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货速发】子海精华编:困学纪闻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货速发】子海精华编:困学纪闻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54.4 5.3折 102 全新

库存8件

天津津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宋)王应麟著 黄怀信 巩宝平 整理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ISBN9787550629097

出版时间2018-12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102元

货号27862809

上书时间2024-12-18

易安居书舍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整理説明

王應麟字伯厚,號深寧,南宋慶元府(今浙江省寧波市)人。生於宋寧宗嘉定十六年(1223),卒於元成宗元貞二年(1296)。生平博學,史稱其九歲通六經,淳祐元年(1241)舉進士。中理宗寶祐四年(1256)博學弘辭科,歷仕理宗、度宗、恭帝三朝。歷官西安主簿、浙西提舉常平茶鹽主管帳司、揚州教授、樞密院架閣文字、國子録、武學博士、太常寺主簿、台州通判、太常博士、秘書郎兼沂靖惠王府教授、著作佐郎;度宗即位,攝禮部郎官,授兼禮部郎官,兼直學士院、崇政殿説書、著作郎、守軍器少監、將作監兼侍立修注官、權直學士院、秘書少監兼侍講,起居舍人兼權中書舍人、徽州知州、秘書監兼國史編修、實録檢討兼侍講、起居郎兼權吏部侍郎等。後因忤權臣賈似道,以母憂去官。賈似道潰師江上後,授中書舍人兼直學士院。進兼同修國史、實録院同修撰兼侍讀,遷禮部侍郎兼中書舍人,轉尚書兼給事中。後因奏事不入而辭官。

王應麟一生著有《深寧集》一百卷、《玉堂類稿》二十三卷、《掖垣類稿》二十二卷、《詩考》五卷、《詩地理考》五卷、《漢藝文志考證》十卷、《通鑑地理考》一百卷、《通鑑地理通釋》十六卷、《通鑑答問》四卷、《困學紀聞》二十卷、《蒙訓》七十卷、《集解踐阼篇》、《補注急就篇》六卷、《補注王會篇》、《小學紺珠》十卷、《玉海》二百卷、《詞學指南》四卷、《詞學題苑》四十卷、《筆海》四十卷、《姓氏急就篇》六卷、《漢制考》四卷、《六經天文編》六卷、《小學諷咏》四卷,總凡20餘種,近700卷。清人張大昌爲其所作之年譜,又補録8種,49卷,則共爲31種,744卷。應麟著作内容廣泛,涉及經史子集、天文地理、典章制度、文獻目録等,時有“以文學師表一代”之譽。《四庫全書總目·困學紀聞提要》稱其“博洽多聞,在宋代罕其倫比”,洵然確論。

《困學紀聞》一書,乃其讀書札記兼考證之文。書凡説經八卷、天道地理諸子二卷、考史六卷、評詩文三卷、雜識一卷。卷首自題云:“幼承義方,晚遇艱屯,炳燭之明,用志不分。困而學之,庶自别於下民。開卷有得,述爲《紀聞》。”乃其書之所由作。《四庫全書總目》稱其“考證是非,無所遷就,不肯如元胡炳文諸人堅持門户,亦不至如明楊慎、陳耀文,國朝毛奇齡諸人肆相攻擊。蓋學問既深,意氣自平,故絶無黨同伐異之私。所考率切實可據,良有由也”,確爲中肯評價。今試選諸卷實例臚列如下,以見其價值。

卷一《易》第2條云:“‘修辭立其誠。’修其内則爲誠,修其外則爲巧言。《易》以辭爲重。《上繫》終於‘默而成之’,養其誠也;《下繫》終於六‘辭’,驗其誠不誠也。辭非止言語。今之‘文’,古所謂‘辭’也。”可謂發明殆盡。第3條云:“‘履霜’戒於未然,‘月幾望’戒於將然。《易》貴未然之防,至於幾則危矣。”第22條云:“冥於《豫》而勉其‘有渝’,開遷善之門也。冥於《升》而勉其‘不息’,回進善之機也。”等等,雖皆發明之詞,但均未失本義,可謂“切實可據”。

卷二《書》第1條云:“《周官》:‘外史掌三皇五帝之書’,《春秋傳》所謂《三墳》《五典》是也。前賢謂:皋、夔、稷、契,有何書可讀?理實未然。黄帝、顓頊之道在丹書,武王所以端絻東面而受於師尚父也。少皞氏之紀官,夫子所以見郯子而學焉也。孰謂無書可讀哉?”第31條云:“古文‘天明畏,自我民明畏’,今文下‘畏’字作‘威’,蓋衛包所改,當從古”等,皆不可謂無見。卷三《詩》第11條云:“朱子《詩傳》云:‘舊説扶風雍縣南有召亭,今雍縣析爲岐山、天興兩縣,未知召亭的在何縣。’愚按:《史記正義》引《括地志》,召亭在岐山縣西南。”寥寥數語,解决問題。卷五《儀禮》第2條云:“韓文公讀《儀禮》,謂‘考於今,無所用’。愚謂天秩有禮,小大由之。冠昏喪祭,必於是稽焉。文公大儒,猶以爲無所用,毋怪乎冠禮之行,不非鄭尹而快孫子也。”是能糾前賢誤説。

卷五《禮記》第88條云:“《大學》之‘親民’當爲‘新’,猶《金縢》之‘新逆’當爲‘親’也,皆傳寫之誤。”直接指明爲傳寫之誤,而今本猶沿於舊。卷六《春秋》第15條云:“《素問》:‘立端於始,表正於中,推餘於終,而天度畢矣。’注謂:‘立首氣于初節之日,示斗建於月半之辰,退餘閏於相望之後。此可以發明《左氏》‘正時’之義。’”是直言經文之失。第27條云:“杜預解《傳》云:‘諸侯諒闇,國事皆用吉禮。’議太子服云:‘高宗無服喪之文,唯稱不言而已。’飾經舞禮,不可以訓。”又明注文之失。

卷七《論語》第18條云:“四教以文爲先,自博而約;四科以文爲後,自本而末。”第19條云:“互鄉童子則進之,開其善也;闕党童子則抑之,勉其學也。”皆有獨到見解。説《孝經》第7條云:“《荀子》述孔子之言曰:‘昔萬乘之國有争臣四人,則封疆不削;千乘之國有争臣三人,則社稷不危;百乘之國有争臣二人,則宗廟不輟。父有争子,不行無禮;士有争友,不爲不義’,與《孝經》之説稍異。”見其能够廣泛聯繫。卷九天道第3條云:“楊倞注《荀子》云:‘天無實形,地之上空虚者,盡皆天也。’其説本於張湛《列子注》,謂:‘自地而上,則皆天矣,故俯仰喘息,未始離天也。’”此誠追本溯源之見。卷十地理第10條云:“楚‘北有甘魚之口’,鮑氏注‘疑爲濟陰高魚’,非也。《左氏·昭十三年》傳‘次於魚陂’,注云:‘竟陵縣城西北,有甘魚陂。’”此以經注糾正史誤之例。卷十諸子第47條,“《楚辭·漁父》:‘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荀子》曰:‘新浴者振其衣,新沐者彈其冠,人之情也。其誰能以己之僬僬,受人之掝掝者哉?’荀卿適楚,在屈原後,豈用《楚辭》語歟?抑二子皆述古語也。”見其治學之慎。

卷十一考史第56條云:“《傳》言大伯端委,仲雍斷髮。《史記》云二人皆‘文身斷髮,示不可用’。文身斷髮,自辟害耳。遠適荆蠻,則周人不知其處,何以須‘示不可用’也?皆遷之謬。”此以經傳注疏考訂正史太公之非,本卷類此者良多。卷十二考史第14條云:“《樂書》‘作十九章’,《索隱》云‘《安世房中樂》’。今考之《漢志》,《安世房中歌》十七章、《郊祀歌》十九章。《索隱》誤。”第32條云:“《食貨志》:‘李悝爲魏文侯作盡地力之教。’《貨殖傳》云:‘當魏文侯時,李克務盡地力。’以《藝文》考之,《李克》七篇在儒家,《李悝》三十二篇在法家。盡地力者,悝也,非克也,《貨殖傳》誤。”蓋以《漢書》糾正《史記》之誤,不乏卓見。卷十三考史第29條云:“《曹娥碑》云‘盱能撫節按歌,婆娑樂神,以五月時迎伍君’,《傳》云:‘迎婆娑神。’誤也。”此以碑刻訂正史書之誤,發前人未發之覆。卷十四考史第23條云,“《李德裕傳》:‘韋弘質建言,宰相不可兼治錢穀。’嘉祐六年《制策》:‘錢穀,大計也,韋賢之言不宜兼於宰相。’蓋‘弘’字避諱,誤以‘質’爲‘賢’。”此乃明辨史載訛誤成因,精細之至。卷十五考史第32條云,“攻媿《跋曹子方書》,以爲祐陵時上書論時事,靖康至樞管。愚謂有兩曹輔,其一字子方,與蘇、黄游;若論事爲樞管者,字載德。龜山爲銘合爲一人,非也。又《淮海樓記》考《國史傳》,秦少游調定海主簿,而《文集》無一語及之。愚謂少游爲蔡州教授時,選人七階未改,主簿乃初階,非歷此官也。”亦其讀史精細、善於發現和訂正訛誤之徵也。

卷十六兩漢崇儒考第4條云:“晋灼曰:‘西京無太學。’公孫弘曰:‘請因舊官而興焉。其肄習之地,則太常也。傳授之師,則五經博士也。’《三輔黄圖》:‘漢太學,在長安西北七里。’《關中記》:‘在安門之東,杜門之西。’何武歌太學下,王咸舉幡太學下,則有太學矣。或曰:晋灼以漢初言,《黄圖》記武帝時。”此爲徵引衆説、訂正一説之誤。卷十七評文第7條曰,“宋玉《釣賦》:‘宋玉與登徒子偕受愛釣於玄淵。‘唐人避諱,改‘淵’爲‘泉’,《古文苑》又誤爲‘洲’。”是其能梳理舊誤成因、力糾前注之非。第24條云:“《饒娥碑》,按魏仲兕作《饒孝女碣》,旌其里閭,不言娥死。子厚失於傳聞,而史承其誤。”直陳史書傳寫之誤。卷十八評詩第33條云:“《橋陵》詩:‘石門霧露白,玉殿莓苔青。’《舊史》鄭顥夢爲聯句,與此同。”可謂讀書博洽,善於聯系。本卷類此者良多。如第63條、第111條、第112條、第137條、第160條等,不一而足。

卷十九評文第1條載:“《穀梁》隱四年《傳》注云:‘建儲非以私親,所以定名分。’鄧潤甫《草東宫制》云:‘建儲非以私親,蓋明萬事之統。主器莫若長子,兹本百王之謀。’蓋出於此。”第59條載“夏文莊表云:‘詩會餘蚳之文,簡凝含酖之墨。’‘餘蚳’,見《詩·貝錦》箋。‘筆鋭干將,墨含醇酖’,出《文心雕龍》。”皆見其讀史精熟,追根溯源。卷二十雜識第20條云,“《館閣書目》:‘《蠶書》一卷,南唐秦處度撰。以九州蠶事,獨兖州爲。’按,《蠶書》見秦少游《淮海後集》。少游子湛,字處度。以爲南唐人,誤矣。”第70條云:“隋煬帝謂蕭后曰:‘儂不失爲長城公,卿不失爲沈后。’長城公,謂陳後主;沈后者,後主之沈后也。《通鑑釋文》以‘沈’音‘沈’,謂沈湎之后,誤矣。”皆爲摘引材料,訂正史誤之類。如此之類,皆有發明,足見其書之有價值。

誠然,王應麟之説也有未當者。如卷五《儀禮》第19條云:“《聘禮》注:‘君行一,臣行二。’疏謂出《齊語》。今按此晏子之言,見《韓詩外傳》:‘衛孫文子聘魯,公登亦登。叔孫穆子曰:子不後寡君一等。’”閻若璩已指出:“《韓詩外傳》:‘晏子聘魯,上堂則趨,授玉則跪。既退,孔子問焉。晏子對曰:‘夫上堂之禮,君行一,臣行二。今君行疾,臣敢不趨乎?今君之受帶也卑,臣敢不跪乎?’孔子曰:‘善,禮中又有禮。’至衛孫文子聘魯事,乃又一義,王氏引亦非。”是其言出處有誤。説卷五《禮記》第47條云:“張彦遠云:‘鄭玄未辯楂梨。’按《内則》注:‘柤梨之不臧者。’謂之未辯,可乎?”閻若璩按:“謂鄭公不識樝,乃陶弘景。”是其有張冠李戴之嫌。卷六《左氏》第41條云:“劉文公合諸侯於召陵。及皋鼬,將長蔡於衛。衛侯使祝佗私於萇弘,乃長衛侯於盟。考之《春秋》,是年三月會於召陵,蔡侯已在衛侯之上矣。五月盟於皋鼬,不序諸侯。經無長衛之文,《傳》未足信也。”閻若璩按:“盟與會不同,盟較會之次爲重,固云‘乃長衛侯於盟’,非會也。會在召陵,蔡固在衛上。盟在皋鼬,衛則在蔡上。異地複異事,王氏於此析猶未精。”再如地理卷十諸子第137條云“人主以二目視一國,一國以萬目視人主”出自《鄭長者》之書,而閻若璩按:“‘人主’二句見《韓非子》,爲齊宣王之語。宣王聞之鄭長者有言‘夫虚靜無爲而無見也’,方爲長者語。”是其考史不精之誤。卷十四考史第10條載:“治平末年,始鬻度牒。考之《唐史》,肅宗時裴冕建言度僧道士,收貲濟軍興。此鬻牒之始也。”閻若璩據《食貨志》所載“安禄山反,楊國忠遣侍御史崔衆至太原,納錢度僧尼、道士。旬日,得百萬緡。明年,御史鄭叔清與宰相裴冕議,度道士、僧尼”,指出令祠部給僧尼牒實,爲天寶六載五月制也,不始於冕。此亦其考史不精所致。類此者,亦見諸評文卷十九第24條載録的俗語來源,如王應麟所言“地主”出《左傳》,實際上《左傳》只有“東道主”。“功夫”並非源自《王肅傳》,而是出《魏少帝紀》。“小卻”非出《宋紀》,而是《武帝紀》。出《史記·范睢傳》者非“主人公”,而是“主人翁”。“細碎事手下”非出自《吴·吕範傳》,而是出自注引《江表傳》孫策語。“合少成多”亦非出自《中庸》注,等等。凡此種種,皆王氏考辨失察或疏漏之處。儘管如此,但瑕不掩瑜,況學術之進步,智者千慮之一失,容當有之。

《困學紀聞》影響清代學術甚巨,誠如陳祖武先生所云:“三百年間儒林中人,無不深得厚齋先生(按即王應麟伯厚)之沾溉,顧炎武之《日知録》、閻若璩之《潛邱札記》、錢大昕之《十駕齋養新録》、趙翼之《陔餘叢考》、陳澧之《東塾讀書記》等等,每多引爲矩。”(《〈困學紀聞〉與〈深寧學案〉》)諸大家尚然,何況一般?是其價值自不待言。

有清一代專事《困學紀聞》董理者多家,四庫館臣以閻若璩、何焯所校各有評注,多足與應麟之説相發明而入《四庫全書》。今謹以之爲底本,參校《四部叢刊》所收元慶元路儒學刻本(簡稱《叢刊》本)、清道光五年余姚翁氏守福堂刻本(簡稱翁氏本)而爲校點。

另外需要説明的是,本次整理於每卷内各條前分别添加序號,以便查覽。

导语摘要
《困学纪闻》汇集了南宋王应麟读书札记兼考证之文。书凡说经八卷、天道地理诸子二卷、考史六卷、评诗文三卷、杂识一卷。《四库全书总目》称赞曰:“能知汉唐诸儒本本原原。 具有根柢。未可妄诋以空言。又能知洛,闽诸儒亦非全无心得,未可概视为鄙陋。故能兼收并取,绝无党同伐异之私。所考率切实可据,良有由也。”

作者简介
黄怀信,陕西岐山人,1951年生,1985年在西北大学取得历史学硕士学位,2001年受聘为曲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现任专门史专业博士生导师,专攻中国早期思想史文献 和儒家文献的研究与整理。

目录
目録

整理説明1

卷一1

《易》1

卷二31

《書》31

卷三71

《詩》71

卷四102

《周禮》102

卷五126

《儀禮》126

《禮記》131

《大戴禮記》151

樂155

卷六161

《春秋》161

《左氏》174

卷七201

《公羊》201

《穀梁》205

《論語》207

《孝經》221

卷八224

《孟子》224

小學235

經説247

卷九254

天道254

曆數263

卷十269

地理269

諸子277

卷十一309

考史309

卷十二336

考史336

卷十三353

考史353

卷十四375

考史375

卷十五394

考史394

卷十六412

考史412

漢河渠考412

歷代田制考418

歷代漕運考423

兩漢崇儒考429

卷十七434

評文434

卷十八447

評詩447

卷十九473

評文473

卷二十487

雜識487

附録517

乾隆御製讀王應麟《困學紀聞》517

《四庫全書總目·困學紀聞提要》518

《困學紀聞》題識519

内容摘要
《困学纪闻》汇集了南宋王应麟读书札记兼考证之文。书凡说经八卷、天道地理诸子二卷、考史六卷、评诗文三卷、杂识一卷。《四库全书总目》称赞曰:“能知汉唐诸儒本本原原。 具有根柢。未可妄诋以空言。又能知洛,闽诸儒亦非全无心得,未可概视为鄙陋。故能兼收并取,绝无党同伐异之私。所考率切实可据,良有由也。”

主编推荐
黄怀信,陕西岐山人,1951年生,1985年在西北大学取得历史学硕士学位,2001年受聘为曲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现任专门史专业博士生导师,专攻中国早期思想史文献 和儒家文献的研究与整理。

精彩内容
困學紀聞

卷一

卷一

宋王應麟撰

《易》

1危者使平,易者使傾,《易》之道也。處憂患而求安平者,其惟危懼乎?故《乾》以惕無咎,《震》以恐致福。

2“修辭立其誠。”修其内則爲誠,修其外則爲巧言。《易》以辭爲重。《上繫》終於“默而成之”,養其誠也;《下繫》終於六“辭”,驗其誠不誠也。辭非止言語。今之“文”,古所謂“辭”也。

3“履霜”戒於未然,“月幾望”戒於將然。《易》貴未然之防,至於幾則危矣。

4“潛龍以不見成德”,管寧所以箴邴原也;“全身以待時”,杜襲所以戒繁欽也。《易》曰:“括囊,無咎無譽。”

5“貞者,元之本。”周公曰:“冬日之閉凍也不固,則春夏之長草木也不茂。”
見《韓非·解老》。
可以發明“貞”、“固”之説。

6《乾》初九,《復》也。“潛龍勿用”,即“閉關”之義。《坤》初六,《姤》也。“履霜堅冰至”,即“女壯”之戒。

7《淮南·人間訓》云:“《易》曰‘潛龍勿用’者,言時之不可以行也,故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終日乾乾’,以陽動也;‘夕惕若厲’,以陰息也。因日以動,因夜以息,唯有道者能行之。”以陰、陽言日、夕,《易》説所未及。
若璩按:“君子終日乾乾”爲句,“夕惕若”爲句,“厲無咎”爲句。證以下文“言雖危無咎”,驗句讀斷宜如此。
“驗”上,翁氏本有“益”字。
不意《淮南子》誤讀“厲”聯上,至王輔嗣猶然。今朱子《本義》正之。

8蔡澤謂:“《易》曰‘亢龍有悔’,此言上而不能下,信而不能詘,往而不能自反者也。”亦善言《易》矣。澤相秦數月而歸相印,非苟知之。《賈誼書》云:“亢龍往而不能反,故《易》曰‘有悔’;潛龍入而不能出,故《易》曰‘勿用’。龍之神也,其惟蜚龍乎?”

9《越絶》引《易》進退存亡之言曰:“進有退之義,存有亡之幾,得有喪之理。”陸宣公云:“喪者得之理,得者喪之端。”其語本此。

10《坤》之六五,程子以爲羿、莽、媧、武,非常之變。干寶之説曰:“柔居尊位,若成、昭之主,周、霍之臣也。百官總己,專斷萬機,雖情體信順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