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21.6 7.2折 ¥ 30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英]D.H.劳伦斯 著 黑马 译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33253
出版时间2018-1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0元
货号25808692
上书时间2024-12-18
译本序
在天才辈出的二十世纪英国文坛上,既拥有众多的忠诚追随者,又引起激烈争议、召来众多的反对者,这样的作家恐怕只有D. H. 劳伦斯一人了(David Herbert Lawrence, 1885—1930)。只是在他谢世多年之后,笼罩在他卷帙浩繁的作品上的阴霾才逐渐散去。他的创作终因其对摧残人性的工业文明的抗议、为人性解放的可能性所做出的努力以及帮助当代人从虚伪的道德羁绊中得到解脱的“真诚不懈的渴望”吸引了众多读者,魅力俱增。在艺术上,正如他的同胞批评家F. R. 利维斯所言:劳伦斯“虽然不是莎士比亚,但他有天分,他的天分表现为奇迹般敏锐的洞察力、悟性和理解力”。他的天分特别表现在“诗意地唤起景物、环境和氛围”方面。 劳伦斯生于矿工之家,毕业于诺丁汉大学学院师范班,当过工厂职员和小学教师。自幼习画、练习写作。在短短二十年的写作生涯中,出版了十二部长篇小说,七十多篇中短篇小说,多部诗集,大量的非虚构作品和一些翻译作品,还举办了画展,出版了绘画集,在现代绘画实践上亦是英国现代作家人。其画论颇具天马行空风范,见解超凡脱俗。其散文随笔鞭辟入里,激情四射,很有几篇可传世,他的文艺批评随笔还为他赢得了优秀批评家的美誉。这样非凡的成就造就了一个难得的文艺通才。 劳伦斯在虚构作品的成就上首推其几部长篇大作如《虹》《恋爱中的女人》和《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前两部还被“文化研究”伯明翰学派创始人霍加特称之为英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双峰”之作。但与这些长篇小说相生相伴的中短篇小说创作亦是他虚构作品的半壁江山,劳伦斯善于在中短篇里以精巧的构思和细腻的手法勾勒动人的故事,营造特定环境中的个体生命美的意境,与长篇的大开大合形成有趣的对比,相得益彰。而且有的中短篇小说里的人物恰恰逐渐“成长”为日后长篇中的人物。因此我们很有必要考察一下劳伦斯中短篇小说的嬗变。劳伦斯的中短篇小说大致划归为三个创作阶段。在这期间劳伦斯的创作完成了从写实主义到现代主义的自然演变,甚至颇具后现代主义的审美潜质。
劳伦斯写作初期(一九一四年前)继承的是以哈代和乔治·爱略特为代表的浪漫写实主义风格,但有所创新,从一起步就在继承传统写实主义的同时向现代派借鉴,虽然终并没有完全成为后来人们推崇的典型的那一批现代派作家,如乔伊斯、普鲁斯特、艾略特和吴尔夫,而是另辟蹊径,自成一家。收在本书中的《受伤的矿工》《施洗》《干草垛中的爱》和《肉中刺》就属于这个阶段的创作。 《干草垛中的爱》应该说是老套的写实主义作品:一幅幅浓淡相宜的英国乡村风景画如琼浆佳酿醉人,纯朴幽默的二十世纪初英国农民形象跃然纸上。福克斯曾言,劳伦斯是“了解英国乡村和英国土地之美的后一位作家”。但劳伦斯在这个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因为他更与这温馨风景中的英国劳动者心灵相通、血脉相连。这样的景物中一个平实温婉的爱情故事,其高度艺术化的传达使文本的阅读享受大大超越了故事本身,成为对英国乡村审美的亲历和对英国乡民心灵的造访。在这个故事里,劳伦斯已经开始注重揭示人物的潜意识,因此而部分地放弃了严密的叙事形式,叙事结构趋于松散,情节及其发展并没有传统小说里的缜密逻辑和因果关系,一些看似次要的段落反倒成为揭示人物内心的重要线索。恰恰是这种现代叙事形式赋予了这个传统故事以阅读的魅力,否则它就流于一般,仅仅是“乡村和土地之美”的牧歌而已。同一时期创作的不少优秀短篇小说都是写实文学的蓝本,但又都在现代叙事上开始有所突破。值得一提的还有《白长筒袜》和《牧师的女儿们》等,后者还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雏形。 早期的业余创作期正是劳伦斯在生活上捉襟见肘、爱情上迷惘焦灼的时期,但也是他在文学创作上生机勃发、清纯质朴的时期。这些小说取材于作者为熟悉的故乡诺丁汉小城小镇生活,人物性格鲜明,叙述语言清新细腻,浓郁的地方风情和草根人民的道地口语,是其他同时代的英国作家们所难以企及的品质。劳伦斯成为伦敦文学界突然闪烁的一颗新星,凭的就是这种鲜活、灵动和血运旺盛的文字。这段时间的写作为劳伦斯铺就了通往大师地位的初一段石子小径。看一个大师成名前的小说如何精雕细琢、苦心经营,方能洞悉大师何以成为大师的轨迹。 一九一五年至一九二二年属于劳伦斯短篇小说甚至包括长篇小说的第二个创作期。这几年间发表的中短篇小说基本上都有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从现实的角度说,次世界大战彻底改变了大英帝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如人们常说的,英国为欧洲和平充当了主力,结果是英国自己从此下降为二流国家,一蹶不振,帝国的威风和辉煌不再。劳伦斯和很多作家一样是所谓的“良心反战”者,但他与其他和平主义者的不同之处是,他认为这场战争从根本上说是英国的工业主义与德国的军国主义之间的矛盾造成的,两者皆为恶。因为他在大战期间因健康原因不能上战场,只能留在后方,耳濡目染、亲身经历了英国国内的种种病态现状,所以他的作品都是间接触及到战争的。这一阶段的主要作品当然是《英格兰,我的英格兰》,此外还有《玩偶上尉》和《狐狸》《你摸过我》和收入本书的《买票嘞!》。这些作品除了《英》中有一小部分战场上的情节,都不是直接描写战争的,而是写国内的人们特别是两性之间的“战争”。这些作品因为少了战争的直接动态因素,反而更加深入地对人性和和人的心理进行挖掘,作品的情感张力更加得到强化。《买票嘞!》则在写实与心理暗示上达到了极致,不仅生动地描述了英国中部乡村小镇被一条有轨电车串起的风貌和风俗民情,也深刻地揭示了战争期间后方女多男少的情形中下层劳动女性的性苦闷及其由此带来的无意识的性暴力,这种潜在的性压抑甚至是她们自己都没有完全意识到的。而这种暴力又与战争的大范围的暴力相互映衬。 一九二三年至一九二八年大约是劳伦斯小说写作的第三个阶段,这个时期劳伦斯的小说比前两个时期的小说更加难以被“梗概”,因为他的创作晚期是一个频繁变幻不定的实验期,他开始尝试更为的写作方法,笔触伸向宗教、神话、寓言、童话和讽刺喜剧小说。他游历美洲并再次羁旅南欧,他的阅历更为丰富,对生命的反思日趋深刻,这其中对墨西哥的阿兹台克文明和南欧的伊特鲁里亚文明的探索和体验,还有对弗雷泽的人类学巨著《金枝》的研读,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爱岛的男人》以人间童话寓言的叙述语言开始,只是没用“从前有个……(Once upon a time)”而是“There was a man who loved islands.”同一时期的《木马赌徒》也被认为是现代寓言,开始的句式相同:“There was a woman who was beautiful…”《爱岛的男人》灵感来自劳伦斯的一次赫布里底群岛的旅行,那里的岛屿和岛湖让他感觉是世界的晨曦时分,如同《奥德赛》一般的氛围。它貌似现代的《鲁滨孙飘流记》,又令人想起当代英国小说戈尔丁的《蝇王》,从本质上说是对英国文化传统中“岛屿意识”的继承,同时又颇具创新。它集逃避、隐士、探险、拯救、嘲讽、自嘲于一体,整篇故事与童话的海景交织,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文学里难忘的篇章,其叙述语言与作者意欲表达的理念完美相容,可以说是一场孤独的狂欢,是文字的盛宴。这样的小说似乎已经是后现代小说的文本了。 希望这个精短的选本能对读者有窥一斑而知全豹的作用,领略劳伦斯三个创作阶段的风格。
黑马
|
《爱岛的男人》为“蜂鸟文丛”第三辑作品之一,共收录劳伦斯六篇中短篇佳作,由劳伦斯译者、研究者黑马选编和翻译,囊括作家中短篇小说创作的初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可较为全面地呈现他的文学成就。
D. H. 劳伦斯(1885—1930)
英国作家、诗人。生于矿工之家,毕业于诺丁汉大学学院。自幼习画、写作。在短短二十年的写作生涯中,出版了十二部长篇小说、七十多篇中短篇小说、多部诗集、大量散文随笔和一些翻译作品,举办了画展,出版了绘画集,是英国现代文学艺术领域内罕见的通才。身为作家,其小说创作跨越了写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两个阶段,甚至颇具后现代主义的审美潜质。其散文随笔鞭辟入里,汪洋恣肆,颇具可读性。
出版说明
译本序
受伤的矿工
施洗
干草垛中的爱
肉中刺
买票嘞!
爱岛的男人
D. H. 劳伦斯生平简历
主要作品表
“蜂鸟文丛”全三辑书目
《爱岛的男人》为“蜂鸟文丛”第三辑作品之一,共收录劳伦斯六篇中短篇佳作,由劳伦斯译者、研究者黑马选编和翻译,囊括作家中短篇小说创作的初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可较为全面地呈现他的文学成就。
D. H. 劳伦斯(1885—1930)
英国作家、诗人。生于矿工之家,毕业于诺丁汉大学学院。自幼习画、写作。在短短二十年的写作生涯中,出版了十二部长篇小说、七十多篇中短篇小说、多部诗集、大量散文随笔和一些翻译作品,举办了画展,出版了绘画集,是英国现代文学艺术领域内罕见的通才。身为作家,其小说创作跨越了写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两个阶段,甚至颇具后现代主义的审美潜质。其散文随笔鞭辟入里,汪洋恣肆,颇具可读性。
劳伦斯那种清晰流畅、从容不迫、强劲有力的笔调,一语中的随即适可而止,表明他心智不凡、洞幽烛微。
——弗吉尼亚·吴尔夫—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