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货速发】中医健康管理学(精)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92.7
7.2折
¥
128
全新
库存6件
作者李灿东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ISBN9787513253444
出版时间2018-12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28元
货号26315154
上书时间2024-12-1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前言
“治未病”是中医的理念和优势之一。21世纪,随着医学模式由疾病医学转变为健康医学,从群体治疗发展为个体治疗,卫生工作的重心也由“以疾病为中心”逐渐转向“以人为本”的健康服务,各国都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健康管理模式。《“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发布,从顶层设计上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升到国家优先发展战略高度,为努力实现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导。
在此背景下,源于中、西医学的新的医学概念———“状态医学”应运而生,它为未来医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状态医学”的诞生,为中医和西医的融合提供了可能,也为健康管理的中西优势互补、互相为用奠定了基础。
健康管理是以人为中心,家庭为单元,社区为范围的全程式、连续的健康服务。中医健
康管理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把生命和健康放在天地之间、突出时空结合、注重个性化,其核
心是转变被动的疾病治疗为主动的健康维护。
本人长期致力于中医诊断学研究,在健康医学的背景下,中医诊断的重心也逐步从对疾
病的判断延伸到对生命全过程健康状态的辨识。经过近10年的探索,本人提出了“状态是
中医健康认知的逻辑起点”“把握状态是维护健康的关键”的基本观点,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中医健康管理的理论基础、技术方法和数据平台。中医状态学理论和方法体系的构建,为人体健康状态的辨识、干预和效果评价提供了理论和方法学依据,实现了中医健康状态的可测
量、可重复和可评价。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从宏观、中观、微观“三观”延伸了四诊信息采集的范围,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融合为实现对人体健康状态整体、动态、个性化把握提供了技术支撑。
2016年本人主编的《中医状态学》正式出版,得到业内专家同行的充分肯定,被誉为“中医治未病理论研究的奠基之作”。本人所研发的“中医健康管理太空舱”系列设备先后应邀参加了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主办的“中国共产党的故事———绿色发展”专题宣介会,以及“中医中药中国行”在国家博物馆的展出、“创科博览”在香港会议中心的展出、“中医中药中国行”澳门站的展出,两度参展“6·18”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获得广泛好评!
近年来,中医健康管理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从服务实践、健康产品、仪器设备到人员培训、专业建设,中医健康管理事业如雨后春笋,但由于缺少理论指导,社会和业内普遍存在一些误区,如同质化替代个性化、体检中心替代健康管理、保健品滥用等,健康服务急需规范。因此,建立中医健康管理理论体系,构建人体健康状态辨识、干预、效果评价、服务模式、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对于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建设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新模式有着积极意义。
《中医健康管理学》的编写得到了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的积极支持和参与,他们为中医
健康事业贡献了经验和智慧,也大大提高了本书的学术性和权威性。本书是部系统的
中医健康管理理论专著,相信对于从事“治未病”、健康管理、养生专业人员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但是,由于中医健康管理事业刚刚起步,没有更多的资料和经验可以借鉴,错误在所难免,敬请各位同道批评指正!
本书的编写得到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医大师陈可冀教授的亲切关怀和指导,并题写书
名,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单宝枝主任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谨此表示衷心的
感谢!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证研究基地的老师和研究生同学们付出了
辛勤的劳动,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 会长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 主任委员
福建中医药大学 校长 李灿东
导语摘要
《中医健康管理学》是世界系统阐述中医健康管理的理论专著,分绪论以及中医健康管理学基础、中医健康信息的采集与管理、中医健康状态的分类与辨识、中医健康状态的风险评估与预警、中医健康状态调整、中医健康管理效果评价、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范式、中医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中医健康管理与健康产业、常见慢病的中医健康管理10章内容,书末附有中医经典养生名言。对于从事“治未病”、健康管理、养生专业人员有极好的参考借鉴价值。
商品简介
《中医健康管理学》是世界系统阐述中医健康管理的理论专著,分绪论以及中医健康管理学基础、中医健康信息的采集与管理、中医健康状态的分类与辨识、中医健康状态的风险评估与预警、中医健康状态调整、中医健康管理效果评价、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范式、中医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中医健康管理与健康产业、常见慢病的中医健康管理10章内容,书末附有中医经典养生名言。对于从事“治未病”、健康管理、养生专业人员有极好的参考借鉴价值。
作者简介
李灿东,福建中医药大学校长,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会长、*高等中医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WHO ICD-11传统医学项目专家组成员。
担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诊断学》学科带头人、《中医诊断学》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教学团队负责人,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二届“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健康科普首席专家,全国首届中医药科普“金话筒奖”获得者,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目录
绪论 1
一、中医健康管理学的主要内容/ 1
二、中医健康管理学的基本原理/ 5
三、中医健康管理学的基本原则/7
四、中医健康管理学的历史沿革/8
五、学习中医健康管理学的方法/ 13
章 中医健康管理学基础/15
节 中医健康管理学的理论基础/15
一、健康与中医健康认知/15
二、中医状态学/19
三、中医治未病学/22
第二节 中医健康管理学的科学基础/26
一、管理学科/26
二、信息技术应用/28
三、精准医学发展/29
第三节 中医健康管理学的服务基础/32
一、医疗体制改革/32
二、老龄化社会/34
三、慢性病管理/38
第二章 中医健康信息的采集与管理/44
节 中医健康信息采集 /44
一、中医健康信息采集内容/44
二、中医健康信息采集途径与方法 /45
三、中医健康状态表征参数/50
四、中医健康信息的集合筛选/56
第二节 中医健康档案及其管理/58
一、中医健康档案/58
二、中医健康档案的意义/58
三、中医健康档案的建立与应用/59
四、健康档案建设技术实现/61
第三节 中医健康管理信息平台与应用/62
一、健康管理信息平台/62
二、中医健康管理信息平台/63
三、中医健康管理移动应用APP/67
第四节 智能中医健康设备/73
一、智能健康设备概述/73
二、智能健康设备的现状与发展/74
三、智能健康设备存在的问题/80
第三章 中医健康状态的分类与辨识/83
节 中医健康状态分类/83
一、生理特点、病理特点、体质、证、病/83
二、未病态、欲病态、已病态、病后态/86
第二节 中医健康状态辨识的原理与方法/87
一、中医健康状态辨识的原理/88
二、中医健康状态辨识的方法/89
三、大数据驱动的中医健康管理模型辨识/91
四、中医健康状态辨识的结果/95
五、中医健康状态辨识的意义/97
第三节 整体健康状态的辨识/98
一、整体健康状态的表征/98
二、整体健康状态的判断/99
第四章 中医健康状态的风险评估与预警/101
节 中医健康相关风险因素/101
一、环境因素/102
二、生物遗传因素/104
三、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104
四、医疗卫生服务因素/105
第二节 中医健康状态风险评估方法/106
一、一般风险评估/106
二、疾病风险评估/108
三、状态风险评估/112
第三节 中医健康状态风险管理/113
一、状态风险评估与中医健康管理监测/113
二、状态风险干预评价与中医健康管理效果评价/115
第五章 中医健康状态调整/116
节 中医健康状态调整的理念与原则/116
一、中医健康状态调整的理念/116
二、中医健康状态调整的原则 /119
第二节 中医健康状态调整的基本方法/123
一、健康状态调整的基本方法/123
二、异常状态调整的方法/134
第六章 中医健康管理效果评价/148
节 中医健康管理效果评价指标/148
一、健康素养评估/148
二、身体状态评估/149
三、精神状态评估/149
四、身体与精神的协调性评估/149
五、人体与环境的适应性评估 /150
第二节 中医健康管理效果评价方法/150
一、建立状态调整效果评价体系/150
二、借鉴应用现代临床科研方法/151
三、形成健康状态要素提取的规范化流程/152
四、合理应用量表技术/153
五、健康状况综合评估/153
六、生成健康评估报告/153
七、健康跟踪反馈体系/154
第三节 中医健康管理效果评价步骤/154
一、收集个人基本信息/154
二、制订健康计划和实施干预/154
三、采集干预后的状态信息/155
四、评价结果的分析与反馈 /155
第七章 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范式/157
节 中医健康管理的服务对象与内容/157
一、中医健康管理的服务对象/157
二、中医健康管理的服务内容 /158
第二节 中医健康管理的基本步骤与服务流程/160
一、中医健康管理的基本步骤/160
二、中医健康管理的服务流程/160
第三节 中医健康管理服务的示范应用/ 161
一、未病态管理/161
二、欲病态管理/164
三、已病态管理/165
四、病后康复态管理/167
五、特殊人群的健康管理/168
第四节 中医健康管理服务模式/191
一、越人健康管理服务模式/191
二、5S9H中医健康管理服务模式/192
三、综合医院的中医健康管理服务模式/192
第八章 中医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195
节 中医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概述/195
一、中医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理念的概念/195
二、中医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目的/196
三、中医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意义/196
四、中医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临床要求/197
五、中医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发展/199
六、中医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面临的问题/ 199
第二节 中医健康理念/ 201
一、自然 / 201
二、静心 /202
三、适劳/ 203
四、杂食 / 203
五、慎医 / 205
第三节 中医健康教育的计划设计/ 206
一、中医健康教育设计原则 /206
二、中医健康教育计划设计方案/207
第四节 中医健康教育的实施与评价/209
一、中医健康教育的实施/209
二、中医健康教育的评价/212
第九章 中医健康管理与健康产业/ 214
节 中医健康管理与健康体检/ 214
一、健康体检业的发展及其服务模式/215
二、健康体检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219
三、中医“治未病”理念与技术在中医健康体检中的应用/222
第二节 中医健康管理与健康养老产业/227
一、概述 /228
二、中医健康管理在健康养老产业中的应用/231
第三节 中医健康管理与健康保险/233
一、健康保险的定义/233
二、健康保险的分类/ 235
三、健康保险的特点/240
四、健康保险的需求 /240
五、健康保险的发展/241
六、中医健康管理与健康保险的关系/242
七、建立健康保险和中医健康管理结合新模式/244
八、健康保险的中医健康管理服务体系/245
第十章 常见慢病的中医健康管理/ 248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健康管理 / 248
二、冠心病的健康管理/ 263
三、慢性胃炎的健康管理 / 275
四、慢性腹泻与便秘的健康管理 /285
五、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健康管理 / 296
六、高血压的健康管理/305
七、血脂异常的健康管理/ 312
八、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健康管理 /319
九、糖尿病的健康管理/326
十、肥胖的健康管理/ 337
十一、骨质疏松症的健康管理 / 344
十二、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健康管理/351
十三、脑卒中的健康管理 /359
十四、老年性痴呆的健康管理 /373
十五、肿瘤的健康管理/ 381
附录 中医经典养生名言/ 391
一、养生之理/391
二、养生之法/ 393
内容摘要
《中医健康管理学》是世界系统阐述中医健康管理的理论专著,分绪论以及中医健康管理学基础、中医健康信息的采集与管理、中医健康状态的分类与辨识、中医健康状态的风险评估与预警、中医健康状态调整、中医健康管理效果评价、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范式、中医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中医健康管理与健康产业、常见慢病的中医健康管理10章内容,书末附有中医经典养生名言。对于从事“治未病”、健康管理、养生专业人员有极好的参考借鉴价值。
主编推荐
李灿东,福建中医药大学校长,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会长、*高等中医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WHO ICD-11传统医学项目专家组成员。
担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诊断学》学科带头人、《中医诊断学》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教学团队负责人,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二届“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健康科普首席专家,全国首届中医药科普“金话筒奖”获得者,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精彩内容
三、中医健康管理学的基本原则
人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沟通四肢百骸、表里内外,拥有自我调节的能力。人在整
个生命过程中,因受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既要维持人体自身内部的阴阳平衡,还要维持人体内部与外部环境的协调统一。人体的阴阳二气,无论是在生理状态还是病理状态下均能够自我协调,处于动态平衡。中医健康管理须遵循以人为本、整体动态、四态并重、三观并用、防治结合、自助为主、全程管理七个原则。
(一) 以人为本
人是健康管理的核心要素。中医健康管理项目的实施,应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健康需求,培养人正确的健康理念,充分发挥健康管理师的健康助手作用,重视“三因制宜”原则,针对不同个体或人群的健康信息,制订相应的健康管理方案,实现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限度地提高人的健康素质、健康水平,改善生活质量。
因此,在设计、实施和评价健康管理项目时,要综合考虑个人或群体的实际健康情况、经济状况以及生活状态等,制订适宜的健康管理策略,保证个人健康管理的有效性和持续性,并从多维角度进行效果评价。
(二) 整体动态
中医学认为影响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来自自身躯体、心理和行为外,还包括自然
界和社会,以及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这些影响是动态、实时的。动静结合的中医思维模式,有助于全面、客观地反映和认识健康状态与疾病间的联系。基于中医健康观的整体动态性,中医健康管理需要从多维、动态视角去审察、测量健康与疾病,并实时、动态、全方位地维护和促进健康。
(三) 四态并重
中医学认为疾病是致病邪气作用于人体,引起阴阳失调、脏腑组织损伤或功能障碍的过程。不同的疾病有其特定的症状和各阶段相应的证候。根据中医状态学理论,按照疾病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可将健康状态分为未病状态、欲病状态、已病状态与病后状态。“四态并重”将健康管理的理念渗透到未病、欲病、已病、病后四方面,涵盖临床前、临床中、临床后,实现生命全周期、全方位覆盖,可根据不同状态制订针对性的健康管理策略,更好地维护和促进人的健康,达到提高生活质量、延年益寿的目的。
(四) 三观并用
中医在数千年的医疗实践中,对健康有着独特的认识。《黄帝内经》认为,健康必须做到“天人合一”“形与神俱”“阴阳自和”。简而言之,健康之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人体自身结构与功能相统一、人与自然环境相统一、人与社会环境相统一,这就是“三观并用”原则。“三观”指的是宏观、中观、微观。因此,在中医健康管理过程中,需要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度把握和维护人的健康状态,在信息采集过程、健康状态辨识过程以及制订个性化的健康风险因素干预方案过程中,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度采集表征参数信息,评估中医健康状态,制订个性化的健康维护或促进方案。
(五) 防治结合
防治结合,主要体现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方面。
未病先防:指的是在疾病未发生之前,主动采取积极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指出的:“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未病先防主要针对的是健康人群,通过积极地调摄养生、颐养正气,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并根据四时、节气的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防范,保持良好的心态,适度劳逸,饮食得当,做好预防工作,防止疾病的发生。
既病防变:指的是在患病后,主动采取积极的治疗与养生调摄,截断疾病的发展或传
变。《难经·五十四难》指出:“脏病所以难治者,传其所胜也;腑病易治者,传其子也。与七传、间脏同法也。”《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治》也指出:“上工治未病,何也?……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瘥后防复:指的是在大病初愈之时,通过适当的养生调摄,防止疾病复发或者变生他病。正如《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提到的“伤寒阴阳易之为病”“伤寒大病初愈,因劳累过度而复发”“病人脉已解,而日暮微烦,以病新差,人强与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应以节房事、慎饮食、勿劳作等养生调摄的方法,防止旧病复发。
(六) 自助为主
自助为主是指在健康管理的过程中提倡以自助为主、他助为辅的健康干预方式维护与促进健康。自助为主的原则是“以人为本”的体现,使每个人都自觉成为自己健康的主人。
它要求健康管理师在实施中医健康管理项目过程中,时刻关注服务对象,充分调动服务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增强服务对象的健康意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