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16.4 4.1折 ¥ 39.8 全新
库存38件
作者飞雪情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ISBN9787514386523
出版时间2020-10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39.8元
货号29141571
上书时间2024-12-18
有一种不甘平凡叫《李清照》,一生至少读一次。
本书以李清照的诗词作为主线,以诗词背后的事件作为轴心,通过对诗词的解析,作者用唯美、浪漫的文字将李清照的一生完美的带入书中。品词读传,在感受不平凡的同时,学习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
飞雪情,又名蝶衣,本名胡荣华。
作家编剧,创作作品700多万字,是多个文学网站大神级作家。
已出版《诡谷符文》《盗墓空间》《此情无计可消除》等畅销作品。
卷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节 李家有女初长成 /
第二节 知否知否,却道海棠依旧 /
第三节 似也恨、人归早 /
第四节 少女情怀总是诗 /
第五节 黄昏疏雨湿秋千 /
第二卷 此情无计可消除
节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
第二节 此花无日不春风 /
第三节 庶保贫与素,偕老同欣欣 /
第四节 此花不与群花比 /
第五节 晚来一阵风兼雨 /
第六节 柔肠一寸愁千缕 /
第七节 未必明朝风不起 /
第八节 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 /
第九节 此情无计可消除 /
第十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第十一节 一别重逢岁又残 /
第三卷 物是人非事事休
节 情疏迹远只香留 /
第二节 酒意诗情谁与共? /
第三节 无人到,何逊在扬州 /
第四节 凤凰台上凤凰游 /
第五节 泪湿罗衣脂粉满 /
第六节 犹恐相逢是梦中 /
第四卷 花开为谁谢,花谢为谁悲
节 庭院深深深几许 /
第二节 伤心枕上三更雨 /
第三节 生当作人杰 /
第四节 旧时天气旧时衣 /
第五节 怎一个愁字了得! /
第五卷 十年生死两茫茫
节 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
第二节 无可奈何花落去 /
第三节 相思一夜天涯远 /
第四节 揉破黄金万点轻 /
第五节 物是人非事事休 /
第六节 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
第七节 仿佛梦魂归帝所 /
第八节 花自飘零水自流 /
有一种不甘平凡叫《李清照》,一生至少读一次。
本书以李清照的诗词作为主线,以诗词背后的事件作为轴心,通过对诗词的解析,作者用唯美、浪漫的文字将李清照的一生完美的带入书中。品词读传,在感受不平凡的同时,学习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
飞雪情,又名蝶衣,本名胡荣华。
作家编剧,创作作品700多万字,是多个文学网站大神级作家。
已出版《诡谷符文》《盗墓空间》《此情无计可消除》等畅销作品。
第二节 知否知否,却道海棠依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
这一场雨从江南一直延续到漠北,沿途都是秋雨绵绵的萧瑟景象。仿佛城市还在沉睡,少了许多应有的喧闹,只有不知疲倦的骏马飞驰而过,惊起一池水鸟扑棱棱飞向远方。
纳兰说:“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初见时的美好总能在日后的岁月中留下美的回忆,但我们总是在失去之后才懂得珍惜。
昨夜窗外疾风骤雨,雨打芭蕉,惊扰了睡梦中的人,宿醉未醒,尚在梦境与现实中徘徊。只能轻声呼唤正在卷帘的娇俏婢女。
“昨夜下了一夜的雨,不知道外面的情况如何了。我喜爱的那几株海棠花可曾受到风雨的惊扰?”
婢女瞧着她的模样,匆忙向外张望了一眼,便掩嘴轻笑,答道:“海棠还是昨日的模样。”
她听了婢女的回答,脸上一阵怅然:“你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吗?现在应该是绿叶繁茂、花蕊凋残的时候,又怎会一如昨日啊!”
宋朝大诗人苏东坡有一首《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描述自己喜爱海棠花到了痴迷的地步,因此海棠也有“解语花”之说。
陆游曾经写过二十多篇关于海棠的诗词,其中之一,“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我为西蜀客,辱与海棠游。再见应无日,开图特地愁”,把海棠描述得超凡脱俗。还有《久雨骤晴山园》(桃李烂漫独海棠未甚开戏作):“雨霁风和日渐长,小园尊酒答年光。直令桃李能言语,何似多情睡海棠?”
曹雪芹更是在《红楼梦》里借贾府姊妹赛诗之机,用众人口吻给海棠各赋诗一首,其中林黛玉的为“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用海棠的高艳来衬托林黛玉的凄美。
张爱玲说:“人生有三大遗憾:鲥鱼多刺、海棠无香和红楼无尾。”道尽了人世沧桑。十六七岁,已到了悲春伤秋的年纪。会因为一场雨、一场荼蘼的花事而感怀落泪,尤其不喜秋的萧瑟。
离人心上秋,一场雨,一场别离。
俗世中浮沉得久了,就没有了“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情怀,有的只是女儿家无人能懂的寂寞。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秋凉。”黛玉的诗句道尽了秋的悲凉。那是写在强要说愁的年纪,一点忧伤都要折腾得惊天动地。
古往今来,惜花的词句数不胜数,而李清照这首《如梦令》却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
寥寥几笔就把场景、人物、对白、心情都清晰地描写了出来,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才华和语言表达的能力。把诗人借惜花而悲春伤秋的心情体现得淋漓尽致。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夜雨聆风,风雨如磐,一片飘落的花瓣就能惊扰少女敏感的心事,又哪堪去面对这样的情形。明明是花开得正好的暮春季节,却又零落成泥碾作尘。
因不忍去看明日那满地的落红,便一杯一杯饮着残酒,花下饮酒,击节唱和,不觉就醉了半分。枕着雨打芭蕉的声音入睡,又怎能睡得安稳,翌日清晨慵懒惺忪的宿醉仍未消除,更平添了几分愁绪。
“雨疏风骤”,简短的几个字就把暮春时节风潇雨落的情形描写了出来,渲染了诗人雨夜花下饮酒的怅然。即便酒醉一夜酣睡仍是“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诗人明知经过一夜“骤风疏雨”的摧残,窗外必然会是满院落花春寂寂,一个“试”字便把不忍起身去察看的矛盾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也转折得巧妙自然,不着痕迹。
聪慧如她,又岂能不知这窗外该是怎样一种破败的情景。但又抱着侥幸的心理,叫来婢女代为察看。
出乎意料的是,婢女“却道海棠依旧”。
那份喜悦的心情尚未在心中散去,诗人却更加惆怅黯然起来。
婢女疏离、应付的模样与诗人的委婉多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想来心境不同的两个人,又怎么会看到相同的景致?
一个“却”字,迅速拉开了卷帘之人同诗人之间的距离。那一句“海棠依旧”非但不能慰藉诗人寂寥的心情,反而让她的心更加寂寞。
何为寂寞?寂寞是因为无人能懂啊!经过一夜的“雨疏风骤”之后,海棠又怎么会依旧呢?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在“雨疏风骤”后,枝叶在雨水的滋润下应当是饱满丰盈的,而那枝头的花朵,怕是仅剩下几片残红了!
这句“绿肥红瘦”是整首词的点睛之处,可谓精妙绝伦,被后世之人称赞有加。绿配红,肥配瘦,如此搭配色彩鲜明,张弛有度,形象生动,极具概括性的遣词用句,彰显了诗人的才华,令人叹为观止。
这一年,李清照17岁,正是花样的年华。在这样豆蔻的年纪,她的心中定然也会期待“一生一世一双人”的幸福,期待遇到那个心仪的男子,与之相依相伴相守到老。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有人幸福,有人喧闹,而有的人注定孤独。“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我们都是红尘的摆渡人,需要独自面对命运的颠沛流离,每一次黑暗的来临都是一次盛大的演出,把命运的多舛演绎得淋漓尽致。
横舟渡口,我渡何人,又何人渡我,心中执拗的向往仿佛一盏灯火,幽幽闪烁着希望的光芒,突破层层雾霭照耀着前方。
这时的雨越发的细密,冰凉的雨丝紧贴着火热的唇角,仿若人生的酸甜苦辣汇成的一杯茶。有人眉头紧锁,有人甘之如饴。
鲜衣怒马,变成了一个令人追忆的词,它代表着一段逝去的岁月,那里曾埋葬了我们鲜活的青春。
如今人过中年再回首看前尘往事,竟生出些许沧桑。时过境迁,又有多少人能坦然面对得与失。就像经过了繁华的夏季,就很难面对一池残破的菡萏那般,只能在记忆里找寻一首诗句,去怀念那样一段旧光阴。
故纸堆里的女子总是有着忧伤的模样,华丽的服饰并不能掩盖她们的寂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要有多勇敢才敢念念不忘,在每一个雨夜听着雨打芭蕉声,去怀念那样一个迟迟未归的人。
所谓良人也不过是一场镜花水月,生活虽给了我们华美的袍子,可同样又让它爬满了虱子,就像这暮春一样满目疮痍。
谁人不是左手明媚,右手忧伤地行走。安妮宝贝说过:“生命是一个圆,从起点到终点不过是一场场轮回。”
如果生命是一场彻底的放逐,幸运的是被放逐的人并不只有一个。
第三节 似也恨、人归早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萍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怨王孙》
捧着一只青花杯,看着杯子里鹅黄色泽的雪菊茶冒出袅袅的水汽,在掌心里散发着淡淡的香气。
窗外是淅淅沥沥的雨,或许是太过压抑的天气,人总是容易变得脆弱。留声机在重复播放着一首老歌,不过是一句歌词,就莫名地引得泪流满面!
细密的雨丝轻叩着玻璃窗,也敲碎了满屋的寂静,街上已少有行人,只有路灯伫立在暮色中,那一盏光束被拉得很长,又被黑暗所吞噬。
独在异乡已久,孤单的时候常与黑夜为伴,在无边的夜色笼罩下,可以肆无忌惮地释放心底所有的情绪,不用戴着面具在人前行走。
这样孤独、寂寞的夜晚,也适合用来想念。
想念一个久违的人,想念一首精美的诗词。
终是到了秋天,百花萧瑟,树木凋零,入目一片荒凉。唯有岸边火红的枫树,燃亮了整个秋天。
离人心上秋。
与秋有关的话题总是伴随着离别。
叶子的离开,是因为风的追求,还是因为树的不挽留?我们不得而知。只是被秋天所染,变得脆弱、敏感,感慨万千。
元代诗人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道:“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色已近黄昏,一群乌鸦在枯藤缠绕的老树枝头发出阵阵哀鸣。小桥下溪水叮咚,小桥旁边的人家炊烟袅袅。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行走。夕阳已经西下,凄冷的夜色中,只有不知疲倦的旅人还在四处孤独地漂泊。
诗人短短几句就把秋的凄凉动人描写得入木三分。
静水往东流,孤夜月更明,剪一缕秋叶,凝一回雁影,每一个瞬间都美得动人心魄。
秋天不总是与萧瑟有关,遍地疮痍之下,亦孕育着明天的希望。
“目极烟波浩渺间,晓乌飞处认乡关。”秋高气爽,风和日丽,一扫夏日的烦闷,让人的心情也跟着通透了起来。有几只水鸟正在尽情地嬉戏。
那辽阔的湖面上波澜不惊,静若明镜,细波如鳞,轻盈流畅,恬静温柔。
忽然一阵秋风吹过,涟漪潋滟,绿波荡漾,激起浪花。倒映在湖面的旖旎景色,就像有了生命一般,越发显得生动不已。
也就是在这样的秋天,李清照得知要跟随父亲离开山东章丘的明水老家,前往繁华无比的汴京。
虽然是同往常一样的秋游,但是因为掺杂了些许的离愁别绪在其中,也就逐渐变了味道。
她听说汴京气候宜人,风景秀丽,繁华无比,自有一番别样的瑰丽。
她亦听说,汴京的公子风流倜傥,温文尔雅,与她心中所想又贴近了几许。
她懵懂的心里对那繁华之地充满了向往。
想来不管怎样的女子都期盼一生被人收藏好,并且被那人妥善安放,细心保存,可以免你惊,免你苦,免你四下流离,免你无枝可依。青葱年少的李清照也不例外。
但一想到就要远离故乡,远离这些熟悉的人和物,去往那陌生之地,心底又惶恐不已,离愁别绪适时袭来,就像风吹起湖面的涟漪,扰乱了少女的一颗心。
此时已值暮春时节,湖上风来,吹动水波。池中的菡萏早已没有了昔日的鹅黄嫩绿,仅留下残红点点散落在湖面上,偶然间的断续余香,平添了一抹凄凉。整个湖面上渐渐显露出深秋的萧瑟。
但那又如何,这汪湖水,仍像刘禹锡笔下所说的那样“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依然风景秀丽,引人为之驻足。
虽然荷花凋残,但湖周的绿丝绦与火红的枫叶交织在一处,尽显妩媚。鸣禽集聚,鸥鹭水中洲,燕舞莺啼。一片生机盎然,更为秋游增添了一抹动人之处。
诗人沉浸在这秀美的景色之中,心情欢愉,眼前景色“说不尽、无穷好”,简单、率真的语句道出了作者开朗、乐观的内心世界。
一句“水光山色与人亲”,仿佛为眼前秀丽的景色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变得更加灵动了起来。
因为“莲子已成荷叶老”,才让那些被荷叶覆盖的浮萍、萍蓬等水草能自由地享受雨露的滋润,变得青翠欲滴、郁郁葱葱。
这样美丽的景致,就连各类水鸟都流连着不肯离去。鸥鹭结伴栖息在沙滩上,那些性情温驯的白鹭与游人相伴久了,竟也不觉得害怕了,彼此熟悉得就像老朋友一样。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这里运用拟人的手法,书写鸥鹭责怪游人早早离去,不够朋友。
秋的消息是一片枯叶传递过来的,就那么无声无息地从葱绿的枝头缓缓跌落,被秋风送进尘埃,挣扎着逐渐远去。
时间总是从指缝中悄悄溜走,并不会因为那些所谓的欢愉与懊恼而稍作停留,我们只能无力地看着沧海变桑田,看着一场花开花谢,感慨世事无常。
南飞的鸿雁脚步太过轻盈,无法捎去沉沉的书信,只能把满腹的相思写满红叶,直至枝头落尽后一片枯叶。
总是会想起那些泛黄的光阴,一杯清茶,还有那首我们围炉唱起的老歌。
喧闹总是带着刻骨的孤独,于千万人之中一眼就能看见你的幸运少之又少,所以更愿意独自守着寂静的夜,听一支洞箫幽幽地倾诉。
一袭青衣,一双乌黑的眸子,反复吟着:“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想来世间痴情的女子皆是如此。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已然见过这世间美的风景,如何还能委屈将就,只是伯牙子期,琴断有谁知!
这一年,李清照远离家乡来到汴京,成为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异乡固然有前所未见的繁华与葱郁,但也有抹不掉的陌生与距离感。
李清照寂寞时再也无法与相熟的小姐妹邀约,畅游湖中,争渡嬉戏,与鸥鹭沙滩为伴,沉醉不知归路了。
异乡的秋总是漫长,每一片落叶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纹理中埋藏了多少心事,恼人的风总是不解风情,轻易就拆散一场别离。
“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这种刻骨铭心的思乡情怀,只有漂泊异乡的人才能体会。
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寂寞,眼前的万家灯火,没有一盏是为你点亮的。心中所有的期盼都在远方。
每日里戴着面具行走,只有在夜幕降临的掩饰下,才能袒露自己的心事。
故乡的月啊!总是那么遥不可及,唯有牢记着乡音,才能寻到来时的那条路。
就如那一年的薛涛,还在懵懂的年纪,就随被贬的父亲,远离家乡跋山涉水来到陌生的四川。那个三岁便能与父亲吟诗作画,16岁便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才女的她,终究抵不过命运的颠沛流离。
为了生存,不得不成为身份低贱的营妓,虽然有“校书郎”之称,但多少人为了目睹她的风采如痴如狂。
遇到元稹的那一年,她以为自己遇到了爱情,谁知终被始乱终弃,徒留下一张薛涛笺,还有那永远也无法归去的故乡。
又有多少游子,终把故乡走成了异乡。
峨嵋山下水如油,怜我心同不系舟。
何日片帆离锦浦,棹声齐唱发中流。
秋色宜人,金风送爽。寒蝉凄切,冷雨初歇。
与薛涛相比,李清照无疑是幸运的,虽身处异乡,却有亲人的关怀与照拂。虽然母亲王氏是继母,却也贤惠豁达,加之父亲对她宠若珍宝,所以她一直未曾经历过命运的风风雨雨。
正是因为她始终保持着纯净、豁达、爽朗的心态,才信手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名篇《怨王孙》。诗人一扫“悲秋”的心态,以独特、欢快、明朗的方式,用细腻婉约的笔触描写出一番别样的阴柔之美。
这首《怨王孙》写的是李清照出游时的景致,具体创作时间已无法考究。应与《如梦令·酒兴》是前后衔接的。前一首作于荷花开放之时,这一首作于“莲子已成”之日,由词可以判断出,前后创作的时间相隔不久。
可能创作于前往汴京途中的见闻,亦可能是即将离开故乡时的心情写照。
此时,李清照还是怀着无忧无虑的小女儿家欢愉、宽广的心态,世间万物皆纳入她的眼中,融化在她心中,后化作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为后来那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舞榭歌台,斜阳草树,寻常巷陌,千古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面对良辰美景,满心欢愉的少女,又怎知命运会给她带来怎样的颠沛流离。
此时此刻,她也许开始试着喜欢深藏在记忆中的一段光阴,这段光阴里有八月的锦瑟,有九月的芬芳,还有十月的硕果累累。
亦开始蓄谋一场相遇,在江南古镇,在青石板的深处,在桂花飘香的巷口,在梅雨孕育的黎明。
蒋勋——文学史上不能不谈李清照,因为没有第二个了。
胡适——李易安乃是宋代的一个女文豪,少年时即负文学的盛名,她的词更是传诵一时的。
郑振铎——她的作品并不多,无一首不是好的。
沈去矜——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杨慎——宋人中填词,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于秦七、黄九争,不独争雄于闺阁也。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