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货速发】布依族的亲属制度与社会组织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货速发】布依族的亲属制度与社会组织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67.9 6.9折 98 全新

库存2件

天津津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曹端波,杨元丽,刘倩倩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0330770

出版时间2019-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27897849

上书时间2024-12-18

易安居书舍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布依族的亲属制度与社会组织》采用田野调查方法,对布依族的身体表征系统和亲属网络、赶表、婚姻、巫蛊指控下的婚姻阶层以及其社会组织等入手,探讨从“社会如何可能”出发,思考布依族“家庭”、“家族”、“婚姻”、“村寨”等社会机体建立的基础;从布依族社会“性禁忌”起源开始探讨其亲属制度与社会组织的构建机制,即从布依族日常生活的微观视角探讨布依族的亲属制度与社会组织。


作者简介
  曹端波,现为怀化学院教授。毕业于云南大学,师从著名经济史家林文勋、武建国,2006年获云南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2008年到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学所师从周国林研究中国古典学。曾任云南大学中国经济史讲师,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挂职州文化局副局长,贵州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兼任贵州省人类学会副会长、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咨询专家等。以经济史、人类学、政治哲学等跨学科视野研究西南边疆的政治、经济与社会。


目录
前言

章 北盘江流域的村落
节 月亮河布依族村寨及其地理概况
第二节 月亮河布依族分布及其人群
第三节 扁担山布依族村落布局及社会生活

第二章 布依族亲属制度的基础
节 身体表征系统
第二节 血缘观念
第三节 亲属称谓
第四节 亲属网络
第五节 丧葬中的亲属网络

第三章 布依族的赶表与情感
节 赶表的形成
第二节 姐妹与结群策略
第三节 恋爱中的情感
第四节 赶表的规则和特征
第五节 赶表的现实功能及影响

第四章 布依族的婚姻制度
节 婚姻缔结过程
第二节 婚姻规则与制度
第三节 婚礼仪式

第五章 巫蛊指控与婚姻阶层
节 洋叉鬼与婚姻圈
第二节 北盘江布依族“洋叉鬼”根源
第三节 洋叉鬼的指控机制
第四节 废除“洋叉鬼”习俗尝试

第六章 布依族的社会组织
节 个体与群体
第二节 布依族社会聚合的组织纽带
第三节 布依族社会的檐光组织

附录1 布依族碑刻文献
附录2 月亮河流域布依族民歌与器乐

后记

内容摘要
  《布依族的亲属制度与社会组织》采用田野调查方法,对布依族的身体表征系统和亲属网络、赶表、婚姻、巫蛊指控下的婚姻阶层以及其社会组织等入手,探讨从“社会如何可能”出发,思考布依族“家庭”、“家族”、“婚姻”、“村寨”等社会机体建立的基础;从布依族社会“性禁忌”起源开始探讨其亲属制度与社会组织的构建机制,即从布依族日常生活的微观视角探讨布依族的亲属制度与社会组织。

主编推荐
  曹端波,现为怀化学院教授。毕业于云南大学,师从著名经济史家林文勋、武建国,2006年获云南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2008年到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学所师从周国林研究中国古典学。曾任云南大学中国经济史讲师,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挂职州文化局副局长,贵州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兼任贵州省人类学会副会长、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咨询专家等。以经济史、人类学、政治哲学等跨学科视野研究西南边疆的政治、经济与社会。

精彩内容
《布依族的亲属制度与社会组织》:
  一强化群体感情及团结
  这里的布依族群体生活在偏远的扁担山山区,人口稀少,因为一些历史原因族群较为分散。扁担山地区的布依族非常重视民族内部团结,他们有着强烈的“本我”民族意识。为了促进本民族成员之间的交流,强化共有民族情感、延续自己的民族文化,需要有一个途径来达到这一目的。而赶表一般是集体性活动,同一个村寨或家族的同性之间自发结伴前往,私下交流分享自己的赶表经历,还有些“打架”事件让一些来自同一亲族内部的小伙子团结起来和他人对抗,这些共同的需求,促进了本寨同姓“血亲”族人间的友谊和团结;其次,对歌对象是本族外姓不同宗的异性群体,因为赶表的场地依靠场集分布在不同的村寨,四面八方的布依族青年在赶表过程中慢慢了解当地的村寨、不同的家族以及村寨各家族之间的关系。赶表习俗在古代社会便开始流行,扁担山地区的布依族村寨分布较广,他们一代代传承下来,青年们借着活动的机会,互相认识,不断扩大了原有村寨的社会关系网,它在丰富了本区域布依族青年日常生活的同时,促进了本民族内部团结,促进了整个社会的整体和谐。
  扁担山地区的布依族群体相对来说人数较少,发展力量薄弱,当有危害其群体的事件发生时,本区域所有的布依族村寨能团结起来,应对各种危机。某一村寨因为和附近相同文化背景的同族群体村寨保持交流来往,广大的社会关系网保护着其中的各个成员,为其社会生产及人的繁衍、家族的传续提供了保障。另外,居住在这一区域内的汉族及其他民族的青年长期受当地布依族影响,吸收接纳了一些布依族的民俗文化,他们也会参与赶场和玩山活动,虽然并没有因此促成族际婚姻,布依族与其他民族的人互相认识,建立了深厚友谊。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和团结。
  二提供择偶途径,缔结稳定婚姻
  参与赶表活动的男女大都是未婚的青年,也有已婚未育的人在“坐家”前参与。赶表习俗的原始功能包含婚姻缔结,它是一种开放性的择偶习俗。
  作为婚姻自由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扁担山地区布依族婚姻,大多是青年男女在赶表的过程中,男女双方情投意合的情况下,请媒人提亲,经过传统正规仪式结成的。有的即使没有参与赶表,很多也是在赶场和玩山后青年男女互相玩耍的过程中认识的,两人互相看中以后,回家请媒人提亲结为夫妻。参与赶表的人不同宗,它符合氏族外婚制原则。正是因为赶表活动,许多青年人的个人情感得到满足,赶表过程中一人可以有多个赶表对象,姑娘小伙可以接触不同的人,通过长时间的交往考察,找到自己真正喜欢并适合自己的伴侣。正如现代社会的自由恋爱,当事人长期接触确定的婚姻远比一些仓促成家的婚姻更稳定;如果当事人父母不同意,小伙奋力反抗,姑娘则随着自己的心上人私奔。赶表缔结的婚姻因夫妻间有真正的感情,它远比“包办婚姻”更稳定幸福,婚姻质量也大为提高。
  三满足个人情感
  布依社会对青年人自由结识异性表现得很宽容。布依族人民长期居住在交通不便的深山中,物质生活尚处于较低的水平,更谈不上什么精神生活。赶表作为一种以娱乐为主的活动,弥补了布依族青年在精神生活上的不足,他们在赶表过程中通过对歌交流表达自己的心事、诉说苦闷后心情愉悦;青年人的才华得到展示,在一次次的赶表活动中个人魅力得到提升;异性之间原始的爱情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异性的爱慕让当事人感到幸福快乐。村里那些参与赶表的老人提及这一习俗的时候无不感慨:“那时候出去玩得很开心。那时候的年轻人不像现在,可以单独出去看电影,对歌就是好玩的事了。下午早早做完活,跟着村里的朋友们跑到场集,生怕找不到一起玩的人。遇见谈得来的,总感觉时间过得快。那时候如果喜欢一个人,他说什么都是好的,做什么我都是喜欢的。”这时候的青年男女不用顾忌文化和社会稳定,不用考虑子孙繁衍,或许男女之间本能的爱慕驱使,仅仅是为了出去“聚”的快乐。
  ……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