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27.4 4.6折 ¥ 59.8 全新
库存35件
作者欧阳江河
出版社北岳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7862578
出版时间2020-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9.8元
货号29134902
上书时间2024-12-18
读写于我
贾樟柯
在我上小学的前一年,当语文老师的父亲开始教我背唐诗,这可以算作我早的阅读经验。我初并不通晓诗里的含义,只是靠音律和节奏来记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慢慢能够理解这些诗中的古意。之后我才了解到,小时候背诵的那些唐诗,竟然有很大一部分出自山西诗人之手,这让我感慨。唐代在当下的山西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但沧海桑田,终留下来的,是这些诗句。它们永恒,具有穿越时间的能力。几百年前的古诗,也能够映衬此刻的感受,这是文学的魔力,这是文学不老的见证。
父亲是教语文的,但家里的书并不是很多,大多是古典文学。我初读到的是《西游记》和《水浒传》。识字多了一点,也到了20 世纪80 年代中期文学热的时候,我开始接触当代文学。那个年代,即使是一个工厂的阅览室,也都会有《当代》《收获》《十月》这样的杂志。每个年代都有一两部小说,让我们瞬间成长。读每一篇小说、每一首诗,都像是认识一位智慧的人。他们启发我,感动我,让我变得丰富。
作家、诗人是一些通灵的人,他们能穿过社会迷雾,洞察灵魂深处。常听到有人说,今天的文学已经衰落了。但对我来说,看到现代出版物的数量,持续地阅读当代文学,就会发现中国文学的创造力一直旺盛,衰落的是我们透过文学了解自我、了解社会的热情。现在媒介多、信息多、娱乐方法多,文学不再是大众的关注焦点。因此,在这样一个信息多元的时代,我们想透过一个文学季,让人们重新亲近文学,享受高质量的精神生活。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职业,我做电影,有人做医生,有人是工程师,有人做工人,有人是农民。但是,唯独文字和文学才是我们看家的本领:阅读使我们不至于愚笨,写作使我们不至于沉默。
从乡村出发的写作
欧阳江河
之所以将首届吕梁文学季的主题确定为“从乡村出发的写作”,是基于三个层面的考虑。
个层面是乡村。一方面,它是吕梁大地上一个真实的处所,一个具体的、小小的地方:汾阳贾家庄。另一方面,它又是一个泛指,和劳动、和我们的存在方式、和中国古老的农耕文明传承相关,和童年经验、底层经验、祖辈脉络相关。
第二个层面是乡村跟文学写作的深度联系。哪怕写作已经从农耕时代推进到了当代,从乡村走向了城市、走向了世界,从简朴清贫走向了高科技、高消费,走向了当今世界上各种各样的压力、焦虑与不确定,哪怕在这样的语境中,我们的写作,依然跟乡村有着深不可测的、本源的、心灵的和隐喻上的联系。这个联系,不仅和往事、怀旧、乡愁有关,也为写作的当代性、日常性提供了一份现场的、活生生的见证。不仅写作通过乡村回溯过去、回溯童年和初心,写作也通过与乡村的联系看待当下和未来、看待自我与世界的复杂关联。写作和乡村,两相对看,能彼此看入深处的镜像,写作者能从中认出自己。这样一种目光,既是往事回溯的历史眼光,也是当下的眼光,甚至是含有未来考古学意味的眼光。
第三个层面,乡村不光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劳动和养育,同时也是一个理念、一个象征和寄寓。乡村不仅被我们居住过、生活过,也被文学书写过、被电影拍过、在歌里被唱过。写作本身,反过来深深影响了作为理念、作为心灵沉淀的乡村。换句话说,不仅乡村的现实是什么,文学就写什么,这个决定论也可以奇迹般反转过来,文学怎么写,乡村或许就会怎么变。人写得有多深,就能活得多深。乡村作为一种写作理念,它对我们的召唤里面,包含着这样一种成分:我们写下的东西,不仅是我们已经是的样子,也包含了我们还不是、但正在变成的样子,其中包含了改变和塑造,可能性与创造性。
这三个层面的元素,汇集成我们称之为原点的乡村,文学的原乡,那样一种起源和初心。乡村关乎文学,关乎人心,关乎我们的栖居和处所。即使乡村已转换到大城市,投射到未来,但写作深处被照耀过、疼痛过、感恩过的那个乡村,不管我们走到哪里,不管写作与阅读变成什么样子,乡村也依然是出发的地方。
中国的文明说到底是一个乡土文明。我们提出“从乡村出发”,就是要回到写作的这个原点,就是要认识到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乡村和文学的相互认出和相互塑造,构成了某种特有的滋味和魅力,构成了一粒种子:大地上的一个逗点,春风中的一个逗点,李白《上阳台帖》书迹里的一个墨点。
种子落地,农作物生长,词语也生长。让我们一起见证这盛大的丰收吧。
欢迎来到贾家庄。
吕梁文学季由发起创办,由诗人欧阳江河担任文学总监,是汇集众多作家、出版人及文学爱好者的盛大文学活动,每年举办一届。吕梁文学季围绕特定主题,于村庄中举行包括大家演讲、学术对话、校园日、写作工作坊、朗读会及电影交流放映、艺术展览、图书市集在内的一系列文化艺术活动。
首届吕梁文学季于2019 年5 月9 日至5 月16 日成功举办,主题为“从乡村出发的写作”,期间等文学大家汇聚乡村。吕梁文学季致力于将文学与阅读氛围带入大众乡居生活,让文学大家为山西读者提供阅读指导和服务;倡导写作永不停止,希望能够扎根乡村大地,成为中国土地上的一粒文化种子。
《从乡村出发的写作》这本书为2019首届吕梁文学季的全记录。该书主要是将文学季活动的五部分,即“大家演讲”“学术对话”“校园日”“莫言研讨会”“获奖情况”以文字形式集结成书,另附现场图片。在对此次文学季活动进行全景记录的同时,使读者全面、真实地去感触此次文学活动。
吕梁文学季由贾樟柯艺术中心发起创办,由诗人欧阳江河担任文学总监,是汇集众多作家、出版人及文学爱好者的盛大文学活动,每年举办一届。吕梁文学季围绕特定主题,于村庄中举行包括大家演讲、学术对话、校园日、写作工作坊、朗读会及电影交流放映、艺术展览、图书市集在内的一系列文化艺术活动。
首届吕梁文学季于2019 年5 月9 日至5 月16 日成功举办,主题为“从乡村出发的写作”,期间莫言、余华、苏童、阿来、西川、叶兆言等文学大家汇聚乡村。吕梁文学季致力于将文学与阅读氛围带入大众乡居生活,让文学大家为山西读者提供阅读指导和服务;倡导写作永不停止,希望能够扎根乡村大地,成为中国土地上的一粒文化种子。
《从乡村出发的写作》这本书为2019首届吕梁文学季的全记录。该书主要是将文学季活动的五部分,即“大家演讲”“学术对话”“校园日”“莫言研讨会”“获奖情况”以文字形式集结成书,另附现场图片。在对此次文学季活动进行全景记录的同时,使读者全面、真实地去感触此次文学活动。
诗人,批评家。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其创作实践深具当代特征,在同时代人中产生了广泛的、持续的影响,
被视为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中国重要的代表性诗人之一。
应邀赴全球五十多所大学及文学中心讲学、朗诵。其诗作被译成英语、
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俄语、意大利语等十多种语言。
出版作品
中文诗集
《谁去谁留》 《如此博学的饥饿》
《大是大非》 《长诗集》等
外文诗集
德语《玻璃工厂》 《快餐馆》 《凤凰》
英语《重影》 《凤凰》
法语《傍晚穿过广场》
阿拉伯语《埃及行星》
西班牙语《谁去谁留》
随笔集
《站在虚构这边》
获奖经历
2010 年,第九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诗歌奖
2016 年,第十四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奖
2016 年,英国剑桥大学诗歌银叶奖
【大家演讲】
格非:乡村的消失意味着什么? / 004
阿来:乡村重建与士绅传统 / 026
西川:前现代诗歌写作与现代诗歌写作 / 042
叶兆言:废墟上的怀旧 / 060
苏童:我的乡村,我的街道 / 076
李敬泽:自吕梁而下 / 092
【学术对话】
作为叙事与行动的乡村 / 105
地方经验与文学想象 / 129
当代诗歌中的乡村镜像 / 149
乡村书写中的女性视角 / 169
获奖者对话 / 197
【校园日】
西川:我们如何读唐诗 / 207
叶兆言:怎么写作文 / 229
贾樟柯:穿越乡村的时间 / 253
【莫言研讨会】
诺奖之后的莫言 / 272
首届吕梁文学季获奖名单 / 303
首届吕梁文学季荣誉得主说 / 304
首届吕梁文学季组委会 / 306
首届吕梁文学季顾问团 / 308
他们心目中的乡村 / 310
文 摘
乡村的消失意味着什么?
时 间 | 2019 年5 月9 日14:00 —16:00
地 点 | 贾家庄·贾樟柯艺术中心广场
演讲人 | 格 非
吕梁文学季由发起创办,由诗人欧阳江河担任文学总监,是汇集众多作家、出版人及文学爱好者的盛大文学活动,每年举办一届。吕梁文学季围绕特定主题,于村庄中举行包括大家演讲、学术对话、校园日、写作工作坊、朗读会及电影交流放映、艺术展览、图书市集在内的一系列文化艺术活动。
首届吕梁文学季于2019 年5 月9 日至5 月16 日成功举办,主题为“从乡村出发的写作”,期间等文学大家汇聚乡村。吕梁文学季致力于将文学与阅读氛围带入大众乡居生活,让文学大家为山西读者提供阅读指导和服务;倡导写作永不停止,希望能够扎根乡村大地,成为中国土地上的一粒文化种子。
《从乡村出发的写作》这本书为2019首届吕梁文学季的全记录。该书主要是将文学季活动的五部分,即“大家演讲”“学术对话”“校园日”“莫言研讨会”“获奖情况”以文字形式集结成书,另附现场图片。在对此次文学季活动进行全景记录的同时,使读者全面、真实地去感触此次文学活动。
诗人,批评家。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其创作实践深具当代特征,在同时代人中产生了广泛的、持续的影响,
被视为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中国重要的代表性诗人之一。
应邀赴全球五十多所大学及文学中心讲学、朗诵。其诗作被译成英语、
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俄语、意大利语等十多种语言。
出版作品
中文诗集
《谁去谁留》 《如此博学的饥饿》
《大是大非》 《长诗集》等
外文诗集
德语《玻璃工厂》 《快餐馆》 《凤凰》
英语《重影》 《凤凰》
法语《傍晚穿过广场》
阿拉伯语《埃及行星》
西班牙语《谁去谁留》
随笔集
《站在虚构这边》
获奖经历
2010 年,第九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诗歌奖
2016 年,第十四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奖
2016 年,英国剑桥大学诗歌银叶奖
开 场
欧阳江河:今天下午四点,首届吕梁文学季的开幕式将正式开始。其间会朗读我写的一首诗,其中一句是:“但在开始之前,有更远的开始。”(《纸上的秋天》)更早的开始,就是在开幕式之前;更早的开始,就是现在,就是此时此地。由位大家演讲的主讲人格非先生,揭开我们整个文学季的序幕。现在大家欢迎格非先生。
在格非先生演讲之前,我简单地用贾樟柯导演给我规定的一分钟时间,介绍好格非老师,又不能占用他的时间。格非老师是中国当代小说重要的小说家之一,是清华大学的教授,他的“江南”三部曲长篇小说《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获得了上一届的茅盾文学奖,高票当选,名列。在这之前他的中篇小说得过鲁迅文学奖,也得过老舍文学奖。
他的长篇小说《人面桃花》还得了第三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奖。而且根据官方数据的统计,到去年为止,大学院校以及其他学术研究机构中研究格非先生和其著作的硕士和博士论文数量超越其他所有的作家,升到位。格非先生成为大家学术追捧和研究的对象。那么按照莫言老师的说法,格非老师是中国当代的小说家三位里面,除了是伟大的小说家之外,还是伟大的学者、思想家。位就是格非先生,第二位是韩少功,第三位就是阿来,这三位都是本届吕梁文学季的评委。明天这个时候的“大家演讲”是阿来先生。我现在已经超过一分钟了,我不能再多介绍了,现在我把话筒交给格非先生。他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乡村的消失意味着什么。
据我所知,格非先生在2017 年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演讲了一个类似的主题,也是讲到中国乡村的消失和城市化建设内部思想的、政治的、社会学的,以及文学的含义,那么今天我们用这样一个话题来开始我们整个的文学季,会一下子把开场提到一个非常高的学术的、文学的高度。格非先生有点担心他的话太专业了,但是我们认为这个担心是多余的。
乡村的消失意味着什么?
格非:江河的介绍不止一分钟,但是我还是希望他多讲一点,非常感谢江河的介绍。我也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受贾樟柯艺术中心的邀请,来到贾家庄,来跟在座的各位见面。我准备了一个题目,这个题目叫《乡村的消失意味着什么》,现在我先来解释一下这个题目,然后再来讲我今天的内容。
首先我要说明的是,所谓“乡村的消失”这个题目本身是不成立的。大家可能会问,你说乡村消失,乡村就消失了吗?中国那么多的乡村都还在,世界各地有很多不发达、欠发达的地区的乡村都还在,你怎么能说乡村消失了呢?我想要解释一下,我说的乡村消失是从乡村文明被城市文明所取代这个意义上来讨论的。所以,我想要把这个题目跟大家解释一下。今天我主要讲两个问题:个问题是简单地回顾世界范围内乡村文明和城市文明交替的过程当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第二个问题是简单地讨论中国的城市化问题。
首先,我来讲个问题。大家都知道,所谓的乡村消失,即乡村文明被城市文明取代的过程,从世界范围内来讲,应该说已经延续四五百年了。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当然,我们说今天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西方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之间有一个很重要的时间差。这个时间差,一方面是说西方的城市化发展变化是一个逐步缓慢、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一过程持续了四五百年的时间,而中国可能才刚刚开始,这是一个时间差。二是西方国家历时四五百年才走到今天的大规模的城市化历程,中国在短短几十年时间内走完了,这也是一个时间上的错位。西方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说法叫作“上帝创造了乡村,人创造了城市”。千百年来,只要有人类社会,就有乡村存在。乡村不是哪个人建立起来的,它是伴随着人类发展的历程缓慢前进的,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西方人说,乡村是上帝恩赐的,它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变化的。为什么说人创造了城市呢?城市的规范,完全是人为的,是人在某种文化的引导之下创造出来的新事物。如果我们来追溯城市化的过程,就可以知道,比如说英国、德国、法国、荷兰在14 世纪末到15 世纪初就已开始城市化进程,当然英国是典型的。大家都知道圈地运动,什么叫圈地运动?大家知道由于羊毛的出口,毛纺织业的发展,由于工业革命,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对粮食和肉类的需求在短时间内激增。这样一来,资本觉得有利可图,当时在英国的乡间很多地主就开始把土地从佃农手里收回,然后转租给贵族和资产阶级,这样的过程就叫圈地。在这个过程当中,地主通过把土地转租,然后来获得更大的利润。到了18 世纪,英国政府开始直接介入圈地运动,从政府的层面来说,圈地合法化。这就是托马斯·莫尔在《乌托邦》这本书里说的“羊吃人”概念。
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可能有一些人看过简·奥斯汀的作品,例如《傲慢与偏见》,看过《理智与情感》,奥斯汀就是描写英国乡村的。大家在读奥斯汀的作品的时候,在很大程度上会为她乡村中田野牧歌似的元素所迷醉,被所呈现的乡间的那种安静、优美的环境所吸引。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在奥斯丁的笔下出现了大量的规则,以及新鲜的资产阶级,但是它里面完全没有出现农民。也就是说,应该出现的人被奥斯汀给覆盖了,被她掩盖了。比如说大家知道贵族到了一起要吃饭、喝酒、喝茶,吃各种各样的美食,那么这些东西怎么来的?全部都是那些佃农、那些农民通过艰苦的劳动提供了这样的一种物质生活,但是这样的一些在乡村里的主角,在奥斯汀的小说里面是看不见的,所以我们说英国这样的一个国家在慢慢地发展过程中,通过圈地运动,然后就要开始扩大农民生产力,把乡村纳入资本主义的文化秩序中,对乡村进行了非常大规模的改造,这是城市化非常重要的开端,也是乡村文明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段。
他们眼中的乡村:
阿 来: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陈晓明: 乡村是离我们越来越远的昨天,是在我们的诉说里变得清晰的地
方。
格 非: 一春梦雨常飘瓦。
葛水平: 故乡不是旅游的去处,是寄放灵魂的地方。
谷 禾: 在我看来,乡村既不意味着悲苦、凋敝、落伍,更不是工业文明车轮下的桃花源, 而是一个古老民族几千年积淀形成的文明的伦理、秩序。
韩 东: 乡村是我们的来路,是精神之根,是回望之地,如今也成了某种关于未来的应允。乡村犹在,脚下的土地却正漂移远去。
韩石山: *好的乡村,都在我的记忆里。
何同彬: 我扛着乡村如我的棺椁,我扛着乡村如我的哀伤,我扛着乡村如我的厌恶。
何 崴: 乡村是*真实的家园,我们应该用*真诚的心去对待。
黄 灯: 无论城市化进程如何推进,乡村始终是我永恒的精神退守之地。
季亚娅: 乡村是别在灵魂上的一枚徽章。
贾樟柯: 只有离开故乡,才能获得故乡。
李敬泽: 我们古老,乡村年轻。
潞 潞: 存在的庇护所,语言的乌有之乡。
吕 新: 乡村即童年,或曰故乡。
莫 言: 心中的乡村在我心中。
欧阳江河: 种子落地无声。
邱华栋: 乡村是*后的诗意栖息地。
石一枫: 乡村里藏着那个我们日渐忽略但却必须看到的庞大的中国。
斯继东; 乡村让我爱恨交加。
苏 童: 乡村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乡。
王 尧; 乡村是锄头落地的声音,不是乡愁吟唱的诗。
吴 越: 万物循环之所。
西 川; 久矣不闻鸡鸣。
谢有顺: 乡村是保存记忆和创造记忆的地方。
叶 扬: 乡村,神秘复杂又可爱可悲。
叶兆言; 乡村应该越来越漂亮。
尹学芸; 是母亲。是根。是精神。是灵魂。也是爱人。
于 坚; 乡村是一种世界观。在全球化的今天,这种世界观意味着某种挽救之道。
张清华: 乡村不只是出发的地方,也是归来的地方。
张锐锋: 乡村是历史的塑造者,它贮存着国家和民族的记忆,闪烁着永恒诗意和灵感光芒。
张石山: 梦里家山,文明渊薮。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