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货速发】诗志
  • 【现货速发】诗志
  • 【现货速发】诗志
  • 【现货速发】诗志
  • 【现货速发】诗志
  • 【现货速发】诗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货速发】诗志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17.9 4.7折 38 全新

库存26件

天津津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牛运震

出版社语文出版社

ISBN9787518706747

出版时间2019-12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8元

货号28514603

上书时间2024-12-18

易安居书舍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诗志》原为牛运震手批李光地《诗所》,初无意著书,未经手订,后由牛运震之子牛钧编次整理,至嘉庆五年始刊成书。其书的宗旨,在于研味文辞,以绎诗人之志,故曰“诗志”。而绎求之途,则是“因文见义”。其研究取径,既与一般“以意逆志”的义理之作不同,也与专务训诂、考据之作异乎其趣,正如贺葆真所言:“空山此书评其文词之懿美,稍加诠释,着语无多,而书之义蕴已尽出。词隽永,不为解经常语,读者尤易感发,用力少而成功多,其此书之谓乎。”故此书一出,学者“争相传诵,遂遍海内”,被誉为“《诗》教真传”。

该书具有以下特点:一、研味词章,品评文学;二、以诗解《诗》,逆求性情;三、发明比兴,绎求诗志等特点。综言之,《诗志》既能涵咏于《诗》之章法、句法、字法间,会其语妙,着其声情,同时,又能不以辞害志,深悉寄托兴发之法,会通古今,绎求诗人言外之微旨,具有学术价值。



商品简介

《诗志》原为牛运震手批李光地《诗所》,初无意著书,未经手订,后由牛运震之子牛钧编次整理,至嘉庆五年始刊成书。其书的宗旨,在于研味文辞,以绎诗人之志,故曰“诗志”。而绎求之途,则是“因文见义”。其研究取径,既与一般“以意逆志”的义理之作不同,也与专务训诂、考据之作异乎其趣,正如贺葆真所言:“空山此书评其文词之懿美,稍加诠释,着语无多,而书之义蕴已尽出。词隽永,不为解经常语,读者尤易感发,用力少而成功多,其此书之谓乎。”故此书一出,学者“争相传诵,遂遍海内”,被誉为“《诗》教真传”。

 

该书具有以下特点:一、研味词章,品评文学;二、以诗解《诗》,逆求性情;三、发明比兴,绎求诗志等特点。综言之,《诗志》既能涵咏于《诗》之章法、句法、字法间,会其语妙,着其声情,同时,又能不以辞害志,深悉寄托兴发之法,会通古今,绎求诗人言外之微旨,具有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李辉,男,浙江丽水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典文献学博士学位,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哲学博士后,现为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研究先秦两汉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在《文学遗产》《文史》等刊物发表多篇学术论文,点校出版多部《诗经》文献,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诗经》歌唱研究”)等多项课题。



目录
总序

整理说明

诗志例言

诗志卷一

国风

周南

关雎

葛覃

卷耳

樛木

螽斯

桃夭

兔罝

芣苢

汉廣

……

内容摘要

《诗志》原为牛运震手批李光地《诗所》,初无意著书,未经手订,后由牛运震之子牛钧编次整理,至嘉庆五年始刊成书。其书的宗旨,在于研味文辞,以绎诗人之志,故曰“诗志”。而绎求之途,则是“因文见义”。其研究取径,既与一般“以意逆志”的义理之作不同,也与专务训诂、考据之作异乎其趣,正如贺葆真所言:“空山此书评其文词之懿美,稍加诠释,着语无多,而书之义蕴已尽出。词隽永,不为解经常语,读者尤易感发,用力少而成功多,其此书之谓乎。”故此书一出,学者“争相传诵,遂遍海内”,被誉为“《诗》教真传”。


该书具有以下特点:一、研味词章,品评文学;二、以诗解《诗》,逆求性情;三、发明比兴,绎求诗志等特点。综言之,《诗志》既能涵咏于《诗》之章法、句法、字法间,会其语妙,着其声情,同时,又能不以辞害志,深悉寄托兴发之法,会通古今,绎求诗人言外之微旨,具有学术价值。



主编推荐

李辉,男,浙江丽水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典文献学博士学位,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哲学博士后,现为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研究先秦两汉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在《文学遗产》《文史》等刊物发表多篇学术论文,点校出版多部《诗经》文献,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诗经》歌唱研究”)等多项课题。



精彩内容



媒体评论

李山

经典的研究难,越是古老的经典就越是如此。

难,有各种原因,其中之一就是研究者在具体研究之前,必须面对千百年的经典研究史。像《诗经》这样一部民族文化诞生时期产生的经典,有两千多年漫长的学术史。欲了解之,就仿佛要进入一座富藏的矿井,先得穿越曲折崎岖的巷道,才能到达矿藏的掌子面。不经过这一步,靠一点个人的聪明和时下学术的流行知见,也可以弄出些“科研成果”。然而,所谓沟浍之盈,其竭可待。浮皮潦草、吠影吠声的学术,很容易落入前人已有知解的范围而不自知。常言道“皓首穷经”,要想真正为经典研究添一块砖、加一片瓦,阅读、吸收和辨别前人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这需要耗长时间、花大力气。

由此,就说到这部“清代诗经要籍丛刊”的用处了。简单地说,经由点读校勘,将一些重要的《诗经》研究著作出版,可以方便读者了解前人著作,可以令《诗经》研究史中的一段巷道走起来更顺畅些。这部“丛刊”所以选择这几部清人著述,也有其用心。几部著述的年代在清朝早期、中期,像姚际恒的《诗经通论》、崔述的《读风偶识》,借笔者老师夏传才先生《诗经研究史概要》的说法,都属于“独立思考派”。此外像陈继揆《读风臆补》、牛运震《诗志》,则属于《诗经》“点评”的一路。它们的共同之处,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文学性”强,或者说对于今天从文学的路数进入《诗经》的学术殿堂有较直接的帮助,它们在《诗经》研究史中,自有其特定的位置。

两千多年的《诗经》研究,经历了汉唐经学时代、宋元至明的理学时代、清代的考据时代,近代以来又兴起了新式的文学研究(至今还在延续)。经学的研究重视师法、家法。因为经学对包括《诗经》在内的“五经”有一个预设:“经”是孔子为后世所立下的大法,必须遵照实行。经生认为,这些大法的微妙之义,从字面往往看不出,因为限于时局,孔子曾把微妙的大义口授给一些门徒,因此读经必须有师,这就是所谓的“师道尊严”之所在。据载,当年曾子责备同门子夏,就有一条:讲学西河却言不称师(孔子)。后来汉代立经学为官学,考试答题要遵循师法、家法。例如学《诗经》,学的是哪家之说,就照着哪家讲法答题,出了所学之师说的范围,就算错。这样的尊师法、家法,表现为经学著述就是“疏不破注”,如唐代人的“五经正义”,循的就是这样的做法。

可是,师法、家法说法不一,例如《诗经》在西汉就流行鲁、齐、韩三家的师说,说法之间差异颇大,那么读《诗》到底尊崇谁?这样的问题,在汉唐实际已经存在,但“官学”之下的学者只管各守师说,不理会那许多。

…………

解读经典难,所以要“皓首穷经”,要实实在在地面对漫长的学术史,了解汗牛充栋的著述。这几本书的点校,当然是想在这方面为有志于解读经典之人提供帮助。同时,几本着作本身可读性强,对一般喜欢《诗经》的读者,也是颇为不错的读物。

这里还要说一下,几本书的点校者都是年轻的《诗经》学者,据我所知,其中有人还写过不错的《诗经》论著。校点之事非品格方正、做事踏实者不办,这几位都是合乎要求的。再加上几位老前辈的审读,书的学术质量,当有保证。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