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22.1 4.9折 ¥ 45 全新
库存613件
作者聂圣哲,果麦文化 出品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3961237
出版时间2020-06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5元
货号28974219
上书时间2024-12-18
长江平民教育基金会主席聂圣哲先生创立了"养活教育思想"。
2到3岁是孩子开始养活教育的好时机。带领孩子做点点滴滴的事,为大人分担家务,学习做饭做菜、养花弄草、洗熨衣服,到田野去学种庄稼……
养活教育就是教孩子做不会做的事,逼迫孩子做会做的事(不断改善),让孩子从小树立"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的价值观,尽早独立,养活自己。
聂圣哲(1965- ),实业家、教育家。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长江平民教育基金会主席。
1997年创办德胜(苏州)洋楼有限公司,2003年创办德胜-鲁班(休宁)木工学校,2008年创办诧楷执行学院(原名诧楷酒店管理学院)。
2009年提出"养活教育思想",主张平民家庭一定要培养能生活自理,能养活自己,懂生活、不啃老、不畏困难、积极克服困难的下一代。
聂圣哲于2003年首提"工匠精神"理念,后又提出"中国精造""瞬间亲情论"等理念,引起广泛的社会反响。
【绪论】
【思想】
一、父母首先要过养活教育观念关
二、孩子养活教育的任老师是父母
三、没有养活教育人生就失去了根基
四、养活教育是其他教育的基础
五、受过养活教育的孩子有明显的优势
六、推行养活教育首先要教育父母
七、对母爱要保持警惕甚至适当批判
八、学做家务是养活教育的开端
九、尽早体验生活的艰辛和挫折是试穿人生的防弹衣
十、在意别人的存在与不麻烦别人是的修养
十一、从小培养瞬间亲情让你有更多的帮助或保障
十二、被迫"做减法"的成长是人生悲剧
十三、人生从起点到终点并不复杂
十四、推行养活教育切不可错过黄金时段
十五、尽早走向社会,生命更加茁壮
十六、让我们行动起来推动养活教育
【实践】
早悟堂的假期家庭学校
诧楷执行学院
苏州工业园区外国语学校的养活教育实践
养活教育西南开放学校的探索与力量
德胜-鲁班(休宁)木工学校九问
【附录】
平民教育是美国教育的基本特征
这位普通妈妈如何培养出两个耶鲁毕业的亿万富豪
一份作废的规则
养活教育之歌
长江平民教育基金会主席聂圣哲先生创立了"养活教育思想"。
2到3岁是孩子开始养活教育的好时机。带领孩子做点点滴滴的事,为大人分担家务,学习做饭做菜、养花弄草、洗熨衣服,到田野去学种庄稼……
养活教育就是教孩子做不会做的事,逼迫孩子做会做的事(不断改善),让孩子从小树立"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的价值观,尽早独立,养活自己。
聂圣哲(1965- ),实业家、教育家。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长江平民教育基金会主席。
1997年创办德胜(苏州)洋楼有限公司,2003年创办德胜-鲁班(休宁)木工学校,2008年创办诧楷执行学院(原名诧楷酒店管理学院)。
2009年提出"养活教育思想",主张平民家庭一定要培养能生活自理,能养活自己,懂生活、不啃老、不畏困难、积极克服困难的下一代。
聂圣哲于2003年首提"工匠精神"理念,后又提出"中国精造""瞬间亲情论"等理念,引起广泛的社会反响。
序:养活自己,是一切的基础
教育是一个既复杂又简单的领域。说它复杂,原因是多重的,有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千百年来对教育
的定位与期待;有家族、家庭对教育的诸多不切实际的愿景,甚至畸形的期盼;也有略有社会影响的人心
血来潮想出来的"创新"方法,给教育带来的"杂音"干扰。
而要说教育简单,首先是指要教每一个受教育的人做一个"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的真人,
其次是学好专业技能和知识,树立靠双手和头脑立足社会的观念,将来到社会上做一个快乐、平凡的劳
动者。这样的教育,本质上并不复杂,更谈不上高深莫测。
"养活教育思想"是我于2009年提出的。
当初提出"养活教育"这一概念时,我的内心比较忐忑,担心很多人会觉得这一概念是历史的倒退。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从靠原始狩猎、物质匮乏的时代,到今天的丰衣足食,特别是近些年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让人们陶醉在一种新时代到来的亢奋中,言谈间不是人工智能就是"诗和远方",仿佛人类已经再也不屑考虑衣食住行这类"庸俗"问题了。
造成这一假象的社会因素较多,但正在老去的这一到三代家长(出生于1940-1969年)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这些家长大约在50岁至80岁之间,严格来讲是两代人的年龄范围,他们基本都有年龄在10岁到40岁左右的子女或孙辈。这些家长,目睹和体验过中国困难时期的拮据生活,随着改革开放带来各种机遇,他们或多或少都有过为后代创造生存条件的机会。在他们的观念中,不给后代留下几套房子和数额可观的存款,就是很不"称职"的长辈。
这些家长,大部分没有上过全日制大学。他们那个时代,中国大学属于精英教育,只有极少数人能上大学。他们眼中这些少数考上大学的人,大都因为读大学而改变了命运,于是,他们的脑海中形成了一个"真
理":一个人只要上了大学,就解决了人生的一切问题。
计划生育政策曾被严苛推行了30余年,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因为只有一个孩子,所以父母对孩子倍加珍惜,似乎从孩子生下来,一切就要围绕将来读一所好大学来设计和实施。还有更的,把孩子变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考试机器。
这些父母忽略了一个要素。正因为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家庭还能满足孩子的读书和衣食住行;孩子一多,几个孩子一平均,一般平民家庭是满足不了的。
现实中,绝大多数孩子的父母,总是在自我欺骗或自我安慰中伴随着孩子成长。
当孩子呱呱落地,声啼哭传来,孩子的父母(大部分)都会有一种幻觉:自己的孩子连哭声都与众不同,清脆中带着智慧,坚定地认为这孩子只要舍得培养,将来肯定是上北大清华的料。然而事实上,这往往成了一条不断摧毁父母和孩子自尊自信的道路:孩子小学毕业的成绩表明,上清华北大是没希望了,
那就退而求其次,只要上985院校就行了;到孩子初中毕业,成绩又表明,这个孩子上985院校是没希望了,那就一定要保证能进入一本院校;到了高二,觉得孩子进入一本院校已经无望,那就定下后的目标,争取上个二本院校,再选个好一点的专科保底。
而无论是终上了清华北大,还是专科院校,孩子的成长过程基本雷同:除了考试,不具备其他能力。不会做饭,不会洗碗,不会洗衣服,更不会做西方流行的各类DIY(手工),因为孩子的家长认为他们不需要从事这么初级、简单的劳动,也正因此,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没有给他们提供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
有了这样的家长,就催生了诸多迎合家长的商家,各种补习班、兴趣班,高昂的收费还在其次,浪费了孩子的时间才是致命的。一个不会劳动、四肢没有经过训练、不具备生存能力的孩子,长大以后很难适应社会,能力、情商都会出问题。这样的孩子,年轻的时候可以啃老;35岁左右,生活就会变得艰辛起来,因为父母已经到了退休年龄,资助孩子的能力越来越弱;等到父母去世,他们甚至会无所适从,不知道离开了父母这样免费的甚至有点自我作贱的"服务员",自己该怎样活下去。
很多孩子也不是除了考试以外没学过别的,他们学了钢琴、小提琴、跆拳道、网球、绘画、舞蹈……就是没学过叠被子、洗衣服、烧饭菜、倒茶递水,更没有把全家一个月的花销做过一次次的计划、优化,来实现同样成本下的生活质量的提升。
我曾与一个美国研究基础教育的教授闲聊,他的调查结果是:平均来讲,一个钢琴考了十级的孩子,
将来如果不从事音乐工作,这一生弹钢琴的次数不会超过20次。这个数据让我非常吃惊,一个孩子把钢琴
练到十级,要花掉无穷无尽的时间!如果用来学习叠被子、洗衣服、烧饭菜、倒茶递水、待人接物、计划
和安顿生活……这个孩子将来的生活将是何等自在,事业也有可能非常的优秀!
有的人对我正在讨论的问题非常不屑--都什么年代了,还去叠被子、洗衣服、烧饭菜、倒茶递水……这些服务,都可以"买"!雇月嫂,找钟点工!
那么,我要问你,从哪里买?从天上买吗?这些卖的服务,不同样需要一批人来做吗?你能保证你的孩子就不在"卖"的行列?你觉得这些油盐酱醋、锅碗瓢盆的事情俗气,自己的孩子必须高大上。那么,我要告诉你,每一个人都要吃喝拉撒睡,都要结婚同房生娃,你怎么知道,你的孩子将来就是买服务的?你的孩子是继承了巨额遗产?还是特别能挣钱?再说了,你与孩子商量过吗?你的孩子愿意高大上地端着,而不是平凡地生活吗?
现代社会越来越讲究服务交换,拿锅铲的和握鼠标的,都是社会的需要,缺了谁,社会都会出问题。我们受单一的文化价值观熏陶太久,人分三六九等,业有尊卑贵贱,"学而优则仕"是主流追求。其中的糟粕,我不想过多评说,但当你那双从小只会敲键盘、摸鼠标、玩手机的手,在现实社会面前变得无用的时候,那个拥有一双会使菜刀和斧头的手、能养活自己的人,却更可能有"诗和远方"。而那个只会敲键盘、摸鼠标、玩手机的人,极有可能食不果腹,经常要为下一顿饭发愁。
在这个社会上,你首先要生存;只有先生存,你才能起步。至于是否有"诗和远方",是否能够"仰望星空",那是只有能生存得很好的人,才可能达到的境界。所以说,养活教育是根本,而其他教育是境界。没有根本,何谈境界?
一个不能自我生存的人,首先是你主动抛弃了社会,然后才是社会抛弃了你。这基本上是一句真理。
后要说明的是,为了使读者花少的时间理解养活教育的精髓,本书字数一删再删,表达也力求平实,以求大家都能很快将养活教育思想融入自己的生活。
聂圣哲
2020年春
于姑苏城外改华堂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