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货速发】声音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货速发】声音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20.5 6.4折 32 全新

库存7件

天津津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丁锁明

出版社古吴轩出版社

ISBN9787554612743

出版时间2018-1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2元

货号27854234

上书时间2024-12-18

易安居书舍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本书稿的文章是作者从数千篇发表过的作品中精选出的代表作,以评论、随笔为主,还有少量时政论文,是作者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几十年的一份职业总结。作品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对纠正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具有警示作用,对从事文稿写作的朋友或许也能有所启发。

作者简介
丁锁明,男,江苏镇江人,1943年出生。党员,资深记者、编辑,曾受政府嘉奖。其作品以“新、短、快、活”见长,多次被《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市容报》等中央、省部级媒体评为很好作品,荣获“好新闻”一、二、三等奖。

目录
自序
评论随笔
  岂能“乌纱帽”戴上就“辍学”
  “常败常挂帅”析
  为啥又挂“免战牌”?
  没本事与“会来事”
  让群众的意见有分量
  忧闻检查旺季到
  警惕这种“戏法”
  乱吃“补药”亦伤身
  年终总结怎样写
  让虚报者丢“乌纱帽”
  请问一声:“这是为什么?”
  “工程”之忧
  把喜事办好
  父母必读
  “思想病”种种
  警惕“清水”被污
  不合时宜的举措
  “乌纱帽”与腿软
  禁令缘何失灵
  “因祸”不能“得福”
  “农家饭”吃出“好味道”
  “公仆”何必搞“包装”
  捐款不能硬摊派
  莫让“一流”遍地流
  切莫“以唱代廉”
  “引资”与“引纸”
  少做“指示”多办事
  善待劳模
  领导莫当“剪彩明星”
  梁市长的“大事观”
  且说“一顶乌纱十人抢”
  无知可怕
  “遮羞墙”当拆
  “四转干部”往哪转
  岂容“老虎”“吃人”
  公车太累了
  岂能让吹牛者得“牛”
  带着感情下基层
  莫要守着“清泉”喊渴
  “温暖工程”与“纪念工程”
  “献身”与“逃生”
  “济贫”莫“挤贫”
  发挥“反面典型”的效应
  是“阿斗”就别扶
  “炫耀”庆典不可取
  谈“绿”的资格
  如此“到位”是“倒胃”
  “能者多劳”与“能者多捞”  切莫光“挂帅”不“出征”

内容摘要
本书稿的文章是作者从数千篇发表过的作品中精选出的代表作,以评论、随笔为主,还有少量时政论文,是作者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几十年的一份职业总结。作品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对纠正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具有警示作用,对从事文稿写作的朋友或许也能有所启发。

精彩内容
 “献身”与“逃生”当巨大的洪水咆哮而来的关键时刻,江苏省滨海县通榆镇沿河村54岁的农民王立珊,为保护全村千亩稻田不被洪水淹没,勇堵涵洞光荣献身。广东省某市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兼市人事局局长黄某,在洪水来临时,携带家眷,登上公家的面包车逃生。人们说,王立珊虽然死了,但在人们心目中他还活着;黄某虽然还活着,但他在人们心目中已经死了。
这种评价何等好啊!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敢于献身的精神,在关键时刻,不怕难,不怕险,不怕死,就可以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比如农民王立珊。
而黄某,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在关键时刻,置人民的生命财产于不顾,携眷逃生,道德沦丧,有多少人在指他的脊梁骨啊!如黄某之流,虽然当上了这个“长”那个“长”,但他们的思想水平、道德水平不见“长”,灵魂深处太肮脏,在关键时刻的表现,还不如一个普通老百姓。
“献身”和“逃生”,反映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为党和人民的利益敢于献身者,光荣伟大;为个人利益逃生者,渺小可耻!
原载《中国市容报》1998年8月19日三版“济贫”莫“挤贫”眼下,不少地方的领导十分重视贫困地区的“济贫”工作。有的发动机关干部捐款、捐物,帮助贫困村庄的失学少年重返学校;有的增加拨款数额,用于改善贫困地区的交通、供电、通信等条件;还有的选派科技干部到贫困村庄蹲点,指导农民科学种田,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增加经济收入。这些“济贫”的做法,受到贫困地区群众的欢迎。
但是,有些地方的少数人,不是满腔热情地“济贫”,而是挖空心思地“挤贫”。某地区报社有一个记者到一
贫困村去采访,硬要村干部登广告,村干部面带难色地说:“我村是县民政局的‘济贫’对象,哪里有钱登广告啊!再说村里没办工厂,实在没啥内容可登。”这个记者“灵机一动”地说:“你们不是贫困村吗?把你们贫困的程度写写登出来,以增加‘贫困的知名度’,呼吁社会各界都来扶持你们,这不是很好的广告内容吗?再说给你们登广告收费优惠。”记者步步紧逼,村干部无奈,只好用县民政局刚刚拨给的2500元扶贫款登了一条广告。
我为这个记者的做法感到气愤。作为新闻记者,应该关心群众的疾苦,及时、准确地反映群众的愿望、呼声和要求,无偿为他们提供科技信息,搞好脱贫致富的宣传报道,而这个记者放着这些工作不做,为了拉广告,拿回扣,硬是在患了“贫血症”的农民身上“挤血”,这实在有悖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这种“挤贫”的做法,不少地方都有。如一些地方举办名目繁多的“节”“会”等活动,也都跑到贫困地区去拉赞助或搞摊派,农民对此很不满意。这些侵犯农民利益的事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各级领导和我们的机关工作人员,要时刻把群众的利益记在心头,一定要像邓小平同志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