,或许平衡正是关键的一环。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理想的生活是以下这些因素的总和:
  跟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擅长某件事
  实现财务自由
  身心都健康,自信又有活力
  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为某些崇高的目标积极奉献心力

  要把上述这些事情都做到,让每一样都成为生命中的重要部分,那可真要费一番工夫。你得花心思好好想想,制定睿智的策略。你需要平衡。无论我们多么热爱工作,如果无暇兼顾其他,持久的幸福是肯定谈不上的。除了工作之外,我们还需要爱和被爱,尝试各种各样的经历和体验,享受运动的乐趣,跟新老朋友共度欢乐时光。
  话又说回来,如果我们每周只工作十个小时,其余的时间都忙着开派对、看电视、花别人的钱,那我们肯定也会因为没能实现心中的目标而感到遗憾。这里我们要说的重点是:无论我们喜不喜欢“平衡”这个说法,人生中的确存在着平衡或失衡。唯有我们自己才能察觉到,也唯有我们自己才能采取行动,去追求平衡。追求平衡绝非胆小鬼做的事,够胆量的人才敢去寻找它。而且,它肯定是找得到的。

  硬汉型和遭罪型?老早过时啦!
  如果说追求平衡是勇者的行为,那硬汉式的做法算什么呢?所谓“硬汉型”,就是那种吹嘘自己为了一项重要工作,接连一周都每晚只睡两小时的人。这种做法不值得敬佩了吗?没错。随着对身体和大脑的运行机制越来越了解,人们渐渐意识到,这种活法与其说是值得敬佩,还不如说是愚蠢透顶。这样熬一天下来,我们压缩了睡眠、休闲和锻炼的时间,看似提高了效率,但损失的其实更多。
  千万别误会我们的意思。不断鞭策自己,追求绩效,这依然是值得努力去做的。比如说,打破自己十公里长跑的记录、学习一项新技能(尽管它很难)、精心设计并执行一次完美的销售演示,这些都值得敬佩。可是,把自己逼到疲惫不堪的份儿上,降低了总体的工作效率,自己也因此弄得萎靡不振,这纯粹是干蠢事啊。
  有些人更倾向于扮演遭罪型的角色,一天工作16小时,自己都可怜起自己来。要是再哀叹几句,抱怨一会儿,好赢得别人的同情,这种怪怪的愉悦感会变得更加强烈。可说实话,感觉真有那么好吗?每个人身边大概都有这样子的老阿姨,人家诉起苦来,版本可比这个高级多了,更生动,也更没完没了。你真愿意变成那个样子?
  内省总是比较难,但你可以想想看,身边有没有谁时不时地扮演硬汉型或遭罪型的角色?或许是朋友,或许是同事,他们喜欢吹嘘自己工作多么卖命,或是哀叹自己做出了多少牺牲。恐怕句话还没说完,你就看穿了他们的真实意图,是不是这样?要记住,当你这么做的时候,别人一样能看穿你。

  寻找新榜样
  2009年冬日的一天,我们两个(马丁和乔丹)在哥本哈根次见面了,合写这本书的想法就是在那天产生的。我俩发现,除了都是创业者之外,我们两人还有个共同的兴趣:为野心勃勃的创业者和经理人寻找一条新路,让大家不必赔上生活,也能事业有成。
  过去两年来,我们一起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我们采访了上百名创业者,想找到事业上极为成功,生活又非常幸福与平衡的例子。这样的人可谓是“异类”,他们颠覆了人们往常对成功和牺牲的看法。我们很快就发现,真有这样一股潮流在涌动:工作方式的确发生了变化,变得更加可持续,更加人性化了。
  这些创业者都非常慷慨大度,坦诚地跟我们分享他们的经验,讲述他们如何做到这些常人眼中不可能的事。我们由衷地敬佩他们。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在过去十年中创富的。凭着与常识迥异的工作态度和全新的工作方法,他们的效率比普通的创业者高出好几个数量级。与此同时,他们还很重视生活质量。在创建企业的同时,他们跟家人和朋友保持着亲密的关系,尽享人际关系带来的快乐,而且他们还有时间周游世界,享受人生中一切美好。更让人惊异的是,这些创业者执掌的并不是养家糊口型的小生意,也不是那种个性小铺,而是足以改变行业的、价值数百万美元(甚至数十亿)的大企业。原因很简单:他们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两全其美的做法。

  好建议
  本书是由65篇小文章组成的,每一篇都跟只赢不输的主旨紧密相关,有些讲的是做事方法,有些讲的是思维方式。我们把以下内容浓缩进这些文章中:
  1:我们对全球数名事业生活双赢的创业者的访谈;
  2:世界知名的心理学家和效率专家的研究结果和建议;
  3:来自身边同事和朋友们的睿智看法与启发;
  后一条是:
  4:我们两人创业和管理公司的亲身经验。其中包括Rainmaking的成功故事。它是一个“创业工厂”,五年之内,公司旗下已有两家企业以数百万美元的价格售出,此外还有八家成功的初创企业,总体营收达到五千万美元,公司在伦敦、哥本哈根和慕尼黑有90名员工。做到这一切的同时,我们每年有六到八周的假期,给头脑和心灵充电、陪伴家人和朋友、旅行、运动、享受生活的乐趣,而且每周工作极少超过45小时。(也就是说,没错,这一切是可以做到的!)
  我们把这些短文分成了七章:
  章:效率加速器。这一章讲的是15个让效率呈指数级增长的方法。众所周知,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不再是线性的;在创业的世界中,有些人能做到一小时收入百万,另一些人却像麦当劳的实习生一样,辛辛苦苦地干活,却只能拿到工资。找到聪明的做事方法吧,不要站错队。
  第二章:换个方法做事情。这部分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